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水产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8&rec=56&run=13

【综述】 2003年,全省海洋与渔业系统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水产品竞争力增
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努力克服资源衰退、生产成本增加、内陆渔业先旱
后涝等不利因素,深化改革,落实政策,强化服务,加快发展,全省海洋与渔业经济
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1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8%;水
产品总产量达到706万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海洋捕捞产量268万吨,下降1.5%,
海水养殖产量336万吨,增长3.1%,淡水产品产量102万吨,增长5.5%;渔业总产值突
破1000亿大关,达到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产量、产值继续保持全国首位。渔
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增渔业外资项目66个,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500万美元。有
193家渔业企业获HACCP认证、96家企业获欧盟注册、43个水产品获全国首批无公害产
品质量认证,分别占全国同行业总数的34%、30%和51%。出口水产品80.5万吨,创汇
18.3亿美元,创汇额分别占全省大农业和全国渔业行业的30%以上。扎实搞好渔船报
废和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全省共拆解渔船468艘,累计向渔民发放补助金1740万元,
有3000多渔民转产转业,收入有新的增加。拓展渔业发展的新领域,做好渔业和旅游
业结合的文章,建成了一大批集垂钓、观赏、餐饮、游乐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园区。全
省休闲渔业场点已达4500处,安置农村富余人员1.5万人,年收入3亿多元。
【海洋管理】 加强海洋法制建设,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
条例》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
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后全国出台的第一部地方性配套法规,标志着全省海域使用管理
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全面开展了海域使用权证书换发工作,规范了海域
审批。全省海域确权面积已达24万公顷,累计发放海域使用证书6947本,新上项目用
海确权发证率达98%以上。累计征收海域使用金突破1亿元,其中,2003年完成4200多
万元,比上年增长51.7%。批准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6处,总面积达10.13万公顷。加
大海洋执法力度。系统上下联合开展“保护蓝色国土行动”,出动执法船60余艘、执
法车220余辆次,检查用海项目1200项次,查处各类违法用海案件40余起,严厉打击
了违规占用海域、非法采挖海砂、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行为。
【渔政管理】 加强渔政巡逻执法、伏季休渔以及涉外渔船管理,保护了渔业资
源,维护了渔业生产秩序和广大生产者的利益。严厉查处渔业污染事故,全年查处渔
业污染事件10余起,为渔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95.4万元。伏季休渔抓早、抓实,是
近年来休渔成果最好的一年。加强了涉外渔船管理,涉外渔船违规率有了较大下降。
严格执行安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强化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渔业安全形势有了较大好
转。全省共发生海上渔业安全事故34起,死亡失踪人数26人,分别比上年减少38.5%
和53%。积极开展海上抢险救生,抢险救助遇险渔民和其他人员650人、渔船198艘,
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613.7万元。特别是在“2.22”辽旅渡7号特大海难事故救助中,
组织长岛渔民救起54名遇险人员,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海淡水养殖】 实施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高养殖业质量和发展水平。
把优势水产品养殖业作为调整渔业结构,增加渔民收入的主攻方向,做好优势水产品
区域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扶持发展,优势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1.27万公
顷。对虾、扇贝“二次创业”取得新成效,养殖产量、产品质量、品种结构均为近年
来最好的一年。对虾产量6.1万吨,比上年增长40.2%。进一步扩大设施渔业规模,全
省工厂化养殖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海水网箱养鱼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海水养殖的
中坚力量。大菱鲆产量7000吨,比上年增长189%,深水大型网箱已突破200个。海参、
鲍鱼等海珍品养殖不断掀起高潮,沿海各地利用虾池养参大获成功,海参养殖热火朝
天,养殖的区域不断由东部沿海向潍坊等西北部沿海延伸。海参养殖产量达3万吨,
比上年增长32%。大力发展生态渔业,营造“海底森林”,沿海人工投石造礁规模不
断扩大,增殖放流得到有效开展,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全省以海珍品、名优
海水鱼类养殖为主的胶东半岛优势水产品养殖产业带已成雏形。南美白对虾养殖不断
由沿海向内陆扩展,已成为沿黄地区的名牌产品和主攻方向。湖区、库区、煤矿塌陷
区大力开展“上粮下渔”“鱼藕混养”“稻田养蟹”等渔业综合开发,发展区域性名
优特色和无公害养殖,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热点。
【科教兴渔】 以科技进步为强力支撑,提升渔业整体发展水平。取得渔业科研
成果60多项,有12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和农业丰收奖。已建成9个国家级、省级水
产原良种场和150多处省、市、县三级名优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达50%以上。推广了“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池塘养参”“沿黄低洼盐碱地渔业综合
利用”等先进实用技术,为渔民群众科技致富提供了支撑。加快水产良种产业化和科
技示范园区建设,推进渔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引进了澳洲宝石鲈、纽约
贝、短沟对虾等国外和省外优良品种,半滑舌鳎、欧洲鳎、漠斑牙鲆、象拔蚌等新品
种繁育成功,正在推广。大菱鲆产业化规模效益大幅增长,产值已达15多亿元。南美
白对虾海淡水养殖技术迅速推广,已发展到2.67万公顷,年产值12亿元。加大了对渔
业科技项目的投入,良种繁育、病害监测与防治、渔技推广、信息网络等设施、机构
建设不断完善,提高了渔业整体生产能力和水平。有40个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
在山东落户,海洋生物工程技术开始应用于良种繁育、生态渔业、设施渔业、海洋生
态保护等。
(李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