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1&rec=88&run=13

综述
2006年,全省煤炭系统生产原煤13788万吨,同比(下同)增长5.4%,控制在核
定生产能力范围之内; 销售商品煤13100万吨, 其中出口675万吨; 期末煤矿库存
91.87万吨,产销率为97%;完成工业增加值413亿元,增长1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839亿元, 增长10%;实现利税206亿元,增长9%;实现利润102亿元,增长3%。技
改项目完成投资21.6亿元,完成84对矿井技术改造。新投产矿井14对,新增能力1056
万吨; 年末在建矿井16对,设计规模206 1万吨。全省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33起,死
亡56人, 百万吨死亡率0.4,继续保持了全国煤炭行业较好成绩。省属煤炭企业职工
人均年工资28153元,增加3327元,增长13.4%。

一、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炭企业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
针,自觉把安全生产放在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来抓。紧紧围绕省政府提出的全
年安全生产目标,摆问题,查隐患,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依法规范
劳动用工秩序,全部清退井下“包工队”;推行变招工为招生的新型用工模式,强化
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安全投入,提升矿井安全技术和装备水平,全年安全技措资
金投入达12亿元;继续深化“双基”建设内涵,强化区队班组建设,突出现场管理,
加强事故预防, 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9月份,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
在山东省召开现场会议,推广山东省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做法。进入第四季度以
来,全省煤矿实现安全生产历史最高水平,全省24对在建矿井无死亡,肥城、临沂矿
业集团全年实现了零死亡。

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

一方面加强新井建设管理,确保建设安全高效矿井,年内新投产矿井14对,新增
生产能力1056万吨,保持煤炭产业的发展后劲。另一方面全面开展煤矿生产能力复核
工作,严格按核定能力组织生产,全省全年煤炭产量控制在核定能力范围之内,保持
了煤炭生产基本稳定。注重调整煤炭产品结构,不断扩大原煤入洗比重,省属煤矿原
煤入洗率由上年的47%提高到51%,精煤产量增加到3400万吨。与此同时,非煤产业
以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等大型项目为重点,狠抓在建项目管理和已投产项目的达产
达效。 兖矿集团煤化工“一基地三园区”建设高起点起步,200万吨焦炭暨20万吨甲
醇项目全面建成投产。省属煤炭企业全年实现非煤产值405亿元、销售收入370亿元、
利税20亿元;非煤产值和从业人员分别接近煤炭企业经济总量和职工总数的50%。

三、全面实施“科教兴煤”战略

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紧紧围绕关系煤矿安全和生产发展的关键性技
术难题实施科技攻关,在薄煤层综采、极薄煤层螺旋钻机采、大埋深矿井建设、高地
温高地压防治、建筑物下不搬迁采煤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列入国家“863计划”的5
项科研项目基本完成。 全省煤矿年内申报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7项,是近年来最多的
一年。切实加大技改投入,提高矿井整体装备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全省84对矿井完
成重大技术改造,年末省属煤炭企业综采装备达到133套,综掘装备208套,采掘机械
化程度分别达到93.7%和94.8%。大力实施人才强煤战略,召开了全省煤矿培训工作
会议,加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以高级技师为主体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建设,推行煤矿矿长、总工程师、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强制
从业资格准入制度。淄矿集团加强职工操作技能培训,各级安全培训中心和实物模拟
培训基地建设收到实效。2006年,省属煤炭企业共培养高层管理人员20 1人,培训技
术骨干6300人, 吸纳高校毕业生1220人,“对口单招”本科生240人,向社会公开招
聘专业人才260人。

四、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高度重视煤炭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
减少资源浪费,全省煤矿采区回采率达到80%。大力发展以低热值燃料发电、煤矸石
建材为主的产业链,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当年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煤矸
石利用率达到83%。新矿集团被确定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煤炭地下气化综
合利用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煤矸石、粉煤灰利用当年实现产值10亿元
以上。加强矿井水治理排放和循环利用,全省大中型煤矿全部建成了矿井水处理厂,
实现矿井水处理100%达标排放, 循环利用率达到49.8%。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
目标,积极协调压煤村庄搬迁,全年共搬迁村庄13个,4600户,解放煤炭储量4500万
吨。积极探索煤矸石和膏体充填等“绿色开采”技术,新矿集团和淄矿集团许厂矿在
充填开采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有效减少了地面矸石堆放对环境的污染,降低采煤
地面沉陷程度。

五、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煤炭企业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财务、资金、成本、物资、营销为重点,大
力实施管理创新,不断完善以经济目标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全面推进挖
潜提效。枣矿集团积极规范劳动用工,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层层落实减人提效、节支
降本指标,节约型企业建设初见成效。突出市场营销工作,抓住电煤价格逐步走向市
场化的有利时机,克服外省煤涌入增加和出口减少的压力,在煤炭产量基本稳定的前
提下,提高煤炭质量,优化煤炭品种,强化营销措施,稳步提高经济效益。龙矿集团
改进煤炭经营、开展配煤销售,煤炭价格明显提高。

六、切实加强行业管理工作

各级煤炭管理部门紧紧围绕行业发展和安全生产突出问题,依靠党委、政府支持,
强化监管,依法行政。确定了2006~2008年淘汰关闭小煤矿计划,落实了整顿关闭责
任,全年关闭小煤矿29处。加强煤矿劳动用工管理,督促企业与各类用工签订劳动合
同,依法为职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落实破产改制煤矿安全生产责任,
严防安全生产责任悬空。加强煤炭经营秩序治理整顿,严格经营资格审查,提高煤炭
经营市场准入门槛。枣庄市在全省率先理顺煤炭管理体制,建立区市煤炭管理部门执
法大队和驻矿督查站,强化行业集中统一管理。淄博市加大执法业绩考核力度,严查
煤矿违法生产行为,推动了安全生产环境的有效整治。

(任衷平 刘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