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0&rec=98&run=13

【综述】 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63亿元,与“九五”末相
比(下同) ,年均增长27.17%;完成工业增加值774亿元,年均增长26.58%;销售收入2911亿
元, 年均增长28.33%;实现利税265.5亿元,年均增长30.12%;利润160亿元,年均增长33.01
%。 上述指标与“九五”末相比,均翻了2番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699个,比“九五”末增
加2274个;资产2018.9亿元,年均增长14.65%,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1倍多。全省纺织行业出口
创汇106亿美元, 与2000年相比,翻了1番,年均增长17.66%。年出口创汇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
业已达20户,其中魏桥、新华锦、即发、鲁泰、绮丽、孚日、益佳、如意、德棉等企业集团出口
创汇均超过1亿美元,重点企业出口拉动作用明显。
实施名牌战略取得较大进展,名牌效应日益突出。截至2005年底,全省纺织服装拥有山东名
牌112个,中国名牌18个。中国名牌中,服装类7个(威海华羽、青岛雪驰、坦博尔羽绒服、耶莉
娅西服套装、 新郎希努尔西裤、鲁泰格蕾芬衬衫、即发针织内衣);面料类5个(如意、南山精
纺呢绒, 鲁泰格蕾芬色织面料,兰雁牛仔布,同大合成革);家纺类5个(艺达、云龙化纤被,
孚日、喜盈门和亚光毛巾);原料类1个(纽士达氨纶长丝)。中国驰名商标7个(即发、耶莉娅、
兰雁、如意、新郎希努尔、喜盈门、山花)。山东省著名商标100个。
产业集群建设初具规模,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全行业以重点企业为依托,以区域经济为支撑
点,产业集群建设初具规模。魏桥、即发、如意、鲁泰、兰雁、绮丽、新郎、桑莎、青岛、威海
等重点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已颇具规模。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认并授牌的即墨中国针织名城、昌
邑中国印染名城、诸城中国男装名城、海阳中国毛衫名城、文登中国工艺家纺名城、邹平中国棉
纺织名城、 胶南王台镇中国纺织机械名镇和周村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共8个;纺织行业命名全省产
业基地、 名城(名镇)5个,分别是:“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的高青县、枣庄市市中区,
“山东省手套名城”的嘉祥县,“山东省帆布名镇”的邹平县明集镇,“山东省织布名镇”的郓
城县黄堆集镇。产业特色名城(镇)在当地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全省纺织经济的持续发
展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研发能力有较大提高,产品开发成绩显著。围绕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的延伸配套,科技进
步和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全行业已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5个,其中国家级2个;生产
力促进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各1个; 重点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10户。获国家专利70项;获国家科
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中国纺织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7项、四等奖10项;7家企业被评为中
国纺织科技型企业;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41项;获桑麻纺织科技奖4项;
陈维稷优秀论文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
在全国同行业地位越来越显著,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链主要产品生产能力
及产量在全国同行业的位次中,棉纺、棉织生产能力均居国内第1位;毛纺能力居国内第2位;印
染能力居国内第3位;纱、布、巾被产量均居国内第1位;针棉织品折纱、呢绒和毛毯产量均居国
内第2位;化纤、印染布、服装产量均居国内第4位。
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九个部门发布的2004~2005年度中国纺织各行业竞争力排名中,棉纺
行业前20强中山东省占7席,毛纺行业、印染行业和化纤行业前10强中山东省各占2席,针织行业
前10强中山东省占1席。 2004~2005年度中国纺织全行业销售收入百强企业中,山东省纺织企业
占16席, 其中魏桥创业集团列第1位。2004~2005年度中国纺织全行业出口百强企业中,山东省
纺织企业占17席,其中魏桥创业集团、青岛即发集团分列第2和第7位。
在2004~2005年度全国棉纺行业销售收入50强企业排名中,山东省占13席;全国印染行业销
售收入50强企业中,山东省占3席;全国毛纺行业销售收入50强企业中,山东省占3席;全国针织
行业销售收入50强企业中,山东省占7席;全国化纤行业销售收入50强企业中,山东省占5席。在
连续10年进入中国服装百强20户企业中,山东省耶莉娅、兰雁、桑莎、仙霞、省标志服厂均列其
中。
截至目前,全省纺织行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集团)共有28家,其中:魏桥集团年销
售收入实现355亿元, 万杰集团实现96亿元,即发集团实现39亿元,如意集团实现34亿元,孚日
集团实现33亿元。
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创新,为行业协调健康发展发挥了保障作用。全省纺织行业积极开展企业
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把思想政
治工作渗透到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模式,把文化建设与生
产经营、企业形象塑造、品牌建设有机结合。开展了“爱岗敬业、创新求优、进取奉献”为主题
的先进事迹宣传学习活动和“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争创文化
