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型工业企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8&rec=79&run=13

【海尔集团公司】 2003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806亿元,折合97亿美元。
海尔六大类产品市场份额继续占据行业榜首。其中,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
热水器、洗碗机的市场份额分别达23%、42%、27%、26%、17%和79%。
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环境变化,海尔集团充分发挥海外本土化的优势,规避非
关税贸易壁垒。2003年,海尔虽然没有在海外建新工厂,但通过ICM的方式,海尔海
外工厂及制造基地增加到22个。
2003年,海尔提出并实施“一低三高”战略(低成本,高增值、高增长、高质保),
提高产品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市场上,同样性能的产品,海尔产品成本更低,价
格更优惠。“一低三高”战略使海尔产品具备了有国际竞争力的性价比优势,频频获
得大定单,2003年,海尔品牌产品的产量突破2000万台,同比增长约20%。
自9月份以后,海尔的4位副总裁都承担了具体的经营任务,分别兼任手机、家居
集成、电脑和彩电部门的部长,以创业者的心态去对待创新的市场链流程,在实践中
探索市场链流程再造新阶段的规律和进一步优化的模式。
海尔是中国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2003年,海尔获准主持多项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如网络家电、家居集成、超低温冷柜以及便携式冷藏箱等。这些标准的提出将提高行
业准入门槛,维护行业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也标志着海尔集团已经将企业间
竞争由技术、专利竞争转向标准上的竞争。
海尔开发的高端产品始终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如:46寸PDP彩电在国内同
行业销量居首位;海尔逐点高清彩电率先实现技术升级;海尔变频系列冰箱是国内惟
一具有变频功能的冰箱产品;海尔环保双动力洗衣机是世界上首台真正不用洗衣粉的
洗衣机;海尔MP3手机是国内待机时间最长的手机产品,待机时间达18天;在“非典”
时期,海尔三度空调(温度、湿度、舒适度可调)等健康家电满足了非常时期人们的
非常需求。
2003年,在徐加全博士的带领下,北京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设计的
中国首枚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解码芯片———爱国者三号定单量突破100万片。
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在数字电视信源解码产业化芯片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海尔
在数字电视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大大提高了国内同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海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软件体系,建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
1~11月份海尔软件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已经形成了海尔集团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
代新的增长点。
实施市场链业务流程再造。目前,在海尔的营销网络中,新业态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在跨国大连锁、本土大连锁公司、大商场、加盟专卖店、专营店构成的网
络中,2003年,海尔销售份额在大连锁渠道占据的份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一倍多。在海
外市场,大客户始终是海尔开拓海外市场的主渠道,目前,海尔已成为欧洲12大连锁
店和美国10大连锁店的供应商。
海尔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企业,海尔的技术创新始终以市场为导向,
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一手抓住用户需求,一手握有国内
外技术标准,使海尔在国内高端家电领域始终处于遥遥领先地位。“非典”时期,海
尔提前推出的健康系列家电满足了用户的特殊需求。如带杀菌防毒墙功能的中央空调,
可杀菌的健康洗衣机,有氧吧换新风功能的室内空调等产品成为广大用户的首选。
海尔整合全球科技资源,创造出许多国内独有的技术和产品,引领国内家电市场
的消费趋向,如双开门豪华冰箱、变频冰箱,可满足1000平方米以上制冷要求的大型
中央空调,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待机18天的手机等。
在软件技术领域,海尔目前已形成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核心软件、CAD/CAM软
件、商业智能软件、GPS/GRS软件、管理咨询服务软件、家电嵌入式软件、企业信息
化软件、机器人自动控制软件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软件产业体系,1~11月份,海尔
软件产业的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其中,由北京海尔IC设计开发的中国首枚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数字电视解码芯片———爱国者三号,不但提升了海尔在数字电视领域的竞
争力,而且替代进口,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爱国者三号芯片的定单量已超过100
万片。
2003年,海尔实施“一低三高”战略,产品全面进入全球TOP10大连锁和国内全
部大连锁渠道。其中大连锁渠道销售海尔产品的份额比上年增长了一倍多。
2003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12月18日,美国《远东经济评论》
公布亚洲企业200强名单,在中国企业中,海尔集团以最高得分名列榜首。
【胜利油田】 胜利油田是全国第二大油田。现在的胜利油田是指中国石化集团
胜利石油管理局和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的统称。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
是隶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国有特大型企业,2003年,油田拥有固定资产原值
208.01亿元,净值131.10亿元,职工101629人。机关设有26个职能处室,23个直属单
位,辖43个二级单位,12个局属经济实体,12个控股公司,1个派出机构,1个直属处
级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
拥有固定资产和油气资产总量1115.8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158.59亿元,净值
96.14亿元,油气资产原值957.23亿元,净值360.21亿元,职工75801人,机关设有14
个职能部门,5个直属单位,辖22个二级单位。
胜利油田的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德州等8个市的28个县
(区),主体位于东营境内黄河入海口两侧。山东境内取得探矿权面积约4.6万平方
千米。近年来,油田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在新疆、安徽、浙江、宁夏等地
区新增探矿面积10多万平方千米。截至年底,胜利油田登记探矿权总面积达15万平方
千米,油气资源总量已达170亿吨,比“八五”末增加了一倍多。截至年底,胜利油
田已找到油气田72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4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075亿立
方米(包括气层气和伴生气)。从1983年开始已连续21年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保持在1亿吨以上。累计生产原油79929万吨,生产天然气389.8亿立方米,实现工业
总产值3952.56亿元(现价),上缴利税(费)1164.67亿元,创汇132亿美元,为我
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及油区
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油田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励精图治,攻坚破
难,先后战胜“非典”疫情、“10.10”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努力化解一些历
史遗留问题和前进道路上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使油
田各项事业在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中创造出新的业绩。2003年,全油田实现总收入
