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0&rec=222&run=13

市委书记 李玉妹 市长 刘富春
市名由来 汉代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市总面积2246.21平方公里(不含开发区, 下同)。辖20个乡镇
(办事处),1070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124.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
口49.46万人。 男女性别比为103∶100。人口出生率9.26‰,死亡率6.95‰,自然增
长率2.31‰。有少数民族23个,4146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56.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5%。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8.12亿元, 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72.72亿元,增长
23.8%;第三产业增加值65.50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比重为7.1∶67.3∶25.6。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3亿元, 增长24.81%。实现财政总收入34.14亿元,其
中地方财政收入14.56亿元, 按可比口径增长41.45%。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250.18亿元, 比年初增加58.3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0.28亿元,比年初增
加28.7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6.7亿元,比年初增加55.95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3.23亿元, 比上年增长8.32%。农业增加值
18.12亿元, 增长3.86%。粮食总产25.17万吨,增长5.8%;棉花总产0.05万吨,增
长70.2%; 花生总产1.74万吨, 增长5%;水果总产9.81万吨,增长5%;蔬菜总产
145.67万吨, 增长8.5%。肉类总产6.58万吨,禽蛋总产3.69万吨,奶类总产0.17万
吨。 水产品总产0.83万吨, 增长0.44%。 全年造林2033.97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
31.4%。全市农机总动力84.7万千瓦,增长7.44%。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2.67亿元, 比上年增长25.1%。 产品销售率达
96.69%, 比上年下降1.0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3.13, 比上年提高
14.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7家,实现增加值153.85亿元,增长37.01%;实
现产品销售收入588.15亿元,增长32.72%;实现利税47.6亿元,增长18.57%;实现
利润26.6亿元, 增长14.60%。全年粗钢产量达到1184.33万吨,增长62.71%;生铁
产量达到1007.06万吨,增长68.31%。钢铁产业链企业8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11.12
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2.22%,拉动工业增长20.1个百分点,贡献
率达到58%。
建设 环保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4.7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7.13亿元,增长9.69
%。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7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3亿元,增长17%;实现利
税3亿元, 增长14%。 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9个, 完成投资额6477.9万元,增长
7.53%。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125公里, 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1236万人次、
5.87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4.4%和13.3%。公路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1504万吨、
7.91亿吨公里,分别增长38.5%和37.8%。每千户城市居民拥有汽车96辆。完成邮电
业务总量4.16亿元,增长17.5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59亿元,增长18.58%;邮
政业务总量0.57亿元,增长13.9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8.60万户,移动电话用
户29.81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55部/百人,互联网用户3.13万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6%。
城乡商品交易市场180处,同比增加6处。实现进出口总额10.53亿美元,增长46.5%,
其中出口6.6亿美元, 增长51.9%。新签利用外资项目69项,增长53.3%;合同外资
额2.18亿美元, 增长7.6%;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主要旅游景点有房干生态旅
游区、莱芜战役纪念馆、雪野风景名胜区、华山森林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莲花
山旅游区、“天上人家”王石门旅游区、黑龙潭旅游区、孔雀山风景旅游区等。全年
接待国内游客220.27万人次, 增长13.37%; 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6.1亿元, 增长
18.43%。
教科文卫 有普通高等院校2所, 在校生4332人。 中等专业学校16所, 在校生
12063人,比上年增加3522人。普通高中9所,在校生27724人,比上年减少6人。普通
初中56所, 在校生53471人,比上年减少7699人。小学241所,在校生77668人,比上
年增加6370人。 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93项。专利申请量545件,
授权专利395件。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1处,档案馆
4处。有卫生机构960所,其中,医院23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7所,妇幼保健机构3所。
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646张,卫生技术人员7380人,其中,执业医师2640人,注册
护士1876人。 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75枚,其中金牌25
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6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 比上年增长
6.46%; 人均消费性支出7099元,增长9.8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16平方米。农
民人均纯收入4684元,增长10.67%;生活消费支出2719元,增长19.42%;人均居住
面积37.14平方米。 全年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59万人,比上年净增22065人;征
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4.67亿元。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498人,当年收缴保险金
171.45万元。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29万
人, 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数5628人。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1.8万人,其中下岗失业
人员再就业4704人。 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13.97万人,增长1.01%;在岗职工平均
工资18308元,增长17.2%。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17920人,其中,城镇6043人、农
村11877人。
【青岛海关驻莱芜办事处开关】 5月26日,青岛海关驻莱芜办事处正式开关。
至此,莱芜市对外开放的管理服务机构已健全完善,标志着全市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
展时期。
【中国(莱芜)钢铁博览会隆重召开】 10月16日,中国(莱芜)钢铁博览会在
莱芜会展中心广场开幕。博览会共签约项目376个,签约总额282.5亿元。
(张清斌 亓军华)

