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9&rec=216&run=13

市委书记 张建国 市 长 刘慧晏
市名由来 因境内原辖淄川、博山两县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市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辖5区3县,84个乡镇、23个街道办事
处。年底全市总人口414.99万人。男女性别比101.37∶100。人口出生率10.36‰,
死亡率5.91‰,自然增长率4.45‰。有少数民族44个,25923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230.96亿元(现价)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7%。第一产业增加值54.06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796.90
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380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比重为4.4∶
64.7∶30.9。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30.95亿元,增长45.1%。全市共完
成各项税收108.23亿元, 同比增长28.7%,增幅比上年提高15.69个百分点。地方
财政收入完成50.04亿元,增长24.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943.9亿
元, 比年初增加119.6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43.2亿元,比年初增
加63.8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675.73亿元,比年初增加63.47亿元。
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现价)101.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
长8.9%。全年粮食总产116.38万吨,增长5.1%;棉花总产2.82万吨,增长49.9%;
油料总产1.38万吨, 下降22.1%; 蔬菜总产333.66万吨, 下降5.5%;水果总产
52.76万吨,增长16.7%。肉类总产15.53万吨,增长9.2%;禽蛋总产16.23万吨,
下降7.3%;奶类总产10.44万吨,增长27.5%。水产品总产2.76万吨,增长3.7%。
完成林业产值5.68亿元,增长29.2%。造林补植面积4823公顷,增长19.5%,林木
覆盖率达27.4%。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00.53万千瓦,增长2.5%。
工业 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248亿元, 实现工业增加值708亿元,分别比上年
提高3.32个和4.86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54家, 完成工业总产值
1898.42亿元, 增长33.94%(按现价计算);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45%;全
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3.66, 比上年提高23.31个百分点;实现产
品销售收入1884.07亿元, 增长34.85%;利税197.98亿元,增长44.52%;利润总
额突破百亿元,达103.07亿元,增长55.43%。
建设 环保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4.63亿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57.17亿元,农
村固定资产投资69.15亿元。 全社会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81.01亿元,比上
年增长46.19%。 淄博新城区骨干路网建设全面展开。老城区改造和城乡环境综合
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年内,改造小街巷178条,新建、改建公厕89座。生态市建设
全面启动。 新建城市绿地748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5%,人均公共绿地达
到10.8平方米。 全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06天,建成和在建的城市污水
处理厂达11座,日处理污水能力54万吨。
交通 邮电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729公里,比上年增加83.4公里,全市公
路密度达62.8公里/百平方公里。 全年公路货运量5285万吨,增长7.53%;货运周
转量296714万吨公里, 增长9.01%;公路客运量16591万人,客运周转量358112万
人公里,分别增长7.34%和5.36%。全市邮政业务总量达2.48亿元,增长12.2%。
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46万门, 全年新增电话用户18万户,主线普及率达每
百人27部。年末全市上网用户达15万户。
贸易 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个
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增长13.2%, 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达55.02
%。全市有5处市场被命名为全省30强市场。全年市场建设完成投资47.27亿元,新
建、改建市场238万平方米。全年海关进出口总值达到26.64亿美元,增长38%。其
中出口总值实现14.51亿美元,增长43.7%。全市共引进各类外来投资项目961个,
实际到位外来投资131.4亿元,增长31.4%。全年共审批利用外资项目210个,比上
年增加41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达85405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45068万美元,分别
增长65.18%和61.83%。全市已开发重点旅游区(点)35处,其中4A级2处、3A级2
处、2A级4处。全年共接待游客771.53万人,增长29.5%;实现旅游总收入47.52亿
元,增长50.6%。
教科文卫 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36项, 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
19项, 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的111项。全市小学适龄儿童
入学率达99.88%, 小学升初中达100%,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5%。小学633
所,普通中学240所;全日制高等院校已发展到12处,在校生7万人。淄博市第四次
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0元,比上年增长14.2%;人均生活消
费性支出7011元,增长14.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3平方米,增长7.77%。农民
人均纯收入4432元, 比上年增加530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94
元,增长10.8%。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0.69平方米,增长2.3%。年末全市在岗职工
总人数47.22万人;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192元,增长13.33%。全年共征收企业养
老保险10.7亿元, 收缴机关事业养老保险4.24亿元。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
3.4%。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 2004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民营)完成增加值
69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6.2%,
比上年提高2.36个百分点。 截至年底,全市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65416户,从业人
员达到12.13万人;私营企业18953户,从业人员19.28万人,注册资金213.35亿元。
全市出口创汇私营企业达212户,实现创汇折合人民币12.01亿元。
【实施名牌战略】 全市共有60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第一,
有88种产品产量在全国居前3位。 其中,鲁泰集团的高档色织布、东岳集团的绿色
制冷剂、新华医疗器械公司的消毒灭菌设备、华光集团的色釉咖啡杯、药玻集团的
模制抗生素瓶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皇冠”建陶、“松竹”型材获得“全国
驰名商标”,鲁泰集团格蕾芬衬衫和清源集团农用聚乙烯塑料大棚膜获得“中国名
