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1&rec=203&run=13

市委书记 于建成 市长 马平昌
市名由来 汉代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而得名。
政区、人口 全市总面积2246.21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办事处),1070个行政村(居委会)。
年末全市总人口124.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19万人。人口出生率8.35‰,死亡率6.36‰,自然增长
率1.99‰。有少数民族23个,4400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7.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
业增加值19.55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92.40亿元, 增长18.1%; 第三产业增加值75.34亿
元,增长13.7%。三次产业比例为6.8∶67.0∶26.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42亿元,增长20.02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9.26亿元,增长32.24%。税收总收入49.26亿元,增长34.87%。年末金融机构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8.60亿元,比年初增加68.43亿元。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7.05亿元, 比
年初增加26.77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7.51亿元, 比年初增加70.81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5.37亿元,比上年增长5.45%。粮食总产26.69万吨,增长6%;
棉花总产0.1万吨,增长88.1%;花生总产1.62万吨, 增长-7%; 水果总产10.09万吨,增长2.8%;
蔬菜总产136.4万吨,增长-6.4%。肉类总产5.86万吨,禽蛋总产3.23万吨,奶类总产0.31万吨。水产
品总产0.80万吨,增长0.41%。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50.63公顷。全市农机总动力82.47万千瓦,增长3.5
%。
工业 全年地方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6家,
实现增加值171.2亿元,增长20.0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11.94亿元, 增长18.11%; 实现利税65.51
亿元, 增长32.95%;实现利润34.81亿元,增长31.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
203.20,比上年提高11.6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67.4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9.39
%,增长29.56%。
建设、环保 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13.8万吨/日,供热面积254万平方米,用气人口5万户。新建、
扩建城市道路14公里,公交营运车辆达170标台,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300吨/日,城市人均公共绿地
达到10.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0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
值31.09亿元,增长69.89%。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5%。完成环境污染
治理投资4.1亿元。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5.6%。
交通、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31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7.2公里。公路客运量为1391万人
次,比上年增长12.8%。公路货运量为2116万吨,增长40.6%。民用汽车拥有量6.77万辆,其中私人轿
车5.42万辆。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11亿元,增长22.89%。其中,电信业务收入4.51亿元, 增长25.74%;
邮政业务收入0.6亿元,增长4.8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9.38万户,比上年增加0.78万户。移动电话用
户47.78万户,增加17.97万户。宽带互联网用户3.99万户,增加0.86万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2%。 实现进出口总额
12.23亿美元, 增长16.2%, 其中出口9.74亿美元,增长47.5%。新签利用外资项目38项,合同外资额
1.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新批准境外企业(机构)3家,协议投资总额442万美元。外
派人员1252人次,增长23%;年末在外人数2105人次。主要旅游景点有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战役纪
念馆、雪野省级风景名胜区、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莲花山旅游区、“天上人家”
王石门旅游区、黑龙潭旅游区、孔雀山风景旅游区等。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54.6万人次,增长15.59%;
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7.46亿元,增长22.38%,其中外汇收入88.9万美元。
教科文卫体 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生7500人。普通中学59所,在校生75859人。小学210所,
在校生8076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45人。共申报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5项,获立
项批复4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省级项目34项。专利申请量464件,授权专利476件。有艺术表
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处,文化馆1处,档案馆3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8%和97%。
有卫生机构939所,其中,医院、卫生院43所, 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所, 妇幼保健机构3所。 各类卫
生机构共有床位4047张,卫生技术人员7109人,其中,医生2698人,注册护士1734人。有体育馆1座,
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09枚,其中金牌29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88元,比上年增长7.43%;人均消费性支出7638元,增长
7.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78平方米。 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999元, 增长14.86%。 农民人
均纯收入5200.51元,增长11.39%;人均消费性支出3140元,增长18.73%;人均居住面积37.42平方米。
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7.97万人、 13.8万人、13.5万人、9.7
万人和6.2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1.38万人、 1.6万人、 0.21万人、1.04万人和1.5万人。社会保险基金
总收入92417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043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4937人,其中,城镇低保
7239人,农村低保7698人,农村定期救济3219人。全市共有社会福利单位23个,床位2471张。社会福
利企业49家,安置残疾职工1424人。

