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行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9&rec=77&run=13

【综述】一、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成效显著。认
真落实“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和“突出重点、创新模式、关口前移、依法管理”
的工作方针,严厉打击经济违法行为,全省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37.6万件,
案值10.9亿元。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规范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行为。先
后两次召开现场会,全面履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职能。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为出
发点,先后在全省组织开展了食品、酒类、粉丝、禽类市场和网吧、机动车辆改装
企业等专项整治行动。敏锐发现、跟踪调查和果断处置“消费储值”等非法经营活
动, 责令全省23家运营商、527家代理商的“消费储值”及类似业务全部停止,清
除户外广告牌等45430个, 收缴宣传品11.3万件;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相关单
位和人员进行了人财物的控制。开展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专项行动,取缔涉嫌传销
和变相传销窝点1201个, 妥善驱散、遣返参与传销人员2.8万人。深入开展“制止
仿冒、误导、欺诈行为,加强信用监管的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年”活动、“反误导、
打虚假”广告专项治理行动和以农资打假治劣为重点的“红盾护农行动”,加强对
知名商品、知名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粮食、棉花、成品油、蚕茧和机动车
等重要商品的监管力度。 大力推进12315进商场、进市场、进社区、进农村、进学
校活动,加强消费者协会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消费者保护网络,受理消费者
申诉、 投诉11.2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亿元。积极做好地方法规清理的
相关工作,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办案质量明
显提高。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有力地推进了“诚信山东”建设。省工商
局修订《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制定《企业信用的分类评价与监管办法》,实施企
业信用分类管理,积极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开发企业信用体
系计算机软件及信用分类监管软件,建立机读信用档案。继续深入开展争创“守合
同重信用”企业活动,全省分别有115家和360家企业新获得全国和省级“守重”企
业荣誉称号, 全国和省级“守重”企业累计达到210家和2641家。继续实行企业免
检制度,全省有7428户企业被确定为免检企业。召开全省“守合同重信用”房地产
企业承诺建设销售“放心房” 现场会。与有关部门联合表彰了759家“省级消费者
满意单位” 和300家“文明诚信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组织个体私营企业文明
诚信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推进了企业诚信经营和精神文明建设。
三、充分发挥综合服务职能,促进全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召开全省实施“合同
帮扶”工程、促进“订单农业”发展经验交流会,促进了农民致富。指导帮助企业
实施商标战略, 新增驰名商标11件(全省累计42件) , 新认定省著名商标229件
(全省累计759件) ;积极引导注册证明商标和农副产品商标,已注册农副产品商
标18927件,有6件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注册。加大对农村致富信息、农资等与农
业生产有关广告的规范力度,促进“三农”广告信息的真实性。放宽服务业、连锁
经营登记条件,鼓励下岗职工从事服务业实现再就业。落实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措
施,及时做好国有企业改制的登记变更工作。积极引导民营、外资经济参与国有、
集体企业改制。对全省6000多家民营企业实施重点帮扶,完成“山东省百强民营企
业” 排序工作。成功举办3·15名优商品博览会和全省第三届民营企业人才招聘洽
谈会。
四、大力优化投资环境,促进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充分
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支持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
步放宽政策,降低门槛,简化登记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投资
环境,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支持搞活大市场、大流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积极为政府搞好市场规划
当好参谋,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业态,推动全省现
代市场体系的建设。放宽对市场开办主体和经营范围的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各类
经营主体开办市场。积极推进集贸市场特别是城市农贸市场和乡镇首集的升级改造
工作,大力促进信息、科技、劳动力、金融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开展文明经营
区和规范化文明市场的创建活动,积极培育放心市场、无假货市场,树立名牌市场。
命名表彰“山东省三十强市场”和63处“山东省规范化文明市场”。对30个强县和
30个弱县,在培育市场、搞活流通、招商引资及基层工商所建设改造等方面实行倾
斜,取得明显成效。
六、 不断创新方式, 服务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先后组织了“内陆行”
“沿海行” “广东行”活动,进一步开拓新的招商引资领域。4月份在济南召开鲁
