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1&rec=196&run=13

市委书记 张秋波
市 长 张建会
市名由来 原为村名,传说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设军营而得名。1982年11
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举行成立大会,市人民政府正式办公。
政区、人口 全市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辖5个县(区),43个乡(镇、 街道办事
处) , 1781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末全市总人口181.8万人。人口出生率9.07‰,死亡率4.92‰,
自然增长率4.15‰。有少数民族36个,4511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50.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27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1192.66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
增加值204.38亿元, 增长20.8%。 三次产业比重为3.67∶82.23∶14.10。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6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实现财政总收入361.7亿元,增长30.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1亿元,
按可比口径增长24.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61.6亿元, 比年初增加109.8亿元。 其
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6.1亿元,比年初增加41.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16.4亿元,
比年初增加96.3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04.6亿元,比上年增长8.9%。粮食总产76.7万吨,
增长18.2%;棉花总产12.4万吨,增长18.4%;油料总产0.6万吨;水果总产9.6万吨,增长18.6%;蔬
菜总产212.4万吨,增长1.4%。肉类总产21.5万吨,禽蛋总产12.5万吨,奶类总产9.1万吨。水产品总产
45.0万吨,增长7.2%。全年人工造林面积4000公顷。全市农机总动力196.7万千瓦,增长3.2%。
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07.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实现新产品产
值18.9亿元,增长47.5%;实现利税769.8亿元,增长29.9%;实现利润541.8亿元,增长17.0%。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722.0,比上年提高68.9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9.14%,比上年
下降0.16个百分点。
建设、环保 年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1%。全市全年新增供热面积199万平方米,
用气人口2万人。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571万平方米,公交营运车辆达到528辆。城市园林绿地315
公顷。资质二级及以上建筑企业6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5亿元,增长25.1%;实现利税10.8亿元,
增长18.6%。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4.2%。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4项,完成总投资额1.27亿元。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9%,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
交通、邮电 等级公路通车里程7322.6公里,其中干线公路通车里程832.8公里。公
路旅客运输量2908万人次, 增长12.5%。 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分别为6134万吨和66万吨,分别增长
7.0%和6.5%。 港口货物吞吐量54.2万吨, 增长7.0%。民航货运量176吨,航空客运量3.6万人,增长
50.6%。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8亿元,增长8.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2.2亿元, 增长7.9%;邮政
业务总量1.6亿元, 增长20.1%。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9.0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158.7万户,互联网用户
17.1万户。
贸易、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
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29.2亿元。实现进出口总值18.8亿美元, 其中出口总值1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1.2%。新批外资项目41个,合同外资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增长20.4%。新签对外工程
承包合同3.3亿美元, 完成营业额3.4亿美元; 劳务输出1113人, 增长16.8%。主要旅游景点有黄河
口自然保护区、黄河口国家级森林公园、天鹅湖公园、清风湖公园、新世纪广场、胜利广场、胜利油
田科技展览中心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42.4万人次,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4亿元, 外汇收入538.4
万美元。
教科文卫 有普通高等院校5所,在校生4.1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其它学院(校)
附设中专部5处,在校生5483人。普通高中29所,在校生48600人。普通初中82所,在校生71523人。小
学220所,在校生13935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99人。取得科技成果110项,省级以上科技奖
励21项。专利申请量2312件,授权专利1048件。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6处,文化馆5处。
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机构108所,其中,卫生院52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
7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7436张,卫生技术人员8331人。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1.9元,比上年增长12.1%,人均住房使用
面积23.1平方米。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577元,增长6.0%。农民人均纯收入5157.1元,增长12.0%;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07.0元,增长10.5%;人均居住面积30.5平方米。全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
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19万人、43.6万人、8.7万人、29.8万人和6.2万人。各项社会保险总
收入12.5亿元,增加3.5亿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0万人。 最低生活保障救济40812人, 其中,
城镇8632人,农村32180人。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27亿元。

