地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2&rec=143&run=13

综述

一、监测预报

紧盯震情变化, 做好分析预报。省地震局成立2个短临跟踪工作组,各市局也制
订实施短临跟踪工作方案。坚持震情趋势周、月、半年、年度会商制度,日常会商和
紧急会商相结合,及时排查落实各类异常近百人次,全省地震系统7月中旬至8月下旬
进入内部震情应急期。对4月8日莘县与河南范县交界3.9级、5月6日江苏响水4.4级、
7月10日蓬莱4.4级、8月2日平度3.5级地震及11月29日长岛3.4级小震群等14次显著性
地震事件作出较准确的趋势判定。牵头区域震情跟踪工作,3月9日组织召开苏鲁皖地
区联席会商会,6月20日、10月26日先后组织召开两次华东地区震情研讨会。
地震台网布局更加优化,观测效能进一步提高。“十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的测
震、 前兆、强震、GPS等观测项目全面完成,6月1日起全面试运行,先后通过验收。
鲁西深井观测台网项目进展顺利, 7个地面观测室全部建成,安装设备4台套,7个深
井观测点有6个完成钻井和设备安装。 “山东省地震监测中心台”立项、征地等前期
工作稳步推进,已确定建设场址并通过规划论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论证以及林
业、环保方面的评审论证。全省现有8 2个测震台,25套流动观测台,160个前兆台项,
44个强震台, 6个GPS观测站, 132个群测骨干点,主体地区地震监控能力达到1.6~
1.8级。地震台网运行效能不断提高,速报天然地震205次,处置爆破、矿震、塌陷事
件782次。 帮助建成兖州矿区遥测矿震台网,实现地震现场流动台网与省台网中心同
步对接。开展观测资料质量年活动,加强对聊城、安丘、长岛等台站的观测环境保护,
在2007年全国观测资料通评中获得3项第一、5项第二和2项第三。
地震基础科研得到加强。省地震局科技委员会完成换届。省地震台网中心完成的
《数字化地震观测数据处理的新方法及其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获得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完成的《潍坊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获省科技
进步三等奖。组建“数字地震波应用研究”科研团队,获得13万元横向科研经费支持,
研究成果在震情会商中得到应用。积极推进科技合作与交流,与省气象局签订共享观
测数据协议,建成中国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山东省节点,继续推进中韩合作“黄海海域
地震活动监测研究”项目,邀请专家学者来局作学术报告10余次,派员赴德国、瑞士
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开展交流访问、 合作研究28人次。 营造更好学术交流环境,联办
《华北地震科学》,试办《齐鲁地震科学》效果良好。

二、震灾预防

突出重点,全面加强抗震设防管理。研究判定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007~
2020年)和重点防御城市,提出加强重点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省政府予以转发。
积极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会同省建设厅印发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成立联合工作机构,编制《山东省农村民居抗震技术导则》和《山东省农村建筑工匠
培训教材》 。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依法审批华能石岛电厂等263个重大工程的抗
震设防要求。肥城等11个城市完成或开工地震小区划项目,青岛市、威海市城区活断
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通过验收, 济南、潍坊、淄博3市的项目成果通过验收
并交付使用,山东半岛北部近海区划项目通过中国地震局验收和省科技厅技术鉴定。
强化地震安全性评价行业管理,制订安评项目实施方案标准文本,贯彻安评报告评审
要点,推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制度,组织参加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考试,
认定二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资质年审,召开省内地震
安全性评价资质单位自律座谈会,全省地震系统开发单位安评服务年合同额达到4100
万元。
坚持依法行政,促进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山东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
保护条例》《山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立法进展顺利。6月25日至28日,
省地震局会同省政府法制办联合检查日照、 临沂、枣庄、济宁4个市《山东省地震安
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贯彻实施情况。省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印发文件,明确县级以上政
府、有关部门以及地震部门防震减灾法定职责。加强地震行政执法机构建设,山东省
地震行政执法监察总队由归口管理改为独立设置。加强地震执法工作指导,编写出版
《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释义》和《山东省地震活动断层调查管理规定释义》,
召开行政执法经验交流会,调整省地震局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定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对东日石油管线等15个建设项目开展执法。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坚持开展常规宣传,抓住“3·1”防震减灾法实施
纪念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12·4”普法宣传日、科技活动周、国际减灾
日、安全生产月等有利时机,积极宣传地震科普知识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省和
有关市地震部门在济南炼油厂联合开展地震安全知识进企业宣传活动,在日照、胶州
等地联合开展广场宣传,市、县地震部门采取电视、报纸、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
多彩的宣传活动。加强防震减灾宣传阵地建设,确认命名第三批96所省级地震科普示
范学校,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达到165所,市、县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达到430余所。
临沂、枣庄市政府分别为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熊耳山地震崩塌遗址举行国家典
型地震遗址揭牌仪式,枣庄、诸城等市、县建成防震减灾科普基地。省灾协编印《青
少年防灾减灾必读》,威海市地震局主编并向全市中小学生发放《公共安全知识手册》。

