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1&rec=170&run=13

综述
2006年,全省有图书出版社16家,出版图书6521种,其中新版图书3082
种,总印数28123.53万册;音像电子出版社7家,出版音像电子出版物2800种,
其中新版音像电子出版物2425种,总印制数8000万盘;报社133家,总发行36
亿份;期刊社263家,总印数1.3亿册。
全省新闻出版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省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新闻出
版单位,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大局,服务
中心,履行职责,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坚持用科学理论统领全局。各地各
部门通过举办读书班、研讨班、专题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进一步增强用科
学发展观统领新闻出版工作的自觉性。先后召开全省出版情况专题通报会和
出版管理工作会议,积极组织好重点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围绕学习贯彻党的
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组织出版一
批重点出版物,有9种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被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全国重
点出版物。实施服务“三农”重点出版物出版工程,组织有关出版单位策划
出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库》大型综合丛书,援建10所农村小学“红领
巾书屋”,并作为建设农村书屋的试点。继续做好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
育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工作,“六一”前后,组织有关出版社向少年儿童推出
100种优秀出版物。完成首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承担的各项工作。
在文博会期间,精心组织“山东省出版业出版成果展示区”的展览和出版发
展论坛等活动,充分展示山东省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成就。
扎实开展“规划发展年”活动。全省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以制定“十
一五”发展规划为抓手,积极开展“规划发展年”主题活动,大力促进事业
产业发展,实现全省新闻出版业“十一五”规划发展的良好开局。科学制定
“十一五”发展规划。省和各地通过调研论证,全面分析新闻出版业的现状
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新
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在指导思想上突出以科学发展
观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发展思路上注重突出地方特色,任务目标
上突出以重点项目作支撑,保障措施上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突出抓好重点项
目建设。 据初步统计,全省17市确定的“十一五”期间42个重点项目,已有
36个开工建设,新增投资额约20亿元,发挥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规划发
展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全省新闻出版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促进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促进全省新闻出版
业的繁荣发展。
深入推进“扫黄打非”斗争。全省“扫黄打非”工作紧紧围绕查堵政治
性非法出版物和淫秽色情出版物,打击侵权盗版出版物,不断加大清查力度,
保持连续作战、常抓不懈的高压态势,有效地维护全省出版物市场秩序,为
建设平安山东、文明山东、和谐山东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先后组织开展
“两节”“两会”期间出版物市场清理行动、迎接文博会净化出版物市场专
项行动等集中整治行动。特别是在全省开展以集中打击盗版音像和计算机软
件制品为主要内容的“反盗版百日行动”,领导重视,行动迅速,措施有力,
效果明显,得到全国“扫黄”办充分肯定。全省共关停非法经营单位380个,
查处参与盗版经营制品单位720个,查处重大案件16起,取缔无证照经营场所
8个,查缴各类侵权盗版出版物109.2万余册(盘),取缔销售盗版制品游商、
地摊520个。继续加强暗访督查,及时发现解决存在问题。省和各市继续加
强对出版物市场明察暗访,直接到出版物市场和印刷发行单位,特别是易发
生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重点场所、重点部位进行暗访检查,掌控市场动态,
使有关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打非法制售活动。全省共
查处各类违规违法案件820起,端掉地下非法印制、批销窝点86个。一批侵权
盗版大案要案相继被破获、宣判,一批储存、交易窝点和地下发行网络被摧
毁,有效地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加大宣传力度,保持“扫黄打非”强大声势。
通过媒体及时对专项治理成果进行宣传,对查处的大案要案公开曝光,加强
“扫黄打非”舆论宣传,形成“扫黄打非”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省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以推进职能转变为切入
