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9&rec=203&run=13

【城镇居民生活】一、城镇居民生活总体特征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继续保持两位数。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9437.8元,同比增长12.4%,高于上年2.1个百分点,并呈现以下特点:
1、 工薪收入是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的首要因素。受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增资,部
分企业经济效益好转以及职工社会兼职增多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全省城镇居民人均
工薪收入达到8327.11元, 同比增长12.2%,其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81.7%,带
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0.8个百分点。 在工薪收入中人均得到的工资及补贴收入
8188.67元, 同比增长11.8%,人均得到的其他劳动收入138.44元,同比增长43.1
%。
2、 经营净收入是城镇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全年人均得到的经营净收入
299.94元,同比增长31.6%,高出可支配收入增幅19.2个百分点,占可支配收入的
比重为3.2%,比上年扩大0.5个百分点。
3、财产性收入来源拓宽。全年人均得到的财产性收入116.84元,同比增长6.4
%, 其中利息收入、 股息与红利收入、保险收益、出租住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
37.9%、12.5%、1.5倍和28.1%。
4、 贫困家庭的低保收入得到保障。全年人均得到的社会救济收入9.88元,同
比增长66.6%,5%的更低收入户人均得到此项收入为49.68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
贫困居民的生活困难问题。
(二)消费质量提高,局部商品需求趋旺。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673.75元,
同比增长10.0%, 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与县及县以上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增幅差距比2003年缩小1.6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继续呈现出服务性支出增长快
于商品性支出增幅的态势, 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689.04元,同比增长15.5%,占
消费性支出比重为25.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1、 食品价格上涨加大了居民开支。全省城市食品消费价格指数涨幅经过先扬
后抑的过程,最高的7月份达到115.8,全年食品价格上涨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的影响高达92.9%,是本年度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对城镇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一定
影响。 全年人均食品支出2310.66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
增长3.9%,全年恩格尔系数为34.6%,扩大0.8个百分点,如果扣除价格因素的影
响, 全省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2.8%,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物价上涨提升
恩格尔系数1.8个百分点。全年食品价格上涨主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粮食、油类、
肉类价格上涨均在20%以上。全年人均粮食、油类和肉类支出增长较快,同比分别
增长19.0%、19.9%和15.9%,食品价格上涨使当年居民人均多支出179.05元。全
年食品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影响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优化,当年人均鲜乳品支出增长
4.9%, 鲜瓜果支出增长16.2%,饮料支出增长11.6%,特别是随着饮食业的发展
和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城镇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455.73元,同比增长17.9%,
居各类食品消费增幅前列。
2、居民注重自身保健。全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484.42元,同比增长9.1%,其
中滋补保健品支出增长52.5%,医疗器具增长97.4%。
3、居民对家用轿车需求活跃。全年人均交通支出404.48元,同比增长48.5%,
其中家庭交通工具支出增长83.5%, 城镇居民购买家用汽车数量比2003年增长1.5
倍, 人均购车支出135.23元,同比增长2倍,被调查的城镇居民购车贷款从上年的
几乎为零扩大为2004年的户均28.08元, 说明居民购车的档次有所提高。到年末,
城镇居民家庭百户拥有汽车2.51辆,增长96.1%。
4、 通讯消费热潮不减。全年城镇居民用于通信方面的支出为人均396.75元,
同比增长8.5%,其中购买移动电话数量增长42.7%,通信服务支出增长9.9%。年
末,城镇居民家庭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21.36部,比上年增加23.9部。
5、 精神消费支出增长快于其他消费性支出。 全年人均教育娱乐服务支出
697.14元,增长16.8%,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41.19元,增长46.2%,其中人均
参观游览支出26.83元,增长60.5%,团体旅游支出62.97元,增长90.9%,健身活
动支出同比增长1.1倍。在教育文化娱乐需求中教育占了主导地位,比重为79.7%,
成为扩大需求的新亮点。全年城镇居民教育支出555.96元,增长11.1%,高出消费
性支出1.1个百分点, 教育费用增长11.7%,究其原因主要是除了学杂费、托儿费
随教育设施的改善而增加外,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成为关键,从中小学生文化补习到
成人教育,城镇居民业余学习的内容、年龄范围不断扩大,支出增加。
(三)非消费支出在居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年城镇居民人均非消费性支
出2351.86元,占家庭总支出的26.1%。
1、 居民转移性支出增长14.4%。城镇居民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
赡养支出、非储蓄性保险、捐赠支出等。全年转移性支出1174.46元,增长14.4%。
其中增幅较大的是非储蓄性保险,增长77.1%,主要是当年城镇居民家庭购车的猛
增, 车辆保险支出增长4.5倍,其次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交纳的个人所
得税也快速增长,增幅达29.8%,高出可支配收入增幅17.4个百分点。
2、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支出持续加大。全年人均社会保障支出678.58元,同