曾庆红到东营考察
11月24~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一行到东营考察。先后参
观考察了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支部旧址、华泰集团40万吨新闻纸生产线、市历史博物馆、石村镇张庄村、
丁庄镇牛圈村、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胜利油田40512钻井队、孤东围海大堤。曾庆红与当
地干部群众亲切交谈,了解东营的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平安工程建设等情况。
25日下午,曾庆红在东营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广饶县、
垦利县胜坨镇、利津县汀罗镇毛坨村的汇报,对东营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
高度评价,并对以后的工作寄予殷切期望。

东营市荣获“十五”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称号
9月25日,在全国“十五”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表彰会上,东营市荣获“十五”全国无障碍建设
先进城市称号,成为山东省惟一被表彰的地级市。近几年,东营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积极
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中心城区共新建和改造无障碍道路86条、365.6公里,其中,铺设盲道302.5公
里,开辟坡道口5623个,道路无障碍建设率达95%。中心城区所有广场、公园、车站、50%以上的居
住小区和90%以上的老年公寓实现无障碍。增设休闲区轮椅席位140处,新建改建无障碍公厕81处,
铺设入厕坡道78处、入厕盲道56条,开辟残疾人专用厕位108个,增加残疾人专用洗脸盆69个,其它
无障碍设施建设齐全,标准较高,运行良好。

东营市实施黄河口大闸蟹品牌战略
黄河口大闸蟹被1999、2001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是东营主导优势水产品之一。
2006年下半年以来,东营市提出实施黄河口大闸蟹品牌战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先后组织召开东营
论证推介会、北京新闻发布会、济南推介会,参加了温州第二届特优农产品博览会,并成立东营市黄
河口大闸蟹协会。黄河口大闸蟹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产品价格不断攀升,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至年底,全市黄河口大闸蟹养殖面积达7600公顷,其中,水库增养殖面积5333
公顷,池塘面积2267公顷,实现产量2220吨,产值2.22亿元。

[$$p]0023013;2006年11月28日,中国·东营·黄河口大闸蟹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p]

东营市举办首届购物节
2006年12月23日至2007年1月7日,东营市举办首届购物节,以“欢乐油城、购物东营”为主题。
坚持政府搭台、媒体造势、商家消费者互动、多方共赢的工作方针,对商家营销活动进行整合,着力
突出文化氛围和市民参与性。商家举办了模特秀、名牌签字优惠售货、玄彩圣诞嘉年华等系列活动,
充分发挥购物节的群集效应和营销合力, 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购物节期间仅8大商场销售额达
2.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以上,最多的商场增幅达127%。百货大楼高峰日客流量达12万人次,
日销售额800多万元;东营银座购物广场高峰日客流量达7万人次, 日销售额500多万元。 同时,入
选“主导2006东营时尚生活”品牌榜的产品,其销售额均有提高。

(刘曙光 张涛)

