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9&rec=175&run=13

一、科研创新有新突破。落实各类科研项目近百项,立项总经费近6000万元。
“优质小麦良种繁育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优质专用花生良种繁育推广示范基
地建设工程”项目获得立项,实现了在获得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上零的突破。国
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获准立项,该中心为山东省第一个独立承担的农业类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顺利通过五年复审。
获国家和省部级各类成果奖励22项,14项课题通过鉴定,15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
定,获得发明专利9项,19个品种申请了品种权保护。编写出版《中国玉米栽培学》
等学术专著和科技图书33部(册) , 在国家一级学报发表科技论文25篇,其中被
SCI收录3篇。鲁单981玉米、济麦19、20号小麦等成果的培育工作进展顺利。
二、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了“高层次和有突出贡献专家待遇的意
见”“争取和承担重大项目奖励的暂行规定”等政策文件,提高了高层次和有突出
贡献专家的待遇。树立赵振东为全院科技人员学习的榜样,充分发挥典型引导作用。
聘请中国工程院刘守仁院士来院工作。1人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3
人被评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通过面试接收27名毕业研究生。10人考取博
士研究生, 新引进留学博士后1人。与中国农科院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工作顺利
进行。
三、 突出强化科技推广服务工作。 大力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在全省新建万亩
(千头) 以上科技示范基地5处。春播春管期间,院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组织
科技专家700多人次, 奔赴全省17个市的80多个县(市、区)开展为期两个多月的
科技服务活动。秋种时,结合省委实施的“三个突破”战略,集中力量在济南、菏
泽两市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培训和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专家技术优势,积极为
全省防控禽流感提供技术支撑。承建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站。与济
南市联合开展“为农服务直通车”活动,组织了小麦垄作节水等现场观摩活动。
四、 加快推进科技产业化工作。健牧公司兽药GMP车间完成建设,并一次性顺
利通过农业部验收; 泰丰公司生物制品GMP车间正式奠基开工;山东奥克斯生物技
术有限公司种公牛站现已建成,从澳大利亚引进的优质种公牛已经进站;科源公司
承担的国家发改委“现代畜牧良种科技示范园”项目,按计划完成了胚胎工程中心
楼建设;完成了近9000平方米的科技服务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山东辐照中心完成了
16万居里钴源增容;果树所沿街科技推广服务楼已完成主体建设。
五、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推行全院行政后勤改革,将行政后勤机构、人
员与院机关整建制分离,成立院综合服务中心。行政后勤改革促进了院机关改革,
院机关在职人员由157人减至82人。 流动资金管理科整建制转入会计中心结算科。
进行院机关公务车辆使用改革,成立机关车队,对驾驶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改革了
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健全了制度,压缩了支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在分配上体现
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科研岗位倾斜,有效调动了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
六、全方位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选派93人出国考察学习,接待国外来访团组
40批150人次。聘请6名外国专家为院高级顾问并进行学术交流。分别与国际马铃薯
中心等国际机构,澳大利亚、韩国、荷兰、乌克兰等国家的科研教学机构签订科技
合作协议书。争取到引智、国际合作、出国留学资助等项目20项,引进国外种质资
源300余份。 省政府正式批准建设山东省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园、省级国外水稻成果
示范园。作物所、玉米所、原子能所分别与中国农科院有关研究所签订了育种合作
研究协议。院与中国农科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并积极争取承建“国家农业科技黄
淮海创新中心”,省政府已就此正式向中国农科院致函。
七、条件建设进一步完善。组织实施科源路拓宽、院部绿化和道路建设,院容
院貌得到明显改观。院机关车库已建设完成。实施全院智能化电表改造和部分宿舍
区变电室增容。对危楼危房的住户进行妥善搬迁安置。桑园路拓宽改造已完成路面
以下工程。建设完成职工宿舍楼1.5万平方米。为进一步改善广大职工的居住条件,
正在筹建规划面积达7.55万平方米的省直机关桑园住宅小区。
八、“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全院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各项工
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的
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院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广泛开
展了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2004年,全院共获各类
表彰奖励138项,178人被授予省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
院连续六年被评为省直文明机关。
(王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