比增长13.4%,其中个人交纳的养老基金287.45元,同比增长15.0%,个人交纳的
住房公积金270.21元,增长11.3%,人均医疗基金支出74.93元,同比增长16.4%,
个人交纳的失业基金29.22元,增长10.2%。
(四) 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0.16平方米,比上
年增长2.8%。从住房式样看,三居室以上的占到47.1%,两居室的户为38.02%;
从住房产权看,私人住房率达到91.9%,其中商品房率达到9.2%,分别扩大0.5和
1.6个百分点, 人均住房贷款比上年增长2.6倍;从室内居住条件看,有48.21%的
家庭进行了装修,有59.5%拥有厕所、浴室,39.7%的使用管道煤气。
二、城镇居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2004年全省城镇居民整体生活状况呈现出良好态势,但部分结构
性问题不容忽视。
(一)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尚未遏制。全省被调查的城镇居民中10%
的最低收入户和10%的最高收入户收入之比为1∶6.46, 比上年扩大了0.34个点,
10%的最高收入户收入占全部收入的20%,与上年持平,10%的最低收入户收入占
全部收入的4.1%,缩小0.2个百分点。被调查户中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
占到半数以上,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模式。收入差距过大抑制了
国家启动消费政策的奏效,从全年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来看,投资拉动、货币
扩张、收入增加等刺激消费的措施与持续扩大的收入分配结果并存,政策对消费的
拉动效果减弱。因为高收入群体是各项促进消费政策的主要受益者,对于大部分中
低收入居民来说,虽然有较高的消费倾向,但对整体消费的拉动有限,收入差距扩
大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二)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GDP增幅。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
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明显低于GDP的增长幅度。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偏
低,一方面不利于即期消费需求的扩张,另一方面影响居民的预期,将弱化对国民
经济的推动力。
(三)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对低收入居民影响较大。全省城市大幅涨价的食品
主要是生活必需品, 大米价格指数达130.2、面粉为126.9、油脂为123.1、肉禽及
制品为119.8, 对食品消费比重较大的低收入居民影响更突出。2004年10%的最低
收入户因食品价格上涨人均多支出109.04元, 占到消费性支出的3.5%,比重高出
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高出10%的最高收入户1.3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直接影
响了低收入居民基本的生存需求,必须引起重视。
(四)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回落,局部消费热点未能带动整体消费需求的高涨。
虽然居民对私家车、通讯工具、旅游等需求表现的异常火爆,但从总体看,居民消
费倾向进一步回落, 储蓄倾向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由2003年的0.723,下滑为
2004年的0.707, 城镇居民不应具备消费倾向持续下降的条件,因为2004年半数以
上的城镇居民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相当部分居民的消费水平不高,这种情况
的出现是改革因素和“硬件”因素(比如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如
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不仅会影响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而且影响居民消费
率与最终消费率的提高。
(五)低收入阶层预期不佳。虽然低收入居民具有稳定的高消费率,但目前大
部分城镇低收入者在劳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收入增长缓慢,2004年10%的最低收
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长了6.6%,低于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即便低保和最低
工资有所增长也难以应付所要面对的养老、医疗、住房和教育的改革成本,大部分
低收入阶层预期不乐观。
【农村居民生活】一、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加快
2004年, 在山东农民收入增长创8年来最高水平的同时,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
出也为8年来增长最快。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397.1元,比上年增长
12.0%,比2000年增长35.4%。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为41.9%,比2000
年下降2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生活在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消费结构呈现了积极的
变化。
(一)食品消费档次稳步提高,营养状况不断改善。全省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
出1007.9元, 比上年增加108.3元,增长12.2%。在食品消费中,人均用于主食消
费支出287.2元, 比上年增加71.0元,增长32.8%。主食消费支出增长明显的主要
原因是由粮食价格明显上涨所致。蔬菜、肉禽蛋奶等副食消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加
15.5元和23.9元,增长15.2%和13.7%,均高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表
明农民的营养状况不断改善。
(二)衣着消费更加趋向于成衣化。随着农村居民温饱问题的解决,穿着成衣
化,并越来越讲究穿着的款式、花色、质量、舒适和装饰。全省农村居民人均衣着
消费支出为139.2元,比上年增加4.9元,增长3.6%。其中,购买成衣支出80.1元,
增长9.0%,占衣着消费支出的58.3%,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而衣着加工费和
衣着服务性支出则大幅度减少,分别比上年下降9.6%和21.4%。
(三)住房支出平稳增长,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
面积为26.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达366.0元,为
农民消费的第二大支出。从住房类型上看,人均楼房面积3.0平方米,提高0.6%,
砖瓦平房面积22.3平方米, 提高5.0%,其它类型面积减少29.0%。从住房结构上
看,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人均5.9平方米,提高6.0%,砖木结构面积19.5平方米,
提高2.5%, 其它结构面积减少21.0%。农民住房正向室内设备现代化和装饰美观