东营区
区委书记 张传胜
区 长 赵国芳
区名由来 1964年3月,胜利油田会战时在境内东营村附近建立指挥部。1965年为服
务油田开发建设,中共惠民地委、惠民地区专署成立中共东营工委、东营办事处。1982年11月设立东
营市。1984年1月市辖东营区、牛庄区建立,1987年6月两区合并为东营区。
政区、人口 全区总面积1155.62平方公里。辖4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201个村民委
员会, 54个社区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61.13万人。人口出生率8.97‰,死亡率3.65‰,自然增长率
5.32‰。
经济概况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8%。其
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53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9.88亿元,增长32.7%;第三产业
实现增加值39.29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比重为6.45∶59.88∶33.67。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
亿元,增长29.5%。地方财政收入8.11亿元,增长31.66%。东营区工行、农村信用联社、东营市城市
信用社(中心城区)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53.3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7.56亿元。贷款余额96.62
亿元。
农业 粮食总产6.48万吨,比上年增长6.02%;棉花总产1.41万吨, 增长2.4%;油
料总产531吨;水果总产5581吨;蔬菜、瓜类总产38.8万吨。肉类总产4.7万吨,禽蛋总产1.84万吨,奶
类产量0.76万吨,水产品总产5.22万吨。全年造林217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17.51%。全区农机总动力
25.80万千瓦,增长3.1%。
工业 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5家,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9.31亿元,比上年增长
60.6%; 销售收入165.88亿元, 增长77.8%;实现利税18.57亿元,增长80.6%;利润12.27亿元,增长
7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100.62%。
建设、环保 、交通 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6938万元,减少19.3%。 建筑业总产值
18.49亿元,比上年增长28.8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2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07万平方米。全
年污染防治总投资1.49亿元。 县乡村公路通车里程1044.7公里, 干线全长153公里, 油田专用公路
313.5公里。年货运量570.88万吨,年货运周转量62715.95万吨公里。
贸易、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
16%。实现进出口总额2.41亿美元,增长33.2%,其中出口总值2.002亿美元, 增长40.85%。实际利
用外资3260万美元,增长112%。主要旅游景点有天鹅湖公园、清风湖公园、胜利电视塔、胜利油田
科技展览中心、华8井纪念碑。
教科文卫 各级各类学校38所,在校生25708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22492人;
教职工2506人,其中专任教师2053人。科研机构32个,各类技术人员6102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人员1780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5项。专利申请量1507件,增长21.3%。有文化场所11
处,文化大院221处。有区属医疗保健卫生机构10个,医院、卫生院床位689张,卫生技术人员752人。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1.9元,比上年增长12.1%,人均住房使用
面积23.1平方米。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993元,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5193元,增长12%,人均
居住面积36.44平方米。 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 医疗、 失业、 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13749人、17054人、9660人、10146人、5750人。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5.86万人。全区最低生活保障
救助人数达到9251人,其中,城镇3293人,农村5958人。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8个,床位
630张,收养613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东营区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编制《东营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等规划,指导全区科学整合园区村,并对238名村居党支部书记、主任进行专题培训。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全区建成大拱棚876栋,新增大蒜种植面积400公顷;新增桑园133公顷、冬
枣园67公顷;新建、改建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40处,发展养殖大户1200余户。重点扶持阳光丝业、力
生鸭业等龙头企业,扶持贴息贷款2200万元。新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9处,吸纳农户1200户,实现销
售收入5000万元。实施“育民”工程,建设培训基地5处,培训种植大户、农村经纪人200人,培训农
民14.7万人。承担省农业厅“阳光培训工程”,有5000多名农民熟练掌握3~4门实用技术,2000多名
农民取得农艺师技能鉴定书,新增劳动力转移4000人。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投资6673万元, 完成1466.67公顷中低产田改造、1000公顷荒碱地开发、
1333.33公顷国家综合开发、麻湾四干渠节水改造等项目。投资2602万元,修建农村公路25.7公里、便
民桥11座,硬化村内街道53公里,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线75.9公里,建设农用沼气池2000户,安装
太阳能热水器4221户。全区通街15条,拆除旧房屋1847间,18个城中村有17个村居启动改造工程,建
成面积28万平方米;投资1240万元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设施。投资900万元,修建农村中小学
宿舍、食堂8200平方米;投资203万元,改建镇卫生院4处,新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9处;农村最低
生活保障标准达每人每年1300元,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标准达每人每年2800元,农民医疗保险参与率和
大病救助率均达90%以上。
加强片区建设。把沿西四路、东王路、南二路村居和六户生态农业片区、龙居桑蚕片区、以耿井
为中心的城区村居改造片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三条线三大片”重点布局,优先发展。
(李鹏)