浙民企国企合作发展洽谈会, 两省300家民企、国企进行了洽谈,达成投资意向20
亿元, 并到西部10个城市考察洽谈,促进了鲁浙两省民企国企的改制对接。9月份
在青岛召开鲁浙民企外企投资合作洽谈会,两省各100家民企和山东100家外企参加,
发布招商项目316个,签约项目55个,会后企业家又到半岛8个城市进行了考察洽谈。
全年赴浙江招商签约合同项目已到位资金205亿元, 到位率达62.7%。11月成功组
织赴广东经贸考察和招商引资活动,分别在广州和深圳举行招商说明会暨合作项目
签约仪式,签约合同项目220个,引进资金226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就达78个,已
到位资金68.2亿元。
七、全面开展基层人员岗位资格达标活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各级工商
机关普遍加强对岗位资格达标活动的领导,制定实施方案,突出了工商法律、法规
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教育。全系统有25545人参加政治理论考试,19644人参加工商法
规考试, 12529人参加领导科学考试,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此外,全系统有9124
人通过培训达到计算机操作初级水平, 还有23800人参加了国家公务员实用英语培
训。
八、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年”和队伍教育整顿活动,“信用工商”建设顺利推
进。全系统按照省局开展“行风建设年”活动电视会议的部署和实施方案的要求,
迅速行动,狠抓落实,并及时把“行风建设年”纳入到总局开展的队伍教育整顿活
动之中,使两项活动有机结合,相互衔接。以实施两个“禁令”为突破口,充分发
挥行风督察队及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对发现的问题严肃查处,全年共有24
起、30人因违反两个“禁令”和队伍教育整顿等有关规定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各级
工商机关对照清理内容,认真搞好自查,集中进行整改,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五项
清理”。
九、抢抓机遇,强化基层,工商所建设和改造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部分市第
一批计划内新建工商所已通过省局验收,到11月底,全省已开工建设工商所641个,
超过三年计划总数86个, 其中已经竣工538个,投入使用的448个,正在建设的103
个。全省已经维修改造完成的工商所479个,正在改造的16个。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截至2004年底,全省实有外商投资企业涉及18个行
业门类,6个大洲,125个国家(地区),总户数达到19251户,投资总额694.1亿美
元、注册资本415.6亿美元、外方认缴资本293.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7%、
16.3%、18%和21.3%。
一、外商投资企业保持较快增长,新登记企业质量明显提高。截至年底,全省
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户数、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外方认缴资本分别比上年增长11.7
%、16.3%、18%和21.3%,与上年增幅相比略有降低,发展平稳、协调。
2004年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与上年基本持平,但吸纳投资增加,户均规模、
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年全省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3734户, 比上年减少14户,降幅
0.4%。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投资额、注册资本、外方认缴额均高于上年登记企业,
分别为129.4亿美元、83.5亿美元和67.5亿美元,增长4.2%、12.8%和14.1%;新
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户均投资额、注册资本、外方认缴额分别为346.6万美元、223.6
万美元和180.8万美元, 增加15.3万美元、26万美元和22.9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
大户显著增加, 全年新登记投资额在千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388户,投资额
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11户;实有投资额在千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达到1672家,
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153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6.9%和10.1%。
外商投资企业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外商投资领
域扩大。 2004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三年,各项承诺逐步兑现,政策不断放宽,外
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二是发展力度加大。全省各级政府部门紧紧抓住外经外贸
这个经济增长“亮点”,不断加强基础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外商投资信心增强。全省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外方认缴比重达到80.9%,
比平均水平高10.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三是全省在沿海地区实施“胶东半岛制
造业基地建设”战略,在内地实施“突破菏泽”等战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如青岛市外商投资企业已达7338户,占全省总户数的38.1%;威海市达到2470户,
比上年增长32%,是年内增幅最高的市;菏泽实有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
投资企业21户,比上年增长61.5%。四是工商职能作用更加突出。各级工商行政管
理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引导外资经济参与