[$$p]0023037;莱芜市文化中心广场夜景 (供稿 莱芜史志办)[/$$p]

莱芜汽车总站投入运营
莱芜市重点工程、十件民心工程之一的莱芜汽车站建设,自2005年3月动工兴建,2006年8月9日投
入运营。总投资6500余万元,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设68个车位,始发线路142
条,班车550辆,日发班次1280个,日发送旅客2万人次。

(张清斌 亓军华)

2006中国莱芜钢铁博览会举行
10月16~17日,2006中国莱芜钢铁博览会在莱芜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博览会共签约总额354.7
亿元,其中签约金额5000万元(5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79个,签约金额297.8亿元。

(张清斌 亓军华)

莱城区
区委书记 郑金启
区 长 胡文朴
区名由来 莱城区是1992年11月县级莱芜市升为地级市而设立的县级区。因驻地在莱城而得名。
政区、人口 全区总面积1677.3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办事处),768个行政村(居委会)。年
底全区总人口88.62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44.96万人。 人口出生率8.13‰,死亡率6.4‰,自然增长率
1.73‰。有少数民族24个,3600余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2亿元,
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93.13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57.27亿元,增长13.6%。三次产
业比重为9.6∶56∶34.4。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增长30%。实现财政总收入8.4亿元,增长
55.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9亿元,增长57.3%。工商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9.5%。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5.1%。粮食总产21.5万吨,增长3.6%;
棉花总产880吨,增长110%;油料总产9480吨;水果总产5.36万吨,增长3.56%;蔬菜总产109.4万吨,
增长4%。禽蛋总产0.3万吨,奶类总产0.28万吨。水产品总产0.77万吨。全区以“三辣”为主的经济
作物面积达到53万亩,优质经济林21万亩。新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新建千吨以
上恒温库30座,加工储藏能力达到91万吨,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经济林达到2000公顷,林木覆
盖率达到32.5%。全区农机总动力62.21万千瓦。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5家,实现增加
值32.6亿元,增长38.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4亿元,增长47.98%;实现利税9.7亿元,增长40.44%。
其中19家重点调度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2.8亿元、利税8.3亿元,分别增长40.9%、41.2%,分别占规模
以上企业的81%、86%。销售收入过亿元或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2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
3家。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钢铁生产及深加工、轻纺、化工三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利税9.2亿元,分别增长41%、42%,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8.2%和94.6%。新增省级以上名牌
产品3个,泰丰牌高支高密纯棉坯布成为全市地方企业获得的第一个“中国名牌产品”。
建设、环保 全区完成小城镇建设工程246项,新通自来水村375个,70%以上的村实现了通自来
水、通有线电视。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16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实现利税1.3亿元,增长45%。完成污染治理项目7个,完成投资额9650万元,增长10%。
交通 新修地方道路307公里,大中桥梁125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37.59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
油路、通客车。
贸易、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2%。城乡商品交易市
场137处。 实现进出口总额4.1亿美元, 增长20%, 其中出口2.8亿美元,增长25.2%。实际利用外资
4160万美元。主要旅游景点有房干生态旅游区、雪野省级风景名胜区、华山省级森林公园、“天上人
家”王石门旅游区。全区完成旅游开发投入2.9亿元,新增5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全年接待游
客170万人, 增长11.4%;实现旅游总收入3.7亿元,增长35%。
教科文卫体 有职业中学3所,在校生1.26万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1.35万人。普通初中31所,
在校生3.12万人。小学168所,在校生5.46万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项。专利
申请量347件,授权专利299件。有档案馆1个,村级文化大院202个,区级文化体育社团8个,企业文艺
宣传队6个,农民业余剧团105个。有卫生机构23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9所,疾病控制防治机构1
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717张,卫生技术人员1491人,其中,执业医师770人,
注册护士298人。有体育场所327处,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24枚,其中金牌11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88元, 比上年增长7.4%;人均消费性支出7638元,增长
7.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78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5174元,增长11.4%;生活消费支出3122元,
增长14.2%;人均居住面积37.42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8698
人、 23432人、 6500人、10806人,比上年分别增加2260人、3300人、215人、1006人。社会保险基金
总收入60226万元, 增加14818万元。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14万人。 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
17484人,其中,城镇低保11902人,农村低保5582人。社会福利企业24个,安置残疾人856人。