河口区
区委书记 赵豪志
区 长 聂建军
区名由来 1972年,胜利油田在黄河入海口处设指挥部,称河口指挥部。 1982年11
月, 国务院批准设立东营市,在河口采油指挥部(原河口指挥部)驻地设立河口区。1984年8月,河
口区政府正式成立.
政区、人口 全区总面积2365.13平方公里。辖3乡3镇1个街道办事处,178个行政村,
44个居民委员会(含油田)。年底全区总人口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万人。人口出生率9.61‰,死
亡率4.93‰,自然增长率4.68‰。
经济概况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3%。第一
产业增加值5.57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30.73亿元,增长34.03%;第三产业增加值11.2亿元,
增长18.1%。三次产业比例为11.7∶64.7∶23.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9.4
%。实现财政总收入8.1亿元,增长3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9.5%。年
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8.03亿元,比年初增加7.1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9.19亿元,比年初
增加6.6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72亿元,比年初增加3.16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57亿元,比上年增长8.5%。粮食总产2.32万吨,
增长24.2%; 棉花总产1.47万吨,增长15%;油料总产0.23万吨, 与上年持平; 水果总产12万吨,
增长14.3%;蔬菜总产0.91万吨, 下降20.2%。 肉类总产1.65万吨, 禽蛋总产5100吨,奶类总产1260
吨。水产品总产12万吨,增长14.3%。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114.4公顷。全区农机总动力19.09万千瓦,
增长2.3%。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15亿元,比上年增长3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
实现增加值26.55亿元,增长56.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5.93亿元, 增长81.5%; 实现利税10.53亿元,
增长76.9%;实现利润6.09亿元,增长10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33.9,比上
年提高5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6.09亿元,占全部工业的99.4%, 增长64.3
%。 其中私营工业实现增加值4.8亿元,下降1.2%。
建设、环保 年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3%,与上年持平。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8万
立方米/日,供热面积45万平方米,用气人口9000人。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6.5万平方米,垃圾无
害化处理能力85吨/日。城市园林绿地454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资质三级及以上
建筑企业2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54亿元,增长36%。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
率达到23%。 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个, 完成投资额1762万元,增长20.43%。城市空气质量良好
率10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70%。
交通、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855.2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9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5.5%。 公路货物运输量484.6万吨,增长5%。民用汽车拥有量14419辆,增长18.16%;其中私人轿车
9900辆,增长23.24%。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841万元,增长5.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808万元,下降
9.96%;邮政业务总量2033万元,增长24.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08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19.29
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0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0.75万户。
贸易、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实现
进出口总值3714万美元,增长21.6%,其中出口总值3209万美元,增长20.9%。实际利用外资1462万美
元,增长20.6%。新批准境外企业(机构)6家,协议投资总额721万美元。主要旅游景点有黄河三角
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入海口、孤东围海大堤、孤东石油文化景观区、仙河镇、东营港、百亩枣
园农业旅游观览区、黄河口生态农业观光园、济军基地林科所农业旅游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万
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20万元。其中外汇收入1万美元,同比增长3%。
教科文卫体 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137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615人。普通
初中5所,在校生4588人。小学12所,在校生5875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0项,其中获
得省科技奖3项。专利申请175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公共图书馆2处,文
化馆1处,档案馆2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机构10所,其中,医院、卫生院5
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10张,卫生技术人员383人,
其中,执业医师158人,注册护士59人。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2枚,其
中,国家级银牌1枚,省级金牌1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7元,增长11.9%;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878
元,增长3.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28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528元, 增长6.7%。农
民人均纯收入5006元,增长12.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3元,增长2.6%;人均居住面积26.25平方米。
全年职工养老、 医疗、 失业、 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200人、9668人、8305人、4130人
和4872人,比上年分别增加100人、2562人、200人、754人和36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53人,比
上年增加798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883万元,增加661万元;支出425万元,增加39万元。农村养老
保险参保人数32595人。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3612人,其中,城镇低保1167人,农村低保2445人。全
区福利彩票销售1807万元,增长0.9%。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5个,床位235张,收养229人。社会福利
企业6个,安置残疾人员80余人。

新农村建设
2006年,冬枣、棉花、水产、畜牧、芦苇五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1亿元,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
要支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8家,实施农副产品加工项目12个,完成投资1.53亿元。建成乡镇超市9
个,村级放心店47个,黄河口冬枣批发市场、 黄河口水产品批发市场建成投入使用。 完成荒碱地开
发2866.67公顷,中低产田改造2400公顷;新增林木面积1066.67公顷;挑河疏浚、羊栏河水库衬砌、河
王渠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和布局调整规划编制完成,村庄搬迁合并起步,涉及7个
村308户;新建沼气池560个,自来水入户率达到40%。发放社会救济救助金165万元,220户农村特困
群众住房竣工入住。

(韩学芝)

