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1&rec=157&run=13

综述
2006年,全省共承担新立项的市级以上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404项,总经费7.32亿元。这
些项目为实现国家目标,跟踪和占领世界海洋科学前沿,建立高水平的海洋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规划建设方案基本确定,将共建和新建七大科技平台、八大功能实验
室,力争在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海洋渔业科学、海洋环境科学和海洋地质学等方面催生一批重
大自主创新成果。
3月9日,由山东省、青岛市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建设的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与
技术国家实验室)协调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建设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是加
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推进国家科技体制
改革的突破口。3月30日,由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来山东调研海洋科技工作,
在青岛组织召开了海洋科技管理与改革座谈会,就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筹建工作听取意见。5
月11日,国务委员陈至立来青岛调研自主创新和科研教育工作,就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建设提出了
要求和希望。

二、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情况

(一)承担国家级计划项目情况。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
由省科技厅和中国科学院联合推荐的“重要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发生和免疫防治的基础研究”项目,被
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总经费2800万元。至此,973计划自1998年正式启
动以来,科技部共批准海洋领域项目12项,山东承担了10项,总经费近3亿元。
承担《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全年全省新承担国家“863”计划海洋项目
81项,总经费2.10亿元。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年全省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项目126项,总经费4204.4万
元。这表明山东在海洋原始性创新方面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承担国家其他计划项目。全省新承担科技部下达的其他各类计划项目38项,总经费7660万元。承
担其他部委级计划64项,总经费3.53亿元。
(二)省级科技计划立项情况。全省(含青岛市)各类计划新上海洋项目53项,1480万元。其中,
省科技攻关计划21项,总经费700万元;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总经费53万元;省良种产业化、农转资
金、星火等计划9项,总经费170万元;青岛市各类计划新上海洋项目18项,557万元。
(三)市级以上获奖成果情况。全年全省有70项海洋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国家自然科学
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省部级奖励42项,其中,特
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11项。市级奖励1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
等奖4项。
中国海洋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工程学院院长李华军
教授获得“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员、我国著名海水鱼类养殖学家雷霁霖获得200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四)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全年全省海洋界申请专利139件,其中,发明专利120件,实用新型
17件,国际专利2件。获得授权专利177件,其中,发明专利93件,实用新型43件,外观设计41件。

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2006年,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值300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占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
的16.3%;海洋产业增加值138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6.3%。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产业实现产
值1260.3亿元和6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7.4%。海洋石油、原盐和烧碱产量达到215.8万吨、
1978.2万吨和304.2万吨。新建2个海洋特别保护区、7个渔业资源保护区,面积10.12万公顷。
(一)海水增养殖业。全年全省海水产品产量642.0万吨,增长2.5%,海参、 对虾等水产品产量
分别达到5.3万吨和9.6万吨, 同比增长15.7%和10.2%。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产值占全国的27.8%,
继续位居全国首位。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无公害养殖面积达到13万公顷,162个水产品获农业
部无公害水产品称号。渔业资源修复工作进展显著,建设完成12个海珍品底播增殖区、7处渔业资源
保护区和6处人工鱼礁示范区,有12家养殖区(场、县)被授予“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
县)”称号。
(二)海洋水产品加工。全省水产品食品加工园区已达10个,年加工总量300多万吨,年加工产
值350多亿元,年水产品进出口总额30多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20多亿美元,山东省已成为全国最大
的水产品加工基地。
(三)海洋精细化工。全年山东生产原盐1978.2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原盐、纯碱、烧
碱、溴素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盐化工产品溴素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四)海水淡化。山东是全国海水淡化应用最广泛的省份,海水淡化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截至
年底,共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6处,日淡化海水3.2万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57%,设备装置总量和技
术水平居全国前列。
(五)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从海洋动物分离获得的化合物10
%具有抗癌活性,从海洋植物获得的化合物3.5%具有抗癌或细胞毒活性,有近10种已进入临床研究。
海洋生物毒素研究工作仍为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方面的热点。
全省已经取得和有可能取得一类新药证书的海洋类新药有6个,其他类别的药物近20个,还有一
批功能食品、化妆品、生物制品及其中间产物正在研发或进入生产阶段。

(胡建廷)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工作概况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是国家海洋局的派出机构,负责管辖北纬35度以北的中国管辖海区。主要职
责是代表国家海洋局在管辖海区开展海洋行政管理、执法监察和公益服务,对山东、河北、辽宁和天
津市及计划单列市青岛和大连的地方海洋行政管理和海洋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