点,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加强管理,为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
提供有力保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统一部署,对新
闻出版执法主体资格、执法依据和执法权限进行认真清理。进一步健全和规
范委托管理工作的制度和程序,加强审批备案事项的监督检查。按照《重大
选题备案办法》,加强对重大选题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出版物审核制度,加
强对各类出版物的审读工作。认真抓《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和《期刊出版管
理规定》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报刊出版发行行为。对全省223种连续性
内部资料出版物进行质量综合评估,评出优秀级78种,良好级100种,合格级
45种。加强新闻出版队伍培训。结合换发新的印刷经营许可证,分层次对全
省5800多家印刷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进行法规培训。省新闻出版局举办全省出
版物印刷企业法定代表人法规培训班,对全省421家印刷企业的法定代表人
进行集中培训。举办全省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班,对全省各报社、新闻性
期刊社、记者站2003年以来新录用的1000多名新闻采编人员进行培训。法规
培训突出守法经营、促进发展的主题,坚持严格资格、严格纪律、严格考试,
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建立表彰激励机制。省新闻出版局与省人事厅联合举
办全省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隆重表彰50个先进
集体和50名先进个人。举办全省印刷、发行百强企业排行榜活动,向2005年
度山东省印刷百强企业和发行百强企业颁发奖牌。
积极推动版权管理工作。认真履行版权管理职能,坚持把社会监管作为
版权管理的重点,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治理相结合,版权行政执法和保护力
度不断加大。组织开展打击侵权盗版专项行动。广泛开展打击非法预装计算
机软件专项治理行动,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3653人(次),出动车辆673台次,
发放明白纸16500余张,检查计算机软件经营店1105家、电脑经销单位3652家,
查缴盗版软件8300张,取缔无证经营电脑及计算机软件经营业户127家。在全
省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根据国家版权局移交和有关权利人举报
的线索,组织力量对9起网络侵权盗版案件进行认真查处;组织重点市局召
开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座谈会,宣传《信息网络著作权保护条例》,
教育各互联网站自觉抵制各种侵权盗版行为。认真开展使用正版软件工作。
协调有关部门组成检查验收组,对全省17个市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进
行检查验收。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通知》
要求,对全省开展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做出部署。按照正面引导、典
型示范的工作思路,在济南、青岛两市开展经营正版产品示范单位评选活动
试点,分别评选出12家正版产品销售示范单位,举行挂牌仪式,起到很好的
示范作用,营造保护正版、抵制盗版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加强著作权法律
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从我做起,拒绝有害出版物,保护知识产权”万
人签名活动, 召开“媒体与版权保护” 座谈会,组织在全省中学生中开展
“我与版权”征文评选活动。开展作品登记和版权合同登记工作。办理作品
登记367件,涉外版权贸易合同登记88项。

(倪广宏)

山东出版集团
2006年,出版图书和电子音像产品5014种,比上年增长7.9%。其中再版
3204种,增长48.1%。
山东出版集团现有150家独立法人单位,其中直属事业单位15家(图书出
版社9家:山东人民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科学
技术出版社、明天出版社、齐鲁书社、山东美术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电子音像社1家: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期刊社4家:山东
画报社、中学时光杂志社、党员干部之友杂志社、中介杂志社;出版技工学
校1家:山东省出版技工学校),企业单位134家(直属印刷厂5家:山东新华
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人民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德州新华印务有限责
任公司、山东潍坊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临沂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新华书店系统127家;印刷物资、外贸公司各1家:山东省印刷物资公司、山
东省出版外贸公司)。集团党委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制定《关于确保
正确出版导向,规范出版物管理的规定》,强化重大选题审批备案制度和图
书审读制度,重申和规范出版行为,确保在导向上不出现任何问题。围绕中
心、服务大局,强化《江泽民文选》《科学发展观读本》的印制和发行,发
行量居全国第一;组织出版一批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
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出版物,
其中《中国现代海洋科学丛书》 《社会公正论》 《数字人和数字解剖学》
