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1&rec=68&run=13

综述
2006年,全省积极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宏观调控,优化经济结
构,推进体制创新,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十一五”规划开门红,经济社会保持了又
好又快发展的好势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846.7亿元,总量比2002年翻了一番,
比上年增长14.7%。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38.9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
加值12729.0亿元, 增长1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978.8亿元,增长14.2%。三
次产业比例为9.8∶58.2∶32.0。 人均生产总值(GDP)23546元,增长13.9%。全社
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34.6亿元, 增长19.6%。境内财政总收入4110.2亿元,比上
年增长22.7%。地方财政收入1355.3亿元,增长26.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9634.0亿元,比年初增加2764.8亿元,新增同比增长12.7%。居民储蓄存款10358.0
亿元, 比年初增加1323.7亿元。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709.6亿元, 比年初增加
2505.7亿元,新增同比增长24.9%。

(倪书俊 卢华)

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
编制完成《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交并通过了省十
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以鲁政发[2006]29号文件印发全省实施。制定了省政府《关
于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文件,首次对节能降耗、
污染排放、耕地保护等指标和“十一五”主要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各市、各部门的
责任和义务,推进了规划的实施和落实。
加强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专项规划,是落实“十一五”总体规划的重要环
节。编制完成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并以省委文件印发全省实施。研究编制黄
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启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规划,编制实施海洋经济、
水利、国民经济动员和钢铁、水泥、食品工业发展规划。还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农
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

(倪书俊 卢华)

经济体制改革
拟定《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明确改革思路和重点,部署了全年的改革工作。
起草《山东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办法》,制定《省预算内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
办法》,开展了代建制试点工作。继续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完成国有粮食购销企
业改革改组, 制定并以省政府第186号令公布实施了《山东省地方储备粮管理暂行办
法》,开展棉花市场秩序专项清理整顿。推进县乡体制改革,提出了关于县(市、区)
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意见,积极与国家发改委衔接,开展小城镇改革试点工作。
已完成2006年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标试点工作,使全省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价
格总体下降8.5%, 向中小学让利7900多万元。积极推动价格改革,协调解决一批省
政府交办的重大价格收费问题,提高了淘汰和限制类企业用电加价标准,完善了以节
水为核心的水价政策体系。
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和资本市场发展。制定并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
企业上市融资的意见》,建立和完善企业上市资源后备库,搞好拟上市公司培训和推
介,实现16家企业境内上市和3家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104亿元。推动上市公司
股权分置改革,74家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努力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
规担保问题,清欠资金14.67亿元。

(倪书俊 卢华)

宏观经济调控
全省认真落实中央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加
强固定资产的调控和管理,保持了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
深入开展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牵头组织对1657个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
存在问题的436个项目分别采取了停建、缓建等处理措施。
积极引导投资方向。根据省政府的安排,制定和出台了省政府《关于加强固定资
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通知》的文件,合理安排投资计划,进一步明确
投资方向和重点支持领域,引导各地资金向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高新技术和先进制
造业倾斜,严格控制了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继续加强
对房地产项目的审批和投资计划管理,加大了对房地产投资运行和房价的监控力度。
创新投资管理机制。提出建立投资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方案,经省政府确定,建立
了由省发改委牵头、省直11个部门参加的联系会议制度,形成了分工负责、联合把关
的管理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配套运用投资、土地、环保、财政、信贷等
政策手段,增强了投资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倪书俊 卢华)

重点项目建设
山东省加强了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和衔接,搞好与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的协调,
在争取建设资金和推进重点项目上取得了新进展。
积极筹措重点建设资金。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和国债资金25亿元,组织发行企业
债券30亿元, 新争取国外政府和世行贷款1.2亿美元。制定《山东省创业投资企业管
理实施细则》和《山东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并进行了试点,为开辟新的
融资渠道创造了条件。推进省级综合性融资平台建设,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开发贷
款资金管理办法》,组织了三批46个项目的评审,给一批项目发放了短期贷款。
努力做好重点项目的申报核准工作。 争取国家核准大型电源项目300万千瓦,新
能源项目60万千瓦,煤矿安全改造项目53个,污染治理项目49个,资源节余项目27个,
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2个,核准备案制造业项目12个,以及一批地勘、农林水和涉农流
通项目。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和程序,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审批、备案了一批省直和市
地项目,为企业项目实施创造了条件。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安排省重点项目91个,总投资1423亿元,计划投资
515亿元。 顺利推进烟大铁路轮渡、青岛和烟台港口集装箱码头、青岛大炼油、东岳
自动变速箱等项目建设,建成了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实施了一批能源、水利、服务业
和社会事业重点工程,一大批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投产并发挥了效益。
加强对500个“三个一批” 项目的动态管理,协调落实建设条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
建设进度。建立省级项目稽查监控信息平台,制定完善项目稽查档案和稽查实施方案
制度,完成了对76个国家和省投资项目、45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稽查工作。