624.2亿元,其中有限公司421.6亿元,管理局202.6亿元。共实现企业增加值382.2亿
元,其中有限公司328.8亿元,管理局53.4亿元。共实现利润141.5亿元,其中有限公
司154.4亿元,管理局亏损,控制在集团公司下达的限亏指标内。共实现税费129.8亿
元,其中有限公司114.6亿元,管理局15.2亿元。
“三大目标”在扎实推进中开局良好。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手抓谋划、
一手抓发展”的工作思路,油田各行各业按照“三大目标”,调整规划、落实部署,
坚持把油田的战略规划落实到每个阶段,细化到每个工作环节,“三大目标”在开局
之年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展开。
“油气当量重上三千万”的资源基础更加牢固。勘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
新增预测储量1.3亿吨,控制储量1.16亿吨,探明储量1.13亿吨,首次实现三级储量
同时“过亿吨”,进一步改善了资源序列结构。勘探区域进一步扩展,在辽东湾新登
记6500平方千米的勘探区块,实现了油田海上勘探由滩海和浅海向深海的新跨越。在
胜利老区、阳信洼陷、桩海潜山、郑家———王庄地区、东营凹陷南坡深层均取得实
质性的重大突破,发现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层、新带、新构造;外围新区勘探实
现了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突破,新疆准噶尔探区的董1井、排1井,以及海外伊朗卡山
探区的Arn—1井均见到油气显示,特别是Arn—1井经测试日产油为791吨,同时伴有
可观的天然气,有望在海外发现一个较大规模的背斜构造。储量规模有较大改善,在
连续勘探开发40年的情况下,胜利老区一举发现了郑家———王庄、东营南坡、罗家
垦西和桩海潜山等4个5000万吨级整装区块。勘探效益有新的提高,吨油储量勘探成
本控制在18.6元,比上年降低3.5元。油气开发工作着眼老区稳产这个目标,狠抓滚
动勘探、新区产能建设和老油田综合治理三项重点工作,油气生产平稳运行,全年生
产原油2665.5万吨,超计划5.5万吨。开发指标和开发水平进一步好转,自然递减
14.19%;综合递减6.13%,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综合含水连续7年控制在90%以
下,连续第7年实现年度储采平衡。科技兴油战略向纵深发展,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
突出资源战略接替和提高采收率两大主题,在隐蔽油气藏成藏理论、老油区提高采收
率理论、西部和海外新区找油理论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油田共承担科研课题
503项,完成各类科技成果312项,取得专利120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0%,科技进
步贡献率为46.3%。
“存续经济总量翻一番”有了可喜开端。管理局各单位不断优化运行机制,坚持
内强素质、外拓市场,积极探寻多种有效发展途径,展现出了勃勃生机。重点工程进
展顺利,电厂二期3#机组顺利投产发电;在油田基地等区域实施以热电联供为重点的
供暖工程改造后,每年可替代采暖原油33.6万吨。难动用储量油气开发板块对存续经
济的推动和贡献开始显现,全年生产原油66.4万吨,实现收入12.5亿元。外拓市场创
历史最高水平,呈现出国内行业市场、社会市场、海外市场梯次推进、全面开花的新
格局,全年实现外部收入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特别是西部市场实现了跨越
式发展,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
职工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新的改善。坚持把实现油田长远发展,维护
职工根本利益,让职工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作为油田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
发点,想方设法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确定了3年建成2.8万套职工住房的目标,
目前开工2万套,已完工6000套。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职工满意率平均达到80%
以上。全年新增国家级文明小区3个、省级文明小区3个、局级文明小区5个。到2003
年底,油田已建成国家级文明小区25个、省级小区39个、局级小区74个。胜利广场二
期工程、济南路改造、商业街改造等大型重点工程有的已全面完工,有的正在抓紧建
设。社区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离退休职工建立了补充养老保
险。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油田范围内的各项指
标顺利通过考核验收。狠抓卫生防疫、卫生监督和“非典”防治工作,医疗卫生服务
水平进一步提高。油田教育质量和高考升学率明显提高,2003年油田高考综合录取率
达到72.4%,其中本科录取率为34%。计划生育工作在全省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计划
生育率达到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9‰以内。
积极稳妥地推进内部改革,油田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把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作为
推进油田改革的重头戏,坚持宏观指导与给二级单位充分放权相结合,坚持依靠群众、
相信群众、动员群众,从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入手,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
在油田推广实行了以岗效薪酬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薪酬收
入能升能降的机制。按照“两种资产管理体系、三种管理模式、五大产业板块”的总
体思路,对油田存续经济管理构架和产业格局进行了新的界定和勾画,先后成立了难
动用储量开发管理中心、石油工程技术管理处、集体资产管理中心,使油田存续部分
形成了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生产服务、社会服务、集体经济和难动用储量开发五大板
块。结构调整和专业化重组取得新进展,完成了运输系统和油田淄博制管有限公司的
调整重组;物资供应系统进行了撤站、设科、撤库、按生产区域设立供应点的改革试
点;组建了“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和“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并已开始走上多元化投
资、社会办学的路子。改制分流取得实质性进展,二级单位已上报油田改制分流方案
11个,管理局上报集团公司5个、批复5个,其中监理公司和利丰公司已进入操作阶段。
大力加强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工作,油田经营管理水平有新的提升。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业务流程,改造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地震
资料处理速度达到每秒万亿次,年处理能力达到5000平方千米,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勘探开发数据库的整合提升,重点生产环节和设施的自动化改造,采油、作业、联合
站库、钻井、地震等五类基层队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均促进了油田生产运行效率的提
高。依托全球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VPN技术,实现了外部市场核算与外闯市场队伍管
理的同步运行。物资系统实现了日清日结,每年仅利息支出就可减少近千万元。社保
和医疗系统实现了信息对接,全油田职工均可持社会保障卡就医。全油田共享的中小
学教学资源库初步建成,远程教育系统投入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育培训效果。在8
个社区推广应用了社区地理信息系统,部分小区水、电、气“三表”实现了远程抄表
计量。
各单位、各部门以“对标、追标、创标”活动为载体,不断强化基层建设,经济
运行质量明显提升。突出扭亏脱困工作重点,加强对内部承包办法的优化调整,理顺
了油田各个层面的经济关系。规范各级组织决策程序和经营行为,狠抓内审内控和内
部监察,提高了管理效能。全年开展各类审计项目85项,实现增收节支3亿元。加强
施工监督和项目预结算等过程管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依靠信息技术努
力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和全过程管理,节约财务费用4000多万元。清产核资工作取
得明显成效,管理局申报处理不良资产30.6亿元,有限公司报废资产11亿元,资产运
营效益有了新的提高。物资系统大力开展集中招标采购,节约采购资金1.25亿元。加
强技术监督工作,全年共清退不合格物资5630余万元,节能35万吨标准煤。油区治安
和生产秩序进一步好转,为油田生产经营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集体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集体经济实现生产经营
