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20&rec=169&run=13

【综述】 2005年,山东海洋科技界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以满足和适应国家战
略需求为目标,以跟踪和抢占国际海洋科学前沿为动力,以运用高新技术推动海洋产业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为导向,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学科配置合理、人才梯队优势突出、能
领衔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创新团队,核心竞争力和内在活力显著增强。全省海洋科学研究和
海洋经济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海洋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不断提高。2005年
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实现产值24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对全省经济带
动作用不断增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雷霁霖成为2005年新增选的5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之一,是山东省惟一的入选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福绥院士获得2005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
最高奖,是该年度惟一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持续增长。2005年,全省共承担新立项的市级以上海洋科学
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300项, 总经费30079.43万元, 其中,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计划)项目2项,6269万元;“863”计划项目12项,1838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8项,
4280.33万元; 省部级(含青岛市)各类计划项目180项,17293.1万元。全省在研的市级以上海
洋项目618项, 48405.63万元,其中,“973”计划项目4项,9449.8万元;“863”计划项目109
项, 12283.13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2项,5339.8万元;省部级(含青岛市)各类计划项目
367项,21035.9万元。这些项目为推动全省和我国海洋高科技产业化、发展海洋经济奠定了良好
基础。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05年,有78项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其中,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63项(其中省最高科学技术
奖1项) ,市级奖励12项。申请专利276件,获得授权专利124件。获奖成果和专利的持续增长,
显示出山东海洋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省部共建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
展。在科技部、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以及省、市
两级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中心”筹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1)3月11日,韩寓群省长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省部共建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与
技术国家实验室)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标志着“中心”建设步入了正式启动的轨道;会后
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山东省、青岛市共同签署了“省部共
建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协议”;(2)6月14日,科技部国
科发基字[2005]202号文件,正式批准同意筹建“中心”;(3)山东省政府多次召开“中心”
建设工作协调会议,积极协调领导小组成员部门,共同推动落实“中心”建设的具体事宜。为落
实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的法人地位, 省政府决定成立正厅级的全额拨款事业法人单位;
(4) 青岛市政府全力以赴,大力支持推进“中心”的筹建工作,第56次市长办公会议将地理环
境优越的鳌山半岛确定为“中心”建设地址;(5)举行了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十一五”
科技发展规划咨询会, 李崇银等13位院士、王斌等7位海外学者和青岛海洋科研单位的部分学者
参加了咨询会,对“国家实验室”的定位、建设思路和科技发展规划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和建议。这些富有成效的工作进展,标志着“中心”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向世界海洋科
学界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一个现代化、国际一流的海洋科研基地即将在青岛形成。
(胡建廷)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工作概况】
1965年7月,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在青岛成立,是国家海洋局设在北海区的海洋行政主管机
构,其辖区为35度以北的中国管辖海域。负责国家海洋法律、法规在本海域的监督实施,依法对
黄渤海海域实施海洋行政管理,完成国家下达的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保护海洋环境、预防及减少海洋灾害等任务。
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合法权益,促进海洋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对潍坊沿海防潮堤工程、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等进行监督检查,使一大批用海项目纳入了国
家管理。完成了国家海洋局委托的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工程等十几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评审
工作,加强了海域使用论证管理,组织编制《海域使用权审批后项目跟踪监测简明技术规程》,
制定了《北海区海域使用权证书管理办法》。以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临时性用海为切入点,规范用
海行为。 规范海底电缆管道管理,对东亚环球光缆M段路由调查勘测进行全面管理,并首次组织
对光缆路由调查勘测进行保密审查。强化海砂开采跟踪监视,对海砂开采动态跟踪监测,严格执
行海砂开采情况记录表报送制度。
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平衡,防治污染损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加强北海区海洋环境监测、赤潮防灾减灾、海水浴场环境监测预报、入海排污口监测、
近岸海域生态监控区监测等工作;完成了黄渤海近远海趋势性监测、青岛市小麦岛大气监测、沙
子口、辽宁葫芦岛海洋放射性监测、海上油田监测、海洋倾倒区监测、黄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
辽宁绥中至河北秦皇岛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监测、对管辖海区重点排污口和旅游景区的著名海水浴
场监测工作;开展黄河口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研究;完成了黄渤海断面调查工作;对“浙甬
油31” 号油轮爆炸、“辽渡7号轮”沉船打捞工作进行了应急跟踪监测并做出综合评价。指导海
区开展赤潮应急监视监测和防灾减灾工作,发布海洋环境和海洋灾害预报警报,并对十余起赤潮
开展应急监视监测。加强倾废管理,完成了营口港等8个疏浚物临时海洋倾倒区选划和评估工作,
开展了对青岛胶州湾外海洋倾倒区等8个临时海洋倾倒区监测工作。 加强对新建和扩建海洋工程
项目的监督管理。对北海区海洋石油勘探各类排海污染物的检验核准工作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完
成河北南堡油田等平台的“三同时”检查核准和山东蓬莱19-3油田的竣工验收工作。
