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贸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2&rec=117&run=13

综述

全省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38.8亿元,增长18.5%,其中批发零售、住
宿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7092.7亿元和1095.9亿元,依次增长18.7%和20.6%。
流通现代化建设。 全省商业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到410多家,连锁门店达到1.83万
个, 比上年分别增长16%和28%; 连锁经营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
24.8%。全省先后组织参加中国·天津第十四届商品交易投资洽谈会、第十八届哈尔
滨经贸洽谈会、南京跨采会及农村商品对接会,组织举办2007年中国(山东)农机、
汽车、工程机械产品春季展销订货会。积极探索农产品对接的新型模式,组织农产品
冬季、夏季两次网上对接会,组织农副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包括种养大户、经纪人、
农业协会和涉农企业等参加网上对接,实际成交金额4889万元,意向成交金额1350万
元。全省30强流通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80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年平均销售
额比上年增加7.3亿元,销售突破30亿元的企业达16家。
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根据商务部的准入条件,筛选上报并经商务部
核准, 确定170家承办企业,企业覆盖全省98%的县(市)。组织各市按省政府确定
的2万个农家店建设改造的目标任务, 提出全年建设规划,并据此将目标任务分解落
实到各市、县和承办企业。省里安排2950万元财政资金,对商务部规划外的农家店给
予每店2500元的资金补贴。市、县流通主管部门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配套支持。全省
170家承办企业共新建配送中心60余处, 信息系统建设改造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各
地普遍建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制度,全省共举办各类店长培训班260多次,培训店长1
万多人次。截至年底全省已累计建设改造农家店4.3万个,其中3万个纳入商务部建设
规划。
一批流通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入运营,流通发展后劲和支撑作用明显提高。
济南市先后组织赴深圳、哈尔滨、温州等地招商,签约项目30多个,年内投资千万元
以上的开业、完工、在建、签约项目150多个,总投资515.9亿元,建设面积近2400万
平方米。威海市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对10处在建大型流通项目,进行重点调度和
服务,年内完成投资6.45亿元。淄博市年内有29个项目列入流通重点项目,加上年结
转项目, 在建项目达到89个,总投资达222亿元。沃尔玛、家乐福等35家跨国零售企
业相继入驻, 在山东累计开店110家,其中大型超市29家,商业利用外资步伐加快且
质量提高。
城市社区商业建设。各地从改善民生的大局出发,按照商务部统一部署和省里出
台的《社区商业设置与服务规范(试行)》,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社区商业建设迈
出新步伐。各市围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这一主题,加大工作力度,
积极实施居民早餐工程,推进社区连锁超市、标准化菜店等建设,努力搭建便民家庭
服务平台。济南市积极引导统一银座、益康等便民超市连锁企业向社区拓展,累计设
立社区便民连锁店200多个。年内有5个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40个社区评
为省级示范社区。
强化市场调控和监测分析。针对2007年猪肉等部分副食品市场出现货源紧、价格
涨等新情况,各级流通主管部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监测和保障市场供应的措施。监测
样本数量扩大到616个, 涵盖全省17市,批零、餐饮等16个行业的10种业态。启动生
活必需品日报制度,加强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和鸡蛋的市场监测,建立猪肉等副
食品市场监测日快报制度, 较好完成节日市场监测。5月份起,启动全省商务天气预
报网络版,积极发布市场信息,全年通过地方“商务天气预报” 、 新闻媒体等渠道,
向社会发布各类信息600多条。 建立猪肉储备制度。制定《山东省储备猪肉管理暂行
办法》,建立起猪肉的国家、省及市三级储备体系,全省已建立储备冻肉7700吨,活
体储备2.4万头, 其中,省级储备肉5000吨。完善生活必需品应急预案。强化与大型
批发、零售企业信息联系制度,充实、调整应急商品数据库重点联系企业名单。建立
猪肉采调、供应网络,提高市场应急保障能力。强化对生猪屠宰企业管理。先后举办
5期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培训班,培训检验人员710名。积极开展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认定,
推动企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8月底以来,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4.2万多人次,整
治重点区域471个, 取缔私屠乱宰窝点253户,缴获私宰肉、注水肉、病害肉2.6万公
斤。共检查定点屠宰企业1945家,整改企业近200家,关闭不符合要求企业105家,关
闭违规企业16家。
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 制定《加快全省餐饮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今后5年全省
餐饮业发展目标、 任务和工作重点。8月份,商务部在济南召开“全国大众化餐饮现
场会”,充分肯定山东推动大众化餐饮发展经验。开展第三届“山东名小吃”评审活
动,认定“山东名小吃”54款。做好酒家酒店等级评定工作,全年新评国家级酒家酒
店8家,全省达到近70家。特种服务业。完成全省242家拍卖企业年度核查,其中合格
204家, 整改31家,取消经营资格7家。新设拍卖企业25家、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3
家, 新增融资租赁试点企业2家, 完成69家拍卖企业有关事项变更、 41家旧机动车
鉴定评估机构和320家汽车品牌经销商的登记备案。 认真贯彻执行《酒类流通管理办
法》,推进酒类经营备案登记和酒类流通随附单溯源制度,确保酒类流通规范有序和
酒类消费安全放心,济南、淄博等13个市使用《随附单》,完成酒类经营企业备案登
记7747家, 其中批发企业1370家、 零售企业4880家、 餐饮企业1460家、其他企业
35家。认定“山东老字号”企业42家,并向商务部推荐山东省“中华老字号”申报企
业。开展“老字号”档案征集编撰工作,深入挖掘“老字号”企业的文化内涵。

