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1&rec=165&run=13

七项工程
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转移,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重点抓好
七项工程:一是实施“名校工程”。重点建设若干所省属综合性教学研究服
务型本科高校、若干所教学服务研究型本科院校、若干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
校。以“名校工程”引导和强化全省各高校的定位意识,支持鼓励各高校立
足自己的办学层次,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重点学科、品牌专业、精品课程、
名师队伍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和自主创
新能力。 二是实施“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工程” 。全省高校的重点学科达到
100个、重点建设学科达到200个、重点扶持学科达到300个,重点建设500个
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三是实施“高素质教师与管理人员培训工程”。认真
做好“泰山学者”和省特聘教授岗位候选人的遴选聘用工作,面向海内外引
进200名特聘教授,选拔300名创新人才,培育500名基础学科中青年学科带头
人、500名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提高高校教师硕士以上比例,教学研究型
大学达到80%、教学型本科高校达到50%~60%、高职高专院校达到30%。
遴选1000名至1500名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促进学术梯队和创新团队
建设。启动“山东省教师教育计划”,构建适应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
教师教育体系。四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工程”。积极实施“山东半岛
高新技术产业带人才培养计划”“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
培训计划”,建立10个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重点建设20个省级实
习实训基地,重点建设200门以上省级精品专业和课程,启动省级高职高专
“精品”教材建设。五是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加强高校德育和校园文化
工作,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计划”“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引导和
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六是实施“教育质量工
程”。积极推行“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以及“厚
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进学分制改
革试点。继续强化建设,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七是实施“教育
资源信息化工程”。建立高等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高等学校数字
化校园建设,建设500门以上网络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专业建设
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组织首次高等学校
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评审,评选出30个品牌专业和70个特色专业。评出150门
省级精品课程,其中16门入围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积极做好省部共建工
作,争取和支持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推荐6个规模大、实力强、
教学成果突出、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中心参加国家级示范中心评审,完善实
验教学中心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

“产学研”
适应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积极发展面向全省支柱产业、高新技
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专业。2006年,共增设和调整本科专业145个,专科
专业348个。指导省内两所经济类高校制定专业调整5年规划,稳步推进和协
调经济专业整合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建设的密
切结合,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了产学研洽谈会,编印《山东高校科技成果推广
要览(第十五编)》,集中介绍成果1031个。

学研基地
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圆满完成了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新增博士
学位授予单位1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1个,
博士点4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41个,硕士点335个。学科齐全的学
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启动“高教强省”行动计划,在全省遴选、
建设265个省级重点学科、100个重点实验室、21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集中强化重点建设65个重点学科、32个重点实验室、11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基地;筹建省级重点学科6个、重点实验室3个。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
出、特色鲜明的学科、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群,增强教育服务社
会、引领社会的能力。投入了3000万元对省直属高校的省级集中强化重点建
设项目和国家级重点学科给予资助。开创并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大力
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2006年首次遴选
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106项,评选奖励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73人,评选出30篇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0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00项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
奖,举办两期“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投入300万元给予奖励和资助。

[$$p]0019002;2006年10月24日,全国职工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在胶南
市举行。 (供稿 教育厅)[/$$p]

高教强省
以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
实施“高教强省”行动计划,实现山东省由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的
根本转变,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
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做出新的贡献。经单位申报、专家审评、省教育厅、财政
厅审核并批准:386个项目为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其中省
级重点学科265个、重点实验室100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1个;108个项
目为山东省“十一五”省级强化建设重点项目,其中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
65个、重点实验室32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1个;筹建省级重点学科6个、
重点实验室3个。省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对省直属高校的省级强化建设重
点项目和国家级重点学科给予了资金支持。

精品课程
山东省高等学校共有16门课程入选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入选数量为
前3年的总和。其中本科课程12门,高职高专课程4门,涉及一级学科10个、
二级学科16个,学科专业覆盖面较广。2006年入选国家精品课程的高等学校
共12所,其中本科院校8所,高职院校(成人高校)4所。济南大学、青岛大
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烟台
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和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9所高校实现了国家精品
课程零的突破,使全省国家精品课程覆盖高校达到了17所。至年底,山东省
国家精品课程总数量达到了32门,其中本科课程24门,高职高专课程8门。精
品课程数量位居前四位的高等学校分别是:山东大学11门、中国海洋大学4
门、山东农业大学2门、青岛远洋船员学院2门。