牌”称号。全市共有119个企业的178种产品荣获省、市名牌称号。
【5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年内,淄博市有齐鲁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山
东铝业公司等5家企业进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排出的2004年中国
企业500强之列。
【京剧《马夫掌鞭》获多项奖励】 年内,由市京剧院、市艺术研究所创作排
演的齐国历史剧《马夫掌鞭》先后荣获第七届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
首届山东省“泰山艺术奖”金奖,第八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剧目奖。
△ 全国最大规模的陶瓷纤维及制品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玻璃窑用耐火材料
生产基地在淄博市建成
(王 娟 赵建国)
淄 川 区
区委书记 吴翠云
区 长 王树槐
区名由来 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1956年称淄川区。
政区 人口 全区总面积1000.61平方公里。 辖16镇、3乡、3个街道办事处,
435个行政村,46个社区。年底全区总人口67.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56万人。
男女性别比100.9∶100。人口出生率10.16‰,死亡率6.66‰,自然增长率3.5‰。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160.4亿元, 比上年增长17.1%。三次产业
比重为2.5∶60.9∶36.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5.8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48.8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4.3亿元。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34.1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4亿元。贷款余额67.9亿元。
农业 全年实现总产值7.01亿元, 比上年增长8.7%。粮食总产9.19万吨,平
均亩产258公斤。肉猪、牛、羊年出栏13.49万头(只)。肉、蛋、奶总产2.63万吨。
水产品总产0.1万吨。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1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9家, 销售收入
213.3亿元,增加值67.1亿元,实现利税27.6亿元,利润16.6亿元。
建设 环保 基本建设投资49.2亿元。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2.4亿元。建筑业
总产值10.31亿元。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3.9万平方米。全年污染防治总投资3.16亿
元。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956.25公里,客运量1184万人次,货运量1829万吨。
邮政业务总量28036万元。电话总户数45.6万户。
贸易 旅游 城乡集贸市场64个, 出口总值39136万美元,其中出口供货总值
16135万美元。 合同利用外资805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51万美元,新批准外商
投资企业16家。主要旅游景点有蒲松龄故居、聊斋园、淄川游乐园、奎盛园、梓山、
马鞍山、文峰山、黉山、留仙湖、峨庄瀑布群风景区、青云寺、孟子山、三台山。
旅游业年内接待国内外游客1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8亿元。
教科文卫 各级各类学校303所,在校生12.05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
9.5万人;教职工9103人,其中专任教师7879人。科研机构45个,3项科研成果获市
级以上奖励。文化体育场所15处。卫生机构32处,床位1371张,卫生技术人员1935
人。
社会生活 全年支出救济金96万元。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3.22万人,农民人
均纯收入4729元,人均居住面积32.5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52元,人
均居住面积21.74平方米。
【农业部确定淄川为全国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试点区】 7月15日,淄川区被
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试点区。按照试点工作方案,重点进行了以
下探索。一是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全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对全区农
村劳动力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建立信息库。将该项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
点工作来抓。二是根据要求及全区实际,取消了进城农民工子女上学借读费等歧视
性规定。选择3处小学定点接收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共接收学生331名。三是积极
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 选择4处学校为定点培训学校,区里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每
人补贴100元。 四是认真推行用工企业与农村劳动力合同签订工作,共签订劳动合
同26844份。 五是大力推进农民工工会建设。以矿业、建筑两个行业为重点,组建
进城农民工工会200余个,入会会员达到2万余人。六是认真开展就业服务。以基层
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为依托,健全信息网络,初步实现了集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
业介绍、 创业指导、事务代理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共办理服务登记10083
人, 办理外出证卡237个,发布用工信息204条,代存档案12072份。七是积极开展
维权服务。要求企业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将工资直接发放到农民工本人。组建淄
川区农民工进城就业法律援助中心,区法院开通了“帮民工扶弱者”绿色通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杨寨镇被列为2004年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镇。 共有12110户,30739人参加,入保率达84.65%。筹资112.26万元。其中,参
保农民、村集体出资61.59万元,市、区、乡镇三级政府投资50.67万元。所筹资金
全部由指定银行专户储存,统一管理,村集体和村民个人筹措的资金用于定点卫生
室和乡镇卫生院就诊等小额医疗费用补偿,各级财政投资用于大病统筹范围内的门
诊医疗费用, 由定点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垫付报销。 至年底, 共报销医疗费
99433.23元,达9000余人次。
【淄川一中在世界中学生越野锦标赛中荣获冠军】 4月3日至8日,受国家教
育部的委托,淄川一中田径代表队代表国家参加在法国里昂举行的世界中学生越野
锦标赛,一举夺得女子组金、银、铜牌,并获女子组团体冠军。其中宋立伟夺得女
子越野锦标赛第一名。
(淄川区史志办)
张 店 区
区委书记 黄希俭
区 长 许建国
区名由来 张店古称黄桑店。宋代,黄桑店中有一张氏店户,门庭大,客房多,
生意兴隆,闻名遐迩。后来黄桑店之名渐被张家店取代。至元代,称之为张店。
政区 人口 全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辖7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113个行
政村、75个社区。年底全区总人口60.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9.83万人。男女性
别比107∶100。 人口出生率9.06‰,死亡率3.66‰,自然增长率5.4‰。有少数民
族25个,约3000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26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20.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亿元,增长-24.8%;第二产业增加值151.35
亿元, 增长20.0%; 第三产业增加值107.88亿元,增长22.3%。三次产业比重为
0.9∶57.8∶41.3。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74亿元,增长55.61%。地方财政
