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0&rec=215&run=13

市委书记 石 军 市长 刘国信
市名由来 原为村名,传说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设军营而得名。1964年
3月,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设在该村。1965年,惠民地区东营办事处在此成立。
1982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举行成立大会,
市人民政府正式办公。
政区 人口 全市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办事处),1779个行政
村(居委会) 。年底全市总人口180.49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100。人口出生
率10.53‰,死亡率5.22‰,自然增长率5.31‰。有少数民族36个,4493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6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7%。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48.20亿元, 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959.45亿元,增长
18.2%; 第三产业增加值158.49亿元, 增长18.3%。 三次产业比重为4.1∶82.3∶
13.6。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5.7亿元,增长34.4%。实现财政总收入276.4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5亿元, 增长36.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1.6亿元,
比年初增长12.9%。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4.5亿元,增长17.1%。年末金融机构
各项贷款余额420.1亿元,增长18.0%。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2.3亿元, 比上年增长9.2%。 农业增加值
48.20亿元,增长8.3%。粮食总产64.9万吨,增长30.6%;棉花总产10.4万吨,增长
-2.8%;油料总产0.6万吨,与上年持平;水果总产8.1万吨,增长18.8%;蔬菜总产
209.4万吨,增长2.2%。肉类总产18.5万吨,禽蛋总产10.9万吨,奶类总产8.3万吨。
水产品总产42.0万吨, 增长13.3%。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8353.33公顷,林木覆盖
率达到20.6%。全市农机总动力190.6万千瓦,增长4.1%。
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65.7亿元, 比上年增长28.6%。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668,比上年提高201.9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85.8亿
元,增长53.2%;实现利税585.8亿元,增长66.4%;实现利润458.0亿元,增长75.9
%。
建设 环保 房地产开发投资47.0亿元,增长34.0%。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
19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7.8亿元,增长11.2%;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
额4.2亿元,增长2.4%。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15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5.51亿元。
交通 邮电 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4749.9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2585
万人次、 184189万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1%和12.4%;公路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
5732万吨、684846万吨公里,分别增长22.1%和10.2%;水路货物运输量62万吨,增
长24%; 港口吞吐量50.7万吨, 增长7.5%。航空货邮达到176.4万吨,比上年增长
203.61%;客运量23900人次,增长77.02%。全市汽车保有量11.7万辆,其中家庭轿
车3.4万辆。 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0亿元,增长26.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0.6亿
元, 增长26.3%;邮政业务总量1.4亿元,增长17.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0.0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9.9万户,小灵通用户12.1万户,宽带互联网用户11.5万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0亿元, 比上年增长15.7%。
实现进出口总额14.83亿美元, 增长40.4%,其中出口8.55亿美元,增长41.1%。新
签利用外资项目69项,比上年增长5.0%;合同外资3.499亿美元,增长37%;实际利
用外资1.16亿美元。主要旅游景点有黄河口自然保护区、黄河口国家级森林公园、天
鹅湖公园、清风湖公园、新世纪广场、胜利广场、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全年接待
国内外游客196.6万人次,增长22.4%;实现旅游总收入11.47亿元,增长23.1%,其
中外汇收入342.2万美元。
教科文卫 有普通高等院校5所,在校生39228人,比上年增加6010人。中等专业
学校1所, 在校生5256人。 普通高中27所,在校生46436人。普通初中86所,在校生
82282人。 小学229所,在校生133220人。专利申请量1793项,授权专利630项。有专
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公共图书馆6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6处,档案馆7处。有卫生
机构115所, 政府办卫生机构74所,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所,专科疾病防治院2
所, 乡镇卫生院33所。各类卫生机构实有床位801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488人。
有体育馆4座, 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29枚,其中金牌12枚。在全国十
运会上,东营市运动员获金牌2枚,银牌1枚,实现历史性突破。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39.3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
15.5%;人均消费性支出9624.6元,增长17.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8平方米。农
