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8&rec=42&run=13

【综述】 2003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43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
年增长13.7%,按2003年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600美元。第一产业实现增
加值1505.0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50.0亿元,增长17.0%;第三产
业实现增加值4275.0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比重为12.1∶53.5∶34.4。全社会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26.7亿元,比上年增长51.7%。实现财政总收入2108.5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2.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1.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2438.2亿元,比年初增加2190.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768.3亿元,比年初
增加960.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467.1亿元,比年初增加1908.8亿元。
【经济宏观调控】 一、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根据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新形势,紧紧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的
基础上,正确确定计划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措施。对计划编制方法、指标体系设
置等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充分听取省人大、省政协等方面的意见,广泛征求省直有
关部门和民主党派的意见建议,坚持开门编计划,增加了计划的透明度。在计划执行
和实施过程中,定期检查调度,集中力量对主要调控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
针对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政策引导,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
建议,确保了年度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全年主要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第一,着眼全省农村工作大局,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基础地位。2003年,集
中力量抓好南水北调、胶东调水、东调南下、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黄河三角洲林纸
一体化等项目建设。针对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用
改革发展的思路研究对策。进行了小麦生产经营产业化专题调研;提出了建立胶东半
岛出口基地的总体设想;与有关部门反复研究,联合下发了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的意见;
进一步调整充实计划内容,突出解决“三农”问题;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快农
业产业化、农业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尽快使菏泽等受
灾地区恢复重建。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全年在水利、林业、商品粮基地、小城
镇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方面,共争取国家投资19.6亿元。
第二,抓好工业和基础产业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健康运行。2003年全省工业
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加强了对工业经济运行的跟踪、调度和监测分析,积
极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工作中,着力推动重大工业项目的实施,
不断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了机械、化工、食品、能源、交通、电信等行业的
发展。协调有关部门,加大烟台汽车项目重组工作力度,盘活大宇发动机和零部件资
产。青岛大炼油项目取得新的进展,可研报告已经国家发改委研究通过。胶新铁路开
通运营,竹园—曲阜等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607公里,全省高
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66万千瓦,齐鲁化工园区、烟大
轮渡等重点项目的有关工作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第三,广开招商渠道,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
度,促进对外招商。认真组织项目的筛选论证工作,制作完成了2003年省重点招商项
目册、省情画册以及配套多媒体光盘,完成了山东发展招商网站的设计工作。采取网
上招商、电子商务等形式,加强对外联络,积极推荐对外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建立了重点外资项目定期调度制度。对30多个3000万美元以上的重点利用外资项
目及时进行调度,实行全过程跟踪。三是积极利用国外优惠贷款。全年共争取世界银
行贷款额度1.5亿美元,外国政府贷款1500万美元。
第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努力抓好经贸流通工作。面对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技
术壁垒高筑的局面,加强了对全省外经贸运行的跟踪分析和监测、预测,及时研究制
定对策措施,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全省外贸进出口工作目标。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和稳定性,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全省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制定了新的《关于省
农产品进口配额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严格按规定审核上报,2003年山东省获得全
国农产品进口配额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前列。据测算,全年关税配额农产品可实现进出
口总值24亿多美元,有力地拉动了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长。抓好重要商品总量平衡,进
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全力做好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棉花储备库和大型批发
市场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第五,大力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
展。一是在推进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上花大气力、下大功夫。筛选上报了一批高技
术产业化项目,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6个,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其中国家承诺投入
资金1.8亿元。此外,注重加大对在建项目的调度和管理力度,协调解决了烟台海水
淡化项目若干问题,并对一批建成投产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进行了验收。二是紧紧围
绕改革调整与发展这根主线,促进全省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加快教育事业的改革