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促进全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外商投资企业发展速度减缓的原因主要是2004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特别
是在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和资金投放方向上调控力度加大,延缓外商投资在谈项目的
推进。此外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拒绝一些
垃圾项目,抑制了外商投资企业总量的快速增长。
二、制造业仍是外商投资的主导行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房地产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全年新登记外
商制造业3045户, 占新登记总户数的81.5%,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年末实有
户数达到16138户,占总户数的83.8%,比重上升1.1个百分点。全省制造业由农副
食品、纺织品、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化工、通信设备、专用设备、通用设
备、电器机械制造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到年底,全省实有化工、通信设备、专
用设备、通用设备、电器机械制造外商投资企业3688户,占制造业总户数的22.9%,
比重较上年上升2个百分点; 全年新登记此类企业817户, 占新登记制造业户数的
26.8%,比重上升2.5个百分点。
随着外商投资领域的不断放宽,批发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餐饮业成为山东
外商投资企业的重要增长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也
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全省新登记外资批发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餐饮业130户、
102户和81户, 分别增长1.8倍、17.2%和3.9%;实有户数分别为474户、306户和
539户, 在行业中分别居第三位、第五位和第二位,三个行业合计占总户数的比重
上升了1.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发展尤为突出,新登记企业投资额、注册资本、
外方认缴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3.6%、68.8%和53%,户均投资额、注册资本、外方
认缴额分别达到1000.4万美元、677.7万美元和524.7万美元,与平均户均水平相比
都高了2倍左右。 这说明外商对这些行业投资信心十足,收益前景乐观。到年底,
全省实有外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企业118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企业124
户,分别比上年增长47.5%和34.8%,增幅远高于其他行业。
三、独资企业成为外商投资的主导方式。全省新登记外商独资企业2467户,比
上年登记户数增长4.1%,占新登记企业总户数的比重达到66.1%,上升2.9个百分
点; 其中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223户,占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企
业总数的57.5%,上升4.8个百分点。到年底,全省实有外商独资企业达到10630户,
是外商合资企业的1.35倍, 占总户数的比重为55.2%,上升3.1个百分点;其中投
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750户, 增加155户,占总数的比重为44.9%,上升3.3
个百分点。
独资企业也成为山东吸纳外资的主要渠道。新登记外商独资企业外方认缴注册
资本49.3亿美元, 占新增外方认缴注册资本总额的比重达到73%,较上年上升6.4
个百分点; 实有外商独资企业外方认缴注册资本174.9亿美元,占实有外方认缴注
册资本总额的59.6%,上升3.1个百分点。
四、亚洲国家(地区)仍为投资主要来源,韩资企业进一步加速发展,投资来
源国(地区)继续增加。从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来源分布情况看,仍然以亚洲国
家(地区)为主,全年新登记亚洲投资企业2913户,与上年新登记户数持平;投资
总额91.5亿美元, 注册资本59.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2.3%;三项指
标占总数的比重分别为78%、70.7%和71.5%;到年底,全省实有亚洲国家投资企
业达到15013户, 投资总额475.7亿美元,注册资本294.8亿美元,分别占总数的78
%、68.5%和70.9%。
在投资来源国家(地区)中,韩国投资占重要地位,实有户数已占总户数的三
成半以上,且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截至年底,全省实有韩资企业7061户,比上
年增长21.2%, 占总户数的比重为36.7%,上升2.9个百分点,居各国(地区)之
首。 全年新登记韩国投资企业1714户,比上年登记户数增长5.9%,占新登记总户
数的45.9%, 上升了2.7个百分点。韩资企业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韩资企业以独
资经营为主。2004年新登记韩资独资企业1449户,占新登记韩资企业的84.5%。二
是,韩资企业注册资本中外方认缴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地区)企业的比重,韩资
企业注册资本基本全部来自外资。三是,韩资企业主要以农副产品、服装、电子零
部件加工为主,投资规模普遍偏小。到年底,实有韩资企业户均投资额、注册资本
分别为203.7万美元和123.3万美元,虽然比上年户均水平略有增长,但与平均水平
(分别为360.6万美元和215.9万美元) 相比分别低了156.9万美元和92.6万美元。
四是,韩资企业近九成集中在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实有韩资企业达到6279户,
占韩资企业总数的88.9%。2004年,全省外商投资来源国又增加了越南、阿尔及利
亚、冈比亚、阿尔巴尼亚、哥斯达黎加和古巴6个国家。
五、胶东沿海城市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力量,部分内陆城市发展加快。从各
市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情况看,青岛、烟台、威海三市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分列
