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8&rec=59&run=13

【综合情况】
【综述】 2003年,全省经贸系统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大力实施“四大战略”,
抓好“三个亮点”,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结构调整进展加快,流
通经济有序活跃,实现了省委提出的“工业要为全省经济发展多做贡献”的目标。
一、工业生产强劲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2003年,全省工业共实现增加值58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拉动GDP增长
8.2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43.9%提高到47.1%。2003年末,全省共有规模以上企
业16170个,比上年底增加2701个;资产14536.2亿元,同比增长21.2%;资产负债率
59.2%,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595.4万人,同比增长8.7%。
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695.2亿元,同比增长22.7%,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制造业完成增加值
3711.2亿元,增长23.5%,拉动整体工业增长18.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9.0
%,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4919.5亿元,同比增长35.3%;产销
率达到97.9%,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604.6亿元,同
比增长39.7%;实现利润915.1亿元,同比增长49.6%,利税、利润绝对额均居全国
第二位。其中,中央企业实现利税367.7亿元、利润201亿元,分别增长28.9%和37.3
%;地方企业效益增长幅度较大,实现利税1237亿元、利润714.1亿元,分别增长
43.2%和53.5%。地方工业实现利税、利润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分别为77.1%和78%,
比上年提高1.9个和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1.6,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
重点统计的118种产品中有103种产品产量增长,占87%。发电量完成1391.7亿千
瓦时,比上年增长12.8%;原煤产量1.5亿吨,比上年增长12.9%;钢产量1415.4万
吨,比上年增长41.2%;铝产量25.4万吨,比上年增长18.4%;水泥产量9753.7万吨,
比上年增长22.8%;机制纸产量578.8万吨,比上年增长12.8%。一批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产品增长较快,电子计算机完成50861部,比上年增长92%;发电设备376.1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4.7%;数控机床3469台,比上年增长63.2%;汽车14.8万辆
(其中轿车3.8万辆),比上年增长52.7%;民用钢质船舶56.3万吨,比上年增长
37.7%;房间空调器、彩电、电冰箱等名优消费品类产品比上年增长18%以上。
二、企业技术进步步伐加快,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组织实施了新一轮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了《2003~2005年山东省工业产
品结构调整意见》的实施。规划重点技术改造项目578项,总投资1321亿元;重点技
术创新项目387项、总投资58亿元。突出抓了汽车、船舶、服装纺织、食品、石化、
家电、电子信息七个重点产业链的发展规划,启动了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技改
投入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全年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710亿元,同比增长42.8%,其中
地方企业完成1576.2亿元、同比增长50.1%;累计完工技改项目3177项,年可新增销
售收入1802.2亿元、利税321.5亿元;建成投产1亿元以上的项目107个,其中10亿元
以上的7个,完成总投资245.8亿元。国债技改项目进度加快。前九批国债项目山东省
共争取178个,总投资373.6亿元。其中,已有139个国债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为
78.1%,完成投资198.1亿元,到位贴息资金21.8亿元;全年有38个国债项目竣工投
产,竣工国债项目总数达到78个。深入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企业技
术创新体系。新认定30家省级技术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达到214家,其
中国家级技术中心39家,并有7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在当年的考核评价中列全国同行业
第一。加快了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山东联创煤炭技术中心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全年累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8500多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水平
项目1200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09.4亿元,同
比增长23.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1个百分点;实现产值3016亿多元,同比增
长28.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19.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活力进一步增强
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
全省已设立股份有限公司829家,其中上市公司75家,非上市公司754家,总股本
634.3亿元。突出抓了省属企业的改革,实施产权改革的省属企业达到462户,占省属
企业的14%。到2003年底,全省国有工业企业整体或生产经营主体部分进行改制的达
到88%,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达到90%以上,95%的国有中小
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制。到年末,全省共有国有工业企业1189户,资产3064.2亿
元,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82.8万人,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4%、21.1%和
13.9%。做好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13个煤炭、冶金、纺织项目列入全国计划,
涉及资产16.3亿元,职工6.6万人。认真贯彻全省大公司大集团工作会议精神,积极
培育发展大型企业集团。2003年,136户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957亿元,
同比增长23.7%;实现利税700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利润372亿元,同比增长
29.6%。其中,海尔、胜利油田、山东电力、齐鲁石化、海信、山东鲁能集团、兖矿、
重汽、莱钢、青钢、济钢、一汽青岛汽车、魏桥纺织13户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超过100
亿元,比上年增加3户;收入超过50~100亿元的有20户,比上年新增5户;收入超过
10亿元的83户,比上年增加7户。在国家公布的1588户大型工业企业中,山东省有182
户。