2007年9月2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视察莒南供销超市。(供稿 省供销社)

(刘述平)

供销合作贸易

2007年, 全省供销社系统完成销售收入1146亿元,同比增长14.02%;实现利润
33亿元, 同比增长24.80%;上缴国家财政总额22.93亿元,同比增长24.99%。销售
和利润均居全国各省市供销社首位,获2007年度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综合业绩考评特等
奖。
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推动农村流通现代化。山东省供销社,坚持为农服
务的办社宗旨,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新时期的定位和发展途径,逐步确立通过建设“一
个网络、两个平台”建立农村新型服务体系的目标和任务。适应农民消费观念转变、
消费能力提高、消费方式多样化的趋势,全省供销社借鉴现代经营方式,以“巩固城
区、下伸乡村、拓展周边、形成网络”为基本思路,依据农村实际情况,从整合县城
内资源起步,积极构筑覆盖乡村、实施规范化服务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以
供销社发挥主导作用的公司为核心运作,基层供销社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组织运
营体系。至年底,全省70%以上的县(市)建成县域农资连锁经营网络,由供销社连
锁经营供应的农资占到全省市场份额的60%以上,为整顿农资市场秩序发挥了关键作
用;20多个县(市)建成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近两年
验收合格的农家店中,70%以上是由供销社建设的,成为实施这一工程的主力军。同
时,网络的经营服务内容和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很多县(市)形成综合性服务网络,
有的还突破县域, 向区域性网络发展。莒南县实施“十百千工程”,其网络已覆盖
全县所有乡村,并延伸到日照、临沂和江苏赣榆等周边地区,不仅为当地老百姓提供
50%以上的日用消费品和9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而且通过网络每年销售地产农产
品3亿多元,初步形成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双向流通网络。
积极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农民社区生活提供新载体。在推进农村现代
流通服务网络发展的基础上,启动以连锁经营超市为基础、集多种经营服务项目于一
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服务中心一般设在较大村庄内,服务于本村和周边
村庄的五千至一万农民。首先从供销社经营网点中选择建设场地,以基层供销社和职
工为投资主体,争取县、乡政府给予扶持,同时由相关部门提供器材器具。服务中心
开办连锁经营的日用品和农资超市,根据农民需要也可安排洗浴、餐饮、医疗、农机
修理等项目,有的还办起幼儿园、敬老院。服务中心建设与运作的方式可归纳为“党
委政府领导、供销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运作”。至年底,已有30多个县(市)近
200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推进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建设,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11月,省政府决定,从2
亿元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1700万元,用于支持供销社有关项目建设,其中,
1400万元用于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至年底,已有14个市、70多个县(市、区)组
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联合服务组织根据农民的需要,从不同方面培植服务功
能,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培训、信息、财务、法律、融资等各种服务。全省供销
社先后培训5000多名农村“能人” ,催生出700多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县级农
合信用担保公司10多家,为合作经济组织担保贷款7000多万元。滕州市,其联合会已
基本具备培训、信息、信用合作等功能,初步形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体系的框架,
在发挥农民和农民合作组织的主体作用、带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展现出很大的空
间和潜力。供销社积极参与农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建设,为服务农民生产提供广阔的
平台,也提高自身整合资源、寻求发展的新途径。