莱 城 区

区委书记 朱胜运
区 长 李乃俊
区名由来 莱城区是1992年11月由县级莱芜市升为地级市而设立的县级区。因驻
地在莱城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区总面积1861.87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办事处),865个行政
村(居委会) 。 年底全区总人口94.12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35万人。男女性别比
107.2∶100。 人口出生率8.92‰,死亡率7.1‰,自然增长率1.82‰。有少数民族24
个,3600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
加值15.53亿元, 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81.89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
值49.96亿元, 增长12.1%。三次产业比重为10.5∶55.6∶33.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
产投资70亿元, 增长25%。实现财政总收入5.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1亿元,
增长52.05%。
农业 全年农业实现总产值27.84亿元, 比上年增长4.3%。农业增加值15.53亿
元,增长4.9%。粮食总产22.51万吨,增长5.36%;蔬菜总产119.83万吨,增长10%;
果品总产5.7万吨。肉类总产5.71万吨,增长18.46%;禽、蛋、奶总产4.95万吨,增
长49.1%。 水产品总产8082吨,增长0.5%。全区生姜面积达到13.4万亩,大蒜14.7
万亩,花椒10万亩,其他经济作物22.5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30.2万亩。以
生姜、大蒜加工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达到218家,千吨以上恒温库182座,
贮藏加工能力达到70万吨。全年造林2933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7.9%。全区农机总
动力66.02万千瓦,增长6.2%。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5.97亿元。产品销售率达95.31%。坚持从工业发展
基础优势和比较优势出发,全力打造钢铁生产及深加工、轻纺、化工三大优势产业。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 实现增加值25.04亿元,增长41.02%;实现产品销售
收入84.48亿元, 增长47.98%;实现利税6.93亿元,增长38.44%;实现利润4.06亿
元, 增长42.11%。其中三大产业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完成75.6亿元和6.24亿元,分
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9.5%和90.6%。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
建设 环保 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2亿元,增长
9.2%;实现利税1.1亿元。完成环境污染防治总投资1.9亿元。
交通 投资3.8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改造1536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等级油路。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城
乡商品交易市场137处。 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96家,年出口额过千万美元的
企业6家。 实现进出口总额34049万美元,增长48.1%,其中出口22130万美元,增长
66.2%。实际利用外资4304万美元。主要旅游景点有房干生态旅游区、雪野风景名胜
区、华山森林公园、“天上人家”王石门旅游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2.6万人次,
增长38.7%;实现旅游总收入2.74亿元,增长52.2%。
教科文卫 有职业中学2所,在校生0.36万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1.34万人。
普通初中41所,在校生4.14万人。小学186所,在校生5.9万人。有各类科技人员1.52
万人,其中科研单位专业人员2195人。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4项。
专利申请量308件,授权专利301件。有档案馆1个,区级文化体育社团8个,企业文艺
宣传队伍6个, 农民业余剧团63个。有卫生机构24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0所,卫
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 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759张,卫生技术人
员1626人, 其中,执业医师490人,注册护士280人。有体育场所313处。参加全国青
少年射击锦标赛获铜牌一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万元, 比上年增长7.8%;人均消费性
支出7099元,增长9.8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16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4670元,
增长10.52%; 生活消费支出2555元,增长11.1%;人均居住面积39平方米。最低生
活保障救助人数为9400人,年保障金额为123.4万元。
【招商引资】 “十五”期间,全区累计形成固定资产64亿元,占区属固定资产
的43.8%,其中投产营业的3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73个。乡镇重点工业小区建设顺利,
莱城区工业园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
【民营经济成为拉动全区财政增收的重要力量】 2005年, 全区私营企业达到
4204家, 个体工商户达到3.3万户, 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6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
44.1%,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财政增收的重要力量。
(刘少波)