收入6.0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0.0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6.01亿元,
比年初增加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2.87亿元,比年初增加23.16亿元。年
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4.34亿元,比年初增加54.74亿元。
农业 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8%。粮食总产5.71
万吨,增长23.7%;油料总产748吨,增长-31.3%;水果总产4759吨,增长-25%;
蔬菜总产36115吨。 肉类总产5996吨,禽蛋总产7015吨,奶类总产9773吨。全年造
林27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7.27%。全区农机总动力15.89万千瓦。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7.75亿元(含淄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比上年
增长20.9%。 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1家,实现增加值125.74亿元(含淄博市高新
技术开发区) ,增长21.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6.22亿元,增长45.39%;实现
利税23.44亿元,增长58.5%;实现利润12.85亿元,增长57.09%。
建设 环保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42亿元, 比上年增长273.6%;更新改造投
资3.03亿元,增长329.3%;房地产开发投资23.63亿元。有资质的建筑、装修企业
9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亿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74个,完成投资额3.2亿元。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292.2公里, 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424万人、
4647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9%和10%。公路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553.9万吨、
38533万吨公里, 分别增长7%和17%。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3469万元。其中,电信
业务总量3.76亿元;邮政业务总量5869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1.9万户。
贸易 旅游 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43亿元, 比上年增长16.9%。城
乡商品交易市场102处,成交额90亿元。出口10415万美元。合同外资额8904万美元,
增长51.7%;实际利用外资5605万美元,增长67.4%。主要旅游景点有中国陶瓷馆、
淄博玉黛湖、生态乡村庄园、天乐园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36.32万人次,增长
28.6%;实现旅游总收入12.07亿元,增长32.1%。其中外汇收入296万美元,增长
14%。
教科文卫 普通中学38所,在校生3.52万人;小学43所,在校生3.62万人。共
取得市(地) 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4项。专利申请量533件。公共图书馆1个,
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卫生机构152所,其中,医院33个,卫生院7所,卫生防疫
防治机构1所, 妇幼保健机构1所。 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445张,卫生技术人员
1258人。体育馆1座。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6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
18.47%; 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237元,增长23.0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01平方
米。 农民人均纯收入5393元,增长13.58%;生活消费支出4062元,增长4.66%;
人均居住面积34.36平方米。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555人,比上年净增4430
人;征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11117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833人,当年收
缴保险金326万元。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811人,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2.1万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数7701人。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16986人,其中下
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873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8241人。其中,城镇4732人,
农村3509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7年列全省县(市) 区第一位】 年内,全区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43亿元, 同比增长16.9%,列全省县(市)区第一位。截
至年底, 全区已发展各类市场102处。其中,综合市场53处,专业市场49处,市场
营业面积超过340万平方米,市场摊位容量达2.9万个,年成交额达90亿元。
【民营经济突飞猛进】 全年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工业增加值109亿元,实现营
业收入352亿元, 实现利润22亿元,上缴税金1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60%、 63%、62%、83%、105%,荣获省政府命名的“发展民营经
济先进县(市、区)”称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作为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第一个试点区,张
店区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列入2004年全区为民办10件实事之一。年内,全区农
村参加合作医疗户数达到42462户,占全区农村总户数的90.38%;参加合作医疗人
数达到12.16万人,占全区农村人口总数的90.31%;全区报销医疗费179.08万元,
受益人口达4.28万人,个人报销最高数额达1万元,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张店区史志办)
博 山 区
区委书记 阎西国
区 长 李树民
区名由来 其一,博山全境皆山,几无平坦之地,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其
二,因境东南有“博山”,故以山名为县名。
政区 人口 全区总面积682平方公里, 辖1个开发区、11个镇、2个街道办事
处、 254个行政村、 64个居委会。 年底全区总人口46.86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
21.59万人。 男女性别比99.18∶100。人口出生率8.32‰,死亡率7.41‰,自然增
长率0.91‰。少数民族807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12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一、
二、三产业分别完成3.81亿元、80.88亿元、43.45亿元,分别增长4.8%、22.2%、
15.9%。 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99亿元,增长62.1%。地方财政收入
3.3亿元, 增长27%。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0.4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
54.2亿元。贷款余额67.54亿元。
农业 总产值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7%。年末实有耕地面积0.8万公顷,
农作物播种面积1.26万公顷。 粮食总产量3.19万吨,平均亩产247公斤。粮经产值
比例为3.5∶6.5。 肉猪、牛、羊年出栏13.99万头(只)。肉、蛋、奶产量3.17万
