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8&rec=94&run=13

【综述】 2003年,全省流通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3670.1亿元,同比增长13.9%,成为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比全国平
均增幅高4.8个百分点。全省商业、物资、供销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1189.7亿元,同
比增长26.2%;实现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91.1%,创1996年以来最高水平。
一、防“非典”保供应成效显著。一是抓调度监控,及时反馈情况当好参谋。及
时下发《关于积极应对非典型肺炎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紧急
通知,在全省商品流通系统迅速建立起商品市场监测体系和监控制度,每天都对11种
生活必需品的购销存及价格情况进行调度、监测,及时报告省委、省政府领导,为领
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二是抓重点地区和重点商品,稳定市场大局。“五一”
节前后,尽管个别市部分商品出现了抢购现象,但由于济南市、青岛市两大市场供应
平稳,没有造成大的影响。三是抓组织和措施落实,保证市场供应。为及时解决消毒
防护用品、食盐和其它日用消费品购买相对集中的问题,积极协调部分市和企业大量
组织货源,迅速向市场投放供应,使部分商品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为稳定
市场、安定人心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流通现代化建设迅速推进。围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现代批发市场三大重
点,各级流通部门不断加大资金和政策指导工作力度,加快传统流通企业改造,积极
兴建现代化商业网点,全省流通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连锁经营向多业态、
规范化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等多种业态有了长足发
展,连锁超市已开始向县城和乡镇延伸。全年连锁企业经营额380亿元,比上年增长
35%,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4%。二是商贸物流稳步发展。各地坚持高起
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一批物流中心和物流企业。一些大型连锁企业在满足自身需
要的同时,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全省大中型物流配送企业年经营额320亿元,比上
年增长39%,比年初确定的目标高9个百分点。三是新型商业网点迅速发展。全年新
开业大型综合超市、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等商业网点面积250多万平方米,成为全省
近年来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一年。
三、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一年来,全省商品流通系统始终把开拓城乡市场、扩大
商品销售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省贸易办拟定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快
流通经济发展的意见》,下发《关于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商品销售的指导意见》和
《关于组织实施全国餐饮业和住宿业振兴计划的通知》,对全省商品流通行业解放思
想、干事创业,做好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根据商务部开展工商
联手、商商联手共同开拓市场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组织举办了山东省第二届汽车文
化艺术节、山东省第七届旧机动车交易大会等,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山东旅游文
化消夏广场活动,承办了第二届中国白银协会年会,组织企业参加了全国烹饪大赛、
中国美食节、厨师节等活动,启动了放心早餐、夜间消费等工程。
四、企业活力不断增强。一年来,各级流通部门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
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流通企业改革,在资产重组、优化
资本结构、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年有281户企业进行了资产
重组,271户企业全部退出国有资本,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较上年减少532户,43户企
业完成了依法破产。截至年底,全省流通企业改制面达82.8%,同比提高6.5个百分
点。全省限额以上批零贸易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764亿元,同比增长30%。重点调
度的83家企业完成销售额598.8亿元,同比增长42.3%;实现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
66.8%。
五、招商引资步伐明显加快。全省商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
元,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全省已有11家跨国零售企业,累计开店27处,
经营面积约50万平方米。
六、商品流通秩序日趋规范。一是加强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了生猪定点
屠宰场(厂)专项整治、肉类食品市场集中整治活动,先后取缔不合格定点屠宰场近
百家,对70家屠宰场点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全省有34家企业被评为中国机械化屠宰
加工优势企业,28家企业进入中国屠宰与肉食加工行业销售百强。二是大力推进“三
绿工程”。按照商务部等八部门《关于在防治非典时期进一步做好三绿工程工作的通
知》,积极推动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已有两个县被确定为
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单位。三是加强旧机动车和拍卖行业管理。通过建立旧机动车
交易中心年审制度,完善拍卖行业审批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重新确认经营资格