垦利县
县委书记 陈泽浦
县 长 田治颖
县名由来 因境域曾被称作垦区和利津洼而得名。
政区、人口 全县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个社区管
理委员会,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33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年末总人口21.57万人,其中非
农业人口40027人。人口出生率7.68‰,死亡率6.59‰,自然增长率1.09‰。
经济概况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
值8.3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81.9亿元,增长30.6%;第三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20.1
%。三次产业比例为8.2∶80.5∶1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7亿元,增长30.4%。全年完成境内
财政总收入9.2亿元,增长44.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1亿元,增长3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
支出5.56亿元,增长34.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1亿元,比年初增加12.3亿元,其中储
蓄存款46.2亿元,增加5.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9亿元,增加15亿元。
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农业产值5.2
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棉花种植面积2.43万公顷,增长20.5%;总产2.87万吨,增长44.1%;粮食总
产6.7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总产818吨,增长32.1%;蔬菜总产4.89万吨,下降24.5%;水果
总产1.09万吨,增长0.7%。肉、蛋、奶总产6.57万吨,增长17.0%。水产品总产10.2万吨, 增长17.5
%。 全年造林面积846公顷, 林木覆盖率达到18.9%。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37.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2.8%。
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2家,实现增加值79.9亿元,比上年增长43.0%。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3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1.7亿元, 增长67.6%; 实现利税38.8亿元,
增长81.0%; 实现利润29.6亿元,增长81.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86.5,比上年提高103.6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3583户, 注册资金1.8亿元, 从业人员15046人;私营企业841家,增
长5.1%,注册资金13.3亿元,从业人员13245人。
建设、环保 全县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9家,完成总产值14.8亿元,比上年增长42.3
%;竣工产值14.3亿元,增长50.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1亿元,增长116.8%。环保基础设施投资
达2亿元。
交通、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738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79公里。完成公路客
运量9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周转量3008万人公里,增长2.6%。货运量873.0万吨,增长20.6%;
周转量114658万吨公里, 增长30.1%。 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14万元,增长16.5%。完成电信业务总量
3325万元(不包括联通公司和移动公司),增长12.4%。固定电话拥有量66386部,增长3.4%,其中住
宅用户46631部,增长216.4%。年末互联网用户6221户,增长36.1%。
贸易、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实现进
出口总值1.53亿美元, 增长90.0%。 其中,出口1.05亿美元, 增长37.2%; 进口0.48亿美元, 增长
238.8%。实际利用外资1400万美元,增长99.0%。主要旅游景点有民丰湖公园、渤海垦区革命纪念地、
永镇水库、黄河入海口风景区、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孤东滨海油田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3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00万元
科教文卫体 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251人,其中,高级395人,中级1934人,初级
5172人。全年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1416万元。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2项,有15项科
技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组织申报专利技术218项。全县有普通中学9所,在校生12772人,专
任教师2402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2931人,专任教师169人;小学32所,在校生14182人,专任教师
81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57所,在园幼儿6021人,教职工191人。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垦
利黄河口文化旅游节。全县新增农村文化大院21个,达到261个,自主创办的《红柳》杂志已出版12
期,印刷发行1.8万册。现有公共图书馆1处,新购图书3000册,藏书量达到8万册。吕剧表演艺术团体
1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年末有线电视用户26130户。卫生事业机构13个,床位506
张, 卫生技术人员793人。其中,执业医师325人,执业助理医师169人,注册护士247人。农村卫生室
214个,乡村医生227人。333个行政村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有体育馆1座。垦利县籍运动员李燕在多
哈亚运会25公里自行车计时赛中勇夺金牌,残疾人运动员王秀杰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获2枚金
牌。
社会生活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6元,增长21.6%;人均消费性支出
7989元,增长11.8%;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3.9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6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5001
元,增长12.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35元,增长23.3%。年末在岗职工人数22522人,增长11.6%;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538元,增长21.8%。全县各项社会保险总收入10258万元,比上年增加3304万
元。 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 医疗、 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388人、21009人、
10964人、7202人和5735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809人,征缴养老保险费4667万元。农村
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万人,征缴保险费40万元。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2817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
1312人,其中“4050”人员271人。全县有福利院、敬老院7所,床位数711张,收养人数649人。最低
生活保障救济6763人,其中,城镇716人,农村6047人。全年福利事业接受社会捐赠138万元。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
2006年,新上和续建工业项目102个,工业投入达52.9亿元,比上年增长29.4%。万达子午胎、胜
通钢帘线等骨干项目快速膨胀,宏远精梳纱、石大胜华化工、石化催化重整等新项目相继投产。新增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 达102家,实现产值292.1亿元,利税40.8亿元,分别比上年净增119.1亿元、
21.2亿元,增长48%、90.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上升至487,居全市第1位。全县销售收入过亿元的
企业达28家,其中过10亿元的4家,过50亿元的2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9个产品获山东
省名牌,全县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达19个。

