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9&rec=176&run=13

【综述】截至2004年末,全省气象职工总数1866名。学历结构:硕士37名;本
科468名; 专科598名; 其他学历763名。职称结构:正研级高工3名;副研级高工
138名; 中级职称630名;初级职称864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本科学历和高级职
称的人员分别占职工总数的2.0%、26.6%和7.1%,较2003年提高1.1%、2.8%和
1.3%。全省气象台站123个,其中19个基本站,4个基准站,100个一般站。
全年重大灾害性天气无漏报,开展了72小时天气预报、10天中期滚动指导预报、
短期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落区预报业务。9月1日开始发布全省精细化预报。开
展了气候影响评估、诊断工作,定期发布苗情、产量、干旱、洪涝、海温、森林火
点、大雾、沙尘暴、植被指数等多种产品。进行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完成了部分
地区地形图数字化和区划模型建立工作。与省环保部门联合制作17城市空气质量预
报, 通过省卫视台正式发布。在全省4个不同生态功能区建立了深层土壤水分连续
动态自动监测站,开展水质、物候、土壤酸碱度监测工作。与国土资源厅联合发布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16次,准确预报灾害发生地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年组织飞机增雨作业7个架次,飞行15.38小时,累计影响面积19.06万平方公里,
增加降水3.3亿立方米;组织火箭、高炮增雨防雹作业582次,发射炮弹4.65万发、
火箭弹1169枚,累计影响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9.39亿立方米,防雹减少
损失6.16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完成了“山东决策气象服务
系统”改版,省政府领导可以随时登陆网站获取预报及决策建议。通过电视栏目、
省委远程教育泰山网,传递气象兴农信息,突破了“最后一公里”瓶颈。出动集探
测、预报、通讯于一体的“移动气象台”为亚足杯和麦收提供现场服务。省政府连
续第十年致函中国气象局建议给予省气象局表彰奖励。省气象中心以汛期优质的气
象服务荣获2004年全国汛期气象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年内,有114个自动气象站投入业务运行。全省实施“等效雷达”工程,在5部
新一代天气雷达全部建成的基础上,实现了省、市气象台雷达资料的联网共享。建
成省-市电视会议会商系统。与山东大学联合建立并启用了数值气候模式高性能计
算实验室;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应用气象学专业”和省气科所“海洋气象开放实
验室”;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建设“生态与气象研究中心”。年内,全省气象部门
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5篇。“山东兴农网”建设技术开发研究获省科技进
步二等奖, 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等3项课题获三等奖;“山东多普勒天气雷达
建设和应用”研究和“移动气象服务系统”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鉴定,分别达到了国
际先进和国内领先的水平;海洋天气预报警报系统、移动气象服务系统研究和台站
历史沿革资料转换及查询系统三项科研成果转化为业务能力。
全省气象部门认真学习和宣传贯彻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争取省政府召开了
省直16个部门参加的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协调会,将全省气象事业发展纳入
山东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下发《山东省气象局实施“三大战略”指
导意见》并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全省气象部门人才工作会议,制定《山东省气象局
“6121” 人才工程实施意见》和《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未来5
~10年全省气象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建立现有干部、后备干部和
年轻人才培养对象三个人才库。为服务“平安山东”建设,制订《山东省特大生产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预案》。建立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协调领导小组和
协调会议制度,组织制定《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2005~2010发展规划》,作为第一
个省级专项规划,通过省发改委和省气象局联合下发到各市人民政府。依法履行社
会管理职责,省级电视天气预报制作权成功回归。发布实施《山东省气象管理办法》,
修订《山东省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管理规定》。将防雷工程施工和设计技术人员资
格和施放气球技术人员资格管理工作移交山东气象学会,并组织防雷工程施工和设
计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完成省气象局行政审批受理大厅建设,并建立运行机制和监
督制约机制。加强行业管理,整合气象资源,实现与民航、油田部门气象资料共享。
“3.23世界气象日”期间与省水利厅在泉城广场联合举行纪念活动,向社会广泛宣
传气象知识。
按照“一景、 两化、三佳、四点”的建设目标,逐个审定全省118个台站的规
划建设方案,推动全省“一流台站”建设工作。全年争取投资和筹集资金2507.8万
元,完成3个台站的迁站任务和18个台站的综合改造任务,新建业务办公用房1.1万
平方米。 7月开始,全省气象部门三级预算单位正式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各市
气象局统一成立计划财务科,全省气象部门全部实行了会计委派制。
全省气象部门119个文明创建单位全部建成文明单位,年内新增省级文明机关1
个,市级文明行业1个,市级文明单位6个。制定下发《山东气象文化建设实施意见》,