(倪书俊 卢华)

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
抓住科技进步、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关键环节,积极研究政策措施,
代省政府起草《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见》,并加强指导协调,促进
了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科技自主创新。重点抓科技资源的整合,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启动了青岛国
家海洋科技中心和中科院烟台、青岛研究所建设。以骨干企业为依托,联合大专院校
和科研机构,实施了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围绕重大技术开发和高技术产业化,实
施了一批产业化示范工程,争取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2个。
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强与经贸、土地、金融等部门的衔接沟通,优先保证高技
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土地供应、资金使用。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带动作用强的重
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着力抓好产能过剩产业的调整重组,会同有关部门提
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见》,对全省钢铁、水泥工
业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出台了钢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路、水、电、气、医、学”
工程投入,全年改造农村公路1.2万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解决了250万
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安排建设户用沼气15万户。
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指导。在进行三次大的调研活动基础上,代省委、省政
府起草《繁荣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
及考核办法》。建立《“十一五”服务业建设项目库》,与省财政厅一起设立服务业
发展引导资金,对38个服务业项目进行了重点扶持。通过召开服务业发展现场会、举
办服务业发展论坛等形式,提高了全省各级和社会各界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
加大节能环保工作力度。编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了投资项目
节能标准。组织贯彻稳定原煤产量的政策,加快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新型能源, 投产了一批新能源发电项目。出台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办法,完成了7
个市的乙醇汽油推广任务。
牵头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燃煤电厂脱硫工作意见》、南水北调工程治污方案和筹
资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
时”管理工作的通知》,着力组织实施“三河三湖”、环渤海、南水北调等一批水污
染治理项目。
拓展渠道,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拟定了《山东省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政策》《山东省外商投资重点产业指导目录》和《山东省境外资源
开发实施意见》 ,组织策划了160个重大对外招商项目。认真做好海河流域污染治理
等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前期工作,促使一批项目列入国家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备选项目
规划。 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国家公告山东省各类开发区171家,新增
省级开发区82家;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建成了一批资源开发基地。积极促进外
贸增长方式转变,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引导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化解贸易摩擦。
加强农产品进口的规范化管理,全年共争取粮食进口配额113.2万吨,棉花配额102.5
万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认真做好就业工作,全年新安置城镇就业107.3万人,转移
农村劳动力159.2万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120万平方米;
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支持了17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促进高校学科
和专业优化调整,扶持了一批高等院校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招生计划的宏观
管理, 完成省属高校招生38.7万人,比2005年增长8.9%。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推进
建设110个乡镇卫生院项目, 开工建设54个财政补贴县乡镇卫生院和一批县级医疗机
构项目,积极推进省立医院和省中医东院等重点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体
系建设,制定《山东省社会资金投资文化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加快了省博物馆新馆、
全运会场馆和省档案馆等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

(倪书俊 卢华)

经济协作
稳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作。把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和振兴地方经济的
关键来抓,与省委政研室联合牵头起草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县域
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意见》,协调各市、各部门制定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
施,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扎实开展“突破菏泽”工作。筹备召开了全省加快菏泽发展第二次现场会,代省
委、 省政府起草了《关于结对帮扶促进菏泽发展的考核办法》。积极推进8个援建工
业园建设, 累计开工项目118个,完成投资28.6亿元。做好结对帮扶单县工作,安排
了一批农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
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组织参加第十届“西安经贸洽谈会”“宁夏经贸洽谈会”
和“新疆喀什经贸交易会”等活动,其中“西洽会”签约项目257个,合同资金470亿
元。承办了黄河经济协作区第十九次省区负责人会议。
切实抓好对口支援工作。全年支援西藏、新疆、三峡库区投资2.53亿元,实施援
建项目119个,创历史新高。落实水库移民扶持资金11.1亿元,受益农民185.6万人。
组织参加了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成果展,吴邦国、曾培炎、回良玉等中央领导先后
到山东展区参观,对山东省支援三峡库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倪书俊 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