四、市场开拓成效显著,流通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加大省内市场整合和促销力度,调整省外市场结构和营销策略,积极推广电子商
务,大力开展网上销售,市场消费持续活跃。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70.1亿
元,同比增长13.9%,增幅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增速,零售
总额及增幅均列全国第二位。城镇市场增长快于农村市场,城镇市场零售额2711.2亿
元,同比增长14.7%,农村市场零售额959.0亿元,同比增长11.6%。组织参加了兰
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举办了山东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建筑机械、运输机械西部展销
会;参加了上海全国消费品交易会,举办了山东民营企业优质产品上海展销会;参加
了成都中国西部服装博览会、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武汉机电产品国际展览会、厦门
台交会,促进了市场开拓。国外、省外、省内工业产品销售比例由2002年的12.9∶
27.5∶59.6变为2003年的12.7∶26.7∶60.4。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支持企业进口优质
原材料和零部件,扩大出口能力。2003年,全省累计进出口446.6亿美元,同比增长
31.6%,其中出口265.8亿美元,同比增长25.8%,进口180.8亿美元,同比增长41%。
工业产品出口237.1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占全部出口的比重由2002年的88.7%
提高到89.2%。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速较快。全年机电产品出口64.4亿
美元,同比增长2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4.2%,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对出口
增长的贡献率达25.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4亿美元,同比增长35.7%。认真贯彻
全省流通现代化工作会议精神,对15家大型连锁经营企业、6家物流配送企业及8处批
发市场进行了重点扶持,带动连锁、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的迅速发展。目前,全省连
锁企业已发展到223家、新增73家,连锁门店3980个、新增1069个,连锁经营额达到
380亿元,同比增长3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4%,同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年成交额1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达308个,成交额2048.8亿元,占全省批发零售贸
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达28.2%。
五、利用外资有较大突破,经济国际化水平提高
围绕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国有股权转让等招商引资重点,推出了270
个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工业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精心组织筹备了一系列重大招
商引资活动,积极进行项目推介。举办的山东———香港国际企业经济合作研讨暨洽
谈会,达成利用外资合同、协议226个,合同外资额73亿美元;组织医药企业参加了
法兰克福国际医药生物技术博览会,达成合资贸易协议2100多万美元。2003年,全省
合同利用外资198.9亿美元,同比增长72.1%,实际利用外资(全口径)112.6亿美元,
同比增长73.2%。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305个,同比增长30.5%。其中,全省工业
合同利用外资100.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实际利用外资56.2亿美元,同比增长
48.9%;全省商业合同利用外资2亿美元,同比下降68.2%,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
同比下降15.4%。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全年全省新
批境外企业(机构)113家,协议投资总额3.1亿美元,同比增长41.3%,其中中方协
议投资额1.1亿美元。到2003年底,全省境外投资企业已达806家,协议投资总额10.4
亿美元。其中,累计批复加工贸易项目82个,总投资3.1亿美元,中方投资2.1亿美元。
深入推进“大通关”工程,青岛等主要口岸的货物通关时间缩短1/2以上,旅客入境
基本达到了每人不超过45秒钟的要求。开通了烟台至日本大阪的空中航线和日照至韩
国平泽的客货班轮航线,经山东口岸入出境旅客人数达到119万人次,同比增长0.55
%。
六、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和《补充规定》,
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限制,加强权益保护,强化服务力度,促进了民营经
济的快速发展。2003年底,全省个体业户和私营企业达181.5万户,比上年增长10.9
%;从业人员713.5万人,比上年增长29.4%;注册资金2439.7亿元,比上年增长
54.6%。非公有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6.5%上升到40%。规模以上私营
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增加值594.7亿元,同比增长44.5%,增幅列各经济类型工业之首,
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2.7%。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力度。举办了第二届民营企业产
学研洽谈会暨企业技术进步成就展,120多家高校科研单位、2000多家企业参会参展,
达成合同、协议306项,其中合同140项、金额43.3亿元,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来
源;筹备召开了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家齐鲁行暨经贸洽谈会,省内外知名民营企业400
多家参加,共洽谈项目111个,合同、协议投资额达到226.6亿元;组织民营企业参加
了省政府赴浙江经贸考察团,签约项目385个,协议引进资金405亿元。积极构建信用
担保体系,切实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已组建各类担保机构51家,注册资本
20.5亿元,年担保金额近30亿元。
七、大力开展管理创新活动,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搞好管理信息化试点,将试点企业扩大到100家,大力推动企业应用信息技术,
进行流程再造,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广了十佳管理
创新企业和55个管理创新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总结了87项企业管理创新成果,推动
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举办了两期“齐鲁论坛”,帮助提高国有企业、大集团的国
际竞争力。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达2.5次,同比加快0.2次;两项资
金占用1938.2亿元,同比增长18.4%,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33%,同比下降1.6个
百分点;亏损面11.7%,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亏损额48.1亿元,同比增长1.8%。
资源消耗进一步下降,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0%,取水量同比下降15%。
(省经贸委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