民人均纯收入4602.7元,增长14.1%;生活消费支出3173元,增长15.0%;人均居住
面积27.9平方米。 全年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4万人; 征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
20593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0万人,当年收缴保险金462.6万元。医疗保险
参保人数40.6万人,失业保险人数8.2万人。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36657人,其中下岗
失业人员再就业14822人。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33.2万人,增长5.7%;在岗职工平
均工资26231元,增长9.7%。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2.7万人,其中,城镇0.7万人,
农村2.0万人。
【东营市荣获全国百强城市第27名】 2005年12月24日,在国家统计局召开的中
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信息发布会上,东营市以67.7660的总得分从全国285个地级及以
上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2004年中国综合实力城市27名,较2003年提升了10个位次。
【东营建起全国最大牧草基地】 为促进黄河三角洲牧草产业的发展,加快人工
牧草生产基地建设,东营市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实施牧草业产业化步骤,加强技术服
务,建立牧草科研实验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引进培育牧草新品种,全市饲草饲
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牧草生产基地。其中,横店草业公
司已开发10余万亩优质人工牧草生产基地, 饲草远销150多家企业和日本、韩国、东
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饲草供应商。
【东营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取得佳绩】 2004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创建文明
城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市创城委的直接领导下,各级各部门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创建
为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城乡联动和油地军校共建共享四项原则,切实加强组织、
协调、调度和督导,严格考核奖惩,在全面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实施了市民素
质工程、城市建设管理工程、信用东营建设、社会秩序整治、文明社区建设、小康文
明村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和文化建设基础工程等八大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
6月, 东营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文明城市称号,10月26日,东营市荣获全国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张 涛)
东营区
区委书记 陈兴銮
区 长 张传胜
区名由来 1964年3月, 胜利油田会战时在境内东营村附近建立指挥部。1982年
11月设立东营市。1984年1月市辖东营区、牛庄区建立,1987年6月两区合并为东营区。
政区 人口 全区总面积1155.62平方公里。辖4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201个村
民委员会, 54个社区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60.71万人。男女性别比106∶100。人
口出生率9.4‰,死亡率4.40‰,自然增长率5‰。
经济概况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4.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5%。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68亿元, 增长9.6%;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37亿元,增长
52.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12亿元,增长16.1%。三次产业比重为7.9∶52.7∶
39.4。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8亿元,比上年增长66.2%。地方财政收入6.2亿
元,比上年增长34.8%。东营区工行、农村信用联社、东营市城市信用社(中心城区)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27.7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7.98亿元。贷款余额79.24亿
元。
农业 粮食总产6.1万吨;棉花总产1.4万吨,比上年减少1%;油料总产480吨;
水果总产4991吨; 蔬菜、瓜类总产33.74万吨。肉类总产4.01万吨,禽蛋总产1.69万
吨,奶产量1.69万吨;水产品总产5.68万吨,比上年减少2.9%。全年造林474公顷,
林木覆盖率达到16.5%。全区农机总动力25.3万千瓦,增长3.2%。
工业 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家,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
72%, 销售收入92.2亿元, 增加值31.2亿元,增长71%;实现利税10.5亿元,增长
93.6%,利润7.12亿元,增长9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57%。
建设 环保 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 比上年增长83.8%。建筑业总产值
14.35亿元, 比上年增长55.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6.5万平方米。全年污染防治总
投资4351万元。
交通 县乡村公路通车里程593.1公里, 干线全长153公里,油田专用公路316.4
公里,城市道路156.4公里,地方企业专用路7.7公里,年货运量459.32万吨,年货运
周转量45901.3万吨公里。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3亿元, 按可比口径,比上年
增长16.2%。 城乡消费品市场59个,成交额12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8121万美元,
增长42%,其中出口总值14212万美元,增长120%。实际利用外资1541万美元,减少
62%。主要旅游景点有天鹅湖公园、清风湖公园、胜利电视塔、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
心、华8井纪念碑。
教科文卫 各级各类学校43所, 在校生24059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23?