吨。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2.27亿元, 增加值62.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完成销售收入163.92亿元,增加值53.59亿元,实现利税16.68亿元,利润8.73亿
元。企业总数2251个,规模以上企业职工6.97万人。
建设 环保 基本建设投资12.7亿元。完成更新改造投资42.1亿元。建筑业总
产值17.8亿元。房地产开发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3.06亿元,
增长57.8%。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274.5公里。年货运量4.4万吨,年客运量38万人次。
邮政业务总量2679.74万元。电话装机总容量20.59万部,实际装机15.62万部。
贸易 旅游 城乡市场43个。进出口总值4.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7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5183万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4家。主要旅游景区有原山国家森林
公园、 樵岭前、源泉、鲁山、五阳山、白石洞、石门、金牛山八大景区,共200处
旅游景点。年内接待境外客人4500人次,国内客人2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亿
元,外汇收入70万美元。
教科文卫 各级各类学校105所, 在校生5.58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
4.55万人; 教职工4483人, 其中专任教师3714人。科研机构56个,专职科研人员
2736人。7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文化体育场所186处。医院26处,床位1151
张,卫生技术人员1131人。
社会生活 全年支出救济金800万元,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0.03万人。农民
人均纯收入4511.96元, 人均居住面积29.7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3
元,人均居住面积23.07平方米。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在日、韩等国及国内北京、青岛、深圳、温州等地开
展了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举办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科技项目洽谈会等一系列经贸洽谈
活动。成功举办博山饮食文化节、民俗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招商盛会,成效显著。万
杰集团与韩国三进产业有限公司合资项目,一期投资为1200万美元;银龙集团与台
湾安记染整有限公司合资的高档织染面料项目,总投资2600万美元。在“华交会”
“广交会” 上,24家陶瓷、琉璃制品企业共签订产品订单80份,合同贸易额540万
美元。 东佳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及日本钛工业株式会社三
方合资成立山东三盛钛工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区利用外资工作的“一大亮点”。全
年共完成招商项目136个, 到位资金13.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183万美元,增长75
%;合同利用外资7182万美元,增长2.6倍。
【实施城市化战略】 完成全区发展战略规划及各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南过
境路、文姜路二期工程、新博南路、北外环等主干道已竣工或接近竣工;青龙山路、
白虎山路、 秋泉路、水河路等7条城区道路已进行升级改造,村村通柏油路工程新
增90公里, 完成了西过境路等重点路段高标准综合治理,对张博路绿色通道等8条
道路进行绿化升级。
加快游园建设,促进三产发展步伐。陶瓷园、天源大厦、艺缘阁艺人馆等重点
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鲁中美食城”框架初步形成;全区新增绿化面积61万平方米;
对60家燃煤窑炉进行改造,完成了孝妇河综合治理示范段工程。城市生态环境不断
改善,城市经营取得较大成效,综合收益达6500万元。
【建成“五大工业”基地】 2004年,博山区出口生产基地发展迅速,五大出
口基地初具规模。外贸出口初步形成了以“博泵科技”“纳西姆”“贝尼托金属制
品”为代表的机电设备出口生产基地,以“华绵制衣”“万杰集团”“银仕来纺织”
为龙头的纺织、服装出口生产基地,以“东佳集团”“博颜化工”为代表的化工出
口生产基地,以“旭硝子”为龙头的高档耐火材料出口生产基地,以“淄博工陶”
“黑山玻璃”为代表的陶瓷玻璃出口生产基地。“五大基地”规模初具,出口占全
区外贸出口的99.2%。其中,机电产品出口4573万美元,增长49%;纺织、服装类
出口6662万美元, 增长91.59%;化工产品出口2143万美元,增长72.4%;耐火材
料产品出口2078万美元,增长12.9%;陶瓷玻璃出口1791万美元,增长27.08%。
△ 由万杰集团出资4000万美元,引进世界最先进质子治疗设备,建立了国内
第一家质子治疗中心——万杰质子治疗系统(WPTC)。
(焦方刚 高金福)
临 淄 区
区委书记 解维俊
区 长 唐福泉
区名由来 临淄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1970年改称临
淄区。
政区 人口 全区总面积668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办事处),468个行政
村(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59.4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06万人。人口出生
率11.55‰,死亡率5.37‰,自然增长率6.18‰。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27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第
一产业增加值13.00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99.15亿元,增长16.6%;
第三产业增加值58.93亿元,增长19.5%。三次产业比重为4.8∶73.5∶21.7。全社
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60亿元, 增长40.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22亿元,按可
比口径增长28.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0.02亿元,增长11.9%。其中居
民储蓄存款余额114.29亿元,增长12.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7.24亿元,
增长3.9%。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4.32亿元, 比上年增长8.9%。 粮食总产
29.59万吨, 增长8.0%;瓜菜总产165.50万吨,增长5.0%;果品总产4050吨,增
长13.4%。肉类总产2.63万吨,禽蛋总产3.73万吨,奶类总产1.57万吨。水产品总
产1200吨,下降7.7%。全年造林334公顷,林木覆盖率达18.6%。全区农机总动力
70.18万千瓦,增长4.5%。
工业 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4.78亿元, 比上年增长33.0%。产
品销售率达95.67%, 比上年减少1.5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
收入177.38亿元,增长39.3%;实现利润14.71亿元,增长48.6%;实现利税22.48
亿元,增长51.8%。
建设 环保 建成区面积34.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83.5公里;园林绿地面
积400公顷,比上年增长12.3%;公共绿地面积411公顷,增长38.5%。有污水处理
厂3座,全年处理污水2780万立方米,污水再生利用量27803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
达标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5.2%。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556.2公里, 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644万人、
3.75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7.7%和8.1%。公路货物运输量676万吨、周转量
5.24亿吨公里,分别增长3.3%和5.2%。全年完成邮电业务量3.50亿元,增长19.5
%。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4.6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69万户,互联网用户3.2
