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是中国主要沿海省市之一。位于北
半球中纬度地带。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面积15.7万平
方公里。境域东临海洋,西接大陆。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
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庙岛群岛(又称长
山列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首都北
京的重要海防门户。 西部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
壤。
山东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和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
贯南北,穿越境域西部,沟通了本省与沿海和内陆诸省的联系;胶济铁路横贯东西,
蓝烟铁路穿行于半岛中部;全省公路通车里程7776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33公里,
构成了境内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
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
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
内山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
平原占55%, 其他占7.8%。山东的河流分属黄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独流入海。
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 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
其中,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1000多条,较重要的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沂河、
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河、万福
河、朱赵新河等。
山东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平原的接触带上,总面积1496.6平
方公里, 蓄水量23.53亿立方米。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由南而北依次为微山湖、
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和东平湖。
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大陆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6,仅次于广东
省, 居全国第二位。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有近陆岛屿296个,其中庙岛群
岛由18个岛屿组成,面积52.5平方公里,为山东沿海最大的岛屿群;沿海滩涂面积
约3000平方公里, 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万余平方公里。这些优越的地理
条件,在海上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上,都将大有作为。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
长。年平均气温11℃~14℃,全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年平均降水量一般
在550毫米~950毫米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全省光照资源充足,平均光照时数
为2300小时~2890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由于降水量60%
以上集中于夏季,故易形成涝灾,冬春又常发生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鲁 鉴)
【自然灾害情况】2004年灾情属一般年份。全省干旱、风雹、洪涝、雪灾等自
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特别是6月中旬以后的风雹灾和入汛以后的严重洪涝灾
害,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入春以后,部分市、县一度出现较严重的旱情,低温冷冻和风雹灾害也有程度
不同发生。特别是4月23日夜至24日凌晨,烟台的栖霞、蓬莱、莱州、莱阳、牟平、
招远、龙口,潍坊的昌邑、高密,青岛胶州、莱西、平度等12县(市、区)遭受严
重低温冷冻灾害, 地表气温骤然下降至零下4℃,小麦、林果、蔬菜等农作物损失
严重。 据统计,全省受灾人口达398.2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4.52万公顷,成灾
面积16.80万公顷, 绝收面积4.12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2.3亿元,其中农业经济
损失20.37亿元。
入夏以后,全省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风雹灾和局部洪涝灾害,给灾区群
众造成严重损失。
一是风雹灾害频繁发生。 6月中、下旬频繁发生严重风雹灾害,局部地区还遭
受龙卷风袭击,涉及67个县(市、区),造成743.82万人受灾,成灾人口487万人,
7人因灾死亡,81人不同程度受伤;农作物受灾面积达78.09万公顷,成灾面积50.2
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6.07万公顷;倒塌房屋3.84万间,其中倒塌民房3.12万间,
损坏房屋6.65万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2.93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35.58亿元。
二是局部洪涝灾害造成严重损失。入汛以后全省降雨量骤增,局部地区持续降
雨形成严重内涝。 7月1日至8月2日,全省累计平均降雨量245.5毫米,较历年同期
偏多34%,其中菏泽、泰安、济宁、济南等市分别偏多107%、98%、73%、53%。
由于降雨总量偏多且时空分布不均, 多集中于7月中、下旬,造成鲁中、鲁南和鲁
西南地区地表蓄水饱和,发生严重内涝。特别是7月16~17日、30~31日以及8月26
~27日三次全省性强降雨过程,造成菏泽、济宁、泰安、临沂、济南、聊城等市的
30多个县(市、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1507万人受灾,3.35万人被水围困,紧急
转移安置人口4.15万人,6.25万人一度饮水困难;因灾死亡1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139.8万公顷, 成灾面积95.2万公顷,其中绝产面积29.8万公顷;倒塌房屋5.99万
间, 其中倒塌民房4.02万间,损坏房屋11.38万间。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73亿
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55.9亿元。
灾情较重的东平县由于入汛以来持续降雨,再加上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全县内
涝严重, 农田平均积水30厘米,最深处达1米以上,部分地块因长期积水造成大面
积绝产;由于东平湖沿岸部分群众仍居住在土坯房中,连续的降雨和内涝损坏房屋
近万间,倒塌房屋5400间,近千名群众无家可归;连日积水又造成地下水污染,致
使5.6万人一度吃水困难。
年终核实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280.96万公顷,成灾面积182.17万公顷,
绝产面积51.14万公顷;因灾减产粮食294.34万吨,损失粮食50.46万吨;因灾死亡
30人, 伤病6008人; 倒塌房屋10.03万间, 其中,倒塌民房7.17万间,损坏房屋
18.82万间; 死亡大牲畜2965头,饮水困难大牲畜7812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452507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165428万元。全省受灾人口3007.7万人,成
灾人口1997.23万人, 转移安置人口4.15万人。因灾缺粮人口541.93万人,缺少口
粮66.79万吨,其中336.18万人需要政府救济,需救济口粮18.41万吨;另有7.03万
人需伤病救济,19.54万人需衣被救济。
(王秀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