(宋吉明)

农业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2006年, 县财政用于“三农” 支出达5521万元,比上年增长113.9%;争取上级各类支农资金达
6383万元。水产、畜牧两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全县海珍品养殖面积突破666.67公顷,其中海参养殖
面积达273.33公顷,占全市养殖面积的68%;新建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56个,畜牧养殖效益稳步提升。
新上蓝田海珍品加工、万得信肉牛加工、雪松羽绒加工等农业龙头项目6个,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农业
龙头企业5家,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个,越来越多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建成小岛河渔港和红光
渔港北港,实施市级以上农业开发、土地整理项目7个,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宋吉明)

黄河口旅游实现重大突破
2006年,组织编制全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黄河入海口风景区和黄河文化园规划。建成并开放渤
海垦区革命纪念馆、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投资5000万元改造入海口风景区道路,旅游资源开发
进入快车道。9月2~3日,以“让世界了解黄河口、让黄河口走向世界”为主题,运用市场机制,成
功举办“2006中国·垦利黄河口文化旅游节”,提升了垦利县和黄河口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宋吉明)

利津县
县委书记 王秀华
县 长 李延成
县名由来 利津县建于金代明昌三年(1193年),因域内有“永利”“东津”两地
而得名。
政区、人口 全县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辖5镇4乡,512个行政村。年末全县总人
口29.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77万人。人口出生率8.9‰,死亡率6.5‰,自然增长率2.4‰。有少数
民族18个,126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0%。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9.3%;第二产业增加值40.9亿元,增长36.0%;第三产业增加值12.5亿
元,增长19.2%。三次产业比重19.6∶61.6∶18.8。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99亿元, 增长27.8
%。实现财政总收入4.8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6.6%。税收总收入1.38
亿元,增长28.2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1.29亿元,比年初增加7.66亿元。其中居民储
蓄存款余额19.103亿元,比年初增加3.4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92亿元,比年初
增加2.93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4.83亿元,比上年增长7.5%。粮食总产12.13万吨,
增长27.3%;棉花总产4.08万吨,增长18.0%;油料总产1951吨, 下降15.2%; 水果总产2.94万吨,
增长3.4%;蔬菜总产40.15万吨, 下降0.8%。 肉类总产5.2万吨, 禽蛋总产4.9万吨,奶类总产4015
吨。水产品总产9.0万吨,增长9.7%。全年人工造林面积573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16.05%。全县农机
总动力35万千瓦,增长17.2%。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8.82亿元,比上年增长28.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家,
完成总产值185.21亿元,增长51.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3.73亿元,增长61.3%;实现利税13.22亿元,
增长77%;实现利润6.83亿元,增长7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79.5,比上年
提高8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总产值100.19亿元,占全部工业的54.1%,增长72.2%。
建设、环保 年末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5%,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自来水供水
能力达到2.0万吨/日,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用气人口6.48万人。城市道路总长度72.7公里,公交营
运车辆达到12标台,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80吨/日,新建城市园林绿地36.5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
化覆盖率达到35.0%。 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业17家, 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5亿元,增长1.0%;实现
利税2290万元,增长21.2%。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7个,完成投资额616万元,增长1440%。全年共
审批项目35个,验收项目6个,拒批项目6个。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城市空气质量良
好率达到98%,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97%。
交通、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260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1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6%。
公路货物运输量909万吨,增长7.1%。港口货物吞吐量12万吨,增长20%。民用汽车拥有量4423辆,
增长13.7%,其中私人轿车3290辆,增长19.8%。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65万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
电信业务总量2336万元, 下降15.7%; 邮政业务总量1029万元, 增长5.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
5.5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62部/百人(含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5358户。
贸易、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
城市市场实现销售额3.91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销售额9.23亿元。实现进出口总值1.66亿美元,增长54.8
%,其中出口8807万美元,增长21.8%。新签利用外资项目4项;合同外资额98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
资897万美元,增长20.6%。主要旅游景点有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津黄河大桥风景区、
凤凰广场、县城欧式商业街、北岭现代农业示范区、黄河口湿地、飞雁滩百鸟乐园等。
教科文卫体 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1819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7921人。普
通初中17所,在校生10644人。小学47所,在校生21085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896人。共取得市
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6项。 其中, 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2项。专利申请量
129件,授权专利68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处,档案馆
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机构13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1所,卫生防疫防
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829张,卫生技术人员850人,其中,执业医师
272人,注册护士209人。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5枚,其中金牌6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54元,增长21.1%;人均消费性支出6997
元,增长6.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2.28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271元,增长10.7%。农
民人均纯收入4931元,增长11.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75元,增长4.5%;人均居住面积34.52平方米。
全县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350人、12451人、8673人、8506人
和5123人,比上年分别增加1567人、901人、103人、918人和560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9680万元,增
加520万元; 支出7221万元, 增加45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086人。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
14308人, 其中, 城镇低保1927人,农村低保12381人。集中供养五保老人680人。全县福利彩票销售
654.6万元, 增长31.7%。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8个,床位700张,收养680人。社会福利企业3个,安置
残疾人员26人。