总值4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其中社会市场销售收入17亿元;实现利税4亿元;
实现企业增加值11亿元。特色产业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推动下逐步形成,农
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机电制造业优势项目发展迅速。先后改良盐碱地2万亩,种植
芦竹1.5万亩,种植速生杨6000亩;胜岛公司氮化防腐油管开始占领大庆、长庆、新
疆油田等外部市场;测井公司自行设计的便携式数控仪完成升级换代并投放市场;商
饮服务业向规模化、网络化发展。国际市场开发取得新进展,全年出口创汇2489.2万
美元。
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油田大局保持基本稳定。深
入开展“学精神、转观念、谋发展、见成效”活动,推动了油田上下思想的大解放、
观念的大转变。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驾驭市场经济和复杂局势的能
力进一步增强。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
效明显。人才建设迈上新台阶,油田已送培硕士研究生1738人、博士研究生140多人。
适应油田生产经营需要,大力加强职工培训工作,全年开展高级工、技师和技术能手
培训2.8万人次,青工创新能力培训3万人次。以“达标、创优、争强、夺牌”活动为
载体的基层建设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共建成达标队3268个、优秀队548个、行业一强
209个和名牌队147个。在中石化组织开展的“五项劳动竞赛”活动中,油田55个基层
单位被评为中石化金牌队和五星级站(库)。按照“立足全局、系统规划,着眼基层、
创新实践,依靠群众、广泛参与”的思路,全面推进胜利文化建设。在继承传统和征
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总结、提炼和升华,提出了“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
向胜利”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胜利精神”,以及以“创业、创新、竞争、发展”为
主要内容的新时期“胜利文化”的核心内涵。胜利文化获“2003年度中国企业文化大
奖”,标志着“胜利文化”建设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取得了创新发展。下大气力处理
和解决一系列难点热点问题,妥善处理油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通过制定实施
“补利息差”政策,基本解决了长期积累形成的家属历史遗留问题。广泛开展“结对
帮扶再就业”活动,1.3万名“协解”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00多名待业子女实现
了就业。超前做好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应对工作,保
障了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自1986年起,胜利油田连续保持了“山东省思想政治
工作优秀企业”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
(贾文昌 杨荣才 宋占魁)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有关内容详见电力工业)
【海信集团】 2003年,海信集团以“降低资金占用、突出高端产品、推进经营
革新、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为经营方针,通过从组织结构到工作方法、工作力
度的一系列调整,企业保持了稳健的增长,顺利实现了既定的全年发展目标。
2003年,海信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稳步增长。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1亿元,
比上年增长14.5%;实现利税7.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海信主导产品产销规模
有了较大增长,其中空调销量增长49%,电视销量增长13%,冰箱销量增长61%,手
机销量增长68%。企业实现规模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经营
质量有所提高,为今后健康持续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一、各直属公司全面均衡发展,成为海信集团整体业绩的有力支撑。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海信电器股份公司全体员工积极努力,使公司经营有了较好的转变。(一)
加大了对产品尤其对高端产品开发的投入,进一步优化开发人员的分配机制,PDP、
LCD、高清产品的成功上市较好地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求,特别是在出口产品开发方
面,改变了过去“先国内,后国外”的思路,实现了在同一个开发平台上,国际国内
市场的产品同时开发,不断提高产品对国际市场需求的适应性;(二)积极推行精益
生产,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通过工艺流程调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比如机插
工段,经过调整,在人员降低50%的情况下,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三)海信家电
营销机构进行调整后,电器股份公司在抓好研发、质量和生产的同时,注意与营销公
司的沟通,密切关注市场,掌握市场动态,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作业计划,广大一线
员工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较好地满足了旺季市场的需求,公司各项指标都有了
提高。
2003年是房地产公司开工项目最多、管理难度最大的一年。公司一方面加快开工
建设速度,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利用好政策,加快各项措施的落实,保证货款的回笼,
降低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在青岛市建委评选的青岛市房地产开发
企业前50强中,海信房地产公司的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另外,海信房地产公司、海信
物业管理公司自2000年以来,连续4年荣获青岛市“双十佳”称号。
2003年是海信控股雪花后成立的海信(北京)电器公司打基础、快速成长的一年。
公司坚决贯彻集团“突出高端产品”经营方针,自主研发、上市多款冰箱产品,产品
毛利率明显上升,收入同比大幅度增长,在独立运营的第一年就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海信模具公司和海信光学公司作为集团内的配套企业,积极扩大生产规模、改进
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模具公司当年收入计划完成率达到119%,同比增长48%;
光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达80%。海信模具还成为青岛名牌新产品。这些都将为2004年
及以后更大规模的满足主导产品的配套打下很好的基础。
2003年7月,海信集团将电视、空调、冰箱三大家电产品的销售进行了整合,成
立了青岛海信营销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营销公司克服并解决了整合中存在的人员
不稳定、内外部管理、客户关系需理顺的问题,三大产品的销售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
上升趋势,实现了集团销售整合的目的和阶段性目标。
二、海外出口和海外市场开发成绩显著。2003年,在认真贯彻实施集团确定的国
际市场战略基础上,海信集团出口规模和海外市场开发成效显著,主导产品实现出口
收入超过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10%。海外市场开发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发达
国家市场、高端产品市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欧美市场、澳洲市场启动较快,销售收
入较同期增长均在100%以上。LCD产品首次批量出口美国,市场反响良好,变频空调
在欧洲市场销量比例不断加大。
在海外市场操作方式方面,海信积极实行本土化市场开发,阿尔及利亚、意大利、
以色列、孟加拉和独联体等市场的销售规模都实现了较大增长。海信集团设在意大利、
沙特、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尼的办事处,也将进一步促进海信海外市场的深度开发。
2003年9月,海信集团组织召开了首届全球客户大会,增进了海内外客户对海信的了
解和信心,树立了海信良好的企业形象,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海信同国内外经销商的
密切关系,对以后海内外的业务拓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不断推进经营革新,提高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在降低资金占用工作方面,海