莱城工业区
2006年,莱城工业区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工业区共开工建设各类
项目38个,形成固定资产8.9亿元。工业区北区完成了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和供排水、供电等工程,
“七通一平”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了占地34公顷的中小企业孵化园,设立了4个乡镇工业
园;南区规划建设了莱城大道、汇河大道。

(刘少波)

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增长迅速
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075户,新增私营企业835家,完成投资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350家,纳
税3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132家。全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57.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4%。

(刘少波)

钢城区
区委书记 李乃俊
区 长 栾 健
区名由来 1992年11月,莱芜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钢城区。钢城区因境内驻有大型钢铁
联合企业——莱钢而得名。
政区、人口 全区总面积521平方公里。辖5个镇(街道办事处),232个村(居委会)。年末全
区总人口29.12万人。人口出生率8.5‰,死亡率5.5‰,自然增长率3‰。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0.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
业增加值3.53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99.27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18.07亿元,
增长14.1%。 三次产业比例为2.9∶82.2∶14.9。全区(不含省、市驻地企业)完成地方固定资产投资
23.82亿元,增长40.6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59亿元,增长74.7%。税收总收入21.02亿元,增长44.76
%。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 5.94亿元, 增长30.9%。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61亿元,增长
31.9%。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6.69亿元,增长25%。
农业 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粮食总产3.77万吨,增长25.96%;蔬
菜总产23.29万吨,花生总产5822吨。果品总产量4.63万吨,增长3.03%。肉类总产1.17万吨,增长5.4
%。水产品总产363吨, 增长13.44%。 全年人工造林面积481.3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38.8%。全区
农业机械总动力18.15万千瓦,增长20%。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5.78亿元,比上年增长5.79%。 其中区属工业总产值44.83亿元,增
长21.89%。地方限额以上工业企业61家,完成产值38.62亿元,增长36.85%;工业增加值11.51亿元,
增长40.2%;实现销售收入38.39亿元,增长36.08%;利税3.78亿元,增长22.73%;利润2.47亿元,增
长20.06%。
建设、环保 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1.82万平方米。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3400立方米/日(不
包括莱钢) , 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20吨/日, 城市园林绿地383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26.4%。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35亿元,实现利税8762万元。房地产开
发投资2.5亿元。 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5%。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68个,
污染治理投资额1.8亿元。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5.6%。
交通、邮电 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46公里,其中,县道通车里程38.7公里, 乡道通车里程59.4公
里。 年货运量1464.75万吨,客运量43.05万人次。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1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
12852万元,邮政业务总量1255.75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4万户,互联网
用户1.74万户;年内新发展小灵通5000部。
贸易、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1%。年内新增进出口
企业10家, 完成进出口总值3218万美元,增长152.4%; 其中出口总值2830万美元, 增长219.1%。
实际利用外资1748.75万美元,增长24.75%。主要旅游景点有棋山风景区、寄母山林场风景区。
教科文卫 有普通高中1所, 在校生3631人。 普通初中8所, 在校生7623人。小学43所,在校生
12735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厂办科研所7个,专职科研人员35人。共组织申报和实施市以上科技计
划1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2项。开发市以上新产品60多种。组织企业申报市以上科技
进步奖11项,其中,有2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专利申请量
49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1处,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卫生机构171个,其中,
医院6所,诊所40所,乡村卫生室119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
有床位1404张,卫生技术人员1353人,其中,执业医师262人,注册护士114人。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88元,比上年增长7.43%;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638.36元,
增长7.6%。职工年平均工资279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10元,增长11.45%。全年职工养老、医疗、
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126人、6170人、6174人、4255人和320人,比上年分别增
加3225人、817人、703人、3050人和60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6262.8万元,支出2001万元。农村养老
保险参保人数8209人。全区“五保户”生活保障救助731人,其中,分散供养654人,集中供养77人。
全年共发放保障金93.9万元。 城镇低保448户796人,发放保障金38.8万元;农村低保1671户2420人,
发放低保金52.3万元。全年发放老年人生活补贴316万元。社会福利企业9个,安置残疾人员222人。
△钢城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钢城区黄庄镇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唐广源 柳坤明)
组稿:张清斌 亓军华
责任编校: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