一、海域使用管理

开展了北海区海域使用权证书使用情况专项检查,严格海域使用权证书的发放与管理,发放海域
使用权证书近5000套,发布了《北海区2005年海域使用管理工作情况通报》。加大了国管海域使用项
目检查力度,对青岛前湾港四期、黄岛石油储备基地等大型海洋工程进行了监督检查,使海域使用管
理法制化、规范化。对大连三山岛等用海申请进行勘察核实,并向上级提出专题报告。参与完成了曹
妃甸11-6/12-1S油田工程等10余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评审,为上级审批用海提供了依据。审查
了曹妃甸11-6/12-1S油田等项目的海底电缆管道铺设施工申请,颁发批准审查了部分电缆管道铺
设和路由调查勘测申请。对东亚环球光缆及曹妃甸11-6/12-1S油田管线铺设施工现场进行了调查,
收到施工船位报告40余份。全力推进管辖海区海底电缆管道信息系统及电子档案建设。对长岛海域非
法开采海砂进行检查和处罚,审查长岛和绥中等地的海砂续采工作。继续承担县际间海域勘界任务。
修改部分海域勘界方案和信息系统,收集和整理海域勘界档案。
加强立法、规划和管理工作。配合全国海岛立法制作宣传材料。编制了《北海区海洋管理现状图》,
制定了《海域使用后评估暂行规定》等多项管理办法,不断细化海域使用法律法规体系。

二、海洋环境保护

2月下旬,长岛县附近海域发现原油污染。3月中旬,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埕岛油田发生管道溢
油事故。两次原油污染事故对渤海部分海域和山东、河北、天津市的部分海域和海岸造成污染损害。
污染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了以北海分局领导和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调查处理机构,指挥现场执法
检查和监测工作。对12个石油开发作业单位和另30余个单位进行了检查调访,询问了百余人次,登检
海上作业的18个油田183座平台,采样近900份。及时掌握了事故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影响,编制了详
细规范的监测方案,制定监测评估报告38期。组织飞机船舶在海上观测,组织人员、车辆在陆岸采样
取证和调查造访。准确掌握海面溢油飘移动态,及时向有关省市和石油公司通报情况,下达回收漂油
通知。最终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长岛海域污染原油样品油指纹与渤海石油平台原油油指纹不一致,排
除了渤海石油平台溢油的可能。
加强海洋倾废许可证审批颁发工作。加强了对管辖区3省1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海洋许可证的
审批工作。组织完成了大窑湾二期工程等6个疏浚物临时海洋倾倒区选划,对胶州湾外等17个海洋倾
倒区跟踪监测,保证了倾倒区的安全、合理使用。
参加了锦州21-1油气田等19个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积极做好海洋工程
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检查工作。承办了全国海洋石油企业环保管理和技术支撑及海洋环境监
测台站工作座谈会等3个会议,80余人参加了会议。举办了4期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家公司共
计225人参加的环保法律培训班。
4月组织召开了海区环境监测技术培训班,24个单位90余人参加。5月召开了海区海洋环境监测单
位领导会议,6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赤潮高发期和多发区,在积极开展赤潮监测的同时指导地方开展
赤潮监测防灾工作,减少赤潮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对重点放射物河口、海水浴场、旅游区、废物倾倒区、油气开采区等海域监测工作。完成了
黄、渤海冬季海冰船测、飞机航测工作,完成和积极推进与地方人民政府共建海洋环境监测站工作。

三、开展“海盾2006”专项执法行动

全面履行海上综合执法职能,组织开展了海域使用执法检查、涉外海洋科研和维权监督检查、海
洋工程建设项目执法检查、 海底电缆管道检查、海洋倾废执法检查和海洋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等,
共计1025次。 配合 “海盾2006”专项执法行动,对新建和在建的围海、填海工程项目进行空中取证
和陆上核查,基本掌握了北海区围填海工程情况。配合辽宁省海监进行海域情况检查;对河北和天津
海域环境和倾废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对青岛、日照、烟台、潍坊等地的20多个用海项目进行了排查,
同时对山东省海域在建工程项目的海洋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通过以上检查,发现和处理了
一批违规违法用海案件。加强了对石油开采平台和疏浚倾倒船舶的登检和监督巡视。加大了对日照、
青岛、蓬莱等海区海砂盗采执法力度,查处2起盗采案件,为山东、河北、辽宁海洋行政管理机构培
训监察员916人。