200人;教职工2172人,其中专任教师1857人。科研机构30个,各类技术人员5919人,
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1664人。 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项。专利申请量
1242件,比上年增长23.95%。有文化场所10处,文化大院178处。有区属医疗保健卫
生机构4所,其中城市医院1所,医院、卫生院床位349张,卫生技术人员566人。
社会生活 全年支出救济金665.25万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39.3元,
比上年增长15.5%,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8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601元,比
上年增长13.1%。 农民人均纯收入4642.46元, 比上年增长14.34%,人均居住面积
24.92平方米。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5.8万人。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达到6797
人,其中,城镇3022 人,农村3775人。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9个,
收养574人。
【新区建设】 2005年底,东营区新区累计完成投资24.5亿元,建成130多万平
方米, 约完成总工程量的70%。道路开工建设9条,建设总里程达16.4公里,总建设
面积30万平方米,已全面通车;黄河公园建设面积约20万平方米,基本竣工;水系工
程建设约4.8公里, 基本竣工;住宅区绿化、亮化、硬化等配套工程顺利完成,供排
水、电力、热力、燃气、电信、有线电视、宽带等管网工程投入使用。区一中、第一
幼儿园、 老年公寓投入使用;职工一期住宅A区公建、综合商贸楼、一期会所、二期
会所、职工二期住宅区沿街公建等小区配套设施全部竣工,部分公建工程已投入使用。
2005年底, 区行政办公中心及1、2、3号综合办公楼与区检察院办公楼全面竣工,区
公安分局、 法院办公楼基本竣工,区疾病控制中心主体工程完成,4组协管部门办公
楼已开工建设。区直机关整体搬迁工作于“十一”期间顺利完成,60余个区直部门、
单位迁入新区办公楼, 新区办公区启用。三期职工住宅于2005年7月开工建设,计划
2006年10月竣工。
【“平安中心城”建设】 2005年,东营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
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开展“政法建设年”活动,大力加强“平安
中心城”建设。健全组织领导,强化宣传,落实督导。实施“资源整合”工程,织好
城区、社区、单位农村和油区管理“四张网”。实施“机制固安”工程,健全经常性
严打、经常性超前预防和经常性重点防范“三个机制”。大力推进“四五”普法,提
高群众法律素质。年内,全区刑事发案、信访案件和安全事故总量都有较大幅度的下
降,没有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
增强。 5月23日,东营区被中央综治委、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
进集体(2001~2004)”称号。
【国资改革“东营模式”高级研讨会】 12月18日,经济日报社主办的国资改革
“东营模式”高级研讨会在东营召开。会议对东营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先
进经验和做法进行深入研讨。全国政协委员、经济日报社原社长武春河,中国经济体
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企业分配局局长熊志军,国
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李保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
业经济部部长冯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
专家委员会委员郑海航,副市长周连华等参加会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社
科院财经经济研究院、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青年报
社、中央电视台、中国产经新闻报社、大众日报社等单位和媒体参加研讨会。东营区
成功的改革经验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一致肯定。
(马献忠 李 鹏)
河口区
区委书记 韩吉顺
区 长 赵豪志
区名由来 1972年,胜利油田在黄河入海口处(现河口城区驻地)设河口指挥部。
1982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东营市,在河口采油指挥部(原河口指挥部)驻地设立
河口区。1984年8月,河口区政府正式成立。
政区 人口 全区总面积2365.13平方公里。辖3乡3镇1个办事处,178个行政村,
4个居民委员会(不含油田)。年底全区总人口20.7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687万
人。男女性别比103∶100。人口出生率11.10‰,死亡率3.33‰,自然增长率7.77‰。
经济概况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5%。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3亿元,增长52%;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2亿元,增长18.3%。三次产业比重为14.8∶63.0∶22.2。全
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2亿元,比上年增长66.1%。实现全口径财政总收入6.24亿
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7.0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
余额80.89亿元,比年初增加12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52亿元,比年初增加
7.2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56亿元,比年初增加2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0.03亿元, 增长9.9%。农业增加值5亿元,
增长9.6%。 粮食总产1.87万吨,增加0.34万吨,增长22.8%;棉花总产1.28万吨,
增长0.5%; 油料总产2336吨,增长7.69%;水果总产1.65万吨,增长19%;蔬菜总
产1.14万吨。 肉类总产14861吨, 禽蛋总产5364吨, 奶类总产2336吨。水产品总产
10.5万吨,增长16.7%。全年造林846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13.02%。全区农机总动
力18.66万千瓦,增长4.8%。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2%;产品销售率达98.96%,
比上年增长0.6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7.9,比上年提高75.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家, 实现增加值14.15亿元,比上年增长74.2%;实现产品销售
收入52.3亿元,增长115.9%;实现利润3亿元,增长65.4%;实现利税6.76亿元,增
长91.6%。
建设 环保 完成地方基本建设投资4.99亿元,比上年减少15.8%。更新改造投
资830万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1.2亿元,增长4.3%。资质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3家,
实现总产值7.75亿元,增长180%。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个,完成投资额1436万元,
增长81.8%。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826.2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分别为89.7万
人次、 550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5.5%;公路货物运输量464.1万吨、
周转量48500万吨公里, 分别增长7%和5%。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42万元,比上年增
长15.5%, 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008万元,下降5.6%;邮政业务总量1634万元,增