《提升新华书店竞争力》《图书策划得失谈》等图书和论文获首届中华优秀
出版物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库》等138种图书入选全国服务“三农”
优秀图书,集团被评为全国服务“三农”先进集体。集团实施精品双效战略,
突出品牌特色,《老照片》《经济学家茶座系列》《笑猫日记》等图书在全
国出版界影响甚广,《和谐社会法制构建的精神前提研究》《图说中国发展》
《八一丛书》《梅兰芳唱腔百出》等24种(套)图书选题被列入国家“十一
五”出版规划。荣获国家级编辑、印刷、发行等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奖励24
项,获省级新闻出版等各类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奖和图书编辑、发行及图书
单项奖励71项。高度重视全省中小学教材竞标工作,精心组织,以实力取胜,
集团中得出版招标总码洋的82%,所属省图书音像发行总公司中得发行招标
项目总码洋的94%。积极落实省政府有关文件,规范省内教材选用,稳定和
扩大集团租型教材和集团版教材的市场占有率。期刊定位进一步明确,办刊
质量有新的提高。《山东画报》杂志连续三届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
刊奖”,《党员干部之友》杂志连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山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的《妈妈宝宝》杂志被评为全国生育类精品杂志,明天出版社的《幼
儿园》杂志获得全国优秀幼儿园期刊奖。出版“走出去”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年达成版权输出意向136项,引进意向232项,共有16种图书被列入“中国
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集团在首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北京国际
图书博览会和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展示良好形象。
坚持面向市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学教材
出版发行招投标和政策性降价等严峻形势下,从强化经营管理入手,想方设
法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制度建设,按照省委关于健全完善“三个体系”建设
的总体要求,把目标管理纳入集团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紧紧抓住决策目标、
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主要环节,形成比较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组织有
关部门围绕深化改革、集约经营、强化管理、监督保障等方面制定或完善30
多项制度规定, 其中《集团干部聘任管理规定》 《经营者薪酬管理办法》
《集团图书印制管理办法》《集团招标管理办法》等20多项已出台。这些制
度涵盖干部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收益管理、结构调整、资源整合、项目招
标、后勤改革、信息化建设以及监督考核等诸多方面,为加快推进集团化建
设奠定基础。
狠抓一般书、电子音像和期刊的营销工作,扩大市场占有率。有十几种
图书已连续登上全国各大图书卖场畅销排行榜,其中明天出版社出版的《笑
猫日记》发行量达54万册,《党员干部之友》杂志全年省内征订量突破39万
份。图书音像发行总量增加,销售收入提高。印刷企业的社会业务承印量呈
上升趋势,有的印刷企业社会业务承印量已超过总业务量的50%。省印刷物
资公司在设立烟台、青岛分公司后,又在北京设立分公司,经营效益增幅较
大,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一位。强化内部控制,坚持依法依规经营。
组织直属企业严格落实集团“十个严禁”等管理规定,认真清理所属企业自
行开办的资产关系不清、业务运作不规范的各类公司。加强财务监管,在直
属单位试行会计主管委派。积极探索集约化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
效益。严格控制经常性费用支出,在财产保险、图书印制、大宗原材料采购、
信息化建设投资等环节引入招标机制,降低成本,效果显著。
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转制工作。按照集团化建设需要和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的要求,对集团公司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将原有的15个部室合并压减到12
个;在直属企业建立公司制领导体制,为直属企业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加大
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力度,在干部管理、工资改革、人员招聘使用等方面出台
一些制度规定。加快全省新华书店连锁经营步伐,涵盖集团编辑、印刷、发
行、物资供应各环节的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

(虞静)

广播电视
2006年,山东广播电台共18座,其中,省级台1座,市级台17座;电视有
省级台1座,市级台17座,共18座。节目套数,省级广播9套,市级广播47套,
县级广播93套,共149套;省级电视9套,市级57套,县级84套,共150套。
全省制作广播节目463064小时,总播出时间718397∶05小时,全省制作
电视节目165045小时,总播出时间796622∶15小时。
全省广播覆盖人口8728.30万人, 覆盖率95.93%; 全省电视覆盖人口
8763.64万人,覆盖率96.32%。
全省发射台和转播台数量,广播31座,调频120座,电视152座。网络总
长248019.58公里。
有线广播电视户数1162万户,其中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户数617万户,其中