化发展,住房更加卫生和舒适。在调查的4200个农户中,使用水冲式厕所的户数有
171户,增加31户,使用暖气的户数有599户,增加103户,使用液化气的户数有463
户,增加145户。
(四)农民大件商品越来越多,汽车开始进入农家。到年底,农民每百户拥有
彩色电视机80.5台,增长13.1%;影碟机33.6台,增长29.8%;摩托车55.3辆,增
长7.8%; 家用空调器3.3台, 增长84.0%,热水器10.6台,增长38.5%;电冰箱
24.4台, 增长16.6%。农民购买汽车的增速尤为明显,每百户拥有生活用汽车1.4
台,增长65.7%。
(五) 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增速依然较快。 全省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支出
221.9元,增加34.9元、增长18.7%。其中购买交通通讯工具人均支出108.5元,增
加22.7元、 增长26.4%; 交通和通讯服务费不断增加, 人均达到113.4元,增加
12.2元,增长12.1%。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现代化通讯技术的迅
猛发展,通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固定电话初装费逐步降低,加之电信部门不断
推出刺激消费的新业务、新举措,各种通讯工具特别是移动电话的大幅降价,都极
大的刺激了农民的购买欲望。至年底,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话机80.0部,
移动电话32.7部,分别比上年增长7.3%和53.0%。
(六)文化教育、娱乐消费需求出现新变化。随着各地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
视以及对农村教育乱收费情况的治理,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出现了新
变化。全年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人均为298.2元,比上年增加6.9元,
增长2.4%。分项来看:一是文教、娱乐用机电消费品增长明显,人均支出56.0元,
增长15.9%。二是学杂费减少,入学赞助费、私立学校就读费和成人培训费增加。
农村整顿教育乱收费收到成效,农民人均支出学杂费202.8元,减少5.8%。城市时
兴的择校现象已在农村出现,使农民的择校费、入学赞助费分别增长15.6%和22.1
%。农村劳动力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参加专业培训的人也越来越
多, 使农民人均成人培训费支出达到5.8元,增长27.4%。三是休闲娱乐及旅游消
费在农村逐步兴起, 消费支出增加。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增长4.4%;人均休闲娱乐
费支出增长47.3%。
(七)健康及保健意识增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继续增加。人均医疗保健消费
支出为155.9元, 比上年增加17.1元,增长12.3%。其中,医疗保健用品消费支出
人均为66.0元,增加1.3元,增长2.0%;医疗保健服务费人均为89.8元,增加15.8
元,增长21.2%。在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中,农民支付的保健费人均绝对值虽然还较
少,但增幅却较为突出,增长21.7%,表明农村居民对自身健康及保健的意识进一
步增强。
二、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
(一)生活消费动力不足,与城镇居民差距大。2004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增
长明显,但从目前农民增收的形势看,增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其长效机制尚
未建立,进而使农民的生活消费动力不足。全省农民收入增长虽创8年来最高水平,
但仍低于全省城镇居民收入增幅1.1个百分点, 造成农村的消费水平远远地落后于
城镇。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为6673.8元,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之比为2.8∶1,
大于城乡居民收入之比2.7∶1的比例。而且城镇居民消费带有较大的福利性,农村
居民则享受不了。所以,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会更大。
(二)消费结构不合理,农民生存性消费占的比重较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
中,吃、穿、住等支出占的比重较高,达60%以上,主要是解决了衣食无忧的问题,
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满足的阶段;而精神生活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支出
所占的比重还较低。除电视机拥有量较多外,其它如电脑、组合音响、照相机、中
高档乐器等拥有量还比较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还较
低。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支出预期不稳定影响农民即期消费。目前农村社
会保障覆盖面低,参加各类保险的人数还比较少,相对于城市居民不断完善的社会
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养老、医疗、教育等问题困扰着农民,农民后顾之忧较大,影响了农民即期
消费。截至年底,全省仅有32%的适龄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从近年农户的支出变化
情况看,文化教育、医疗消费增长快于整个生活消费支出增长。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与2000年相比,2004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增长34.9%,其中文化教育、医疗消费增
长39.1%,高于整体增幅4.2个百分点。
(四)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消费环境有差距。一是农村商业流通组织落后,
流通成本过高,商业经营能力弱小、设施落后,假冒伪劣时有发生等,不能满足农
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二是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自来
水等普及率还远低于城镇,限制了一些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影响了农民消费。
三是农村消费信贷环境欠佳,农民贷款难依然存在,使他们几乎不可能进行大额贷
款消费。四是农村社区服务组织尚未建立健全,商品售后服务与消费者权益没有充
分保障,使农民对购买耐用消费品存有疑虑,进而影响其消费热情。
(五)人口素质相对较低,消费观念滞后的现象仍然存在。从农村文化教育状
况看, 农民知识化水平还不高。目前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9年,仅达到
初中水平。由于文化素质较低,消费观念较为落后,加之信息不灵,农村居民盲目
消费或不敢消费的问题较为突出,婚嫁消费攀比、人情消费、奢办丧事等畸形消费
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消费需求,挤占了农民改善生活条件、生
产投入、子女教育等正常的消费资金,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省统计局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