信集团相关部门通过调查,根据企业现状和发展需要,提出了“紧密联系市场、提高
反应速度、调整采购办法使之与需求同步,加强成品调度处理”的整改工作思路,为
各公司合理控制库存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通过近一年的工
作,降低资金占用的意识在海信集团各公司均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并逐步建立了相应
的制度和规范的操作办法,如开始实行多频次采购,小批量到货的采购原则,订单的
下发也基本结合了采购周期、计划耗用量、在途订单等因素,用MRP的原理来组织下
单;处于生产环节的大部分公司对转产时间进行了压缩,对各工位间的周转储备量、
储备面积进行了较科学的计算,生产现场的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一年来,大部分
公司为实现降低资金占用目标,分别对计划、采购、工艺等工作流程进行了调整和优
化。通过以上努力,海信集团2003年流动资金周转达到180天,同比提速12%;存货
周转累计达到69天,同比提速10%,为企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在经营革新工作方面,海信集团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以空调公司为试点,
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TPI、TPM、TFT课题、改善提案等经营革新工作。在
全体员工的大力参与下,集团共完成TFT课题49项,创造经济效益3023万元,超出了
年初确定的完成TFT深度课题25项,创造效益2000万元的革新目标。2003年经营革新
工作的又一重大突破就是在集团内引入了精益生产,使股份公司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
如改革工艺和设备布局,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广看板拉动,改善送领料制度,降低了
生产资金的占用。
在突出高端产品方面,各公司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和激励机制上
均向高端产品倾斜,在产品研发和市场销售工作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3年集团
共完成新技术、新产品研发230项,其中包括PDP、液晶、背投、数字电视、逐行电视
等高端产品47项,不降温除湿空调、高能效比空调、变频柜机等高端产品10项,完成
高端变频冰箱17项,其中7e系列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表现突出。在通信产业方面,海信
在5月份推出了国内企业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彩e手机,标志着海信已经掌握了CDMA1X开
发技术,研发实力在国内同行业中遥遥领先。高端产品在海信集团整体销售收入的比
重也得到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海信等离子电视TPW-4211,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自主开
发、内置机顶盒接收,成为引领海信高科技产品销售的主要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
地区,是2003年海信突出高端产品的代表之作。
四、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和标准化管理,实现研发流程和研发资源的重整。2003年,
海信的基础技术研究已经达到了整个研发过程的80%,而它们形成的强大的基础支撑,
使得海信新产品的研发效率和研发成本与以往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像海信手机基于芯
片的基础研究,已经搭建起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DMA终端设计平台,基于同一款芯
片可以迅速研发出多款产品,同时,还可以像那些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一样为用户提
供专用CDMA模块。目前,海信的CDMA模块已开始供应上海联通,用以建设CDMA交通调
度控制系统,同时还有不少手机制造商开始向海信采购CDMA1X通用模块来开发自身的
手机产品。
年内,海信集团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
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以及国家数字电视接口标准等国家项目达20个。5月份,“青岛
市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在海信挂牌,这是国内一个依托企业创建重点实验室的
创举。该实验室确定的公共交通与安全信息系统、智能媒体中心系统、移动信息终端
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将有助于在今后进一步突出和强化海信在此领域的创新。
在参与国家计划的同时,海信在巧妙地借力社会,搭建起一个开放的研发平台,
为企业技术实力的提升,为高端产品的研发积蓄了能量。2003年8月,海信与国家国
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1研究所签署了《高清数字电视检测调
试设备仪表的研发及应用》合作备忘录。各方将首先集中力量进行高清数字电视生产
线的前端设备仪表、检测仪表和调试仪表的研究及市场开发。海信集团还与山东大学
工程研究院合作,通过双导师制的形式培养研究生。海信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
才担纲山东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并通过这种导师互动,筛选双方可合作的项目。
(韩维凡)
【山东鲁能集团】 鲁能集团是一家集团化发展、多元化经营的现代企业集团。
以电源、矿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工程建设四大产业为核心业务,经营领域涉及金
融证券、信息科技、商贸旅游、体育文化、工业实业等。
一、电源产业
在山东省境内,鲁能集团拥有和管理黄台、莱芜、聊城、沾化、运河、临沂、烟
台等大中型发电企业,是山东省四大发电主体之一。
实施煤电、煤电化、煤电冶一体化开发,在宁夏、山西、新疆、内蒙、云南、陕
西等省(自治区),规划建设煤电基地、煤电冶基地、煤焦化基地、高载能产业基地。
二、矿产业
从1997年开始,成功介入煤炭、石膏、铝土矿等矿产领域。正在投资开发山东菏
泽煤田、山西河曲煤田等。在一些省份开展了煤炭开发前期工作。年内,宁夏高载能
产业基地正在规划建设。
三、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鲁能集团在北京、海南、重庆、宜宾、济南、青岛等地投资建成多处大型城市基
础设施项目。
鲁能集团与昆明市政府合作,投资建设昆明呈贡新城;与武汉市黄陂区政府合作,
投资建设盘龙新城;与北京朝阳区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四、工程建设
鲁能集团工程建设队伍在全国享有“电力铁军”美誉,参与了国内外大量的基本
建设项目。具有核工业部颁发的核承压设备安装资质,是国内第一家承建核电站常规
岛工程的企业,承建了广东大亚湾、岭澳核电工程常规岛安装项目。2003年中标总承
包中海壳牌公司南海乙烯项目的配套热电站工程,是南海乙烯项目中惟一国内EPC承
包商。总承包了香港青山电厂项目。开展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毛榉电厂项目前期工作。
投资并建设东营至香港高速公路济南至菏泽段。
五、金融证券业
鲁能集团具有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经纪等完备的金融功能。是
华夏银行第二股东、交通银行第四股东。分别是湘财证券公司和蔚深证券公司的第一
股东。控股经营英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山东金穗期货公司、鲁能保险经纪公司。控
股经营“鲁能泰山”“金马集团”两家上市公司,间接参股“京西旅游”“南开戈德”
两家上市公司。
六、高科技产业
鲁能集团高科技产业已形成科技园、企校合作和信息通信三大高科技企业群体。
拥有全省光缆主干网络和电力通信传输网络。拥有中国最大的脐血库,干细胞生
物工程已开始临床应用。与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学府成立合资公司,
在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孵化和产业化方面进行合作。
七、体育产业
拥有鲁能泰山足球、鲁能乒乓球两家俱乐部。2003年成功取得中超联赛资格。
八、其他产业
拥有海南三亚山海天、鲁能贵和皇冠假日两家五星级酒店,以及多家四星级、三
星级酒店。建设和经营北京西单赛特商城、济南贵和购物中心、贵和商厦等多家大型
商场。建成了覆盖山东省的集采购供应、设备成套、进出口、仓储配送、客户服务为
一体的物资配送网络。与澳大利亚帆茂公司合资成立鲁能帆茂物流有限公司,发展第
三方物流业务。投资建设千亩“鲁能工业园”,目前已有6家中外合资企业入园发展。
其中,打火机厂项目已跨出国门,在巴西建厂生产并经营。
(吕承友)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以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构建的兖矿集团是全国百户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和全国120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兖矿集团地处中国经济
