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8&rec=76&run=13

2003年,全省限额以上1979户纺织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550亿元,同比
增长32.4%;完成工业增加值419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居国内同行业第三位;
主要产品化学纤维、纱、布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7.3%、28.4%、22.6%;实现销售
收入1476亿元,比上年增长40.7%,居全国第三位;产销率97.99%,比上年增加
0.6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54.6%,其中利润78.5亿元,比上
年增长62.5%,居全国第三位(浙江143.7亿元、江苏100.8亿元)。全省纺织行业出
口创汇75.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3%,居全国第五位(广东166.2亿元、浙江160.4
亿元、江苏122.3亿元、上海102.7亿元)。其中,纺织品出口创汇34.8亿美元,比上
年增长31.9%;服装出口创汇3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6%。向日本、韩国、美国
三大纺织品服装市场出口分别占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量的28.7%、17.1%、13.3%。
以服装产业链为龙头的行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2003年,省委、省政府把服装产
业链作为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链之一,根据省委工作会议关于解放思想、干事创业、
加快发展的精神,省纺织办继续把服装产业链建设作为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以此
为龙头,推动整个行业的结构调整。一是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
快山东省纺织服装工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胶东半岛纺织服装制造业基地的
意见》《山东省家用纺织品行业“十五”后三年发展思路》,修订了纺织行业“十五”
规划。二是召开了“全省纺织行业工作会议”“全省服装行业工作会议”“台湾·海
峡两岸针织产品链发展研讨会”“第82届中国针棉织品交易会”和“第81届中国纺织
服装交易会”,组织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兰州投资贸易洽
谈会”及“中国西部服装博览会”“第七届青岛国际纺机展暨服装设备展览会”“青
岛国际时装周”等,协助省政府及省经贸委在济宁召开了全省服装纺织产业发展座谈
会,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是邀请日本著名服装板型设计师佐藤典子在烟台举办了培
训班,培训学员80人,提高了服装设计水平。四是举办了第三届“温州广场杯”职业
模特大赛。五是积极开展了争创全国、全省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工作。继2002
年寒思、雪驰羽绒服获中国名牌之后,2003年又有耶莉娅西服,南山、如意精纺呢绒,
亚光、孚日、喜盈门毛巾系列产品获中国名牌。由省技术监督局公布的2003年山东名
牌产品,纺织行业70个产品榜上有名。六是评选了“山东省十大服装新品牌”,对8
个纺织服装“中国名牌”和10个服装“山东名牌”在媒体进行宣传、介绍,以提高消
费者认知度和市场占有率。七是举办了家纺产品讲座,邀请台湾纺织研究员陈淑芬讲
课。目前,滨州、文登等市已将家用纺织品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在产业链配套、
园区建设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八是积极申报中国纺织名城。继即墨、昌邑之后,又有
文登、海阳、诸城、胶南王台镇被命名为工艺家纺、毛衫、男装、纺机名城(镇),
省内还重点抓了滨州市“家纺基地”“山东省棉纺基地市”的试点工作。
技术改造。经组织论证申报,纺织行业列入省2003年企业技术改造导向计划90项,
总投资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列入前八批国债技改项目40项,其中已完工20项,
年新增销售收入29.3亿元,利税5.5亿元,创收和节约外汇1.8亿美元。
科技进步。推荐国家技术创新项目6项;列入省科技发展计划10项;完成省技术
创新项目68项,年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5亿元。全行业共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获奖产品18个。
利用外资和出口工作。2003年,省政府下达全省纺织行业任务指标为:实际利用
外资11亿美元,出口创汇68亿美元。为完成这一任务,省纺织办及时将指标分解到市,
加强调度、分析、指导,适时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沟通情况,分析形势,找出问题,
研究对策。每月向各市政府通报出口情况,协调解决出口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还主
动为企业引资牵线搭桥。与省外经贸厅联合开展了“出口十强企业”和“十大名牌企
业”评选活动。组织企业赴台进行考察,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交流和贸易机会,为今
后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纺织行业与台湾业界的合作交流,得到省台办的肯定,并在
有关会议上介绍做法。全年纺织行业实际利用外资12亿元,出口创汇75.18亿元,全
面完成了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受到省政府的奖励。
行业运行。针对棉花、“非典”疫情等影响行业运行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度、
分析,加强行业指导。对有棉花收购资格的棉纺企业加强调度,了解棉花收购、加工
及资金情况,提供给农发行,为企业争取收棉资金做好前期工作。对行业运行中的重
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省经贸委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反映,积极争得领导对行业运行
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及时召开行业运行分析会,了解运行情况,分析发展趋势,研究
解决问题,协调指导行业稳定发展,使行业运行态势良好。
技术比赛和企业管理工作。一是组织参加了“2003年经纬杯全国细纱操作工职业
技能比赛”,有2名选手进入全国前15名,与江苏、陕西并列第一,山东省组委会获
“优秀组织奖”,潍坊四棉冯爱梅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为全国第二名)和省总
工会“富民兴鲁奖章”。与省劳动保障厅联合举办了“全省棉纺织布(有梭)、修布
和络筒操作大赛”,有32人获得全省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称号,11人取得申报技师资格。
通过大赛,进一步掀起了技术比武、爱岗敬业热潮,推动了行业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
组织了山东省高级技能人才评审工作,有2人通过。二是加快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制定了《山东省纺织行业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规定》,为职业
鉴定奠定了基础。三是组织了2002年度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和优秀应用成果及管理创
新优秀企业评审,共评审16项成果,已向省经贸委推荐。四是组织了新型气流纺纱机、
倍捻机、细纱机、染整新技术、氨纶新产品的技术讲座和交流,邀请外国专家讲授国
际先进技术,为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打下了基础。五是狠抓了安全生产工作,行
业未出现重大人身伤亡和火灾事故,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
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新模式,把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
企业形象塑造、品牌建设有机结合,涌现出了一批文化建设先进企业。潍坊四棉、樱
花集团、德棉集团、真情集团、银河集团被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经贸委、省
总工会联合授予“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潍坊四棉获全国纺织行业惟一一
家“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奖”,在中国企业发展———中外企业文化2003年青岛峰会上,
获“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奖”。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为行业三个
文明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础。
(刘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