长29.4%。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8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54万户,电话普及率
达到84部/百人。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3亿元, 比上年增长15.6%。
城乡商品交易市场22个。实现进出口总额30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2%,其中出口
2654万美元,增长44.4%。实际利用外资1208万美元,下降28%。主要旅游景点有黄
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河入海口等4处。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余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近2800万元。
教科文卫 有普通中学7所, 在校生8046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5431人。
小学11所,在校生5699人。有各类科技人员5575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
果9项。专利申请108件,比上年增长35%。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2
个, 公共图书馆1处,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拥有卫生机构10所,其中,医院、卫
生院5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96张,
技术人员383人, 其中,执业医师158人,注册护士59人。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
级以上体育比赛1次,获银牌1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5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4
%;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579元,增长4.7%;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55平方米。农民人
均纯收入4482元, 比上年增长15.87%;生活消费支出3727元,增长4.17%;人均居
住面积25.26平方米。 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055人,征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
1221万元;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000人,当年收缴保险金30.7万元;城镇职工基
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106人,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200人, 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数
5601人。 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166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60人。年末城镇
在岗职工人数17026人, 增加107.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307元,增长10.6%。全
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3352人, 比上年增长27.6%; 其中,城镇1044人,增长
23.9%;农村2308人,增长29.3%。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5个,床位267
张,收养232人。社会福利企业4个,安置残疾人员101人。
【工业发展年活动成效显著】
2005年,河口区开展以“大投入、快投入、大发展”为主题的工业年发展活动。
区政府专拨500万元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同时争取国家、省、市扶持资金400万元,
扶持骨干企业和新上技术改造项目。突出发展石化产业和盐及盐化工产业,着重扶持
精细化工产业, 投资5.8亿元实施了焦化、加氢、常减压等技改项目,投产后可新增
产值30亿元, 原油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石化产业当年完成销售收入32.6亿元,占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62%; 盐化产业大力实施盐业开发,引进7家较大规模企业,落
实开发地面积35万亩, 建成盐田25万亩,设计生产能力达到140万吨,实际完成原盐
产量10万吨。与此同时,强化对乡镇工业发展的调度力度,年内,各乡镇新上固定资
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个, 总投资达2.7亿元。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14.1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0.5亿元,分别增长74%、105%;完成销售收入52.3
亿元、利税6.76亿元、技术改造投资15.8亿元,分别增长116%、91.6%、150%。规
模以上工业达到44家,同比增加13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8家。
【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
为改善农村特困群众居住条件,河口区于2005年上半年启动农村特困户安居工程。
安居工程共安排建房240户(其中市政府安排100户, 油田援建120户,市政府包
村组20户)。本着“先急后缓,重点照顾特困村,布点与村庄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将市政府分配的100户安居房,分配给太平乡60户,布点4个;新户乡40户,布点3个;
将油田援建的120户安居房,分配给油田帮扶的新户乡、太平乡、义和镇、六合乡4个
乡镇各30户。其中,新户乡布点4个,六合乡布点3个,太平乡布点2个,义和镇布点3
个;市政府包村组援建的20户分配给六合乡后毕村。工程自2005年4月中旬开工,9月
底完工,240户安居房已全部完工并达到入住条件,工程总投资840万元。12月份开始
陆续入住,至2006年春节前,240户贫困群众已全部喜迁新居。
【河口区实现“义务教育”】
10月,根据东政办发[2005]33号文件要求,经区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自2005
年秋季新学年开学起,河口区在全市率先对由政府兴办的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在校
学生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进行全部免除。同时决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对所有城
区学生实行同等减免,不论城区学生还是农村学生,均实行“三免”。随着该项措施
实施,2005年秋季新学年开学时全部农村在读中小学生均享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免费
义务教育, 全区共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段在校中小学生免除各项费用总计330多万元,
大大减轻了农村群众负担。
(宋树梅 潘春芳)
垦利县
县委书记 陈泽浦
县 长 王秀华
县名由来 垦利县因境域曾被称作垦区和利津洼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县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办事处),333个行政村。
年底全县总人口21.49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3.93万人。男女性别比101.7∶100。
人口出生率10.99‰,死亡率6.32‰,自然增长率4.67‰。有少数民族14个,93人。
经济概况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2%。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4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2.0亿元,增
长41.8%;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5亿元,增长20.3%。三次产业比重为10.7∶75.4