发达、煤炭消费旺盛的华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和出口基地,集团下属煤业、
实业、物业、煤化4个专业公司和科澳铝业、华聚能源、菏泽能化、山西能化、贵州
能化等直属子公司。2003年底,兖矿集团在册员工9.7万人,资产总额287亿元。销售
煤炭420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实现利税22亿元,实现利润8亿元,各项经济
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非煤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占集团销售总收入的40%;
出口煤炭1359万吨,进出口非煤产品8204万美元,实现外贸总额5.19亿美元,创汇
4.63亿美元。
兖矿集团以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化水平大型企业集团为目标,
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优化结构,调整布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3年
被命名为山东省首批特级信誉“AAA”级企业。
兖矿集团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着眼占领技术制高点,积极
组织科技攻关,大力培育和提升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
居世界领先水平,济三煤矿原煤产量达到1000万吨,成为全国煤炭系统立井规模最大、
技术领先、高效集约化的现代化矿井,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年产超千万吨的煤矿。煤炭
间接液化完成工艺试验,建成了我国第一套万吨级中试装置,工艺技术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千吨气化炉两项技术研发列入“863”计划。集团公司被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
员会评为“科技进步十佳企业”。兖矿集团控股的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亚洲金
融危机中惟一到境外发行股票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成功上市的中国煤炭企业,
2003年被《亚洲货币》评为“基础类上市公司治理第三名”,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
“全国质量管理奖”。
兖矿集团在大力发展煤炭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非煤产业。目前,已形成煤炭化
工、铝品加工、电力生产、冻结钻探、机电安装、矿山建设、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
路桥工程、机械制修、橡塑产品、电子电器、化纤纺织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
产业项目。主导产品有电力、铝锭、尿素、甲醇、焦炭、水泥、胶带、电缆、管材、
高岭土、锦纶长丝等。
(杨建平)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下设20个职能部门、1个股份公司、
28个子公司、4个分公司、8个直属生产单位、1所总校。其中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设有13个职能部门、12个生产单位。2003年末,总公司在册职工38403人,其中各类
管理人员6673人,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有3849人。总资产166.9亿元,固定
资产原值84.97亿元,净值41.15亿元。主要产品有:中厚板、圆钢、螺纹钢、角钢、
槽钢、球墨铸管、化产品等149个品种、2500余个规格。主要设备有:42~65孔焦炉5
座,90平方米和36平方米烧结机各2台,8~14平方米球团竖炉4座,1750立方米高炉1
座,350立方米高炉6座,120~160立方米高炉6座,120吨转炉1座,25吨转炉3座,12
吨转炉2座,20~65吨电炉5座,中板、中厚板轧机各1套,小型轧机3套,中型轧机2套,
2万立方米、1.5万立方米制氧机各1台。2003年度,济钢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
在全国冶金行业率先实现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整合和营销服务体系认证,钢
产量突破500万吨,进入了全国重点大钢行列。
生产经营。全年生产钢505万吨、铁418万吨、钢材441.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28.5%、25.5%、19%;实现销售收入148.7亿元、利税20.9亿元、利润10.2亿元,分
别增长25.4%、63.9%、92.8%。出口钢铁产品63万吨,创汇1.56亿美元,进出口贸
易总额3.4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7%、37.6%和71.8%。
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向纵深发展。在2003年市场形势好的情况下,紧紧抓住降成
本工作不放松,层层分解落实指标。降成本工作一旬一分析,一月一总结,一季一表
彰,实行岗效工资与降成本工作直接挂钩,设立了降成本特别奖,加大对降成本工作
的激励机制。坚持“整体平衡,系统优化”,大力挖掘老系统的设备潜力,充分发挥
新上项目的作用,积极探索新的生产组织模式。针对生产工艺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挖
潜重点,先后研究确定了92项挖潜增益项目,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年创效益可达
4.3亿元。在总公司确定的33项重点技术指标中,有28项比上年明显改善,中板、中
厚板的综合成材率分别提高0.99和1.75个百分点,相当于同等坯料多产钢材3.4万吨,
多创效益5000余万元;全公司吨钢综合能耗达到755千克标煤,比上年降低15千克,节
能折合标准煤7.6万吨,价值4500余万元。全公司可比产品总成本同比降低2.6亿元。
高度重视节水工作,全年吨钢综合耗新水平均达到6.69立方米,比上年降低1.76立方
米。
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营销策略,适应市场能力增强。应对各方面的挑战,密切关
注顾客需求和市场变化,以营销引导生产,引导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改善营
销策略和营销服务,努力提高非价格因素的竞争力。根据市场变化,大力调整生产组
织结构,充分利用从大高炉、大转炉到中厚板的现代化生产线的有利条件,加大高技
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努力实现产品结构由普碳钢材为主导方向品种
钢为主的转变。全年品种板产量达到了97.5万吨,比上年增长52%,品种板比例达到
42%,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成功开发了X52管线钢,贝氏体钢板通过省级技术鉴
定,产品升级换代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全年生产新产品47万吨,比上年提高2.3倍。
积极完善营销战略,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开展第三方顾客满意度调查,实施顾客满意
工程,与顾客建立诚信共赢、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坚持“以销定产”,加强产销环节
的沟通和协调,认真开展合同评审,既满足顾客订单要求,又尽量形成经济批量,实
现成本最小化。加大品种板、定轧板、宽幅板的营销工作,扩大钢材直供销售,直供
量已占到20%,较好地满足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积极构建大营销格局,坚持实施出
口带动战略,密切跟踪国际市场,及时把握不同市场价格差异,合理调配出口产品结
构和市场资源投放结构,不断扩大出口,出口和创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企业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岗效工
资制度,建立企业分配靠效益、职工收入凭贡献的激励约束机制,打破平均主义,适
当拉开分配差距,实现以岗定薪、按贡献取酬、收入能增能减。以创全国质量管理奖
为契机,引入并建立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和方法变革
企业管理,丰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价值观体系;加强了战略管理、过程管理和各项
专业管理,获得了全国质量管理奖。OA办公系统全面启动应用,全公司实现了无纸化
办公,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进行业务梳理,流程
再造,采购、库存、营销、财务应收、应付、质量六大模块上线运行;开展质量、安
全、环境“三体系”整合、服务体系认证、顾客满意度调查、员工满意度调查、创建
精品车间等工作,被评为全省管理创新十佳,综合管理素质不断提高。投资3000余万
元,加强烟尘污染源治理和监控。绿化美化进一步提高档次,生产区、生活区环境形
象显著改观,全公司整体通过了“省级清洁文明工厂”验收。
加强非钢产业的规划和管理,12大非钢骨干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子公司健