数字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33万户。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42.44%。全省广播电
视从业人员33631人,其中管理人员4229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33人,其
他人员9369人。
全省广播电视系统总收入489452.17万元,实际创收收入456885.94万元,
其中广告收入259244.24万元, 广播广告收入40566.79万元, 电视广告收入
204456.41万元; 网络收入167013.60万元, 其中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收入
133045.86万元。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新闻宣传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围绕中央和省
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策划实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建设“文明山东”和“平安山东”、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建党85周年
和新中国成立57周年等重大战役性宣传活动,挖掘、总结、推出一批先进典
型。广播电视宣传有声有色,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发挥广播电视作为主流
媒体、主阵地的优势,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日益
广泛深入。
向中央台发稿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局及电台、电视台继续组织精干力量,
加强策划,努力提高对上供稿数量和质量。山东广播电台对中央广播电台全
年供稿607条,创历年来最好纪录;山东电视台对中央电视台全年供稿1500条,
在中央台《新闻联播》发稿600条,为宣传山东发挥重要作用。
节目创新、打造精品取得新成绩。局党组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宣
传创新。各台、各频道按照“三贴近”原则,努力创新宣传方法、宣传形式、
宣传手段,不断推进节目和频道专业化、品牌化,成效显著。
“走出去”工程取得新突破。省电台与美国休斯顿时代之声华语台合作,
实现《乡音乡情庆国庆》广播专题节目的异域播出。经省委、省政府批准,
2006年1月1日在北美地区正式开播了山东省广播电视总台海外频道(泰山电
视台)。频道开播以来,在北美地区影响日益扩大,成为当地有影响的华人
媒体。2006年5月,省电视台首次组织197人的山东广电文化艺术团出访韩国,
演出盛况在韩国国家电视台KBS直播,推动山东与韩国广播电视交流,成为
中韩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
影视生产繁荣兴旺,“鲁剧”创作再掀新高潮。全省电视剧生产总量创
历史最高纪录,比上年增长37%。开机拍摄《闯关东》《旱码头》《春风化
雨》 等电视剧13部331集, 修改完成跨年度剧目5部159集,生产《双峰山》
《鸡鸣三省》《睡城》和数字电影《我们的战友遍天下》4部电影故事片,
总量超过上年。在各级电视台播出电视剧11部278集,是近年来播出量最多的
一年。其中,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真情年代》《水浒少年2》《“北京人”
事件》等5部76集。《铁道游击队》在多家省级卫视播出后,赢得广泛赞誉。
影视界许多专家认为,目前山东电影电视剧在创作产量、质量、总体实力、
影响力等方面均居全国省级前列。影视剧创作已成为新时期山东文化大省建
设的一张名片,为山东赢得荣誉。
克服重重困难,确保广播电视台安全播出。按照广电总局部署,全局技
术部门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和规章制度,协调各地在县以
上(含)播出部门配备安全播出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定期开展全省传输覆盖
网安全检查,把安全播出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安全播出,受到广电总
局的表扬。
广播电视数字化、“村村通”工程和覆盖工作取得新成绩。数字化工作
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全省广播电视数字化。
全省各市已经完成数字电视服务平台建设,全省数字电视用户120万户,继
续位居全国前列。高山台和中波转播台已全部更新为固态发射机。连接省局
属高山台的数字微波线路已投入使用,提高了传输质量。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全省各级广播电视部门在省委、省
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50户以上自然村
“村村通”任务,提前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的“村村通”任务,比
国家原定计划提前两年,受到广电总局的表彰。
省级广播电视覆盖有新的扩大。山东卫视在全国以7.78亿人口的覆盖列
省级卫视之首,增强山东卫视整体竞争实力。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山东广电中心工程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省
委、省政府非常关心这一重要公益设施建设进展情况。8月8日,省委书记张
高丽亲临工地视察,指示“要把广电中心工程建成精品工程、阳光工程”;
11月,省政府批准同意,从省财政拿出1亿元支持广电中心建设。局党组把
广电中心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的
矛盾和问题,保证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省广播影视职业学院新校区3栋
教学实训楼、 3栋学生公寓楼、 食堂及学生活动中心已经建成, 建筑面积
64008平方米。
社会管理工作加强。认真贯彻落实总局17号令,坚持依法行政,重点对