等,促进了拍卖和旧机动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四是按照“严格标准、规范操作、扎实
工作、稳步推进”的工作要求,开展了酒家酒店等级评定工作。全省有14家餐饮企业
通过了国家级酒家评审。五是继续狠抓了行业安全生产经营,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
的发生。
(冯立东)
【拍卖业】 山东省拍卖行业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1997年《拍卖法》
颁布实施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拍卖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交金额快速
增长,拍卖市场日趋活跃,经营秩序逐步规范。到2003年底,全省拍卖企业发展到
165家。2003年共举办各类拍卖活动2927场次,成交额149.2亿元,比1997年增加
142.3亿元,增长20.6倍,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刘慧云)

2003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批零企业
┌─────────────┬──────┬───────┐
│企业 │销售额(亿元)│比上年增长(%)│
├─────────────┼──────┼───────┤
│1、三联商社 │106.00 │26.60 │
├─────────────┼──────┼───────┤
│2、青岛利群集团 │33.13 │34.03 │
├─────────────┼──────┼───────┤
│3、银座商城 │31.01 │53.70 │
├─────────────┼──────┼───────┤
│4、润华集团 │29.60 │42.30 │
├─────────────┼──────┼───────┤
│5、潍坊百货集团 │25.04 │23.80 │
├─────────────┼──────┼───────┤
│6、省棉麻公司 │24.06 │66.75 │
├─────────────┼──────┼───────┤
│7、威海家家悦超市公司 │21.17 │65.40 │
├─────────────┼──────┼───────┤
│8、淄博商厦 │19.92 │20.89 │
├─────────────┼──────┼───────┤
│9、济南人民商场 │18.67 │23.64 │
├─────────────┼──────┼───────┤
│10、山东新星购销总部(集团)│18.00 │12.50 │
├─────────────┼──────┼───────┤
│11、省农资公司 │16.53 │41.99 │
├─────────────┼──────┼───────┤
│12、烟台农资 │12.94 │13.89 │
├─────────────┼──────┼───────┤
│13、潍坊钢联 │12.56 │52.74 │
├─────────────┼──────┼───────┤
│14、烟台振华百货 │10.93 │96.99 │
├─────────────┼──────┼───────┤
│15、临沂九州集团总公司 │10.50 │4.20 │
├─────────────┼──────┼───────┤
│16、崂山百货大楼 │10.24 │27.63 │
└─────────────┴──────┴───────┘
(省贸易办公室)

【供销合作贸易】 2003年,山东省供销社按照全国总社的总体部署,结合全省
实际,确定工作重点,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真抓实干,经济效益继续大幅度提高。全省供销系统共完成销售收入683亿
元,比上年增长27.2%;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增长62.6%,上缴国家税费10.3亿元,
增长16%,社会贡献总额46.8亿元,增长35.3%。省社控股参股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
总额也实现大幅度增长。山东省供销社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供销社系统名列前茅,
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2003年度经营绩效考核特等奖。
二、加快步伐,发展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实现重大突破。按照省社确定的“占领城
区、下伸农村、拓展周边、形成网络”的基本思路,全省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呈现
出全面发展的态势。到年底,已有十几个县(市、区)基本形成了覆盖到乡镇的日用
品经营网络;50多个县(市、区)基本形成了农资经营的网络框架;以莒南为代表的
发展最快的县(市、区)已经形成了包括生活和生产资料、覆盖全县的综合经营网络,
走在了全国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发展的前列;通过调整业态、发展网络,全省供销社系
统形成了淄川新星集团、青岛北方国贸、济南新国道、兖州广场商厦、枣庄购物中心、
梁山水泊商场、临淄东泰商厦、莱芜馨百等十几个能够带动区域网络发展、具有较强
实力的龙头零售企业。
三、努力探索,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取得进展。经省委农村工作领
导小组批准的11个县的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工作已经起步,沂源、招远、平邑、
利津等县、市,方案科学,切入点准确,工作扎实,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农民的认可。
在试点县的带动下,全系统已有三分之一的县开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部分县
(市、区)的专业合作社得到了中央和省财政的补贴,为争取今后的扶持政策奠定了
基础。已有济宁、泰安、淄博、潍坊、聊城5个市和沂源等近20个县被政府授予指导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职能,其中,泰安市和滕州、沂源等县(市),以供销社为
主体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以省社为主,组建了全省棉花协会,再生资源、
烟花爆竹协会工作得到加强。各市、县供销社抢抓机遇,积极工作,新成立农产品行
业协会100多家,是全系统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最快的一年。
四、突出重点,支柱产业和骨干业务发展壮大。棉花企业抓住棉花涨价的有利时
机,努力扩购增销,销售收入增长50%,经济效益增长72.2%;纺织企业克服原料价
格上涨的不利影响,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烟花爆竹、再生资源、房地产
开发等行业也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好势头,成为市、县供销社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确保稳定,继续推进改革改制工作。至年底,全省市、县属企业改革已经完