康发展,活力增强,实现营业收入47.9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实现社会市场
收入23.1亿元,比上年增长49.8%,实现利润2.8亿元,比上年增长8.7倍。所有子公
司全部实现盈利。
实施凝聚力工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
第一资源”的观念,高度重视并深入做好人才工作。根据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操作
技能人员的不同特点,建立了“三线人才开发机制”,为具有不同专长的职工提供发
展机会和空间。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每3年评选10名左右专
业技术拔尖人才、100名左右专业技术带头人和1000名左右优秀知识分子,分别给予
每年2万元、1万元、5000元的技术津贴。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一律不参加评选。在操作
服务岗位设立了助理技师、技师、高级技师的职称系列,开展“有突出贡献的技师”
和“技术能手”评选活动,并给予特殊津贴。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为各类人才干
事创业营造宽松环境,让能人充分发挥作用,让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率先致富。装备
部的一名年轻科技人员开发研究的蓄热式加热炉切换阀,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
术的系列产品,为全公司节约1000余万元的外购费用,济钢给予10万元重奖。为适应
市场经济新形势,凝聚全公司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济钢实现跨越式发展,2003年充分利
用45周年厂庆时机,开展纪念活动和传统教育,组织开展全员军训,思想作风得到锻
炼,组织纪律观念、团队意识增强。结合外部形势和济钢生产经营实际,开展了解放
思想大讨论、劳动竞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做降成本主人”大讨论、送温暖、
青春创业行动等系列活动,形成具有济钢特色的诚信文化、亲情文化。
(陈双玲)
【齐鲁石化】 2003年,经过持续重组改制,齐鲁石化公司形成了中国石油化工
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简称齐鲁分公司)、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简
称齐鲁石化公司)和中国石化齐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齐鲁股份公司)“三个实体、
一个整体”的新体制。
齐鲁分公司有直属单位9个,职工13706人;实现工业总产值57.34亿元,为上年
的99.06%;实现销售收入183.4亿元,同比增长23.44%;完成利税9.8亿元,利润-
1.15亿元。固定资产总值123.06亿元,固定资产净值55.78亿元。全年加工原油
794.56万吨,同比增加47.4万吨;其中加工进口原油445.5万吨,同比增加45.6万吨;
生产成品油447.88万吨,同比增加55万吨;生产醇类21.1万吨,同比增长27.5%;生
产腈纶纤维6.04万吨,为上年的97.4%。
齐鲁石化公司有直属单位24个,职工19907人;实现工业总产值8.09亿元,同比
增长10.82%;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利税1.22亿元,实现利润
-1.35亿元。固定资产总值54.59亿元,固定资产净值29.29亿元。全年发电28.16亿度,
同比增加8400万度;生产炼油催化剂2.98万吨,同比增加5100吨。
齐鲁股份公司有直属单位8个,职工10866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7.22亿元,
为上年的92.42%;实现销售收入94.6亿元,同比增长31.93%;实现利税12.88亿元,
同比增加8.72亿元;实现利润7.5亿元(未经审计),同比增加6.84亿元。固定资产
总值126.31亿元,固定资产净值49.77亿元。全年生产乙烯56.3万吨,同比增长7.8%;
塑料75.94万吨,同比增长8.22%;合成橡胶19.41万吨,同比增长14.08%;苯类产
品27.52万吨,同比增长8.70%;烧碱25.87万吨,同比增长14.18%。
3个公司合并实现工业总产值134.65亿元,为上年同期的98%;实现销售收入307
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利税23.9亿元,同比增加15.2亿元;实现利润5亿元,
同比增加8.06亿元。
齐鲁石化3个公司按照“团结、鼓劲、创新、抓实”的工作方针,贯彻“三个实
体、一个整体”的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地围绕效益、改革、发展、稳定开展工作,克
服了“非典”疫情和伊拉克战争带来的不利影响,把握住了市场转好的难得机遇,深
入推行以改制分流、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全力组织好乙烯二期改造、
140万吨/年焦化重点工程建设,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重塑齐
鲁形象、再创新的辉煌”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广泛深入开展了“重塑齐鲁形象、再创新的辉煌”讨论与实践活动。公司党
委对内外部环境认真分析,对干部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摸底,确立了在全公司开展“重
塑齐鲁形象、再创新的辉煌”讨论与实践活动这一主题。研究制订了活动方案,召开
了公司动员大会、分片研讨会、基层活动启动会。紧紧抓住领导干部树形象这一关键
环节,从抓领导班子建设入手,深化两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作风整顿,大力加
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通过两级党委民主生活会、公司领导与职工代表
面对面对话会等形式找差距、定措施、抓整改,对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和基层职工群
众三个层次人员如何重塑形象,对上市与存续两部分企业如何再创辉煌分别提出了明
确要求。广泛开展了笔谈、征文、学习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组织了劳动竞
赛、技术比武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宣传栏、广播、计算机网络等舆论
阵地作用,为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在贯穿全年的“重塑齐鲁形象、再
创新的辉煌”的实践活动中,边讨论边实践,边总结边深化,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各项
工作的开展。公司上下关系顺了,管理细了,风气正了,面貌变了,效益好了,各方
面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和转机,重塑了四个良好形象和六个新的辉煌,即:被动局面
得以扭转,公司在集团公司和山东省重塑了良好形象;公司两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在职工群众中重塑了良好形象;职工队伍精神面貌发生了
可喜变化,在维护稳定和顾全大局等方面重塑了良好形象;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大幅
提高,公司在市场上重新树立了良好形象。公司整体经济效益创出了新的辉煌,各项
改革取得新突破,改造发展取得新进展,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有了新提高,企业整体管
理水平显著提升,党委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改革改制稳步推进。一是改制分流全面推开。编制了2004~2006年改制分流
总体规划,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加快了改制步伐。年内先后上报了9个单位的改制初
步方案,其中8个单位获得了总部批复,6个单位完成了实施方案的编报。第一化肥厂
和一化实业部水汽车间、塑料分厂,成为中石化系统内第一家上市、非上市联合改制
的试点单位。二是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完成。确立了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全新工资制度,
增资人员的比例达到了94%,绝大多数员工享受到了改革成果。三是多渠道实施了减
员分流。积极争取总部的政策支持,对分配制度改革和汽运公司的齐运工贸公司及机
械厂铁路罐车分厂等单位关停中出现的富余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在职工完全自愿
的前提下,全年协议或协商解除劳动合同1699人(其中分公司344人,存续公司1193
人,股份公司162人)。四是专业重组取得新的突破。重组成立了分公司信息技术管
理部、股份公司服务保障中心、齐鲁石化幼教中心和齐鲁石化燃料中心。申办组建了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首次招生即达到879人。调整了基础教育布局,撤销了七小和三
中。完成了晏婴路产权和催化剂厂自办小学的移交。
三、挖潜增效成果显著。围绕全年效益目标,制定落实了143条挖潜措施,各项