∶13.9。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2亿元, 比上年增长72.4%。实现财政总收入
6.35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8亿元, 增长39.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62.7亿元, 比年初增加10.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3亿元,比年初增加5.4
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4.0亿元,比年初增加13.8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5%。
农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8.6%。粮食总产6.8万吨,增长34.3%;棉花总产2.0万吨,
增长-12.9%; 油料总产600吨,增长154.0%;水果总产1.09万吨,增长25.5%;蔬
菜总产6.48万吨, 增长-9.65%。 肉类总产2.1万吨; 禽蛋总产2.3万吨,奶类总产
1.18万吨。 水产品总产8.67万吨,增长9.1%。全年造林104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
17.4%。全县农机总动力36.2万千瓦,增长8.0%。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9.6亿元, 比上年增长44.8%。产品销售率达98.91
%, 比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82.9,比上年提高87.6个百
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家,实现增加值47.6亿元,比上年增长55.4%;实现产品
销售收入170.7亿元, 增长69.8%;实现利税19.6亿元,增长69.1%;实现利润14.8
亿元,增长67.3%。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56家,增加16家,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个数的74.7%。
建设 环保 完成城镇建设投资42.775亿元, 农村建设投资16.15亿元,房地产
投资2.095亿元。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39亿元,按可
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8%。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个,投资额2380万元。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960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92万人次、2931
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8.3%和58.5%。公路货物运输量724万吨、周转量88132
万吨公里,分别增长89.3%和89.9%。完成邮电业务总量(不含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
4258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959万元,增长13.3%;邮政业
务总量1299万元,增长28.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8319户,移动电话用户63751
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7.2部/百人。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亿元, 比上年增长15.6%。实
现进出口总额80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7.6%,其中出口6628万美元,增长229.3%。
实际利用外资(不含下镇项目)1120万美元,下降68.1%。主要旅游景点有黄河入海
口、大汶流草场万顷湿地、孤东海堤及河口钻井平台、黄河口农业观光园、黄河大桥。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00万元。
教科文卫 全县有普通中学9所,在校生27020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2572人。
小学33所,在校生14052人。有各类科技人员9212人,其中科研单位专业人员343人。
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64项。 专利申请量164件,授权专利31件。有吕剧
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处,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有卫生机构11所,其中,
医院、 卫生院8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
位481张, 卫生技术人员867人。其中,执业医师489人(包括助理执业医师),注册
护士235人。 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1项。第十届全运会上垦利县
运动员李燕在自行车女子25公里场地记分赛中为垦利县夺得全运会首枚金牌,在女子
50公里团体赛中获第2名; 垦利县代表队在山东省老年人台球(普尔八)比赛中王克
文获个人第2名。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700元, 比上年增长15.7%;人均消费
性支出为7147元, 增长6.2%;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56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4477元, 比上年增长14.2%; 生活消费支出2218元, 增长11.5%; 人均居住面积
24.57平方米。至年底,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827人,比上年净增1068人;征缴企
业基本养老保险费1828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741人,当年收缴保险金40.92
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87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600人,享受失
业保险待遇人数769人。 城镇实现再就业920人。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20176人,增
长11.9%;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868元,增长15.3%。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4690
人, 其中, 城镇568人,农村4122人。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9个,收养
534人。社会福利企业9个,安置残疾人员381人。
【工业强县战略快速推进】
2005年,牢牢抓住“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坚持大投入,实施大项目,培育大
企业,工业总量和骨干企业快速膨胀,沿市西外环、北外环工业“隆起带”初步形成。
总投资26亿元的万达集团全钢载重子午胎、投资10.2亿元的石化公司30万锭高档精梳
纱等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顺利实施,万得福、新发药业等一批中
小企业迅速崛起,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0家,达到75
家,实现产值172亿元、销售收入170.7亿元、利税19.6亿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
业达到14家,其中,过30亿元的3家,过40亿元的1家,万达、石化、胜通三家企业入
围“中国加工制造业500强” 。全年实施新上、技改工业项目93项,工业总投入达到
40.9亿元,其中,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0项,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13项。省级以
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家,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10.22
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4%。积极推进质量兴县工作,大力实