成了75%。一些市、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改革形式。许多市、县联社
在改革改制中做到了精心处理债务,千方百计保全资产。泰安市社通过对企业的改制、
重组和新建,形成了2个全资子公司、1个控股企业、3个参股公司,目前企业运转良
好。日照市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努力,已将4.1亿元的社员股金兑付了70%以上。聊城
市联社与长城金融资产公司协商,帮助各县(市)基层社处理债务4.2亿元。乐陵市
社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将40多块土地重新确权到市社名下,消除了土地流失的隐患。
在严格控制编制和财政支出的情况下,省政府决定将县(市)联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杜鸣鸣)
【石油燃料贸易】 2003年,共销售成品油569.3万吨,比上年增加53.2万吨,其
中,零售358.5万吨,直销141.4万吨,批发69.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2.5亿元,比
上年增加38.8亿元;商品流通费总额10.1亿元,平均吨油费用167元,较年度控费目
标减少9元/吨。
继续深化改革,全省一体化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是省、市、
县三级管理和经营职能分工更加明确。县级经营单位为零售操作现场,市公司转型为
执行层,省公司作为经营管理中心,统一库存管理、资源配置、营销策略和计划制订,
实现全省一体化运营。二是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调整省市公司、各类
岗位人员之间的分配关系,重点提高骨干人员和工作业绩突出人员的收入水平,逐步
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内部分配机制。三是减员分流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共计减员
6339人,在大量分流人员的同时,保持了企业的稳定。四是年销量500吨以下的小站
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承包租赁、改制分流等方式,盘活了部分资产,关停了57
座扭亏无望的站。五是存续公司实现有序退出。
优化整合企业资源,推行连锁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控制力明显增强。一
是制订物流优化方案,优化现有油库布局,将总库容压缩到80万立方米,年周转达到
8次以上。二是加强了库存的集中统一管理。实行了单库费用预算管理,将所有库存
压缩为19.3万吨,减少资金占用3.2亿元左右。三是进一步完善了网络布局。新建加
油站77座,收购35座,租赁12座,重点改造156座。新增农村网点160个,水上网点3
个。四是特许加盟站发展有新的进展。新增特许加盟站100座,年末全省已有特许加
盟站600座。五是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解决了17个市公司
统一纳税的问题,为建立全省一体化连锁经营体系奠定了基础。
全力扩大零售和直销配送,企业持续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建立了经营质量分析会
议制度,零售和直销配送量大幅度增长。零售量比上年增加58.6万吨,增幅为19.5%。
直销量比上年增加5.9万吨,增幅为4.4%。坚持使资源向效益好的区域和销售方式流
动,提高了资源效益。加大了对地炼资源的采购,积极与中油对接资源,弥补了资源
缺口,较好地保障了市场供应。坚持与中油、社会零售商进行经常性联手,实行价格
日跟踪制度,保证了价格稳定。高标号汽油比上年增销21.9万吨,增创毛利1亿多元。
销售各类润滑油、脂17.8万吨,比上年增加6.1万吨。组建了燃料油经营管理部门,
销售各类燃料油19.2万吨。
强化监管内控。加强了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调度分析和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控,
加大了资金监管力度,坚持“零存款”管理。清收各类欠款5.2亿元,减少三项资金
占用4918万元。全面实行费用预算管理,各项费用均控制在限额之内。业务招待费、
会议费等可控费用比上年减少215万元,全省系统平均吨油费用比上年下降1.4元/吨。
再创5星站3个,4星站12个,3星站49个。实行物资统一采购,节省采购成本500多万
元。举办零售、信息、安全等各类专业培训200余期,培训员工近9000人次。按照中
石化实施ERP的部署要求,加强了对办公综合系统和人力资源数据库的开发应用,加
快了推广应用微机控制收发油系统、IC卡加油系统和全省局域网建设步伐。建立HSE
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监管,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风险能力,实现连续4年安全
经营无事故。加强效能监察,避免经济损失5363.6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08.5万元,
增加经济效益2476.3万元。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对市公司领导班子考核调整和新一轮聘任。现职
市公司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从46.77岁降低到44.8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由
88%提高到92%。省公司中层干部、市公司班子成员共137人按时进行了个人收入申
报。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有1座加油站被团中央和中石化集团公司授予国家级青
年文明号称号,1名青年职工被团省委等五部门授予省级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称号,9座
加油站和16名青年职工被省公司党委和团省委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称
号。
(宋 鹏)
【粮油贸易】 2003年,粮食部门共完成销售收入275.6亿元,实现利润1.53亿元,
综合经济效益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位。其中烟台、滨州、济南、德州、聊城、青岛6市
盈利额均突破千万元。
一、粮食安全措施进一步落实
完善储备体系建设。截至年底,全省地方粮食总库存695.5万吨,其中商品粮
501.5万吨。地方储备新增39.5万吨,达到194万吨。确保了“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储存安全”。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全省粮食批发市场已达33处,年交易量250万吨左
右。
初步建立了粮食安全应急预警机制。起草了《山东省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省政
