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0&rec=233&run=13

——2006年1月15日在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倪永康
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5年,全省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一二三四五
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加强宏观调控,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体制创新,转变增长方
式,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各项预期目标
顺利完成。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预计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8000亿元左右,增长15%。农业和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省认真落实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粮食总产3917万吨,增长11.4%;小麦播种面积4920万亩,
增加261.5万亩。 积极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肉类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7%和0.3%。
完成植树造林260万亩。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900亿元左右,增
长28%;发电量、货运量分别增长19%和15%。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全省集中力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经济
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制造业支撑带动作用增强,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3%,其中
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占33%。培植“三个一批”成效明显,七大产业链实现增加值占49%,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24%。经济效益继续改善,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利润
3100亿元和1900亿元,分别增长40%和45%。现代物流、社区服务、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发
展加快。地方财政收入1072.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9.5%。
投资消费需求持续扩大。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预计固
定资产投资10000亿元左右, 增长30%。青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莱钢80万吨H型钢等一
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青岛大炼油、京沪铁路山东段电气化工程等大项目开工建设。积极
扩大消费需求,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0亿元,增长14%左右。价格涨势减缓,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左右。 金融对经济支持力度加大, 各项存贷款分别比年初增加
2454亿元和2005亿元。
体制创新迈出新的步伐。 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农业税税率再降2个百分点,有66
个县全部免征农业税。稳步推进省属企业改革,对13户企业进行了重组整合,兖矿、莱钢
等骨干企业基本完成了辅业改制分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改善,增加值所占比重
提高到48%。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实施了项目核准制等配套办法。不断增强资本市
场融资功能,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财税、粮棉、价格等领域改革也都取得较大进展。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努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优化出口结构,实现进出
口总值768.9亿美元,其中出口462.5亿美元,分别增长26%和30%。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
出口分别增长60%和40%, 所占比重均提高1.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增长50%,成为
拉动出口的一大亮点。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大项目增多,预计实际利
用外资11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8亿美元左右。
和谐山东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加大对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区域和经济社会
统筹发展。东中西联动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65%以
上,西部地区和30个欠发达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趋向协调,城镇新增就业
10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70万人,参加省市两级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农民达到2728万人,
普通高校招生38.2万人, 卫生“两个体系”项目竣工202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10680元和3800元,分别增长13%和8.4%。生态省和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
加快,重点企业生产能耗下降。文化体育、计划生育、扶贫减灾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从总体上看,2005年我省经济继续承接近几年的良好发展势头,呈现出速度快、效益
好、亮点多、后劲足等特点,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取得这样
的好成绩,是全省人民在中共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
作思路,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级人大、政协充分发挥监督和支持
作用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经济结
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
不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产业层次和素质偏低;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部分领域改革
不到位,民营经济规模较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弱,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不完善;经
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消耗比较大,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
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
在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4.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增长16%,其
中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
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6%。
新增城镇就业106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
工作上力争发展得更快更好。
三、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是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四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积极推进自主创新
二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三是繁荣发展服务业
四是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五、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三是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四是深化价格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五是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六是积极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六、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一是继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
三是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
四是积极促进消费需求增长
七、推进城市化进程,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
二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进一步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八、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和谐山东建设
一是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事业
三是加快生态省建设
四是加强“平安山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