利津县农副产品海外走俏
2006年,利津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以芦笋、食用菌、优质棉花为主的种植业,以冬枣、葡
萄、中华寿桃为主的优质林果,以肉鸡、奶牛、肉羊为主的养殖业,形成八大优质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培植利富得、博大、万达等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并组织企业参加产品博览会、推介会等贸易洽谈
会,开拓国际市场。年内,农产品出口占全县出口总额的80%,20多种农产品远销日本、澳大利亚等
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罐头占到日本市场份额的20%以上,芦笋罐头占到澳大利亚市场的60
%以上。

(周尚锋)

利津县跻身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32位
国家统计局举行2006年全国棉花百强县(市)信息发布会,利津县2005年以34545吨的棉花总产量,
第4次跻身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位居第32位,同比前移9个位次,在全省列第6位,同比上升5个位次。

(周尚锋)

山东利华益集团获“中国优秀企业”荣誉称号
1月28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全国企业自主创新审定委员会对首届“中国优秀企业”
“中国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山东利华益集团被授予“中国优秀企业”荣誉称号,董事长兼首席执
行官徐云亭被授予“中国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

(周尚锋)

广饶县
县委书记 徐春福
县 长 田和友
县名由来 西汉始有广饶之名。隋改称千乘县,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改称乐
安县。1914年,因与江西省乐安县重名,复称广饶县。
政区、人口 全县总面积1137.8平方公里。辖6镇4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管
委会, 538个行政村、15个社区、8个居委会。年末全县总人口48.66万人,人口出生率10.1‰,死亡率
5.3‰,自然增长率4.8‰。有少数民族30个,530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00.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8.37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99亿元,增长31.6%;第三产值增加值34.75
亿元,增长19%。三次产业比例为9.2∶73.4∶17.4。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65亿元,增长30.1%。
实现财政总收入14.09亿元,增长4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7.5%。税收
总收入13.04亿元,增长30.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0.91亿元,比年初增加16.62亿元。其中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58亿元,比年初增加7.0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7.88亿元,比年初
增加30.34亿元。
农业 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6.44亿元,比上年增长7.6%。粮食总产47.78万吨,
增长20.2%;棉花总产2.17万吨,增长1.0%;水果总产2.05万吨,增长10.2%;蔬菜总产128.82万吨,
增长1.0%。 肉类总产7.29万吨,禽蛋总产2.54万吨,奶类总产5.71万吨。水产品总产8.575万吨,增长
3.3%。 全年造林1203公顷, 林木覆盖率达到23.5%。全县农机总动力79.7万千瓦,增长4.3%。
工业 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55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39.6%。 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
业达到135家, 比上年增41家, 完成工业总产值525.48亿元,增长44.1%;实现工业增加值126.008
亿元,增长40.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14.802亿元,增长62.7%;实现利润37.49亿元、利税54.32亿元,
分别增长79.9%和68.1%。
建设、环保 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1.5万吨/日。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188.39万
平方米,公交营运车辆达到88标台,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00吨/日,城市园林绿地286公顷,城市建
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3%。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3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9.22亿元,增长4.2%;
实现利润4.74亿元,增长117.5%。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完成环境
污染治理项目20个,完成投资额1.2亿元。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2%,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
交通、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5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1.9公里。公路旅客运
输量和周转量81.38万人次、7141.45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2.2%和8.1%; 公路货物运输量和
周转量1046.37万吨、107265.55万吨公里,分别增长9.1%和25.1%。民用汽车拥有量46093辆,比上年
增长17.1%; 其中私人轿车10787辆,增长26.52%。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4亿元,增长7.31%。其中,
电信业务总量2.12亿元,增长6.9%;邮政业务总量2194.4万元,增长1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68万
户,移动电话用户27.82万户,电话普及率30.17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3728户。
贸易、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