三、地震应急救援

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更加健全。省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山东省地震应急预
案管理办法》。省地震局基本完成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研制。17个市全部
完成地震应急预案修订,140个县(市、区)有130余个完成地震应急预案编制修订。
积极推进地震应急预案向社区、医院、学校、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和重点行业等
基层延伸, 有661个乡镇(街道)政府和1078个医院、学校等基层单位制订地震应急
预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
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扎实开展。 9月17~20日,省地震局会同省应急办、发改委、
民政厅对潍坊、东营、青岛3市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12月28日,省地震局及青岛、
潍坊、 威海、烟台4市地震局参加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桌面演练。济南、
烟台、济宁、临沂、日照、东营等市地震局也开展内部应急演练。加强地震应急联动
机制建设,省地震局组建现场工作队,与省武警总队联合制订应急协作方案,与省通
信管理局建立地震短信发布机制,与省人防办共同制订利用人防资源服务地震应急的
意见。省内成立东、中、西三个应急联动协作区,区域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全省
地震灾情速报网络完成更新,速报员队伍达到4900人,市、县地震局培训速报员4000
多人次。在7月10日蓬莱ML4.4级地震等多次地震事件后,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派出现
场工作队,应急工作高效有序。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面推进。 5月22~24日,在东营市召开地震应急避难场
所建设现场工作会议,全省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得到促进。潍坊、东营、济南等市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有新进展,有三分之一的城市已经完成或正在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淄博市编制中心城区应急疏散规划,部分县、市、区制订应急避难场所预案,全省共
建成应急避难场所173处,可安置人员约333.08万人。开展《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
地方标准调研,完成征求意见稿起草。
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发展迅速。加强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建设,省地震局与救援
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第2支市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东营市成立,县级地震灾害
紧急救援队达到16支、队员达到1246人。省地震局、团省委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青年志
愿者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遍落实,全省地震应急救援青年志愿者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潍
坊、烟台、临沂、诸城、莒南、乳山、平邑、费县、东明、五莲相继成立地震应急救
援青年志愿者队伍,全省志愿者超过2万人,开展志愿者培训6985人次。

2007年5月25日,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在郯城县麦坡举行揭碑仪式。(摄影郭红)

(苏培雨)

地震活动概况

一、综述

2007年,山东内陆及邻近海域(北纬34°~39°,东经114°~124°)共发生ML
(下同) ≥2.0级地震115次, 其中,2.0~2.9级地震85次,3.0~3.9级地震28次,
4.0~4.9级地震2次, 无5级以上地震发生。全年共发生有感地震15次,其中7月10日
23时20分在蓬莱市大柳行——潮水一带发生4.4级有感地震, 是山东地区2007年的最
显著震情事件。另外几次显著地震活动为4月8日莘县与河南范县交接3.9级地震,8月
2日平度3.7级地震,10月18日烟台近海3.6级地震序列及11月15日长岛近海4.0级地震
序列均在当地有感,并产生一定社会影响。
本年度释放地震应变能合计为1.24×106Jal1/2, 低于多年平均1.90×106Jal1
/2的水平,2.0级以上地震活动频次115次,较多年平均104次的水平略微偏高。