与发展。全年及时批复了部分高校新校区建设规划项目,批准成立了9所高职学院,
按照规划调整了部分中专学校,组织实施了全省中小学危改国债项目、高中扩招工程
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扶植工程,抓了一批重点旅游国债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优质资源
的规模扩张。编制了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规划,制定了相应的管理
办法,并及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项目实施进行了动员和部署。采取措施推动和加快
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三是努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促进全省社会事业基础设施
建设。针对全省社会事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突出问题,认真编制规划,审查筛选项目,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全年共争取社会事业国债资金和专项补助资金2亿多元。四是加
强土地利用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制定了开发区(园区)清
理整顿的具体标准和政策界限,并对全省土地市场秩序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积极做
好“三河三湖”“渤海碧海”水污染治理国债项目监督管理工作,全年争取国债资金
3.85亿元。
二、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加大宏观调控措施。
1、针对重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2003年确定的11个重点调研课题,先后组织多
个调研组赴省内外调研,县域经济发展、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
化等绝大部分课题已按要求完成。组织完成的山东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课题研究,所
提出的建设半岛城市群,构建对日韩产业协作区,建设制造业强省和制造业基地,城
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以产权为中心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一系列重
大思路,均被省委工作会议所采纳,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完成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两个课题的调研报告,已经省委同意并印发各市和省直部门。
组织了山东省未来50年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繁荣发展服务业问题调研。
2、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和监测预测。2003年,全省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增长周期,
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特别是“非典”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冲击,按
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更加重视对经济形势分析,并进行了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研
究和监测预测,完善经济形势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调度情况,密切关注国家宏观
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动等新变化,深入分析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努力提高
分析研究的深度、质量和水平。全年对经济走势总体判断、对重大问题和趋势性、苗
头性问题的分析比较准确,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
3、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一是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中期评估。根据国
家发展改革委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4~7月份,对全省“十五”总体规划和10多
个专题规划前半期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多次组织专家座谈,并到有关部门和市地进
行调研,形成的中期评估报告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二是启动“十一五”规划
编制工作。按照全国和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规
划前期研究工作,确定了30个重大前期研究课题,其中8个课题面向全省公开招标,
目前课题招标工作进展顺利。三是制定了多项专题规划。为加快山东半岛地区经济发
展,组织编制了《山东半岛区域发展规划》。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
策,制定了《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此外,还提出了弱势群体创业就业救助、
农村信息化、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水污染防治、5~7年内电厂脱硫、省际边界地
区经济研究等专项规划。
4、做好重大政策的协调工作。一是组织9个省直部门,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
基础上制定了《山东省园区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已由省政府印发执行。二是制定了
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协助电力部门实施厂网分开,组建了独立的
发电公司和电网公司,继续抓好电价调整工作,深入进行电价调整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协调省物价局、经贸委等部门草拟了全省的电价调整方案。三是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
革。针对粮食生产、流通的新形势,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实行分级负责,完善政
策措施,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安全”的改革思路,制定了山东省国有粮食企业改
革意见、直接补贴粮农方案和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等配套措施。四是积极推进投资体制
改革。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省政府报送了《关于推进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
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代建制”和“政府监理”职能有机结合的改革模式。五
是牵头制订了全省民航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根据省政府的要求,组织中央驻鲁单
位和省直有关部门对全省民航系统的济南、青岛、烟台三个机场进行了调研,并同民
航华东局和国家总局进行了多轮会谈,形成了民航体制改革方案,维护了全省利益。
5、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政策法规建设。根据《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办法》的
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起草了《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管理实
施细则》。组织开展了清理有关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工作,提出了对这些文件
的处理建议,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定了《山东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监督
