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1&rec=124&run=13

信息产业规模及经济效益
2006年,全省信息产业(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规模以上企业1665家,比上年增加407
家; 按企业全球经营数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60.8亿元,同比增长37.2%,比上年增幅提高16个百
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0.3%;实现工业增加值910.7亿元,增长31.4%,占
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2%; 实现利润122.4亿元, 增长30.2%, 高于上年同期9个百分点; 实现利税
203.6亿元,增长32.7%,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0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30亿元(含
软件产业),同比增长40%。与“十五”初期的2001年相比,信息产品制造业及软件业规模以上企业
增加了近1000家,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分别是2001年的3.7倍、3.5倍和3.3倍。

(李东平)

高端产品
2006年,全面推动国有、民营、外资经济发展,引导传统产业向信息产业投资转移,同时,抓住
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计算机和通信产品及零部件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销增速强劲,
占信息产业总量的比重提高到41%,家电产品加快向数字化、 智能化、网络化升级,平板电视逐步
取代CRT电视成为发展主流,数字电视、3G手机相继在实验网中运行;光电子产业成为信息产业新的
增长点,规模和产品门类不断扩大;视频点播、远程教育、信息传输服务业和数字内容产业带动了软
件、动漫、 游戏、电子商务等产业蓬勃发展。全年生产台式电脑185万部,同比增长66.7%;笔记本
电脑99.7万部, 同比增长523.1%; 电脑主板593.5万片,同比增长48.4%;打印机328万台,同比增长
41.4%; 传真机798万部, 同比增长46.4%;移动通信手持机销售2142万部, 同比增长70.8%;彩电
1260.4万台,其中液晶电视161.9万台,增长121.5%;实现软件和系统集成(含嵌入式软件)收入245
亿元,增长15.8%,利税17.7亿元,增长23.4%。

(李东平)

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建设
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招商引资,进一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和配套环境建设。目前,青岛已成为
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青岛崂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级通信产品产业园,青岛黄岛经济开发区成
为国家级电子家电产品产业园。2006年,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国家级计算机外设产品产业园,
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被列为国家信息通信创新园,济南市被认定为“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中国
服务外包基地”。齐鲁软件园作为全国11个国家级软件园之一,规模和影响力居全国前列。烟台计算
机及零部件、手机及零部件产业园(产业基地)和潍坊光电子及电声器件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以青
岛为龙头、以胶东半岛为基地,沿胶济铁路沿线铺开的信息产业带已基本形成。

[$$p] 0012001;国家信息产业部和省信息产业厅领导视察海尔集团 (供稿 省信息产业厅) [/$$p]

(李东平)

自主创新
全省信息产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产学研联合,全年实现固定资
产投资和研发投入309亿元, 同比增长34%。开发和引入重大科技成果200余项, 高性能服务器、计
算机外部设备、移动通信终端及系统、智能家电、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软件、光电子材料及器件、
电子基础材料等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如:浪潮天梭服务器系统,在国际权威的应用性能测试
中,打破了由跨国公司保持的世界纪录;海信“信芯”荣获第六届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全省信
息产业拥有国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2个, 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8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5个。拥有世界名牌产品2个,国家级名牌产品27个,省级名牌产品42个。9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信息
企业百强,8家企业进入全国软件企业百强。2006年底,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3家,过10亿元的企
业29家,过1亿元的企业201家。

(李东平)

利用外资和产品出口实现全省“两个第一”
2006年,全省信息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出
口快速增长。全年组织专业招商团组21个,接待国际知名IT大企业、大商社、大财团27个,组织或参
与组织了中日韩产业交流会、鲁台信息产业合作论坛、鲁港信息产业合作研讨会、青岛国际消费电子
博览会和中国(济南)第三届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等活动。利用外资和产品出口成为拉动全省信息产
业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省吸收外资最大的行业,实际利用外资居全省第一位。
全年新增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75个, 实际利用外资10.53亿美元,同比增长35.34%,占全省实际利用
外资总额的10.5%, 高于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增幅23.86个百分点。二是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出口规模居全省工业第一位。2006年,产品出口96亿美元,同比增长50.7%。占全省出口的16.4%,
高于全省出口增幅23个百分点,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的52%。 累计出口过1000万美元的电子企
业有71家,过1亿美元的企业达到14家;在全省出口前10名工业企业中有6家为电子信息企业。

(李东平)

农村信息化建设
大力组织电信运营及IT企业加大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宽带”
工程已经完成,有线电视村通率超过80%,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固定电话近90部、 移动电话60部、
电脑3台。在全国率先建成开通了农业与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涉农信息得到初步整合,50%以上
的县建起了农业网站,所有乡镇都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将
气象、农业科技、计划生育、 文化娱乐等涉农信息资源延伸到8.4万个行政村,成为拓宽农村信息渠
道、解决农民信息贫困的有效手段。胶州、荣成、寿光三市分别被国家批准为县域经济信息化和农村
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为推动农村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积累经验。

(李东平)

信息技术改造
全年继续在产品设计、远程控制、企业管理、产品营销四个环节加大信息技术改造力度,成效显
著。同时重点围绕钢铁、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纺织、造纸等9大行业的103家能耗大户,切
实加大改造力度,累计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7650余万元,带动社会投入40余亿元。在重大设备改造、
流程优化升级、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总耗能量由上年的1596.5万吨标准煤下降到
1532.6万吨, 总量下降63.9万吨,其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节约44.7万吨,节能降耗贡献率达到70%,
所扶持的项目投入产出比均达到1∶5以上。全省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程度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李东平)

电子政务建设
2006年,山东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框架基本形成,管理体制基本理顺。“金质工程”一期项目顺
利通过国家验收,“电子口岸”建设正式启动,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法人单位基础
信息数据库基本建成,政府综合监管能力得到显著增强。“金盾工程”一期项目圆满完成,安全生产
综合监管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投入使用,潍坊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试点成功,防汛抗旱应
急指挥系统开始建设,为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有效手段。省政府门户网站正式上
线运行,93%的省直部门、 100%的市级政府、95%的县(市、区)政府建成门户网站,政务信息公
开和行政审批事项更多地在网上办理,全省各级门户网站效能进一步提高。

(李东平)

信息化基础工作
山东省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信息服务业
发展、电子政务建设等工作,均以省委办公厅或省政府办公厅文件的形式,率先在全国出台,得到了
国信办、信息产业部的好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正式发布,
电子认证、信息安全测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等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组织了信息化工作电
视会议、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电子商务大会、信息安全大会等各种会议活动,对全省信息化建设的
工作部署和宣传普及起到了良好作用。

(李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