府批准后即可出台实施,初步建立了粮食应急预警机制。草拟了《山东省地方储备粮
管理办法》《省级储备粮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其中《山东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
法》列入2004年省立法项目。
确保市场供应。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两次粮价波动,各级粮食部门采
取积极措施,维护粮食安全,保障粮油市场稳定。一是统筹安排市场。按照“粮源足、
质量好、不脱销、不断档、价格合理”的要求,全省指定18家粮油加工企业和5家供
应企业作为省级应急定点单位,备足批量成品粮油,其中安排灾区、缺粮群众借粮计
划20万吨。虽然10月份以来粮价上扬幅度较大,但粮油货源充足,全省粮油市场供应
相对平稳。二是强化市场监控。山东金粮网建成使用,初步建立起覆盖全省、辐射全
国的粮食信息网络。10月下旬起,全省启动粮油市场价格日报制度和购销存旬报制度,
准确把握市场动态。
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积极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试点工作。按照“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的改革思
路,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围绕保护基本农田,建立储备、
市场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三老”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掌握粮源、调控
市场的新办法。三市新增地方储备粮25万吨,占全省新增规模的62%。莱州市以创建
产业化协会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粮食企业掌握粮源、调控市场的新路子。
企业改革步伐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全省国有粮食企业完成改制1180
家,占企业总数的39%,其中成立股份制企业552家。全省累计减员分流4.4万人,其
中系统内安置1.7万人。
三、粮食购销取得显著成绩
全省粮食购销两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814万吨,占计划的108.5%;销
售粮食1169.5万吨,比上年增加86万吨,占计划的137.6%。山东与福建等省建立了
省际间购销协作关系。
四、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
粮办工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8.8亿元,工业效益比上年有较大提高。省局指导
的十大集团发挥了骨干拉动作用,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分别占全省粮办工业的21%、50
%。民天、香驰等7家单位列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半球、华瑞、长生等企业
的7大产品入选2003年山东名牌榜。城市粮油供应企业和农村粮食企业逐步摆脱困境。
进出口和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省粮食部门共完成进出口总额8.3亿美元。大豆
进口创历史新高,达到160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1/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15亿元。
五、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重点,强化“双基”工作,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取得好
成绩;以仓储管理为重点,储运设施建设与维修改造步伐加快,莱州、广饶的“四散”
流通技术在全国推广,全省争取填平补齐和功能提升项目3个,新建扩建地方储备库
30万吨;以双拥共建为重点,军粮供应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省粮食局荣获全国“爱
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
(孟 军 李化武)
【集市贸易】 至年底,全省城乡商品交易市场9477处,同比减少118处。其中,
城市1870处,农村7607处,消费品市场8883处,生产资料市场594处。市场总数减少
的地区主要是青岛75处,潍坊22处。造成市场减少的原因,主要是通过全省性的集贸
市场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取缔了大量违法违章市场,从而使农村市场和消费品市场明
显减少。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成交量变化平稳,无明显增长。从成交额看,全省商品交
易市场成交额4063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城市2508亿元,农村1555亿元,分
别增长0.85%和1.38%;消费品市场3134亿元,生产资料市场929亿元,同比增长
0.33%和3.55%。从成交量看,九大类主要消费品中,除棉烟麻、粮食、油脂油料类
增长87.03%、20.02%和0.7%以外,其他肉食禽蛋、水产品、蔬菜、干鲜果、大牲
畜、家畜幼禽六大类消费品成交量下降29%以下。从五大类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量看,
除机动车、钢材略有增长以外,木材、化肥、农药成交量明显减少。成交量减少的主
要原因,大部分商品是由于“非典”的影响造成的。
城市和农村主要消费品成交量稳步增长,生产资料商品成交量城乡各异。从九大
类消费品成交量看,城市市场除水产品、肉食禽蛋、油脂油料、干鲜果四类略有增长
以外,大牲畜、蔬菜、棉烟麻等五类消费品明显减少;农村市场消费品成交量除棉烟
麻、粮食类略有增长外,其他七类消费品明显减少。五大类生产资料商品城乡市场成
交量各异。城市市场农药明显增长,其他四类则呈明显下降趋势;农村市场木材、农
药明显减少,其他三类略有增长。
城乡市场主要农副产品价格水平普遍上涨,价格总水平走高运行。消费品市场主
要农副产品的价格总水平为120.2%,同比上升21.3%。其中,城市121.77%,农村
119.53%,同比分别上涨16.69%和23.36%。九大类农副产品价格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普遍上涨。
生产要素市场数量和总成交情况呈下降趋势。全省生产要素市场118处,同比减
少33处。其中,房地产市场20处、金融市场31处、劳动力市场9处、技术市场13处、
产权市场3处、其他生产要素市场42处。生产要素市场成交额571亿元,同比下降19.1
%。
其中,房地产市场交易出现大幅下滑态势,成交量189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32.19%;成交额329.7亿元,同比减少28.9%。
(颜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