万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城乡商品交易市场76处。 实现进出口总额2.62亿美元, 增长55.8%。 其中出口
17179万美元,增长58.7%。新签订利用外资项目25项;合同外资额13042万美元,
增长36.8%;实际利用外资6517万美元,增长30.3%。主要旅游景点有临淄中国古
车博物馆、齐国历史博物馆、齐景公殉马坑、田齐王陵、姜太公祠、天齐渊、马莲
台风景区、 管仲纪念馆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68万人次,增长32.6%;实现旅
游总收入4.98亿元,增长32.6%。
教科文卫 有普通中学38所,在校生3.03万人;小学70所,在校生3.73万人。
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场所3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拥有卫生机
构16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3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
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990张,卫生技术人员1200人,其中执业医师549人。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174元,比上年增长7.1%;人均消费
性支出为7402元,增长3.1%;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39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14336元, 增长12.4%。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68元, 增长15.0%;生活消费支出
3051元,增长13.0%;人均居住面积31.4平方米。
【首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 9月16日,首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在临淄姜太公
广场隆重开幕。出席开幕式的有国家、省、市政府各级领导,来自韩国、马来西亚、
泰国、 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近700名姜氏、丘氏后裔及各界代表2000余名。
旅游节期间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亿元。达成外资签约项目58
个,总投资43亿元。
【世界足球起源在中国淄博临淄进行论证】 6月10日,“足球起源于临淄专
家论证会”在临淄召开。会议认为:中国古代蹴鞠(足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齐都临淄。 7月15日,在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委、中国足协、淄博市政府联合举行的
“足球起源于淄博临淄”新闻发布会上,亚洲足联秘书长维拉潘代表国际足联正式
宣布临淄为世界足球起源地,并代表国际足联和亚洲足联正式向淄博临淄颁发了足
球起源地证书。 9月17日,举行了中国体育博物馆临淄分馆·临淄中国足球博物馆
建设启动仪式。
△ 3月25日, 临淄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在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举行揭
牌仪式,以齐国故城遗址、田齐王陵为主题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全面展开。
△ 2004年,临淄区皇城镇的翠竹牌蔬菜(西红柿、西葫芦、茄子、辣椒、黄
瓜)、梧台镇的康浪河面条以及巧媳妇原汁酱油等7个绿色食品品牌获得国家认证。
(临淄区史志办)
周 村 区
区委书记 陈 勇
区 长 丛锡钢
区名由来 原为村名,据传因系水中村,故名周村。1945年设周村市,1955年
设周村区。
政区 人口 全区总面积263平方公里。辖4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200个行政
村,30个居委会。年末全区总人口3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万人。男女性别比
101.8∶100。 人口出生率10.18‰,死亡率3.61‰,自然增长率6.57‰。有少数民
族27个,1867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112.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59.94亿元,
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47.95亿元,增长16.4%。三次产业比重为3.8∶53.4
∶42.8。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3亿元,增长48.2%。地方财政收入3.05亿元,
按可比口径增长20.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1亿元,比年初增加9亿元。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7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7.75亿元, 比上年增长8.8%。农业增加值
4.26亿元,增长65%。粮食总产7.26万吨,增长3.4%;棉花总产0.017万吨,增长
10.9%;油料总产0.074万吨,增长3.5%;水果总产0.87万吨;蔬菜总产32.2万吨。
肉类总产1.2万吨,禽蛋总产2.34万吨,奶类总产0.45万吨。水产品总产350吨。全
年造林67.3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18.8%。全区农机总动力17.34万千瓦。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5亿元, 比上年增长27%。完成出口交货值9.2亿
元,增长13.8%。产品销售率达95.1%,比上年提高0.24个百分点。地方规模工业
企业249家,实现增加值51.15亿元,增长23.7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5.44亿元,
增长42.91%; 实现利税9.67亿元,增长53.13%;实现利润6.12亿元,增长61.21
%。 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8.36亿元, 占全部工业的47.1%, 增长
33.38%。其中私营工业实现增加值37.27亿元,增长46.62%。
建设 环保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2.14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5.03亿元,房地
产开发投资1.4亿元。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2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954万元,
实现利税7500万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7个。完成投资额300万元,增长30%。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555.3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413.8万人、
22063万人公里。 公路货物运输量253万吨、周转量13945万吨公里。民用汽车拥有
量2251辆,比上年增长7.4%。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87亿元;邮政业务总量1969.98
万元,增长2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8万户,电话
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用户3900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4亿元, 比上年增长14.5
%。城乡商品交易市场48处。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5项,实际利用外资项目17个;合
同外资额7371万美元,增长35.35%;实际利用外资4914万美元,增长62.23%。主
要旅游景点有周村古商城、蒲松龄书馆、萌山湖、大染坊、千佛寺、淄博艺术博物
馆、 大清邮局等;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3万人次,增长9.2%;实现旅游总收入
4619万元,增长2%,其中外汇收入1.25万美元。
教科文卫 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0.76万人。普通初中19所,在校生1.33万人。
小学52所,在校生1.83万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7项。专利
申请1300件,授权专利180件。有业余艺术表演团体43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
1个, 档案馆1个,档案室350个。区属卫生机构16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4所,