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2.33亿元; 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0.15亿元。 实现进出口总值8.84亿美元,增长
55.9%,其中出口3.87亿美元,增长90.6%。新签利用外资项目9项,合同外资额7458万美元,增长93.3
%;实际利用外资2602万美元,增长57.7%。外派人员79人次,增长203.8%;年末在外人数105人次。
主要旅游景点有南宋大殿、傅家遗址、倪宽墓、营子遗址、柏寝台遗址、乐安故城遗址、孙武湖旅游
度假区、孙武祠、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中共刘集支部旧址、中共清河地委旧址等。全年接待游客人数
达到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7亿元,增长18.18%。
教科文卫体 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生2539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4519人。
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3585人。普通初中17所,在校生15637人。小学68所,在校生34948人。共取得
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50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3项,获得省科技奖励17项。专利申请量
286件,授权专利90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各1
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机构24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0所,
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专科疾病防治院2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701张,卫
生技术人员1875人,其中,执业医师868人,注册护士472人。全县有体校1处,体育馆2座,标准田径
场19个,塑胶跑道3处。全年参加市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75枚,其中省级奖牌6枚,金牌2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5元,增长14.1%;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652
元,增长8.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75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865元,增长25.4%。农
民人均纯收入5380元,增长12.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60元,增长12.3%;人均居住面积32.0平方米。
全年职工养老、 医疗、 失业、 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06万人、3.98万人、2.86万人、
1.82万人和8937人。 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总收入1.7 7亿元, 增加5622万元; 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基金
1.23亿元,增加3475.6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96万人。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6773人,其中,
城镇低保1427人, 农村低保5299人, 农村定期救济47人。 全县福利彩票销售1160.37万元, 增长
5.88%。 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0个,床位1320张,收养1179人。社会福利企业19个,安置残疾人员878
人。

第二届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节
7月29日,第二届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原中共中央政
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中国侨联副主席林淑娘,中国侨联文化交
流部部长任梦云,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傅立群等出席会议。本届文化节由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山东省侨联、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广饶县人民政府承办。9月17日,第二届
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节开幕。开幕式由东营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张建华主持,县委书记、
文化节组委会副主任徐春福致欢迎词,国家、省、市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举行了“相约
孙武故里”大型文艺演出。

(董军 石丰武 彭建新 李永)

华泰集团建成全球最大新闻纸基地
10月8日,华泰集团引进的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年产45万吨新闻纸生产线成功投运,使集团新闻
纸年产能力达到120万吨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华泰集团举行了全球最大120万吨新
闻纸基地建成暨中芬合资20万吨SC纸项目开工庆典仪式。县委书记徐春福主持庆典仪式。省委副书记、
省长韩寓群发来贺信,省政协副主席王修智等省、市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报业、印刷出版界的领导
以及来自芬兰斯道拉恩索、德国福伊特等国外合作企业的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庆典活动。
△4月,在“山东十大名镇”评选活动中,广饶县大王镇在参评乡镇中名列第二。其中,社会总
产值、GDP等指标均列全省第一。
△11月18日,广饶县首次入围“2006年度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位居第16位。
△12月,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揭晓,广饶县首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
力百强行列,居第93位。
△12月23日,广饶县受到农业部表彰,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董军 石丰武 彭建新 李永)
组稿:刘曙光
责任编校:温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