施名牌战略,省级名牌产品达到10个,著名商标达到4个。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喜人】 2005年,重点实施了总投资6277万元的胜坨、
董集两个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广蒲沟、广利河、五六干合排等骨干排河进行
了疏浚治理,基本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碱能改”,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畜牧、水产两大主导产业快速膨胀,扩建、新建畜牧养殖小区32个,引进、繁育了海
参、牙鲆、大鲮鲆等一批名优稀特水产品种,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以上,
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
企业达到16家,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农户、带基地的经营格局。棉花、冬枣、蜜桃等作
物的产量稳步增加,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
【大开放、大招商取得新突破】 2005年,县经济开发区、胜坨工业园、西郊和
永安工贸发展基地、黄河创业中心等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对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
力明显增强, 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剂。总投资3亿元
的帝纱纺织公司家纺布料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20亿元的石油大学胜华化工、总投资
9000万元的东明化工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全年共引进投产、在建项目228个,
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全县外向型企业达到50家,实现出口创汇6628万美
元,同比增长229.3%,增长幅度居全市首位。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迈上新台阶】 2005年,确定了“建设新区、提升东区、改
造西区”的总体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的
档次和品位明显提升,已正式纳入东营市中心城市的总体规划,成为中心城“一城三
组团” 的北组团。完成县城新一轮规划调整,新区详规覆盖率达到100%,县城详规
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实施总投资7.2亿元的23项重点工程,管道天然气工程建成投
用, 使居民用上了洁净、方便的能源;民丰路提前4个月通车,永兴路、顺河路、育
才路相继建成,形成了“五横十纵”的道路框架;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全
部竣工,民丰湖、溢洪河衬砌绿化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2.5平
方公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小城镇建设和村庄规
划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旅游业发展实现了破题】
2005年,坚持“旅游开发,规划先行”,先后编制了大汶流生态风景区、黄河口
镇辉腾湿地生态园、水稻农场一村水库、永安镇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等项目规划。按
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实施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入海口农业
观光园、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三个重点项目。黄河口农业生态观光园一、二期工程和
大汶流草场部分景区、景点建成开放,成功举办了“中国·黄河口第三届桃花节”和
“中国·黄河口第二届采摘节”,初步打响了黄河口旅游品牌。
(宋吉明)
利津县
县委书记 郭丰璞
县 长 聂建军
县名由来 利津县建于金代明昌三年(1193年),因邑内有“永利”“东津”两
地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县总面积1665.6平方公里。 辖5镇4乡、512个行政村。年底全县
总人口2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13万人。男女性别比102∶100。人口出生率11.3
‰,死亡率7.3‰,自然增长率4.0‰。少数民族18个,126人。
经济概况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8.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1%。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73亿元, 增长8.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62亿元,增长
44.0%;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39亿元,增长16.4%。三次产业比重24.1∶54.6∶
21.3。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实现财政总收入2.47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50.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
余额23.63亿元,比年初增加3.4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62亿元,比年初增
加2.1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99亿元,比年初增加4.67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2.24亿元, 比上年增长9.6%。 农业增加值
6.62亿元, 增长13.16%。粮食总产9.53万吨,增长35.9%;棉花总产3.45万吨,增
长6.0%; 油料总产0.23万吨,与上年持平;水果总产2.84万吨,增长5.19%;蔬菜
总产40.49万吨, 增长-26.38%。肉类总产4.48万吨,禽蛋总产4.38万吨,奶类总产
0.35万吨。水产品总产8.22万吨,增长18.6%。全年造林1067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
13.9%。全县农机总动力34.25万千瓦,增长2.24%。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0.26亿元, 比上年增长51.4%。 完成出口交货值
7230万美元, 增长32.8%。产品销售率达99.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经
济效益综合指数295.2, 比上年提高57.7个百分点。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家,全年
实现工业增加值22.60亿元,比上年增长53.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3.9亿元,增长
78.5%;实现利税7.47亿元,增长60.0%;实现利润3.95亿元,增长50.7%。规模以
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2.30亿元,占全部工业的98.7%,增长15.36%;实现产
品销售收入110.7亿元,增长60.67%。
建设 环保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50万元以上
基本建设投资37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0.93亿元,增长52.2%。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
企业17家,实现总产值3.25亿元,增长34.2%;实现利税1890万元,增长83%。完成
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个,完成投资额40万元,减少89.77%。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260公里, 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124万人次、
12837万人公里, 分别比上年增长27.8%和28.8%。 公路货运量849万吨、 周转量
112621万吨公里, 分别增长16.6%和40.7%。港口货物吞吐量10万吨。拖船4艘。完