钢 城 区

区委书记 张作平
区 长 李灿玉
区名由来 1992年11月,莱芜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钢城区。钢城区因境
内驻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莱钢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区总面积339.34平方公里。 辖4个镇(办事处) ,164个行政村
(居委会) 。年底全区总人口23.96万人。男女性别比109∶100。人口出生率10‰,
死亡率5.1‰,自然增长率4.9‰。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8.96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第一产业
增加值2.59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90.83亿元,增长26.1%;第三产业增
加值15.54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比重为2.4∶83.3∶14.3。全区(不含省、市
驻地企业)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8亿元,增长3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6亿元,
增长9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27亿元,增长19.0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
余额30.03亿元,增长31.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3.29亿元,增长30.4%。
农业 全区农业总产值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粮食总产1.93万吨,增长
9.6%,平均亩产330.8公斤。果品总产4.20万吨,增长5.23%。猪出栏6.55万头;肉
类、禽蛋总产1.20万吨。水产品总产190吨。全年造林942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37.7
%。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4.03万千瓦。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5.22亿元, 比上年增长33.56%;其中区属工业总
产值36.78亿元,增长17.5%。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完成产值29.02亿元,增
长37.47%; 工业增加值7.78亿元, 增长25.65%; 实现销售收入28.60亿元,增长
71.13%;利税3.08亿元,增长152.54%;利润2.05亿元,增长174.35%。
建设 环保 完成城镇道路投资6200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61亿元,增长21.3
%。资质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2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29亿元,实现利税9312
万元。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0.1万平方米。全年环境污染防治总投资(含省、市驻地
企业)1.6亿元。
交通 邮电 年货运量1171.8万吨, 客运量36.48万人次。完成邮政、电信业务
总量1.19亿元。 年末程控电话达到5.55万门,移动电话9.8万户,互联网用户1.41万
户;年内新发展小灵通2000部。
贸易 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1亿元, 比上年增长15.7%。地
方企业完成自营进出口总值1275万美元, 增长63.3%;其中出口总值887万美元,增
长233.5%。 实际利用外资1402万美元。主要旅游景点有棋山风景区。旅游业年内接
待游客50万人次,经营收入3000万元。
教科文卫 有各级各类学校40所, 在校生1.91万人, 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
1.54万人; 教职工1687人,其中专任教师1672人。厂办科研所7个,专职科研人员51
人。共组织申报和实施市以上科技计划11项,开发市以上新产品40多种,取得市级以
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3项。 全区文化体育场所213处。卫生机构11个,其中医院5家。
拥有床位100张,卫生技术人员302人。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万元,比上年增长6.46%。职工平均工
资1.53万元,增长10.8%。人均居住面积达22平方米。全年支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
生活救济金24万元, 优待款、抚恤救灾救济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公益金等346
万元, 老年人健康补贴278万元。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318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
4760元,增长11.47%。
【招商引资】 年内全区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62个,投资总额25.39亿元,到位
外来资金16.93亿元, 形成固定资产9.69亿元。招商引资对新增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
到60%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
2005年,钢城区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6亿元,首次突破2亿元,比上年增长96%,
增幅居全省、县(市、区)第一位。
(唐广源 柳坤明)
组稿:莱芜市史志办
责任编校:刘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