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检验检疫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2&rec=127&run=13

综述

2007年, 共完成传染病监测体检105189人次,同比增长9.4%;体检中共发现各
种病例42648例(其中艾滋病6例),同比增长27%。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105.6万批,
835.4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12.4%和16.4%,其中,出境88.3万批, 372.1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7.9%; 入境17.3万批,46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6%
和15.2%。发现不合格10462批,75.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和26.3%,其中,入
境不合格9167批,74.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3%和27.7%。检疫出入境船舶22046
艘次, 飞机22513架次,同比分别增长2.9%和24.9%。检疫集装箱537万标箱,同比
增长17.9%。 签发出入境检验检疫证书40.7万份、出入境通关单113.6万份,同比分
别增长6.2%和14.1%。

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山东检验检疫局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山东省政府的各项目标任务,将检验检
疫专项整治“3个100%” 的目标,细化分解为十项专项整治任务和15个100%的工作
目标,全面深入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对全省系统辖区内所有种养殖基地、出口企业、代理报检单
位进行了纵到底、横到边的拉网检查, 全省共拉网检查出口企业11493家,其中出口
法检企业7171家, 占法检企业总数的100%。围绕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口岸、
重点环节开展十个专项整治行动和六个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共清查出口食品原料基地
4405家,取消备案基地资格423家;清查出口卫生注册登记企业2833家,取消资格240
家; 对52353批出口食品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对127批货证不符、存在安全卫生
问题的进口食品及非法进口的肉类100%退货或销毁; 对114批不合格废物原料100%
予以退货处理。 发现纠正企业存在问题2600多项,督导1200多家企业投资2亿多元进
行软、硬件改造。
通过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工作,全省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特别是出口产品检出率和国外通报率全面下降,共检出出口不合格产品1295批,1.19
亿美元,同比分别减少14.4%和24.5%;全省出口食品农产品被国外预警通报率下降
75%。

执法把关

一是狠抓疫病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提高疫情检出率。经检疫,共从3388批入境农
副产品中检出疫情, 同比增长43.4%,疫病疫情检出率为6.8%,同比提高2.09个百
分点。共从3519批木质包装中检出检疫危险性害虫和一般性害虫,同比增长36.2%,
检出率为6.39%, 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共从8022艘入境船舶中检出检疫性危险害
虫、一般性害虫和病媒昆虫,同比增长69.2%,检出率为76.33%;同比提高28.74个
百分点。
二是切实加强涉及安全、卫生、环保等重点敏感进口大宗货物的检验检疫监管。
针对山东口岸进口铁矿、橡胶、棉花数量和货值居全国第一,大豆、木薯干等进口量
居全国第一,进口煤炭、原油数量和货值居全国第二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完善了进境
废物原料、机电、矿产品、棉花等重点敏感产品的检验检疫监管规程和重大问题应急
预案,检验检疫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敏感大宗工矿产品检出不合
格情况大幅提高。全年共检出不合格进口棉花2397批、铁矿436批、废物原料393批、
旧机电产品301批,同比分别增长29%、28%、101%和52%。全年因检出不合格产品
出证对外索赔或调价约计超过6000万美元。

食品农产品出口

按照国务院《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要求和国家质检总局对
出口食品农产品实行“一个模式、十项制度”的要求,山东检验检疫局加快建立区域
管理、过程监控、检测把关“三道防线”的长效机制,在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
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产区政府负责、企业严把质量、检验检疫监管、相
关部门齐抓、行业协会协调、社会力量参与”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
体系。该管理模式在安丘、荣成、昌邑等15个重点农产品出口县(市)推广,试点县
(市)全年出口食品农产品达37.5亿美元,同比增长25%,出口主要品种价格较区域
化推广前上升30%~200%以上; 带动全省700多万农民参与,年可增加农民人均收
入410元。 区域化建设有力推进了山东省食品农产品出口继续稳定增长。全年出口货
值120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拉动山东GDP增长2个百分点,带
动1600多万人就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25%。