成邮电业务总量3752万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772万元,减少5
%; 邮政业务总量980万元,增长11.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42万户,比上年
减少1.2万部, 移动电话用户10.33万户, 电话普及率达到84部/百人, 互联网用户
4088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0亿元, 比上年增长15.6%。
城乡商品交易市场24处。 实现进出口额1.07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51.1%,其中出口
7230万美元, 增长32.8%。新签利用外资项目414项;合同外资额3294万美元,增长
27.28%; 实际利用外资744万美元,减少73.60%。主要旅游景点有黄河三角洲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利津黄河大桥风景区、凤凰广场、县城欧式商业街、北岭现代农业示
范区、黄河口湿地、飞雁滩百鸟乐园等。
教科文卫 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 在校生1881人,比上年增加140人。普通高中2
所,在校生7228人。普通初中18所,在校生13121人。小学47所,在校生20410人。拥
有各类科技人员9896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0项。专利申请量52件。
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2处,档案馆1处。
拥有卫生机构13所, 其中,医院、卫生院1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
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833张,卫生技术人员875人,其中,执业医师396人,
注册护士215人。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7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53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 比上年增长
7.9%;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954元,增长13.5%;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43平方米。农
民人均纯收入4417元,增长14.1%;生活消费支出3037.8元,增长12.7%;人均居住
面积33.23平方米。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999人,比上年净增1190人;征缴企
业基本养老保险费215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253人,当年收缴保险金154万
元。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75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570人。下岗失业
人员再就业1452人。 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16386人,下降2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15603元,增长19.6%。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6668人,增长20.01%;其中,城镇
1128人,增长12.69%;农村5540人,增长21.93%。
【民营企业蓬勃发展】 利津县坚持科技兴企,创优发展环境,大力发展民营企
业。2005年,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1000家,注册资金20亿元,纳税额占地方财政收入
的三分之一,民营经济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积极实施“科
技兴企”战略,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顺利化工有限公
司与吉林化工学院结合,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和科研攻关,开发出十二羟基酸新产品,
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金利化工、振利油料、博大食品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借助
科技创新迅速崛起。成立外商投资服务中心等机构,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提高工作效率,营造了亲商爱商的良好氛围。先后有昌海水产、广源化工、兴虎厨具、
嘉尔沃肥料等10多个过千万元项目落户利津,新上民营企业90余家,固定资产投资达
20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1亿美元】 2005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06亿美元,
同比增长42%,形成了以纺织品、农副产品、机电产品为主的的多元化出口格局,外
贸经济成为县域经济中的新亮点。围绕棉花、农副产品等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三阳纺
织、雅美纺织、利富得食品等外贸出口主力军的作用,引导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扩大贸易总量。鼓励发展外资企业,绿洲醇公司与葡萄牙公司合资建设了山东凯威斯
葡萄酒业有限公司,韩国油井株式会社建设了东营油井食品公司,通过具有较强带动
能力的外资项目,优化了全县出口产品结构。把全县30家获权企业分类管理,实施分
工帮扶制度,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
交会、华交会、高交会等境内外大型展览活动,推动企业开拓市场。三阳纺织公司参
加了香港国际时装面料展和美国纽约中国服装材料展览大会,展出了坯布、床上用品,
打响了利津在海外的品牌。
(周尚锋)
广饶县
县委书记 徐春福
县 长 田和友
县名由来 西汉始有广饶之名。隋改称千乘县,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改称
乐安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江西省乐安县重名,复称广饶。
政区 人口 全县总面积1137.87平方公里。 辖6镇4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
发区管委会,538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年底全县总人口48.2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
口6.26万人。 人口出生率10.90‰,死亡率6.3‰,自然增长率4.6‰。有少数民族25
个,520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8%。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6.87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99.28亿元,增长45
%; 第三产业增加值28.35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比重为11.7∶68.7∶19.6。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3亿元,增长53.7%。实现财政总收入9.95亿元,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5.67亿元, 按可比口径增长50.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4.29
亿元,比年初增加15.2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49亿元,比年初增加6.71亿
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7.54亿元,比年初增加33.12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2.67亿元, 比上年增长9.9%。 农业增加值
16.87亿元, 增长7.5%。粮食总产39.75万吨,增长29.4%;棉花总产2万吨,增长-
8.4%; 油料总产20万吨, 增长91.5%;水果总产1.86万吨,增长1.3%;蔬菜总产
127.57万吨,增长-0.3%。肉类总产6.09万吨,禽蛋总产1.75万吨,奶类总产5.71万