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 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750张,卫生技
术人员817人,其中执业医师388人,注册护士242人。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市级
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68枚,其中金牌105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58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 比上年增长
10.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1.4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09元,增长13.1%;
人均居住面积34.83平方米。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093人,比上年净增2263人;
征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6618万元。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367人,当年收缴保
险金20.5万元, 支出保险费33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219人,参
加失业保险人数1.9万人, 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5384人。 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
82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153人。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2.33万人;在岗
职工年平均工资11758元, 增长8.6%。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12612人。其中,
城镇9910人,农村2702人。
【周村区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周村区素有“丝绸之乡”之称。纺
织工业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在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市场和人才技术等方面形成
了优势。2004年,周村区有纺织企业1377家,职工人数7.5万人;总资产46.62亿元,
各类生产设备1.9万台(套);全区纺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1.82亿元,利税3.56亿
元。12月3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周村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纪念周村开埠一百周年暨首届中国(周村)旱码头旅游文化节】 纪念周村
开埠一百周年暨首届中国(周村)旱码头旅游文化节活动于3月至9月在周村举行。
整个活动历时163天, 主要庆典活动有:丝路文化之旅、纪念周村开埠一百周年经
济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活动期间,发行了“百年商埠——周村”专题邮册,出版
了《百年商埠——周村》大型画册和百年商埠周村丛书;中央电视台拍摄《周村古
商城》电视专题片;举办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文艺演出等。旅游文化节期间,
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及省内外来宾参加了此次盛会。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
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中新社、香港大公报等18家新闻媒体,人民网、
新华网等10余家互联网站给予了广泛报道。
△ 周村沙发家具市场被评为山东省30强市场之一,列第三名。是江北最大的
沙发家具专业批发市场。
(刘远忠 吕成功 韩克勇 韩其永 周 刚)
桓 台 县
县委书记 王树武
县 长 徐建祥
县名由来 因境内齐桓公戏马台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县总面积498.25平方公里,辖11个镇、1个开发区和1个城区街
道办事处, 335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年底全县总人口48.73万人,其中非农
业人口8.26万人。男女性别比99.7∶100。人口出生率11.4‰,死亡率7.0‰,自然
增长率4.4‰。有少数民族29个,550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125.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79.34亿元,增
长22.5%; 第三产业增加值36.79亿元, 增长16%。三次产业比重为7.2∶63.4∶
29.4。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46亿元,增长56.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02
亿元, 按可比口径增长38.13%,增幅居全市区县第一位。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
余额78.96亿元, 比年初增加11.7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76亿元,比年
初增加6.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3.94亿元,比年初增加1.23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6.86亿元, 比上年增长8%。 农业增加值
9.05亿元, 增长6%。 粮食总产32.3万吨,增长9.12%;棉花总产0.3万吨,增长
8.7%; 油料总产303吨, 下降32.8%;水果总产2.62万吨,下降35%;蔬菜总产
47.63万吨,下降17.5%。肉类总产2.13万吨,禽蛋总产2.87万吨,奶类总产0.8万
吨。 水产品总产0.32万吨, 增长6.67%。 全年造林1.5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
16.9%。全县农机总动力54万千瓦,下降1.57%。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5.66亿元, 比上年增长25.3%。 产品销售率达
95.5%。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8.3,比上年提高18.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138家,实现增加值57.74亿元,增长3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7.28亿元,增
长45.2%;实现利税22.34亿元,增长42.8%;实现利润14.1亿元,增长48%。
建设 环保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3.24亿元, 比上年增长11.5%;更新改造投
资43.85亿元, 增长78.8%;房地产开发投资2.34亿元,增长81.9%。资质三级及
以上建筑企业65家,完成建安产值58亿元,增长21.8%。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6
个,完成投资额1.28亿元,增长0.35%。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037公里, 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433万人、
1675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0.1%和0.9%。公路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387万吨、
35643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2%和15%。全县拥有汽车1.55万辆,增长10.04%。完
成邮政业务总量2658万元,增长14.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万户,移动电话
用户15.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58.83部/百人,互联网用户0.87万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4%。
城乡商品交易市场67处,与上年持平。实现进出口总额35476万美元,增长11.12%。
其中出口1.64亿美元,增长60%,增幅居全市区县第一位。新签利用外资项目34项,
增长36%;合同外资额9257万美元,增长61.5%;实际利用外资5400万美元,增长
47%。主要旅游景点有马踏旅游风景区、王渔洋纪念馆、桓台博物馆等。全年接待
国内外游客60.4万人次,增长13%;实现旅游总收入1.02亿元,增长23%。