数控技术竞赛
12月9~13日,“思美创杯”山东省第一届大学生数控技术竞赛在济南举
办。 共有21所高校的96名选手参加决赛, 其中数控车床组54人,数控铣床
(加工中心)组42人。经过激烈角逐,大赛数控铣床组与数控车床组分别产
生个人金奖3名、银奖6名、铜奖10名,团体奖12名。本次竞赛,是对山东省
高校数控技术水平教学水平和大学生数控技术应用能力的一次大检验。

电子设计竞赛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组织的“高教社杯”全
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山东省“凌阳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于12月圆满
结束。2006年全省参赛学校有53所,其中高职高专23所,新增加学校16所,
是山东省历年来参赛学校和学生数量最多的一次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数学建模竞赛参赛队数由上年的253个增加到471个,电子设计竞赛参赛队数
由145个增加到353个。共有2500多名学生参加了竞赛,参赛学校和参赛队数
分别比上年增加76.7%和106%。通过激烈的竞争,最终山东省大学生荣获全
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3项,二等奖33项。优异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山
东省高校大学生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彰显了山东高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
6月5日,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
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出台一系列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
到30个欠发达县艰苦行业工作免还助学贷款。
自2006年起,自愿到本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艰苦行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
服务年限达到5年以上,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财政代为偿还。
代偿所需资金由省、市、县财政按5∶3∶2比例负担。到30个欠发达县就业的
高校毕业生,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录(聘)用的,可直接执行转正定
级工资,并提高两个工资档次。在乡镇以下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在晋升职称
时,同等条件优先评定,实行量化赋分的系列(专业)给予加分,可暂不参
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到30个欠发达县就业的高校毕业
生,其户口可迁至或保留在原籍,也可根据本人意愿迁往工作地。自主创业
和灵活就业享受贷款优惠。
从2006年开始,各地将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制定创业培训计
划,建立集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跟踪服务等为一体的创业培训
服务体系。对其中有贷款需求的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
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有条件的地区,将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筹集“高
校毕业生创业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择业期内从事
个体经营的,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
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期间参加基本养
老保险的,今后考录或招聘到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其按规定缴纳基本
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可合并计算为工龄。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评职称与国企一视
同仁。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户口可落在单位,
也可落在当地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开设的集体户上。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
制单位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方面,与国有企业员工一视同仁。对从
事科技工作的,支持其按规定程序申请山东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自然人可
自由申报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并可按规定程序
申报省科学技术奖。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了
基本养老保险的,今后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时,其按规定
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可合并计算为工龄。到村居工作收入保底报考公
务员加分。
从2006年起,各地每年组织招聘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
争取5年内基本实现全省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毕业生到
城市社区工作的,其薪酬不低于800元,由所在县(市、区)财政和社区共
同解决;到农村工作的,可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相应职
务,由市、县两级政府给予不低于600元的生活补贴,其人事档案由县级人
事部门管理。毕业生在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工作2年以上,3年内报考山东省
公务员的,笔试总分中增加4分;报考山东省事业单位的,可以通过适当加
分以及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录用;报考省属院校研究生的,在初试总分中增
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从2006年起,全省省、市两级新考录公务员,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的高校毕业生(包括报考特种专业岗位)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以后逐
年提高;县乡机关招考公务员要重点从选拔到农村和社区工作2年以上高校
毕业生中招考,比例不得低于50%。今后选拔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时,
要注意从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对“三支一扶”毕业生推
荐就业考研加分。
从2006年起连续5年,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
方式,每年选拔20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
支医和扶贫工作,期限为2年。服务期内,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补贴和交
通补贴,并代缴各项社会保险费,同时为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
疗保险。服务期满后,进入市场自主择业,有关部门将协助在本系统内推荐
就业。

首届山东省高等教育高层论坛
8月16~17日,首届山东省高等教育高层论坛在青岛举行。本次论坛系山
东省高校的院校长论坛。论坛研讨的主题是“创新性人才培养和高校教育教
学改革”。主要就山东省高校在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
模式、制度以及高校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2007年度山东省高考方案出台
12月15日,2007年度山东省高考方案及《考试说明》正式公布发行。方
案确定,2007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拟采用3+X+1模式,由山东省自主命题。
“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X”指文科
综合或理科综合。“1”指基本能力测试,其内涵是指对新课程普通高中毕
业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及科学与人文素
养的考查。语文、数学、外语:考试时间各150分钟,分值各150分。文、理
综合:考试时间各150分钟,分值各240分。基本能力:考试时间120分钟,卷
面分值100分,以60%计入总分。总分:750分。2007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方案
及《考试说明》体现四大特点:一是在考试科目设置上,增设“基本能力”
测试科目;二是在考试内容上,体现新课改理念,增加选考内容;三是试卷
形式和试卷结构有一定的调整;四是增加研究性题目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