二、特点

本年度山东内陆及沿海地区,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区仍为胶东半岛及北部海域、鲁
西南及鲁中地区、南黄海北部凹陷区。
(一) 胶东半岛及北部海域发生一系列3~4级地震,其中4.0级地震2次,3级地
震9次。 自7月10日蓬莱4.4级地震开始,胶东半岛及其北部海域地震活动开始增强,
至11月15日5个月的时间内发生有感地震6次,3.0级以上地震是2006年全年的2.7倍。
在空间上有序分布明显, 形成由南黄海北部延伸至渤海的一条北西向3级地震条带,
成为山东地区最为显著的地震活跃区域。
(二)山东内陆地区地震主要分布在鲁西南及鲁中地区。1.冀鲁豫交界地区中小
地震持续活动。全年冀鲁豫交界地区发生2级以上地震35次,其中3级以上地震7次。4
月8日莘县与河南范县交界发生3.9、3.2级有感地震,7月12日在河南濮阳与鄄城交界
发生3.4级有感地震,10月28日河南范县发生3.2级有感地震等,表明聊考带及濮阳地
区中小地震活动增强。
2.鲁中地区于10月6日在诸城—惠民断裂带发生青州与淄博交界地区3.1级地震。
11月6日在独角—梁丘断裂带发生泗水3.1、3.2级有感地震。沂沭断裂带南段于11月6
日发生莒南3.0级有感地震。
3.山东地区2007年2次显著震情事件。一是7月10日在蓬莱市大柳行——潮水一带
发生的4.4级有感震群,震中位置为北纬37°36′,东经121°00′,震源深度18千米,
共记录地震8次,其中ML≥4.0级1次、ML≥3.0级为2次、ML<3.0级为5次。该次地震有
感范围大,震中附近地区震感强烈,蓬莱、威海两市及烟台市部分县市均有震感。
根据现场宏观烈度调查及余震分布,蓬莱4.4级地震烈度V度区等震线长轴方向为
SN向, 长轴约4.5米,短轴约2.5米,面积约9平方公里,呈椭圆形,包括蓬莱市大柳
行镇东流院村、 道头村、卧鹿村等7个村庄。极震区建筑物出现墙角裂缝和房屋顶棚
开裂现象,个别户出现局部滑瓦现象。门窗作响,灰土掉落,个别室内碗和水杯翻倒,
室内人员普遍有感。 IV度区亦呈椭圆形,长轴方向为NNW向,长轴约17.9米,短轴约
10.9米,面积约160平方公里。区内门窗作响,悬挂物明显晃动,室内大多数人有感、
室外部分人有感,人感觉以水平晃动为主。
此次地震没有发现明显的地表裂缝等发震断层的直接证据,根据地震的极震区宏
观烈度V度区和IV度区等震线长轴方向,参考震源机制解结果,推测蓬莱4.4级地震的
发震构造为极震区发育的SN-NNE方向次级小断裂。
二是长岛附近海域连续发生三次有感震群,并且发生约40次余震。其中包括:10
月18日在长岛西北海域发生主震为3.6级的有感地震, 震中位置为北纬38°12′,东
经120°38′,并记录余震12次。11月15日在长岛西北海域发生主震为4.0级的有感地
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8°20′,东经120°24′,并记录余震7次。11月29日在砣矶岛
东部海域发生的主震为3.4级的有感震群,震中位置为北纬38°06′,东经120°54′,
当日共记录地震13次,其中3级以上地震1次,2级以上地震10次。这3次震群长岛及附
近岛屿村民普遍感觉地面轻微晃动,门窗作响。但并没有在当地产生较大破坏。
总之,2007年山东地区及沿海地震活动水平较历年活动水平略微偏低。全年度山
东内陆及沿海发生28次3.0~3.9级地震,2次4.0~4.9级地震,无5级地震发生。本年
度地震活动频次、地震释放能量均略低于历年平均水平。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