教科文卫 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 在校生2458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10649
人。普通初中21所,在校生28669人。小学73所,在校生29997人。有各类科技人员
4718人, 其中科研单位专业人员30人。体育训练馆3处,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
个,档案馆1个。有医院、卫生院24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
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627张,卫生技术人员2012人,其中执业医师1631人。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35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
18%; 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400元,增长25.2%;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17平方米。
农民人均纯收入4821元,增长15.2%;生活消费支出2885元,增长12.8%。全县企
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550人, 比上年净增3166人;征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5500
万元。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112588人,当年收缴保险金117.2万元。城镇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25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835人,享受失业保险待
遇的人数133人。 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8078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85人。
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3.76万人, 增长9.4%;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562元,增长
7.6%。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4229人,其中农村新增3906人。
△ 桓台县连续4年进入“中国最发达100县”
△ 山东博汇实业总公司造纸厂入选“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在
全国造纸类企业中排第八位。
△ 《王渔洋诞辰370周年纪念》个性化邮票一套3版11枚暨《一代诗宗王渔洋
故里——桓台》集邮珍藏册8月13日在桓台首次发行
(王松亭)
高 青 县
县委书记 张建祥
县 长 蒲绪章
县名由来 1948年由原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取两县首字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县总面积831平方公里,辖9个镇,1个城区办事处,767个行政
村。年底全县总人口3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6万人。男女性别比101∶100。
人口出生率12.08‰,死亡率6.29‰,自然增长率5.79‰。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36.5亿元,增长22%。一、二、三产业增加
值分别达到9.5亿元、 17.3亿元和9.7亿元,同比增长6.5%、33.4%和20.2%,三
次产业比例达到26∶47∶27。完成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增长50.5%。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亿元, 同比增长28.8%。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2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1.5亿元。
农业 完成农业总产值16.61亿元,比上年增长6.5%;完成农业增加值6.87亿
元。 粮食总产21.94万吨,棉花总产2.33万吨,油料总产0.2万吨,瓜菜总产59.14
万吨。全年造林面积267公顷,完成绿色通道建设67.2公里,建设商品林基地668公
顷,四旁植树80万株。建成规模畜牧小区97个。大牲畜存栏量13.3万头;禽蛋总产
1.81万吨;奶牛存栏2.1万头,牛奶总产4.72万吨。水产品总产1.64万吨。
工业 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49.62亿元, 比上年增长38.3%。其中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8.65亿元, 增长46.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6亿元,增长65
%;完成工业增加值14.37亿元,增长31.3%;实现利税2.7亿元,增长51.2%;实
现利润8402万元,增长73.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家。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其中, 批发零售贸易完成7.6亿元,同比增长17.6%;餐饮业完成1.26亿元,同比
增长15.77%。 县以上商品零售额4.87亿元,同比增长12.6%;县以下商品零售额
4.41亿元,同比增长21.7%。全县城乡商品交易市场57处。全年完成出口商品总值
6800万美元,同比增长17%,其中直接出口2900万美元,同比增长53%。合同利用
县外资金114.8亿元,其中境外资金2.2亿美元;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2.8亿元,其中
境外资金4152万美元。 批准外商投资项目7个,获自主进出口权的企业19家。主要
旅游景点有大芦湖、黄河风情、天鹅湖、文昌阁、扳倒井、滚龙桥、卫灵公墓、大
王墓群等。
建设 环保 全年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比上年增长50.5%。建
筑业完成增加值2.89亿元,增长45.1%;实现产值7.02亿元。全年污染防治总投资
1.1亿元。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419.5公里,年货运量173万吨,货运周转量11599
万吨公里;客运量17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530万人公里。邮政业务总量1026万元。
电信业发展迅速,移动、联通手机用户达2.92万户,同比增长17.7%;年末固定电
话用户8.64万户,其中市话2.66万户,农话5.98万户。网通、中华和电信宽带上网
用户5299户。
科教文卫 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1所, 在校生5.3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
段在校生3.49万人; 有普通中学13所, 在校生2.07万人; 职业中学2所,在校生
2554人; 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1051人;小学45所,在校生2.07万人。全县有教职
工3282人, 其中专任教师2479人。全县有科技人员6877人,科研机构19个,5项科
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有各类文化机构6处。各类医疗机构34处,其中,医院3处,
卫生院8处。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636张,卫生技术人员695人。
社会生活 年末全县在岗职工19247人, 年平均工资11236元, 比上年增长
12.88%;农民人均纯收入3408元,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08元,
增长10.7%。
【特色农业效益显著】 全年新建规模畜牧小区20处,全县奶牛小区达97处;
奶牛存栏达2.1万头。 年内,新引进11条机械化集中挤奶线,挤奶线达到19条;新
引进100头纯种新西兰荷斯坦奶牛, 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肉鸭养殖规模与效益同
步提高, 建成500万只肉鸭养殖基地。林业生产迈出新的步伐,完成67.2公里绿色
通道建设, 新建商品速生用材林4350亩,农田林网4.7万亩。全县瓜菜面积达到20
万亩, 蔬菜产量68万吨,建成了省级10万亩西瓜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市级标准化
蔬菜基地和1.5万亩市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青苑”牌西瓜、“双赢”牌金针
菇被批准使用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瓜菜种植效益显著提高,冬暖大棚每
亩纯收入8000元以上。 桑园生产稳步发展,蚕茧产量达到110万公斤,每亩纯收入
达3000元以上。水产养殖面积和水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7%和9%。