凝炼“驾驭齐鲁风云,创新山东气象”的山东气象人精神,全面开展创建学习型部
门活动。省气象局党组提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全省
建立了市县局领导班子定期到地方纪委汇报工作,主动接受监督的制度和述职述廉
述学制度。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推动了党风廉政建
设的深入实施。
(摄影 马高飞)
【气候概况】2004年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总的气候特点是:
冬季异常偏暖,雨雪多;春季前期回暖迅速,后期雨水丰沛;夏季凉爽多阴雨,暴
雨频繁;秋季气温偏高,降水不均。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大雾和
大雪。全年水资源丰富,天气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
一、气候概况
(一)气温
2004年, 全省平均气温为13.9℃, 较常年偏高0.9℃,比上年偏高0.7℃,是
1951年以来的第5个高温年。 各月平均气温,除6、8月较常年偏低外,其他各月均
较常年偏高或持平, 2~4月明显偏高,且2月份大部地区异常偏高。全省大部地区
较常年偏高1℃左右。 冬季(2003年12月~2004年2月,下同)全省平均气温为1.3
℃,较常年偏高1.6℃,比上一个冬季偏高1.3℃,是1951年以来的第3个异常暖冬。
各地季平均气温大部地区较常年偏高1~2℃。春季(2004年3~5月,下同)全省平
均气温为14.5℃, 较常年偏高1.4℃, 比上年同期偏高1.0℃,仅次于2002年,与
2001年同期相当。各地季平均气温均偏高,且大部地区偏高1~2℃。夏季(2004年
6~8月,下同)全省平均气温为24.9℃,较常年偏低0.3℃,比上年同期偏高0.3℃。
各地季平均气温除半岛、鲁南及鲁东南沿海地区略偏高外,其他地区均偏低,且大
部地区偏低0.5℃以上, 部分地区偏低1.0℃以上。秋季(2004年9~11月,下同)
全省平均气温为14.7℃,较常年偏高0.6℃,比上年同期偏高0.5℃。各地季平均气
温除鲁西南部分、鲁西和鲁中的个别县市较常年略偏低外,其他大部地区均偏高,
半岛和鲁北部分地区偏高1℃以上。
(二)降水
2004年,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64.7毫米,较常年偏多18%,比上年偏少156.8毫
米。各月降水量,除1、3、4、10月较常年偏少外,其他各月均偏多,5、11月显著
偏多。全省各地年降水量,除半岛部分、鲁西北个别县市略偏少外,其余大部地区
偏多。 冬季全省平均降水量为32.1毫米,较常年偏多13.6%,较上年同期偏少1.1
毫米。 春季全省平均降水量105.8毫米,较常年偏多10.7%,比上年同期偏少37.7
毫米。 夏季全省平均降水量为521.5毫米,较常年偏多28%,比上年同期偏多28.8
毫米。 秋季全省平均降水量110.3毫米,较常年偏少6.7%,比上年同期偏少139.9
毫米。
(三)日照
2004年, 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2304小时,较常年偏少185小时。全省各地年日
照时数在2040小时(枣庄)~2555小时(泰安)之间,除西部个别县市较常年偏多
外, 其他大部地区均较常年偏少。各月全省平均日照时数,除1、2、4月较常年偏
多外,其余各月均偏少,夏季各月偏少明显。全省各季平均日照时数,除冬季较常
年偏多外,其他各季均较常年偏少。
二、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2004年,全省出现的主要气象灾害是暴雨洪涝、冰雹大风、大雾、大雪冰冻等。
5~7月,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全省大部地区遭受暴雨、冰雹和大风的袭击,由于
暴雨频繁,强度大,造成部分地区遭受较为严重的洪涝和内涝灾害,以中西部地区
受灾程度最为严重。
(一)暴雨洪涝
暴雨发生在5~11月, 造成较大洪涝灾害的过程主要发生在7~8月份,全年因
暴雨洪涝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07.24万公顷,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2.69亿元。较大的
几次暴雨洪涝灾害过程如下:
7月16~17日,鲁西南、鲁中及鲁东南等地的24个县(市、区)普降大到暴雨,
遭受严重洪涝灾害。7月30~31日,中西部地区的8县(市、区)普降大到暴雨,遭
受严重的洪涝灾害。
8月上旬, 鲁北、鲁中、鲁西南及半岛21个县(市、区)遭受暴风雨袭击,部
分地区出现较严重内涝。 8月26~28日,全省自西向东普遍降雨,鲁西南、鲁南、
鲁中、半岛西部地区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金乡、沾化、莱阳、单县、成武、曹
县、定陶、牡丹、临朐、高密10县(市、区)先后遭受洪涝灾害,局部灾情较重。
(二)大风冰雹
5~11月,全省均有大风冰雹灾害发生,农作物受灾63.68万公顷,直接经济损
失约31.2亿元。主要的灾害过程发生在6~7月份。
(三)大雪冰冻
11月24~25日,全省大部地区出现了大到暴雪。全省高速公路先后有16个入口
因雪厚路滑而封闭, 济南机场则有8个航班因雪阻而延误。济南市因暴雪造成20多
个蔬菜大棚被压塌, 经济损失近100万元。受强冷空气的影响,从12月23日开始,
山东省范围内黄河出现了流凌花、岸冰等不同程度的凌情,由于强冷空气的持续影
响,出现了入冬以来黄河首次封河现象,长达数公里,为了防止造成阻冰现象,数
架浮桥被迫拆除。
(四)大雾
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 全省大部地区出现了2次少有的连续大雾天气,致使交
通严重受阻,空气质量明显下降。来自交通部门的信息显示,雾天延误航班平均每
天在30架次左右,济南长途汽车总站、济南火车站广场汽车站等客运站点雾天发送
旅客人数比平时减少30%以上。此外,连续的大雾天气使大气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给人们在户外活动造成不便。
(五)低温冷害
4月23日夜至24日凌晨,栖霞、蓬莱、莱州、莱阳、牟平、招远、龙口、昌邑、
高密、胶州、莱西、平度12县(市、区)遭受低温冷冻灾害。据统计,农作物受灾
面积14.42万公顷,绝收面积3.09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2.77亿元。
夏季6~8月气温持续偏低,光照不足,尤以8月中旬偏低明显,较常年偏低1.9
℃, 是1951年以来的同期次低值(1992年最低,较常年偏低2.2℃)。受低温、多
雨和寡照影响,农作物生长受阻,尤其是处在开花期的棉花生长发育受到较大影响。
(马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