积极履行维护海洋权益职能,加强巡航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损害海洋权益的违法事件,
以开展“海盾行动”为重点,全面履行综合执法职能。多次派出中国海监飞机和中国海监船只对
辖区内的海域和陆岸进行巡航监视,逐步加大海域使用、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底电缆管道和海
洋倾废执法检查力度。在涉外海洋科研和东海区维权监督检查工作中得到外交和军界的肯定和好
评,在执行“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外围警戒行动中,成功驱赶船只几十艘,圆满
完成了任务。
把加强和发展科研调查作为海洋行政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对科研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
措。积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承担的船载海洋生态环境现场监测集
成示范系统等多项国家“863” 计划课题全部顺利通过验收;建立了海岛海岸带航空遥感调查技
术流程并通过了专家评审; “油指纹库”建设关键技术通过鉴定;“908专项”进展顺利;申请
了中韩合作黄海浮标观测系统建设和运营项目。完成了北海区各海洋预报台的海洋环境和风暴潮、
巨浪、海冰等海洋灾害的预报警报工作,发布预报警报上万份,特别是在抗击第9号台风(麦莎)
期间,圆满地完成了预警报任务。指导海区建立赤潮应急监视监测系统和防灾减灾工作,在北海
区发现赤潮十余起,多次派出监测人员和船只进行应急监视监测,保障了人民生产、生活和财产
安全。举世瞩目的我国首次环球科考由“大洋一号”船完成。2005年4月2日“大洋一号”从青岛
出发, 于2006年1月22日凯旋,历时297天,航程43230海里。包括美国、德国在内20多所国内外
科研单位100多位科学家参与了此次活动,预计的三大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开展了多项宣传中国、
宣传奥运、宣传青岛的活动。
北海分局的基础能力建设,在建设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已经
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能力。 目前,在职人员1699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89人,中级技术人员273
人, 中国海监和远洋科学调查船9艘,出资为地方海洋管理部门建造配备和即将配备的海监船21
艘, 中国海监飞机2架。由海洋卫星、飞机、台站、浮标、监测船舶和志船舶组成的海洋立体监
测监视及预警预报服务系统,为维护海洋权益、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执法监察、
科研调查和公益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概况】 截至2005年底,有职工330人,科技人员256
人。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研究员25人,副研究员76人,中级科技人员72人,博士生、硕
士生导师38人,客座研究员和访问学者3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3人。年内,有3
人被授予研究员任职资格,有4人被聘为副研究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站博士后3人;现有在
读博士30人,硕士150人;有2人获博士学位,35人获硕士学位。
年内,研究员雷霁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唐启升分获“何梁何利奖”、首届“中华农
业英才奖”并再次当选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有2人获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授予全国优秀农业科
技工作者称号,1人被授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
中青年专家称号; 1人获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1人入选青岛市科技将才专项计划,1人获青岛
市青年科技奖。
该所为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青岛)成员单位之一,设有农业部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可持续
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水产种质与渔业环境质量监督
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黄渤海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农业部新渔药临床试验中心,青岛市酶
工程重点实验室;内设科研机构有海洋可捕资源与生态系统管理、海水养殖生态与容纳量、海上
养殖生物疾病控制与分子病理学、种质资源与工程育种、海洋产物资源与酶工程、海洋渔业环境
与生物修复6个实验室,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海水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2个研究室;建有麦岛
渔业科学实验基地等4个实验基地。 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北斗”号海洋科学调查船;信息中心
馆藏中、外文图书7个文种10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万余册;年内,出版学术刊物《海洋水产研
究》 ,与25个国家和地区90多个机构交换期刊150多种,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中国水
产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山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一、科研课题与科研成果
全年列入科研计划, 主持承担的各类课题共有174项。其中,在体现国家基础研究最高水平
的“97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主持1项课题;国家海洋领域“863”计划课题25
项;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8项;国家215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其中重大
项目课题1项);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和基础性工作项目6项;农业科技跨越和结构调整
项目4项;引进国际农业先进科学技术(948)专项计划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农业标准项
目13项;水科院基金课题8项;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9项;青岛市计划项目19项。获得省、部、地
方政府和有关企业的支持和资助的课题50多项。本年度在研课题到位经费2800多万元。
全年有3项成果获奖。 其中,“海湾系统养殖容量与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病因与病原研究”获国家海洋局创新奖二等奖;“深海抗风浪
网箱的研制”获山东省科技发明三等奖。全年有12项课题分别通过了由科技部、山东省科技厅、
青岛市科技局组织的结题验收; 有5项课题分别通过农业部科技司和山东省科技厅等单位组织的
鉴定, 其中有2项研究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3项达国际先进水平。年内,共发表论文277篇。其
中,学报级146篇,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20篇,EI(《工程索引》)收录15篇;出
版专著7部。共申请国家专利26项,其中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项。
二、对外合作与交流
全年接待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以色列、韩国、挪威等2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
专家、政府代表团成员共17批109人次;派出42人次赴有关国家进行访问、考察、出席国际会议、
合作研究和参加双边渔业谈判等。分别与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大学签署科技合作协
议,与欧盟、挪威、奥地利开展合作研究。举办了“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管理委员会第16次会议”
“亚欧水产养殖研讨会”“欧盟第六框架计划项目海水贝类食品安全研讨会”“中-美鱼类功能
基因组联合开放实验室工作年会”“中挪‘北斗’项目总结研讨会”等7个国际学术会议。
(孙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