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1&rec=216&run=13

——2007年2月9日在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山东省财政厅厅长 尹慧敏

一、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6年,在中共山东省委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任务圆满完成,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据快报统计, 2006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1355.31亿元, 完成汇总预算的108.18%,比上年增长26.30%(其中经常性收入增长15.5%);全省财政支出1832.62亿元,完成汇总预算的110.70%,比上年增长24.99%。当年地方收入, 加中央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等768.88亿元,收入共计2124.19亿元;当年财政支出,加上解中央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286.98亿元,支出共计2119.60亿元。全省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4.59亿元。
2006年省级财政收入188.74亿元, 完成预算的113.43%, 比上年增长26.99%(其中经常性收入增长12.6%);省级财政支出278.69亿元,完成预算的125.50%,比上年增长35.54%。当年省级收入,加中央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市上解收入及上年结转收入等635.76亿元,收入共计824.50亿元;当年省级支出,加上解中央支出、税收返还支出、补助市县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545.66亿元,支出共计824.35亿元。省级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1500万元。
2006年, 全省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299.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66%, 其中省级收入92.76亿元, 增长12.50%; 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285.66亿元,比上年增长42.43%,其中省级支出67.56亿元,增长15.26%。全省预算外资金收入368.99亿元,比上年下降4.3%,其中省级收入162.83亿元,下降7.25%;全省预算外资金支出360.43亿元,比上年增长0.73%,其中省级支出163.83亿元,增长1.41%。
上述地方预算内、 外收入, 加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和上缴中央税收等,2006年全省境内财政总收入41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
过去的一年里,在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大力支持下,各级政府及其财税部门坚持依法理财,狠抓增收节支,财政收入超额完成预算任务,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地方财政状况继续有所改善,各项财税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综合运用财税手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各级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委工作部署,积极落实国家财税政策,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方面推出新举措。其中,省财政安排2.5亿元设立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采取“财银联动”方式,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机械、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双百工程”顺利启动;按照上年全省生产总值的一定比例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2006年已达1亿元,重点支持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围绕促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落实9亿多元专项资金,集中加大了对重大科技专项、专利申请与保护、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的支持力度;拨付7.11亿元资金用于环境治理、新能源开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 财政支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 落实20.4亿元资金,继续支持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加快了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同时,各级认真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全省为高新技术等各类企业减免税收180亿元。通过执行国家新的资源税、消费税、出口退税、节能采购和土地收入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节能降耗和资源、土地的集约利用。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减除标准由800元/人月提高到1600元/人月,内资企业所得税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由960元/人月提高至1600元/人月,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拉动了社会消费,促进了经济增长。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效益的提高,全省财源不断壮大。2 006年,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6.20%,比上年提高0.39个百分点。
(二)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各级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预算内支农投入力度,并将农业方面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全部用于新农村建设,提高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例,全省用于“三农”方面的财政投入达479.8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落实资金79.2亿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农村沼气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省市两级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72.83亿元,全省全面取消农业税,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扩大涉农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兑现粮食、良种、农机和生产资料增支补贴资金24.7亿元;累计落实资金29.4亿元,加快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1.5%。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科普村村通等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坚持为群众办实事,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果。各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合理运筹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工程,加大了对重点事业特别是薄弱环节的投入。全省预算内教育支出达到29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6%,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课桌凳更新、贫困学生“两免一补”、现代远程教育等工作扎实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得到较好落实。科技支出36.65亿元,比上年增长35.39%,初步建立起了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医疗卫生支出达到72.89亿元,其中:省财政拨付5.83亿元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省级试点县扩大到88个,参合农民4063.2万人;落实1.45亿元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维修改造,“360工程”业务用房整修基本完成,规模更大的“1127工程”已全面展开,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扎实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提高了企业退休职工、城市低保人员和各类优抚对象的收入水平。全省落实抚恤和社会保障支出116.66亿元,启动了城乡统筹就业试点,认真解决下岗职工、城市低保人员和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生活困难问题,“万名贫困残疾儿童康复工程”、乡镇敬老院改造“540工程”也取得显著成果。
(四)加大激励约束力度,县乡财政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方面,各级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抓手,全面实施促强扶弱“双30工程”,切实加强县乡财源建设,基层财政收入“底盘”显著扩大。2006年,全省县乡财政收入达到789.11亿元,增长27.57%。全省98%以上的县(市、区)成为亿元县,总数达到139个。地方财政收入过5亿元的县(市、区)达到60个,比上年增加14个,其中有26个县(市、区)超过10亿元。省财政认真落实奖励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兑现30个经济欠发达县税收增长返还资金1.26亿元,发挥了良好的激励、导向效应。另一方面,为帮助基层缓解财政困难、落实收入分配政策、加快重点事业发展,在中央财政大力支持下,省财政按照“统筹兼顾、重点倾斜,奖补结合、加大激励”的原则,集中资金加大了对困难县的支持力度。一是安排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转移支付16.94亿元,对中西部困难县给予重点补助。同时,安排5000万元引导资金,采取“省市联动”的办法,对东部地区个别困难县给予支持。二是筹集资金14.25亿元,继续实施“五奖一补”政策,加大对县乡税收增长、精简机构人员、按时偿还债务、市级下移财力、粮食主产县的奖励力度和财力补助。三是在年初预算基础上,安排6.22亿元, 增加了对基层重点事业发展的投入。四是安排革命老区转移支付1.32亿元,重点用于解决与老区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以上四项,加上其他转移支付,去年省对下转移支付总量达到144.14亿元,比上年增加48.36亿元,是历年来增加最多的一年。据测算,51个财政困难县人均财力水平由2005年的1.8万元,提高到2.37万元,较好地保障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乡村两级组织运转和农村重点事业发展。
(五) 着力深化财税改革, 财政管理水平又有新提高。各级深入开展“财政管理年”活动,在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通过稳步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按照新的科目体系编制预算,财政收支预算更加完整、规范和透明。通过加强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库、部门预算基础信息库和项目库建设,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省级扩大到全部一级预算单位,所有市及108个县(市、区)实行了改革。完善政府采购“采管分离”机制,扎实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采购效率和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全省完成政府采购额234.4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了对非税收入征管的监督。努力拓宽财政投资评审范围,全省完成投资评审值307.51亿元,审减财政资金37.70亿元。大力整合专项资金,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做到“先定办法、后拨资金”,工作延伸到哪里,制度建设就跟进到哪里,财政资金管理更加安全、规范、有效。加快推进“乡财乡用县管”改革,切实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统计体系,全面实施资产监控,规范资产处置程序,保障了国有资产安全。
当前我省财政状况总体良好,但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经济、财源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不够均衡,部分县乡财政支出水平还比较低,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财经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挤占挪用财政资金、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企业还存在会计信息失真、偷税、漏税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7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

三、突出重点,扎实工作,确保完成2007年预算任务

(一)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努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围绕构建和谐社会,集中财力支持重点事业发展。
(三)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不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财务管理。
(五)严格依法理财,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