建设“十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鲁泰纺织有限公司、
青岛喜盈门集团荣获“2005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企业称号;孚日、华纺、德棉、青岛纺机、
亚光、帛方、同大7家企业获“中国纺织品牌文化优秀奖”;有6位企业负责人荣获“中国纺织品
牌文化建设杰出人物”称号;有4位企业负责人荣获中国纺织“功勋企业家”称号。
(刘海美)
【丝绸工业】 2005年,国有丝绸企业共计108户。年末,省集团公司纳入财务决算汇总的
单位97户,其中工业企业19户。职工人数1.08万人。资产总额35.45亿元,负债总额34.39亿元,
账面资产负债率97%。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19亿元,同比下降51.95%。
企业改制工作 一是改制工作全面提速。 截至年底,全行业有4户企业完成整体国有资本原
则上退出, 2户企业破产终结,70户企业已基本完成改制退出任务,国有企事业单位由2003年的
141户减少到65户; 全行业国有企业在册职工由3.06万人减少到1.08万人, 国有身份职工退出
1.98万人,大部分人员在新的单位得到妥善安置。二是改制工作更加规范,得到省委、省政府、
省国资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4月12日,副省长王仁元、国资委主任曾昭起等领导到丝绸企
业现场办公, 深入了解情况,研究企业改制的相关政策。7月15日,省财政厅在对省政府交办件
的办理意见中,明确要求“丝绸行业还是应该通过加快改革,盘活优化现有资产,转变经营方式
等,逐步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12月12日,省长韩寓群和省委、省政府、省纪委、省高院
领导分别在省丝绸改革改制汇报材料上做出重要批示。省集团公司党委牢牢把握国有资本退出和
妥善安置职工的正确方向,坚持改革、稳定、发展并举,坚持市场化、集团化、股份制不动摇,
创新管理方法,因企施策,采取整体改制、分块改制、合并兼并、股权转让、处置资产、租赁经
营、关闭破产等多种形式,运用法律手段,以职工身份转换并妥善安置退出为主要目的,加快改
革退出速度。三是股份制企业集团化建设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局面,一大批企业通过改制重新焕发
了生机和活力。经过不断调整企业股本结构,以集团化、股份制为特点的新的产业链,成为山东
丝绸行业持续发展的主体。 1月份,德润、海润集团董事会通过了《海润集团重组整合框架性方
案》 ,确定重组德润、海润、海通、恒润、广通五大专业集团。8月份,山东海润投资集团有限
公司成立,形成了决策统一、层级简约、运作灵活的扁平化管理框架,标志着集团全面整合工作
完成。10月下旬,又对蚕茧经营管理体制做出调整,将莒县华丝绸有限公司、日照长宇丝绸有限
公司、莒南鸿德丝绸有限公司、五莲华玉丝绸有限公司整合到海通集团,成为海通集团的控股子
公司。以泰安丝绸有限公司为母公司,整合泰安地区所属的蚕茧公司与改制后的山东惠民华鑫丝
绸有限公司、高青县丝绸公司,组建新的民营蚕茧集团,由海润集团控股和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 一是党员先进性教育在丝绸系统全面展开。其中,省丝绸集团公司党委和省
丝绸进出口公司及改制企业(集团)党委,作为第一批率先完成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二是按照
省委组织部提出的“四好”班子建设要求,集团公司党委对33家企业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考察,对
其中12个企业领导班子进行调整补充;对17户企业领导班子进行一把手离任及专题审计;三是海
润集团高层研讨会上提出的“关怀、公平、忠诚、责任”和“发展丝绸,富裕员工”为主旨的丝
绸价值观,成为山东丝绸精神财富的集中反映与升华,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要求。
对外贸易 2005年,山东海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整合德润投资集团、青岛海润投资集团等
专业集团的基础上,注册资本达到1.25亿元,控、参股公司53家,成为集进出口贸易、房地产开
发、纺织品制造、酒店、餐饮业于一体,控股海通制丝、广通蚕种两个专业集团的跨区域、综合
性股份制集团公司。 全年共出口丝类2800余吨,自营成品530万美元;出口绸缎类1700万米,同
比增长10%以上, 自行设计新品种176个,显示了较强的增效潜力。集团全年出口总额1.45亿美
元,比上年增长23.5%,各控股工厂逐步成为外贸业务的支撑与保障。
丝绸生产 全年全省制丝能力过万吨,实际产丝量约7300吨。国家继续实行缫丝准产证管理,
12月获得国家缫丝准产证的企业有39家, 核定立缫1.11万绪,自动缫15.78万绪。其中日照海通
丝业集团有限公司是集贸、 工、农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有12家子公司,总资产4.5亿元,年制丝
能力2600吨,工业总产值5亿元,生丝出口1600余吨,创汇4500多万美元,年实现利税4200万元。
“三维” 牌、“Haitong”牌白厂丝畅销日、韩、欧洲等市场;9月1日,“三维”牌桑蚕生丝获
得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这是山东省丝绸系统第一个中国名牌。
蚕茧生产 全省继续实行鲜茧收购经营资格认定和省物价局制定指导价政策。各市、县(市、
区)丝绸公司全面走向市场,独立收购经营。其中山东海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管理的重点县
(市、区)公司,其鲜茧收购量占全省的50%以上。2005年,茧、丝市场好转,价格持续上升,
创历史新高,茧丝质量稳中有升,蚕茧产量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在新品种推广、小蚕共育、大
棚省力化养蚕等方面又有新的进展,泰安市岱岳区和日照市的莒县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
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确定为全国桑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省被命名为“全国桑蚕农业标准
化示范区”的有2家(全国共3家),标志着山东的蚕茧生产技术管理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马挺春 王成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