检验检疫监管

一是继续加大电子执法工程建设工作力度。继续推广应用国家质检总局的出口电
子监管系统,将电子执法工程建设的重点转到提高应用质量上来,截至年底,该系统
已在全省22个分支局所辖3630家企业上线运行, 实际应用率达到100%,位于全国前
列。加大视频监控范围,基本将视频监控覆盖到全省重点、敏感监控环节和监控区域。
二是积极探索口岸查验模式改革。针对口岸查验管理新形势和新任务,在风险分
析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进出口货物采取不同的口岸查验模式,制定进出境
食品、工业品《口岸查验工作规范》,对进口食品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的模式试行自动
扣留查验模式,对出口食品在黄岛口岸建立了集中口岸查验业务、集中查验地点、集
中人力“三集中”的查验模式,确保口岸查验既能“检得出”又能“管得住”“放得
快”。
三是切实加强全省口岸检验检疫设施建设。认真做好《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出入境
检验检疫设施建设管理规定》的宣传贯彻工作,修订和完善了《山东对外开放口岸检
验检疫设施规划、建设及验收管理办法》,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配套口岸检验检
疫设施。 全年完成了对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潍坊港等9个开放口岸(码头)的预
验收工作。特别是青岛口岸港区查验场地取得突破性进展,检验检疫专用查验区已顺
利启用。

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积极开展认证认可、出口免验等工作,新办出口卫
生登记企业417家,新颁质量许可证240家,累计2668家获得出口卫生登记证书, 746
家企业获得质量许可证, 均列全国第一;完成ISO9000、HACCP等各类认证667家;潍
柴动力、 青岛澳柯玛等5家企业出口商品免验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山东获证企业
达到18家,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稳步推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积极促进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严格
控制高能耗、 高污染产品出口,选择200家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展潜力、技术附加值
高的机电、 轻工、 纺织三类生产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实施“双百帮扶计划”。
2007年全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产品出口所占出口比重达到40%以上。
三是不断创新服务经济发展工作机制。结合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
动, 山东检验检疫局领导带队深入全省17个市政府、200余家企业调研座谈,广泛征
求意见和建议,出台帮扶政策38条。加强部门配合协作,与青岛海关签署《进一步加
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合作协议》,与省技术监督局签订《建立加强产品质量安
全监管合作机制的备忘录》,共同促进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帮
助企业利用普惠制、原产地政策,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29万份、89.5亿美元,同比
分别增长6.9%和22.9%;签发亚太贸易协定证书30775份、9.8亿美元,居全国第一;
签发中国—东盟证书15884份、4.2亿美元,居全国第四。
四是努力提供方便快捷通关服务。 扩大直通式电子报检范围, 全省系统已实现
100%电子报检, 全省直通式报检企业已达5000余家,大大节省了报检时间,减轻了
企业负担。研发推广检验检疫收费网上支付系统,全省享受到电子缴费便利的企业已
达781家。 加快行政许可网上审批步伐,研发了卫生注册登记网上审批系统。对来自
非疫区并取得“卫生证书”的2022艘入境船舶全部实施了电讯检疫,节省船舶疏港时
间16176小时。
五是有效做好国外迎检工作。顺利通过12个国家官方机构对我国出口禽肉、水产
品、水果等生产企业30多次检查,山东产大樱桃获准对韩国出口;生禽肉恢复向马来
西亚出口,这是自2004年以来国外首次恢复我国生禽肉产品进口;输日菠菜日本解除
命令检查。

检测技术

一是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投入。紧密结合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地区进出口产品特点,进一步规划全省实验室整体规划和布局,
既减少重复投资, 又使省内各市实现就近报检和检测。在青岛建成1.7万平方米国家
级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在黄岛口岸建成棉花、橡胶、轮胎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既兼
顾口岸,又服务全省。积极争取国家质检总局和地方政府对检验检疫实验室建设、仪
器设备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新增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20个,居全国
直属局第一。目前,全省系统实验室检测实力和技术能力大大增强,检测效率明显提
高,为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是努力保持科研制标在全国系统的领先优势。山东检验检疫局18项科研成果获
得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 ,获奖数量连续第3年位居直属局第一。在国家质检
总局下达的2007年度科研项目计划中山东局18个牵头项目列入计划,连续三年立项数
量位居全国系统前2名。 在国家认监委下达的2007年度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中,山东
局39个牵头项目列入计划,首次在全国直属局中位居第一。

(郑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