四、科研调查和能力建设

年初,北海分局建制管理的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船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
环球科学考察任务返回青岛,取得了大量珍贵的成果和样品。出航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提出明确
指示,船停靠南非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访途中专门登船慰问科考队员。同年,该船获首
次全国海洋科学技术大会先进集体称号,有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与山
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合作完成了山东省“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山东沿海海洋灾害监测
及预警技术研究”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
为加强对渤海海域的管理力度,规范海洋行政管理,继续保持环渤海经济圈全面发展态势,在天
津成立了中国海监第二支队,在大连成立了中国海监第三支队。中国海监第二支队管辖的范围是渤海
湾、莱州湾和山海关至山东长岛县北隍城连线以南的渤海中南部及河北、天津沿岸区域。中国海监第
三支队管辖的范围是山东长岛县北隍城至山海关连线以北的渤海北部海区, 以及北隍城所在的纬度
(北纬38°24′)以北黄海北部海区及辽宁沿岸区域。到目前为止,为山东、河北、辽宁、天津、大
连和青岛地方海洋行政管理部门配备车辆40辆、船舶18艘。

渤海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
2006年8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与12个部委局和3省1市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领导
登临中国海监船,在船上主持召开了国务院渤海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按照国家海
洋局的统一部署,以北海分局为主承担了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组成了由“中国海监83”船、“中国
海监27”船、“中国海监B-3807”飞机和“中国海监B-7112”飞机渤海西北部海域巡航执法编队。
在渤海西北部海域巡航执法活动期间,王志远局长向曾培炎副总理及各位领导,详细汇报了本航次巡
航执法和渤海倾倒区、排污口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海区等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并回答了曾培炎副总理
提出的有关问题。此次渤海西北部海域巡航执法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肯
定。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概况
截至2006年底,有职工326人,内有科技人员23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研究员、副研究
员105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2人,客座研究员和访问学者3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
选3人。年内,有4人被授予研究员任职资格;人事部授予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的进站博士后5人,
有在读博士38人,硕士136人;有14人获博士学位,41人获硕士学位;有1人获青岛市突出贡献人才奖,
1人获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称号, 1人入选青岛市科技将才专项计划, 1人获青岛市青年科技奖;
“水产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项目岗位被省政府批准为“泰山学者岗位”。年内,院士唐启升当选中
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先后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院士雷
霁霖获“何梁何利奖”。

一、科研课题与科研成果

全年列入科研计划,主持承担的各类课题共有166项。其中,以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
究发展规划项目(973),主持“973”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19项(其中,
海洋技术领域专题7项;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题5项;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重大项目课题7项);国家科
技支撑计划项目11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科技部应急专项1项(大菱鲆药残事件);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28项,其中重大项目课题1项;国家215专项课题1项;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
项;农业部农业重大结构调整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1项;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7项;农业部
行业标准项目48项。新上项目合同总经费累计近4500万元。
全年有6项成果获奖。其中“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生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调查与评估”
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水产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鱼类种质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建立与
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对虾流行病病原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技术”获第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贝类养殖区老化和荒芜滩涂修复与调控试验示范”“工厂化养鱼关键技术及设施的研究与开发”和
“水产包膜微颗粒饲料的研究与应用”3个项目分获中国水产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年有14项课
题分别通过了由科技部、省科技厅、青岛市科技局组织的结题验收;有6项课题分别通过省科技厅、
青岛市科技局等单位组织的鉴定,其中,有2项研究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2项达国际先进水平。 全
年共发表论文224篇, 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69篇,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44篇,EI(《工
程索引》)收录11篇;出版专著3部。共申请国家专利8项,其中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6项。

二、对外合作与交流

全年接待来自美国、古巴、巴拿马、菲律宾、加拿大、新西兰、韩国、挪威等10多个国家、地区
和国际组织、科研机构的专家与政府代表团成员共18批106人次;派出50多人次赴有关国家进行访问、
考察、出席国际会议、合作研究和参加双边渔业谈判等。分别与韩国、新西兰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大
学签署科技合作协议,与欧盟、挪威、新西兰开展合作研究。举办了“欧盟贝类食品安全研讨会”等
3个国际学术会议。

(孙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