(杜鸣鸣)

石油燃料贸易

山东石油公司, 全年油品销售总量1096万吨,其中成品油销售882万吨,实现销
售收入515.6亿元。
履行企业责任,全力保障市场供应。省内成品油市场供应基本平稳。采取调整考
核政策,争取中国石化总部增加配置资源,追加地炼企业原油同回购成品油挂钩,抓
好进口油源落实和国家储备油投放, 在城市主要位置、国省道重点路段确定677座保
供站,保障省内成品油市场供应。当市场资源宽松,购价相对较低时,适量储备资源,
积极扩大外销,稳定市场价格。针对资源和市场变化情况,采取差异化策略,细分目
标市场,增加高标号汽油经营网点。组织形式多样的客户沟通活动,提升客户忠诚度。
做好销售代保管业务,稳定客户购油量。建立分级维护客户定期通报制度,加强日常
监控,减少客户流失。充分发挥零售和直销两个网络的作用,加强润滑油市场区域协
调和经销商管理,全省长城润滑油市场秩序趋于规范。
强化基础工作,经营管理达到新的水平。完善《成品油基础管理考核办法》,提
高对市场反映的灵敏度和经营决策的时效性。制定《地炼资源采购管理办法》,组织
地炼资源注入鲁皖成品油管道试车成功。组织开展原油业务,探索新的经营领域。与
西北油田签订塔河原油交接协议,申请原油配置供应地炼企业,密切双方的合作。强
化库存及物流管理。科学设定库存容量,完善考核机制,实行库存数量与资金使用挂
钩。积极开展跨区配送,统筹一二次物流资源,优化油库、加油站库存及品种结构,
构建起“油库—配送车辆—加油站”三位一体的高效物流体系,实现低库存运转。利
用二次物流优化平台,提升库存及数质量管理水平。坚持把确保安全放在首位。落实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十大禁令” ,深入进行安全宣传教育,积极推行HSE管理体
系。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在营加油站全部安装投币式保险柜,盗抢案件明显下降。加
强现场管理和储运各环节的全程监控,确保油品数质量合格。山东石油公司被中国石
化集团公司评为2007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细化内
控业务流程和权限指引,组织开展季度穿行测试。在中国石化内控检查中再次获得全
国系统第一名。 继续做好ERP系统的开发完善和运维工作,完成与物流、加油卡系统
的信息整合和业务集成。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单轨运行,电子提单项目上线在试点的
基础上展开。通过推广加油站电子账务系统和滚筒发票开票机以及扩大视频会议使用
范围等,减少费用支出。推行物资集中采购,采购成本降低。加强对控股企业的费用
管理,将其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统一纳入年度预算考核。山东石油公司被中国石化销
售公司评为2007年度财务工作先进单位。继续做好银行上门收款,加强账户的集中管
理。对控股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减少资金闲置。实物资产管理全面应用条
形码技术, 初步实现“EAM管理模块—条形码管理系统—资产设备实物—资产管理手
册”的全方位管理模式。全年耗水、耗电量同比分别下降2 4.8%和5.3%。
突出发展重点,服务品牌优势日益凸显。精心做好加油站形象改造,改造完成加
油站243座。 网络布局趋于完善,作为中国石化总部加气站建设试点单位,加气站总
数已达11座。同济青南线服务区加油站建设经营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山东济菏高
速公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济菏高速石化油气管理有限公司完成注册事宜,沿线服务
区加油站新建项目业已展开。与中国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应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挂牌
运营。中国石化系统内非销售板块加油站和经营性油库划转接收工作基本结束。举办
精品站和样板站领班培训班,对规范服务流程、服务礼仪、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油品
知识等进行全面培训。开展加油站优质服务月活动,围绕“美化环境,展示石化形象;
优质服务,奉献和谐社会”的活动主题,以形式多样的优质服务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加强客服中心建设,积极发挥后台服务支持系统作用。结合非油品业务开发,完善加
油站服务功能。实施小站承包改革,利用资源紧张的时机,分批推进启动歇业站。积
极推进加油卡工程建设,完成部分高速公路加油站加油卡一期建设及业务培训。组织
油库项目建设,配合乙醇汽油推广,完成济宁油库主体工程施工。鲁皖管道一期工程
6座油库改造项目竣工审计工作全部结束。 鲁皖管道二期工程东、西线油库建设,济
南油库新建和潍坊、聊城油库改造工作全面铺开,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中国石化集团
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山东石油分公司的工商注册。协调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
不动产权证过户,全省系统内土地更名工作基本结束。
开展技能竞赛, 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全省共有16192人参加中国石化销售公司组
织的技能鉴定和竞赛比武, 员工参训率、参赛率均为100%。年内,山东石油公司有
43名选手参加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技术比武决赛,共获得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4枚,
有7人获得“中国石化销售企业技术能手” 称号,信息专业获得中国石化销售企业团
体决赛第一名。 山东石油公司已有8093人获得相应职业资格,其中高级工320人、中
级工7032人、初级工741人,占用工总量的44%,员工队伍结构明显改善。