经济技术指标明显上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公司考核的59项经济技术指标有44项优
于上年,44项创出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轻油收率达到76.4%,同比增加1.4个百
分点;乙烯收率达到30.52%,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高压聚乙烯、线性聚乙烯装置
单耗水平列集团公司第一;热电厂供电标煤耗降到375克/千瓦时,同比减少6.6克/千
瓦时。外供能源管理成效显著,全年收入达到1.77亿元,同比增收6000多万元,其中
动力管理中心通过契约化规范运作,收入突破4000万元,同比增长233%。
四、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在“非典”疫情影响正常进度的情况下,综合分析各方
面的因素,提出并落实了乙烯改造总体方案,确定了新建焦化装置年内建成,乙烯二
期改造和丁辛醇扩能改造同步完成的目标。按照“抓安全、保质量、抢进度”的总体
方针,进一步完善了工程组织管理机构,细化了具体施工方案,加强了设计、订货、
施工、资金等各方面的管理,开展了“重点工程建设大干一百天”劳动竞赛。140万
吨焦化装置已于年底基本建成,同步进行的生产准备进展良好。乙烯二期改造总体设
计和17个单项设计获得总部批复,设备和特殊材料订货基本完成,各单项工程施工进
展顺利,2台大型裂解炉基本建成,苯乙烯新罐区完工投用。丁辛醇改造于11月1日正
式开工建设。热电新建炉机项目通过了总部的初步设计审查,完成了现场拆迁和三大
主机订货,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催化剂一条线的改造顺利完成;齐鲁—伊士曼精细化
工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五、企业管理明显加强。一是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通过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等
活动,促进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落实,根除了一些制约安全生产的隐患,确保了
生产和施工的安全,避免了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二是工艺及设备管理不断细化。装
置运行水平不断提高,物耗、能耗、加工损失率等大幅降低。全面推行设备综合管理
体系,不断创新管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受到
了总部好评。三是营销管理日臻完善。遵循“用户是伙伴,合作求双赢”的营销理念,
引入了营销评价、客户管理等全新管理模式,不断强化营销服务,实现了销售量和销
售收入的大幅提升。有8种产品年均售价高于中石化平均水平。四是财务管理更加到
位。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规范量值传递和关联交易,加强了对成本、费用的全过程控
制,资金运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降低财务费用1.15亿元。五是物资管理不断加强。
在保证生产和工程建设需要的同时,强化了比价采购,扩大了招议标和框架采购的范
围,采购成本同比降低3.94%。全面开展了清仓利库工作,对积压、账外及废旧物资
进行了处理,全年清仓利库价值达1.5亿元。
(王敬华)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截至2003年底,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有包括上市
公司“莱钢股份”在内的子公司22个,直属单位9个,在岗职工37481人。莱钢有转炉
钢和电炉钢两个生产系统,主业产品有:型钢(H型钢、工字钢、槽钢、角钢)、中
小型材、热轧圆钢、螺纹钢、带钢、无缝钢管、特殊钢等80余种400多个号类;非钢
产业主要产品有钢结构、粉末冶金及制品、碳纤维、硫酸铜、化产品等。其中国优、
部优、省优产品15个。莱钢是国家重点扶持的520家企业之一,先后荣获“全国重合
同守信用企业”“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优秀企业”“山东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
“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等称号,是中国冶金行业首批通过的ISO9002质量体
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国家认证企业。
2003年,莱钢快速推进深度挖潜方略,加快工艺和产品结构调整,使转炉钢系统
进入了全连续、高效率、快节奏、稳定运行的状态,钢铁主业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
势头,产量效益大幅增长。全年共生产钢421.85万吨,生铁302.3万吨,钢材436.04
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5.50%、43.41%和43.81%,钢产量在全国冶金行业由上年
的第17位上升到第14位。产品质量指标稳定提高,实物质量继续上升,生铁合格率、
焦炭综合合格率达100%,转炉连铸坯合格率达99.99%,均创全国第一;轴承钢、齿
轮钢荣获“国家冶金实物质量金杯奖”,热轧带钢、H型钢获“山东省免检产品”荣
誉称号,H型钢等5个产品荣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大幅度提升,
在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57项可比指标中,进入第一名的有8项,进入前三名的有
10项,进入前十名的有29项。全年出口钢铁产品24.31万吨,创汇7241万美元,同比
增长21.7%。非钢产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实现非钢产业销售收入29.85亿元,
利润978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7.5%和143.9%。各非钢产业子公司依托钢铁主业,
面向市场,实施产业链延伸,强化资产经营,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非钢产业“三大
支柱”(钢结构建筑、房地产、粉末冶金)和“两大产业链”(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
的钢结构设计、制作安装、墙体材料产业链,粉末冶金及其制品开发、市场营销产业
链)基本形成,培植了一批主导产业和核心产品,盈利能力有所提高。钢结构布点工
作进展顺利,形成了年产15万吨的综合加工能力。由莱钢建设公司承建的上海“世福
汇”中福现代城钢结构工程夺得首届“中国钢结构建筑金奖”。集团全年实现销售收
入131.25亿元,比上年增长75.3%;实现利税15.89亿元,其中利润6.48亿元,同比
分别增长116.04%和155.59%。截至2003年底,莱钢资产总额164亿元,比上年增加
31亿元。
适应钢铁行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及时调整“十五”发展规划,搭建了新区现代
化、大型化的基本框架,确定了突出H型钢比较优势,进军板材市场的思路。“十五”
技改工程建设快速推进,新区部分建设项目陆续开工,老区技改项目进展顺利,4号
焦炉比计划提前55天出焦,4号750立方米高炉创造了5个月零19天建成投产、3天达产
的行业新纪录,6号制氧机、4万吨粉末冶金生产线、万吨硫酸铜生产线、钢结构重点
项目以及青岛信莱粉末制品5000吨扩建工程国产线建成投产。完成了计算机骨干网、
能源网、企业信息门户、通讯专网改造四大工程。
加强企业内部改革,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公司法》和《母子公
司管理体制实施条例》,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母子公司运作。全年清
理不良资产21亿元,盘活资金8879万元,处理不良资产8.6亿元。审计监察工作日趋
完善,三项制度改革更加深化,科级干部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处级干部实行竞争上岗
试点,逐步推开全员竞争上岗。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收入向重
点岗位重点人员倾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激活了人力资源,稳定了人才队伍。适
应莱钢发展需要,适时调整组织机构,集团优势初步显现。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的
部署要求,积极开展企业改制的各项准备工作。
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生态型企业建设,“绿、净、美”的目标基
本实现。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签订实施了《环保责
任书》,投入专项资金1400万元进行污水治理和除尘改造,部分单位稳定实现废水零
排放;全年吨钢耗新水3.75立方米,同比下降2.58立方米。全集团已有23个单位通过
了“双贯标”(贯彻两个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认证),有7个单位荣获“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和“山东省绿化先进单位”称号,11
个单位荣获“莱芜市花园式单位”称号。投资5900万元用于环境和道路建设,新增绿
化面积26万平方米,桃花路、黄羊山大街、莱钢体育场等相继改造完成,医院门诊楼、
月季园综合楼等一批公共福利设施基本完成,新开工职工住宅33.3万平方米,竣工