吨。水产品总产8.30万吨,增长13.1%。全年造林1213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0.8%。
全县农机总动力76.4万千瓦,增长3.0%。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9.23亿元, 比上年增长50.5%。 完成出口交货值
17.16亿元, 增长5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家,实现总产值321.20亿元,比上年
增长50.1%; 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16.49亿元,增长59.8%;实现利税29.81亿元,增
长49.5%;实现利润20.83亿元,增长55.5%。限额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总产值465
亿元,增长36.2%;实现利润33亿元,增长43.4%。
建设 环保 房地产开发投资4.35亿元, 增长106.3%。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
业33家, 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64亿元,增长95.4%。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1个,
完成投资额3.56亿元,增长6.4%。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539公里, 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66.6万人次、
6607.8万人公里, 分别比上年增长10.8%和11.8%;公路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958.7
万吨、 85764.9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1.1%和11.0%。民用汽车拥有量3.94万辆,比
上年增长16.3%;其中私人轿车36605辆,增长23.8%。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8亿元,
增长48.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98亿元,邮政业务总量1960万元。年末固定电话
用户达到13.0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53万户,互联网用户10703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7亿元, 比上年增长16.2%。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5.603亿元,增长15.6%;餐饮业2.58亿元,增长25.3%。实
现进出口总额5.667亿美元,增长35.4%,其中出口2.032亿美元,增长40.8%。新签
利用外资项目35项,合同外资额6120万美元,增长9.7%;实际利用外资4600万美元,
增长14.0%。主要旅游景点有关帝庙、孙武祠、柏寝台、汉八博士墓、倪宽墓、营子
遗址、傅家遗址、月河公园、西苑植物园、文化广场等。
教科文卫 有普通高中5所, 在校生14484人。普通初中18所,在校生19119人。
小学72所,在校生33254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106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
科技成果57项。专利申请量148件。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1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
艺术馆、文化馆2处,档案馆1处。有卫生机构25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1所,卫生
防疫防治机构3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444张,卫生技术人员
1572人,其中执业医师729人。有体育馆2座。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78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 比上年增长
15.3%; 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074元,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4820元,增长14.7
%;生活消费支出3792元,增长20.2%;人均居住面积31.5平方米。全年企业养老保
险参保人数3.3万人, 征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4395万元。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10.76万人, 当年收缴保险金136.5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917人,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8500人。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27741人,增长12%;在岗职工平
均工资16636元,增长10.9%。
【广饶县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10月22日,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
数最新测算结果公布,广饶县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在全国2063个县(市、区)中居
第80位,比上年前移了42个位次。
【首届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节】 2005年9月6~7日,由中国侨联文化交流
部、山东省侨联、东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饶县人民政府、东营市侨联承办的首
届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节开幕。共邀请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
日本、菲律宾、新加坡、香港、台湾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知名华人华侨、著名企
业家, 国内军界、史学界、社科界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重要媒体记者共331名嘉宾
参加了文化节。开幕式上举行了“兵圣之光”大型演出。文化节期间,举行了大型主
题文艺晚会、高层论坛和重点项目推介会,共有45个项目达成合作合同或协议,涉及
造纸、化工、纺织、机械制造、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工程等行业和领域,总投
资24.83亿元,计划引进县外资金16.28亿元,有12个投资项目在会上签约。
文化节期间,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央电
视台、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大众日报》、山东卫视、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等40家重要
媒体对文化节盛况向国内外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
【中国广饶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中国广饶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由金田阳光投
资集团一期投资3.8亿元兴建,总规划面积180万平方米,分三期开发,其中一期工程
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 2004年开工建设,2005年5月正式竣工投入使用。有专业商用
楼50栋,5.5万多平方米的中心市场和2.7万多平方米的大型中心广场,营业房和摊位
4000个,预计年营业额将达到10亿元,为3万多人提供就业机会。商位招租率完成100
%,业主中南方客商占85%。市场成立了专门的物流公司,保证每天客流、物流专线
的正常运转。该市场集综合购物、餐饮娱乐、度假旅游于一体,是鲁北规模最大的专
业批发市场。
【兴广地方铁路开工建设】
9月15日, 兴广地方铁路正式开工建设。兴广铁路西起博兴县,途经广饶县李鹊
镇、大王镇,全长33.5公里,占地124.8公顷,总投资3.5亿元。铁路建成后,将进一
步改善广饶县交通条件,优化全县交通运输结构,降低运输成本,缓解公路运输压力。
(李 永)
组稿:李中华
责任编校:温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