【农机跨区作业】 2004年,全县共组织了2000台次小麦联合收割机赴安徽、
河南、鲁西南、河北、胶东等地作业,完成作业面积130万亩,实现收入3900万元。
同时组织了1600余台次大型秋耕机械跨区作业,实现收入1500万元。
△ 田镇镇正理奶牛小区获“全国奶牛养殖示范小区”称号
△ 澳洲宝石斑鱼在高青县引养成功。该品种已走出实验场进入大田养殖,这
在全国尚属首家。
(王秀领 曹金城)
沂 源 县
县委书记 王世庆
县 长 韩国祥
县名由来 因沂河发源地而得名。
政区 人口 全县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 辖13个乡(镇、办事处),633个行
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县总人口55.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53万人。男女性
别比103∶100。 人口出生率10.99‰,死亡率6.43‰,自然增长率4.56‰。有少数
民族7个,3265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53.06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2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亿元,增长11.2%;第二产业增加值26.78亿元,
增长26.9%; 第三产业增加值17.88亿元, 增长22.9%。 三次产业比重为16.0∶
50.5∶33.5。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25亿元,增长103.25%。实现财政总收
入5.2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4.1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77亿元,比
年初增加3.9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87亿元,比年初增加0.59亿元。
农业 全县农业完成总产值15.14亿元, 比上年增长16.4%;完成农业增加值
8.48亿元。 粮食总产3.48万吨,平均亩产299公斤。夏粮播种面积0.14万公顷,总
产0.52万吨;秋粮播种面积0.63万公顷,总产3.00万吨。全年棉花总产0.024万吨,
油料总产0.77万吨,蔬菜总产24.24万吨。
工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家,完成总产值56.34亿元,比上年增长43.72
%。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4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7.00亿元,完成利税7.82亿元,
实现利润4.59亿元。 亏损企业亏损额0.09亿元, 比上年减少0.02亿元; 亏损面
15.07%,比上年减少4.1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5.6万元/人。
建设 环保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58亿元, 比上年增长267.9%;更新改造投
资3.03亿元,增长126.5%;房地产开发投资1.46亿元,增长145.8%。资质五级及
以上建筑企业34家,实现增加值2.24亿元,增长164%。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7个,
完成投资额5710万元,增长40.4%。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633.8公里, 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485万人、
16595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2.8%和26.8%。公路货物运输量488万吨、周转
量19996万吨公里, 分别增长2.6%和2.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3万户,移
动电话用户5.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0部/百人,互联网用户0.36万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城乡商品交易市场74处。实现进出口总额8263万美元,增长9.73%,其中出口4405
万美元, 增长20.70%。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3项,增长44.4%;合同外资额2523万
美元,增长26%;实际利用外资2004万美元,增长66%。主要旅游景点有以九天洞
和千人洞为代表的鲁山溶洞群、沂源猿人遗址、鲁山省级森林公园、织女洞、神清
宫、荆山公园、历山公园、圣佛山、石佛院、凤凰山风景区、唐山自然风景区、田
庄水库和沂河源水景公园。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8万人次,增长44%;实现旅游
总收入1500万元,增长25%。
教科文卫 有普通中学26所,在校生4.43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3.07
万人; 小学140所,在校生3.8万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8781人。共取得市级以上
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3项。专利申请量70件,比上年增长61%。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
体9个, 艺术表演场所8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拥有卫生机
构18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5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
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811张,卫生技术人员1352人,其中医生612人。全年参加省级
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8枚,其中金牌10枚。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763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
13.01%; 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148元,增长10.0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7.39平方
米。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837元, 增长19.1%。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04元,增长
18.03%; 生活消费性支出3487元,增长11.50%;人均居住面积24.58平方米。全
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7461人, 增长2.5%;农村定期定量救助1167人,
与上年持平。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13个,床位246张,收养103人。社
会福利性企业25个,安置残疾人员349人。
【林果业“二次调整”】 全县林果业生产由普通林果业生产向“名优特”林
果业生产调整。调整中,注重抓新品种引进推广。全年新引进克伦生无核葡萄、太
平洋嘎啦苹果等新品种6个, 新发展红嘎啦、红将军苹果、大樱桃等鲜果和黄桃、
板栗、仁用杏等适宜加工果品1400公顷。注重抓老果园“改接换优”,建立改接换
优示范基地5处,1533公顷。抓特色调整,增竞争优势。建设SOD苹果、葡萄、桃试
验基地百余亩。在果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内,高标准建设37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 绿色食品基地达到12个,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3.1万公顷。
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6处, 果品合同销售率达35%以上。 全县果品出口交货值达
2400万美元。其中汇源公司向俄罗斯、欧盟出口浓缩果汁1.2万吨,创汇810万美元。
新建中小型冷库45座, 全县果品储藏能力达到2.9亿公斤。培植配套产业,新发展
果实袋、 网套、托盘生产企业60家,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600个,经纪人5000多
人,常年从事果品运销的农民达到4000多人。为配合“二次调整”,全县大力实施
“沂蒙山” 品牌带动战略,对“沂蒙山”商标重新设计,将注册范围扩大到7大类
100多个品种。 “沂蒙山”商标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商标使用量占全县果品
总量的40%、蔬菜总量的20%以上。
(尹雪原 袁艳玲 尹洪强)
组稿:王 娟
责任编校∶刘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