电视角标广告和医疗类广告进行治理整顿,违规广告得到初步遏制。加大卫
星专项整治、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管理、网上传播视听节目管理的力度,共拆
除“小耳朵”23390个,端掉销售窝点253个,没收销售“小耳朵”4877个。
依法查处利用网络违规传输视听节目等违规问题。制订县级播出机构职能转
变实施方案。
重新理顺山东有线电视中心和视网联业务管理关系。根据中宣部、广电
总局深化广播电视改革的指示要求,4月,局党组研究决定,将影视、综艺、
生活3个电视频道的节目策划、制作、编排、播出和广告等业务,从视网联
公司重新划归山东有线电视中心管理,半个月内各项工作实现平稳交接。调
整后,影视、综艺、生活3个频道活力明显增强,节目质量明显提高,初步
达到预期目标。

(汪昕)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以下简称集团(报社),拥有《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齐鲁晚报》《生活日报》《鲁中晨报》《半岛都市报》《经
济导报》《城市信报》《现代交通报》《山东法制报》《新晨报》十一份报
纸和《青年记者》《成长先锋》《半岛新生活》三份刊物及一个网站——大
众网,形成以母报《大众日报》为龙头,系列子报刊、网站全面发展的格局,
集团(报社)舆论影响力和经济实力居全国报业集团前列。
舆论影响力明显提升。按照“坚持高标准,再上新水平,实现新发展”
的总体要求,集团(报社)新闻宣传工作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
线,把握正确导向,围绕大事报道,打好重点战役。对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
东一周年、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纪念
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省委、省政府“一个目标”“三个转变”
“三个更加”“做好三件大事”的总体部署,浓墨重彩报道。中宣部、省委
宣传部《新闻阅评》多次给予肯定。大众日报坚持版面和内容创新,不断增
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巩固扩大改版成果,得到领导机关、广大读者和
业界的广泛认可。7月,在中宣部举办的“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研讨
会”上,中宣部领导指出:“大众日报改版以来,坚持特色立报、新闻强报,
突出报纸新闻纸的本质,可读性、影响力明显增强”。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
奖评选中,大众日报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创参评最好成绩。齐鲁晚报
提升报纸品位,推进竞争力再造,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显现。在新闻出版总署
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进入中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20强,
位居第三。
“管理效益年”活动成效显著。集团(报社)把发展牢牢抓在手上,转
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行以目标利润和现金流量为导向,以成本控
制为重点的全面预算管理。 出台《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合同管理办法》
《采购管理办法》和《纸张管理规定》等制度,推进经营管理规范化,集团
(报社)控制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增强,增收节支成效显著。实行新闻纸公
开招标采购,压缩库存,加强纸张调拨、验收、结算等环节的管理,节约资
金2800万元。对印刷环节实施成本控制,仅PS版、胶片费用就减少990万元。
加强资金管理调度,调整贷款结构,压缩贷款规模,减少财务费用598万元。
集团公司实现利润同比增长79.45%,创历史最高水平。
事业拓展迈出新步伐。集团(报社)发挥现有媒体优势,积极开拓新的
发展领域。大众日报既充分利用公益性文化事业政策,又面向市场开拓创新。
在继续办好济南新闻版的基础上,成功创办青岛新闻版。齐鲁晚报逐步向次
中心城市拓展,地方版运作效益明显,《今日运河》《今日沂蒙》发展势头
良好,《今日胶东》创办工作逐步展开。同时实施与大众网的资源整合,优
势互补。山东法制报正式划转集团(报社)主管主办。成功收购《家庭生活
报》,更名为《新晨报》,是集团(报社)主管、经济导报社主办的文摘类
报纸。引进高斯环球75高速轮转胶印机,报纸印力每年提高2亿对开张。品
牌经营实现新突破。成功组织省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圆满完成招
展、策展、布展、参展、宣传等任务,展示集团(报社)良好形象,扩大社
会影响,得到省委充分肯定。
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有新气象。立足集团(报社)长远发展,着眼干部
队伍健康成长,实施较大力度的采编、经管、党群系统中层干部轮岗交流。
开展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动,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
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采编队伍作风建设富有成效。坚持重
要宣传信息通报制度,举行导向把关培训、考试和研讨,提高各媒体的导向
把握能力。通过举办原创新闻大赛、采编作风交流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
动,提高采编队伍整体素质。以学习研讨、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等各种活动
为载体,加强集团(报社)文化建设,树立大众报人良好社会形象。齐鲁晚
报记者张刚的事迹引起李长春同志的高度重视,中宣部、全国新闻工作者协
会把张刚作为新闻战线的典型向全国推广。

(唐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