(宋鹏)

粮油贸易

2007年, 全省粮食系统共完成销售收入264亿元,实现综合经济效益2.86亿元,
居全国粮食行业第一位。
确保粮油市场稳定。按照“抓好收购、掌握粮源、适度库存、均衡销售、适时调
控、保障供应”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粮情变化,全省粮油市场基本稳定。全
省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共收购粮食2485万吨, 同比增加655万吨,全省社会粮食商品库
存同比增加84万吨。争取国家托市小麦移库计划35.5万吨,指导省内用粮企业竞价采
购托市粮,组织用粮大户到省外采购,增加了调控粮源。储备规模,地方储备粮实际
到位数占省政府核定规模的93%,省政府新批准建立食用油储备并得到较好落实。17
个市修改完善粮食应急预案,指定应急加工企业111家、供应企业242家,应急指挥工
作人员达157人, 应急保障能力提高。17个市全部成立军粮供应中心,军用购粮卡改
革顺利推进,争创全国百强和全省十强军供站活动深入开展,军供服务和管理水平明
显提高。加大市场监控力度,完善粮价监测点功能,准确掌握市场动态。粮价波动期
间,及时启动价格日报和重点植物油加工企业信息报告制度,对济南、青岛、淄博等
大中城市和市政府驻地城市市场情况及时调度,确保粮油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地方储备粮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仓储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投资2亿多元,
新建仓容60多万吨,整修仓容40多万吨。落实中央补助最低收购价粮食仓库维修资金
1324万元。储备粮管理制度日益健全,全省有17个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管理制度通过
ISO系列认证, 30个粮库获“山东省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称号。信息化建设进展较
快, 全省投资570多万元开展储备粮信息化管理软件研发和配套设施建设,省粮食局
与山东大学联合研发的“地方储备粮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积极推广
科学储粮新技术,地方储备粮存储库全部应用三项储粮新技术的仓容占到总规模的70
%以上。 作为全国农户科学储粮三个试点省之一,中央和省试点补助资金200万元,
农户科学储粮产后减损工程开端良好。
粮食流通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全省累计核发粮食收购许
可证4776个,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1088个,其他占到77%。发展粮食中介组织,
粮食经纪人队伍成为搞活流通、服务于民的重要力量。大力推广粮食订单,全省粮食
部门发展订单面积58.47万公顷,其中省粮食局确定的20个示范县订单面积26.13万公
顷,订单收购46万吨。实施“放心粮油进城下乡”工程,拓展城乡市场,金德利等全
省十佳城镇粮油快餐连锁企业网络进一步扩大,农村粮油连锁店不断延伸服务范围,
有的还列入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加快粮食流通平台建设,全省大型粮食交易批
发市场达到15家,会员及商户1549家,全年成交量500多万吨,成交额112亿元。济南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10月16日正式挂牌, 成为全国11家大型中心交易市场之一,
2007年交易量达到390万吨。
粮食流通法制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全省有15市经政府批准设立监督检查机构,
122个应设监督检查机构的县(市、区),已设116个,80个县(市、区)成立粮食执
法大队。全省共建成各级粮食检测机构35家,其中省粮油检测站和济南、青岛、淄博、
烟台、菏泽市粮油质检站成为国家粮食局挂牌站。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三周年之际, 全省130个市(县、区)开展集中执法宣传活动。山东省成为全国粮食
系统第一家统一使用执法标识和图案的省份。 5月26日,省粮食局举行全省粮食执法
车始发仪式。大力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9585人次,检查粮食经营
业户10568家。 省粮食局和济南、寿光、宁阳三个市县粮食局获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
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粮食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各地坚持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以打造产业
集群为切入点,着力推进县域粮食经济发展,粮食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国家粮
食局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点支持的粮油产业化企业全省达到86家,落实贷款规模54
亿元。以科技兴粮为重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发
展体系。以资源整合为重点,采取退城进郊和土地置换等方式,突出抓好以企业为主
体、项目为依托的产业园区建设。以借力融资为重点,盘活用好土地等存量资产,吸
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粮食产业发展,做好借力发展的文章。以服务群众生活为重点,
各地大力发展馒头、挂面、方便食品和速冻食品等主食工业化生产。山东商务职业学
院新校区、山东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山东谷丰粮食储备库、鲁粮商务酒店内部改
造等工程项目相继竣工交付使用。