全省前三名,胶东沿海城市仍为全省吸引外商投资主要力量。全年三市共登记外商
投资企业2574户, 占新登记户数的68.2%; 截至年底, 三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
12937户, 占总户数的67.2%。其中青岛已达7338户,占全省的近四成;威海年度
增幅达到32%,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此外,泰安、滨州、济宁、菏泽等内陆城市充分发挥物产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廉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鼓励外商参与内资企业改制等多渠道发展外商投资企业,促进了当地外商投资企业
快速发展,全年四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为268户、260户、376户和270户,增幅
分别为31.4%、25.6%、20.1%和14.9%,居全省前列。
【内资企业登记管理】截至2004年底,全省实有内资企业20.2万户,同比减少
7.1%, 其中法人企业9.4万户,同比减少8.4%;实有注册资本(金)7640亿元,
同比增长5.7%。
一、内资企业总户数继续走低,降幅相对稳定。全省内资企业户数继续下降,
到年底,实有内资企业20.2万户,降幅7.1%,同比降幅上升1.7个百分点。从1996
年以来,全省内资企业户数持续下降,从近三年情况看,降幅基本维持在5%~7%,
相对稳定。从各类内资企业发展情况看,国有、集体企业降幅较大,到年底,分别
实有5.3万户和8万户, 同比减少9.6%和10.1%。全省内资企业持续下降的原因:
一是受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新登记内资企业大幅减少。全省新登记内资企业
1.3万户,同比减少37%,仅占新登记各类企业总户数的14.5%,比重下降7.8个百
分点,而新登记私营企业7.4万户,同比增长7%,占新登记各类企业总户数的81.4
%, 比重上升7.7个百分点。全省注销内资企业2.7万户,比新登记户数高出了1倍
多,导致净增量为负数。二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国有、集体企业
改制工作步伐加快,一大批国有、集体企业通过破产、兼并、租赁、出售等形式实
行了资产重组。全省县级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市以上国有集体改
制工作正在进行,改制为私营企业的转到“私营企业”中统计,也有一些企业通过
优化重组, 改制为公司制企业。全省国有、集体企业注销1.8万户,占注销企业总
户数的66.9%, 实有户数同比减少9.9%。三是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继续加
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主体退出机制,通过年检、专项整治和“经济户口”管理等
方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取缔了一批“三无”“六小”企业和不符合国
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全省查处违反内资登记管理法规的案件1.6万件,吊销企业1万
多户。
二、 公有制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到年底,全省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达到
7640亿元,同比增长5.7%;法人企业户均注册资本(金)达到813.8万元,同比增
加108.3万元, 增长15.4%。内资企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其原因:一是坚定不移
地落实发展公有制企业的方针政策,新注册企业起点高,规模大;二是企业通过优
化重组,公有制企业普遍增加资金投入,扩大规模,规模效益逐渐形成,并发挥作
用;三是一些规模小的国有、集体企业或改制为私营企业或退出了市场竞争。
三、所有制结构向多元化发展。从2004年全省内资企业发展情况看,不同类型
企业在结构上进一步优化调整,国有、集体企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混合多种经济
成份的公司制企业成为发展重点。从户数上看,到年底,全省实有国有、集体企业
占企业总户数的比重分别为26.6%和39.6%,同比下降0.8个和1.3个百分点;公司
制企业(含分公司)6万户,占企业总户数的比重为29.7%,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
从资本构成看,国有、集体企业比重分别为28.5%、10.4%,同比下降2.1个和1.6
个百分点;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比重为59.4%,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所占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从户数上看国有、集体企业仍占66.2%的绝对
优势,说明全省所有制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
四、产业分布趋于稳定,房地产等行业发展迅速。从各产业发展情况看,全省
内资企业产业结构趋于稳定。 年底内资企业一、 二、 三产业比重为2.5∶27.2∶
70.3,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0.25个百分点、上升0.2个百分点和上升0.05个百分点,
变动幅度很小。从行业发展情况看,批发零售贸易、制造业仍为主导行业,房地产
业发展加快。到年底,全省实有批发零售贸易和制造业内资企业8.4万户和4.1万户,
分别下降6.7%和7.5%,占总户数的比重为41.6%和20.3%;实有内资房地产企业
4163户, 同比增长26.2%,其注册资本(金)为382.6亿元,同比增长45.1%。其
原因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全省房地产业发展一直落后于其他经济大省,随着各地城
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业进入补长阶段,发展呈不断加速势头。由此也看出,
虽然国家为抑制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作用尚不明显。受国家
产业政策和全省各地城市建设加快的影响,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呈现出
增长趋势,到年底实有1576户,同比增长7.7%,注册资本(金)390.8亿元,同比
增长56.7%。
(赵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