1.88万平方米,以“小区、社区、新产业”为标志的物业管理格局初步形成,莱钢整
体环境面貌有了新的改善。
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企业凝聚力大大增强。在全公司开展了“收入超百亿、
争先快发展”主题系列活动,形成了冲刺先进线、拼搏大发展的浓厚氛围。推行厂务
公开责任追究制,调动了职工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劳动竞赛、学习型班组建设、
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扎实有效,职工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全
面推进,对树立莱钢良好的社会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提高创造力为核心的学习
型企业创建》课题荣获“全国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防“非典”工作扎实有效,
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发展,切实保障了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深入开展各类
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生活后勤等工作都取得新的
成绩,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李海新)
【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3年是青钢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一年,
青钢实现了三个200万吨,从此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年生产铁200万吨、钢203.45
万吨、钢材200.9万吨,分别比上年(下同)增长40.7%、40.8%、44.6%;实现销
售收入126.85亿元,增长75.8%;实现利税10.25亿元,增长67.8%;实现利润5.02
亿元,增长61.93%;吨钢材利润251元,增长46.8%;企业总资产贡献率14.4%,增
长4.44%;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达到2.1次,提高0.78次;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88
%;产销率、货款回收率均达到100%。
全年把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当作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走出了一条质量、品种、
效益型发展道路,技术中心被山东省经贸委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年内,强化技
术管理,制定了11个企业标准,宣传贯彻执行了9个国家及行业标准。高炉利用系数
由上年的2.95吨/立方米·天提高到3.25吨/立方米·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加
强了技术经济指标的管理和考核,在28项升级指标中,有11项进入全国同类企业前三
名,占39.29%;有16项进入前五名,占57.14%;有23项进入中上游水平,占82.14
%。吨钢综合能耗由751千克标煤降到749千克标煤,降低了2千克标煤。吨材重油消
耗降低7.2千克,共节油13248吨,实现效益2497万元。吨钢电耗(同口径相比)降低
12千瓦时,节电2223万千瓦时,实现效益1155.9万元。吨钢水耗降低了650千克,节
水1322412吨,实现效益331万元。2003年,青钢被评为“青岛市节能先进单位”“山
东省能源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年内加大品种钢的开发力度,使品种钢产量大幅度增
长,占钢材总量的66%,同比增长39%;实现品种钢销售利润4.8亿元。开发了市场
急需的冷镦钢ML35、弹簧扁钢60CrMnA、焊丝钢EH14、EM12K、10MmSiA、钢纤维用钢
H08MnAG、优质硬线SWRH42A等7个新品种;开发新规格13个;积极采用电磁搅拌、炉
外精炼、钢水脱硫等新工艺、新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品种钢的质量,焊丝用钢盘条1
~11月份销售17.5万吨,同比增长173.5%,销量占全国第一位;弹簧扁钢1~11月销
售7.7万吨,同比增长56.05%,销量居全国第二位。
全年总投资17.4亿元,相继开工建设105平方米烧结机和机械化原料场工程、60
万吨清洁型焦炉技改工程、2号高炉易地大修技改工程、80吨转炉炼钢技改工程、高
速线材技改工程及1.5万立方米制氧机技改工程等六大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坚持
“高起点、高速度、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全部工程投产后,青钢每年将增加钢
产量100万吨,形成年产350万吨钢的规模能力,企业工艺、产品结构将迈上一个新的
台阶。
及时掌握国内外市场动态,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全年通过降低原料采购价格共节
约资金5000多万元。强化物流管理,加强料场、仓储、运输和现场管理,减少物资积
压和倒运次数,提高热装热送率,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加强能源管理,采取各种节
能降耗措施,降低吨钢综合能耗、重油消耗、电耗、水耗。加强财务管理,从严控制
资金流动及使用,做好产品成本管理,提高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有效地降低了财务成
本。成本管理成效明显,扣除原燃料涨价因素同口径降低成本3063万元。
建立完善质量目标管理体系,实行目标分解,将质量目标全部分解落实到各生产
厂和部门,实行日目标管理,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明确,落实到人。每天对日目标完
成情况、工序控制情况、产品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反馈,并运用直方图、波动图、工序
能力等数理统计工具进行分析,对完不成日目标的项目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和考
核意见,保证目标的实现。全年主要质量指标大幅度提高,第一线材厂线材综合合格
率达到99.13%,比上年提高0.70个百分点;第二小型轧钢厂扁钢综合合格率达到
98.03%,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在全公司开展争创“全国质量管理奖”和“名
牌产品”工作,坚持以创奖工作统领、带动、指导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用“五个日”
(日目标、日反馈、日分析、日考核、日工资)全控联动管理统领、指导创奖工作的
全过程。成立了专门领导班子,制定了工作计划,编写了“申报全国质量管理奖报告”
和申报材料,使争创名牌产品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热轧盘条、热轧型钢产品继续保
持“青岛名牌”产品称号;低碳钢无扭控冷热轧盘条、气体保护焊焊丝用钢盘条继续
保持“山东名牌产品”称号;焊接用钢盘条、弹簧扁钢、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继续保
持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年内,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产品质
量国家免检”荣誉称号。
按照“市场为家,用户为王”和“诚信十双赢”的营销理念,转变思想意识、工
作作风和营销策略,及时把握市场脉搏,灵活销售,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营销网络布
局,加大品种钢市场开发力度,使品种钢市场开发迅速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产品品
种和三大品种销量逐月上升。全年销售品种钢的比率比上年提高了5.48个百分点,其
中销售焊丝194482吨、焊线416265吨、弹簧扁钢83583吨、三级螺纹钢146707吨、易
切削钢29690吨,分别比上年提高180.16%、17.94%、55.62%、79.50%和317.11%。
始终把安全环保和建设生态旅游工厂工作作为企业的重要大事抓紧抓好,认真贯
彻《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环保管理措施和执行
各项法规的力度,推行环境/职业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双贯标”(贯彻两个标
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要求开展工作,取
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粉尘浓度合格率达到82%,污
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到92%,资源综合利用率超过100%。新建立体花坛8个,占地
面积1000平方米;栽植乔木、球类植物2400株,雷竹2000株,黄杨、石楠20000株,
栽植观赏花卉8000株。青钢被青岛市授予“2003年度绿化先进单位”称号。董事长王
玉科荣获“2003年度中国创业企业家”荣誉称号。
(盛贤正)
责任编校:刘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