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2&rec=110&run=13

电子信息产业概况

2007年, 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软件业)规模以上企业
1814家,按企业全球经营数字,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723亿元,按在地原则和规模以上
统计,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1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33%;实现利税249亿元,增
长29%;实现利润157亿元,增长34%。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近1000家,
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3家,过10亿元的企业34家,过1亿元的企业254家。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结构调整,全省产业结构布局更加趋于合理,计算机
和通信产品及零部件占电子信息产业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软件与信息系统集成占整
个产业的份额不断上升;家电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升级,平板电视逐步取
代CRT电视成为发展主流, 基于国家标准的数字电视、3G手机性能不断提高,市场不
断扩大;光电子、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发电、RFID、汽车电子和集成电路设计有了良
好开端,合作项目越来越多;信息服务外包、动漫和网络游戏、信息增值服务业和电
子商务等蓬勃发展。 全年生产笔记本电脑66万部,增长80%;电脑主板245.5万片,
增长32.4%; 打印机452万台,增长52%;移动通信手机2433万部,增长71%;彩电
860万台,其中液晶电视277万台,增长80%;电子元器件145亿只,增长20%。
软件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年内,建立了软件综合服务平台、测试平
台、人才实训基地,开通了“中日软件外包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软件出口“绿色通
道” ,国际合作联盟汇聚了浪潮、中创、NEC(济南)、华信在内的数十家企业,与
微软、甲骨文、NEC、东芝以及HP等国际大公司开展了广泛合作。认定软件企业582家,
软件产品登记2375个, 软件著作权登记1453个,通过CMM/CMMI2-4级评估的企业有
31家,拥有5家上市公司,7家企业进入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行列。目前,全省有软
件企业900多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15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实
现软件收入308亿元, 同比增长34.1%;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36%;利税23.3亿
元,同比增长34%。

浪潮集团是中国先进的计算平台、领先的行业应用方案供应商,业务涵盖以服务器、
行业电脑为主的计算机产品。图为浪潮集团外景。(摄影 王琴)

信息产业基地建设

全省拥有国家级产业基地5处、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5处,省级电子信息产业
园区12家。2007年,国家三部委联合批复济南高新区为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济
南市也被国家命名为服务外包城市和软件出口创新基地。通过环境优化和政策扶持,
基地园区发展的聚集效应进一步凸现,行业管理得到切实加强,相关配套企业纷纷落
户,形成以信息家电、计算机、通信产品为主体的三大产业链。以青岛为龙头,以胶
东半岛为基地,沿胶济铁路线铺开并向两翼发展的信息产业带基本形成。

科技创新与新产品开发

制定出台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技术中心建设等三大工程的意见》 等3
个文件, 有效地推动了全省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工作。浪潮集团与IBM公
司合作成立了国内第一家“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创新中心”,中创与OW2(八
方开源国际软件联盟)战略会员单位举行了中法软件技术研究合作签约仪式。全省有
9家企业参与了“嫦娥一号” 探月卫星发射、相关配套产品与系统的研制和生产,为
卫星的成功发射做出了贡献。浪潮、海尔、海信等集团成为顺利入选首批国家重点实
验室的企业。 15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 浪潮集团被认定为
“电子信息装备行业技术中心”。电子出版系统、应用软件、软件中间件、火灾报警
器控制系统等多项产品顺利进入《山东名牌产品2007年新增产品目录和“十一五”重
点培育指导目录》,北洋热打印机、中创中间件等8个产品入选2007年山东名牌产品。
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50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
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5项。

电子产品进出口

2007年, 全省信息产业领域共新增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46个,合同利用外资9.01
亿美元,实现电子信息产品出口100亿美元。技术密集型电子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其中以通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完成出口55.3亿美元,同比增
长41%。 在全省出口前10名企业中,电子信息企业占8家,较好地促进了全省信息产
业的发展。

“三农”信息化建设

山东省有线电视村通率超过80%,已完成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宽带工程。农村党
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已在全省8.4万个行政村全部建成。 在全国率先建成了省级
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了15个省级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组织网通、邮政、
大众日报、海尔、微软、英特尔等大企业成立了农村信息化服务联盟。信息产业部王
旭东部长亲临济南,与姜大明代省长共同出席了平台和联盟的启动仪式。按照政府引
导、市场运作等不同模式,在5000多个行政村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网点,探索了一条新
型的信息惠农道路,农村信息化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一、改造传统工业继续向深层次推进。山东省9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实现内部互
联并接入互联网,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监控在98%以上的纺织、化工等行业企业得到广
泛应用。 50%以上的企业实施了资源计划(ERP)系统。目前,全省从事改造提升传
统产业产品开发生产的服务企业达400多家。 涌现出一批知名企业和产品,蓝光采矿
设计与安全系统等技术产品在全国领先,轻工行业的光机电一体化、建材行业的分布
式余热余压控制系统、冶金行业的制造执行系统等在全国市场都拥有较高的占有率。
信息技术有力地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年初,信息产业部首批推荐公布的63个节能降
耗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与应用方案中,有18个方案推荐的产品是山东省的产品。信息
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传统产业经济效益。
二、改造传统服务业开局良好。已建成服务于青岛、烟台、日照港口及胶济铁路、
济青高速等重点物流信息平台近60个。组织物流协会与银联合作启动了“代收货款”
业务,货到后货款直接从网上划付给物流企业,有效地规避了资金风险,为国内首创。
目前,全省银行卡总发售量达3500万张,网上物流贸易额突破4500亿元。计算机服务
业、信息传输业等新型服务业增长速度显著提高,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电子政务建设

一是全省电子政务网络总体框架基本形成,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健全。95%的省直
部门、 100%的市和97%的县已建成政府门户网站。二是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成效
显著。“金”字系列工程(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个重点业务系统)及一批重点业
务系统逐步完善,人口、法人单位、宏观经济统计等基础数据库开始发挥作用,财经
信息网、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税库银联网等一批跨部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应用系统
的作用日渐显现,电子政务综合效益逐步得到发挥。

社会信息化工作

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已覆盖3000多
个城市街道社区和8.4万个行政村, 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文化、
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公共事业信息化快速推进,
并日益惠及百姓生活。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和城市低保、农村合作医
疗保险等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计生信息系统将全省育龄妇女全部纳入服
务范围,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已在大部分市开展。齐鲁医院等积极实施“数字化医
院”工程,电子病历、远程会诊等新型医疗方式得到初步应用。全省安全生产综合监
管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投入使用,初步实现对重点煤矿、危险化学品等企业的远程动态
监控和应急救援指挥。

法规建设

年内,出台了《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山东省无线电管理条例》。这些法规
的出台,既规范了行业行为,又为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李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