(隋晓刚)

集市贸易

2007年,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突出重点、强化职能、创新举措、
狠抓落实”的工作思路,以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突出抓“红盾护农
行动”、农产品质量监管、规范经纪人发展和成品油、农资、棉花、粮食等重要商品
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章行为,促进全省商品交易市场和谐健康的发展。
市场案件总数下降趋势明显,市场环境彰显和谐稳定。全年共查处各类市场违法
违章案件59690件,同比下降19.6%;罚没金额2839.6万元,同比增长20.8%。其中,
商品交易市场案件59567件, 同比下降19.5%; 生产要素市场案件123件,同比下降
54.8%。全省查处商品交易市场十类违法行为的案件中,超范围经营、乱设摊点、短
尺少秤等三类违法行为的案件29141件,同比减少18896件,下降39.3%,特别是超范
围经营违法行为的案件下降了47.3%;另外,杜绝骗买骗卖违法行为案件的发生,一
年中无一起此类案件的发生,上年同期为59件。不按规定明码标价、强买强卖、掺杂
使假和出售违禁商品等四类案件强力反弹,达7950件,同比增加3960件,增长99.2%。
全省查处商品交易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案件59690件,同比下降19.6%。
加快服务“三农”的步伐,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山东省2007“红
盾护农行动”,重点加强成品油、棉花、粮食、农资、机动车等重点市场的监管,加
大涉农商品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全省共查处成品油、棉花、粮食、农资等四类重要
商品的案件4375件, 同比下降6.2%。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大,四类重要商品案件的罚
没金额1849.7万元, 同比增长29.3%。 全省共查处农资市场违法案件3059件,案值
3247万元,没收查扣物资1190吨,同比分别增长7.3%、35.6%和148%。从商品类型
看,化肥、农药、种子三类违法案件达2781件,占农资违法案件总数的91%。从案件
的比重看, 化肥案件达1869件、 占农资案件的61%。全省查处成品油市场违法案件
872件, 案值1547万元, 罚没金额484万元,查扣油品77.5吨,同比分别增长35%、
241%、60%和22%。全省具有棉花加工资格的企业520户。全省共查处棉花市场违法
案件128件, 同比下降81.7%。全省可入市收购粮食企业1844户,其中,国有粮食收
购企业1037户、 经批准具备入市收购资格企业807户。全省共查处非法收购粮食案件
316件, 没收查扣粮食52.4吨,罚没金额5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3%、38
%和10%。
大力培育规范发展农村经纪人。全省经纪人总数发展到67549户,同比增加37800
户, 增长127%。全省经纪业务总量215.6亿元,其中,消费品市场130.7亿元,占61
%, 生产要素市场49.3亿元,占23%。农村经纪人达42439户、占62.8%,农村经纪
人户数独占全省的半壁江山,较上年增加10.8个百分点。
各大类市场稳步发展, 城乡商品交流活跃。 至年底,全省各类市场共9289个,
同比减少19个。 其中,消费品市场8584个,同比减少27个;生产资料市场645个,同
比增加11个;生产要素市场60个,同比减少3个。市场总数在600个以上的市有:潍坊
1213个、临沂1010个、青岛867个、济南757个、德州665个、烟台607个。全省商品交
易市场总数、农村市场、消费品市场数仍居全国首位,实属市场大省,各类市场总数
共9289个,其中农村市场7121个、消费品市场8584个,分别约占全国的13.5%、17.6
%和13.9%。

(省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