管理实施意见》,参与了《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快中药现代化
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的起草和制定,加快了山东省实施招标投标法办法的立法进
度,组织开展了委内行政许可清理工作,加强了计划系统的政策法规建设。
【重点项目建设】 2003年,全省重点项目建设按照省政府确定的“竣工投产一
批、开工建设一批、争取筹备一批”的“三个一批”的要求,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
为全省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一、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投资快速增长。一是加强了对全社会投资宏观运行情况
的监控,逐月调度、分析研究,力求准确把握投资走势,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二是按
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全年投资计划,制定、完善
了扩大投资的政策措施,努力降低“非典”影响。三是对省政府确定的360个“三个
一批”重点项目,坚持逐月对项目建设管理进行调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动态情况,
积极协调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加快了项目前期工作和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新开工了一
大批项目。济平干渠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投资12.11亿元。
现已开挖渠道4公里,另有46公里渠道和18座控制性建筑物已全面铺开建设,完成土
石方490万立方米。2003年12月底,还开工了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项目总投资
28.9亿元,其中国家补助投资7亿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8亿元,省内投资13.9亿元。
还有济南机场航站区扩建项目、烟台至大连的烟大铁路轮渡建设项目、巨野煤田开发
项目、“三河三湖”、环渤海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国债项目等,每个项目的总投资
都在10多亿元以上。这些项目成为有效拉动需求的重要力量。2003年全省在建高速公
路总规模1301公里,总投资101亿元,建成通车607公里,通车里程达到3018公里。中
瑞合资重汽沃尔沃卡车项目总投资19561万美元,2003年12月试生产的第一辆卡车已
下线。烟台汽车赛欧牌车近4万辆。2003年竣工投产的一大批项目都是全省经济建设
中的骨干,支撑了山东经济13.7%的高速增长。随着新一轮大发展氛围的形成,山东
省争取国家批复和筹备的项目量大面广,已进入筹备序列的海阳核电项目,总投资达
225亿元;黄河三角洲林纸一体化项目规划总投资222亿元;华泰、泉林林浆纸结合项
目总投资77.3亿元;邹县发电厂四期工程总投资97亿元;海水淡化项目总投资16亿元,
项目建议书已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等等。2003年,山东省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5326.7亿元,同比增长51.7%。
二、狠抓重点项目和国债项目的管理,确保投资效益。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密切配合,认真搞好项目的论证、筛选和上报工作,千方百计争取国债资金和项目,
对扩大投资规模起了重要作用。二是加强在建项目的管理。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国
债项目管理工作,对全省在建国债项目进行全面调查和专项检查,督促落实配套资金,
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等各项制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对全省定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坚持逐月调度,动态管理。对在
建项目,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对新开工项目,及时督促
落实建设条件。三是配合做好项目稽察和审计工作。国家发改委、审计署对全省部分
国债项目进行了稽察和审计,针对稽察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督促
项目单位加以落实,保证了国债资金安全,维护了山东的形象和信誉。
三、积极筹措资金,保证重点建设需要。一是努力争取国债资金。加强了对上对
下的联系和沟通,对上及时了解国家政策信息,对下加强前期工作指导。全年共争取
国债资金32.5亿元,比上年增加6.3亿元。二是协调落实重点项目银行贷款。与人行
济南分行、国家开发银行山东分行,共同组织召开了第3次重点项目推荐会,向驻鲁
金融机构推荐项目547个,200多个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涉及贷款项目总投资975亿
元。与开行山东分行建立了联席办公制度,全省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开发性协作
协议》,签约贷款总规模1700亿元,为后期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三是搞好预
算内基建投资的综合平衡,有效化解资金矛盾。合理运筹切块资金、机动资金和财政
专项资金,分别轻重缓急,压缩一般,保证重点,优化建设方案,严格控制投资规模,
保证了水利、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投入。四是继续做好省基建基金的管理工
作。一方面加强了基金管理的制度建设,对基金的贷款回收、对外担保等提出具体意
见,出台了基金投资项目和基金贷款项目管理制度,促进了基金管理的规范化。另一
方面狠抓基金贷款回收工作,运用多种政策和方式收缴贷款,实现了基金的滚动增值。
2003年实现基金收入13亿元,比上年多3亿元,保证了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
【经济协作】 2003年,加大经济协调力度,在国内招商引资、省际间经济合作
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有力地拉动了山东经济的发展。
一、突出了国内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引入省外资金突破800亿元,达807亿元。实
际引进省外投资比上年增长93.5%,引资总量约占全省投资的1/6。济南、青岛、烟台、
威海、潍坊、淄博等市利用省外资金仍较强劲,处于中西部的泰安、德州、聊城、滨
州等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也都突破50亿元,增长幅度十分明显。招商方式有所创新。
网上招商发挥了重大作用,产业链招商已成为一大特色。各类投资企业商会发挥了重
要作用。先后协调有关方面相继组建了浙江、福建、泉州、温州等驻鲁投资企业商会,
构筑和搭建起了新的招商引资桥梁和平台。针对民营资本的引入,突出了与浙江省的
合作,并借助浙江省驻鲁投资企业商会,联络组织了大批浙江较有实力和具有潜力的
投资商落户山东投资发展,仅浙江民营企业在山东的投资就达120亿元,在商贸物流、
环保、房地产、电器制造等领域成功建设了一批投资项目。国内招商引资呈以下特点:
一是项目投资规模普遍增大,仅万元以上项目就有2300多个;二是引资渠道进一步拓
宽;三是招商内容更加丰富;四是园区载体建设不断增强;五是参与现有企业改组改
造,收购现有企业趋势增强。如枣庄铁合金厂、电石厂被上海联力实业公司收购后,
投资6900万元,使濒临倒闭的企业又恢复生机,安置了600多名工人重新上岗。
二、以参与西部开发为重点的省际间经贸合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加大了政府推动、
引导力度。通过收购、兼并、联合、参股、控股、技术入股形式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企
业达5000余家,已有300多家企业向西部地区实行了产业转移。二是积极参与“西洽
会”“青洽会”和“兰洽会”,协调有关方面组建了浙江驻鲁投资企业商会,邀请了
50多家浙江投资商与山东省进行了项目对接和洽谈,达成了大量合作项目。
1、“西洽会”。山东省向大会推出了1151个招商引资项目,组团率领628家企业
参会,经会前对接和会间的洽谈,共达成合作项目216个,总金额264亿元。按签订的
项目和资金总额山东省列第二位。
2、“青洽会”。以突出东西部地区产业调整和转移为主要内容的经贸合作,对
全省实施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战略具有积极的意义,抓住这一机遇,考察筛选了300
多个适合向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企业和项目,经过会前的多次考察论证和会间的积极
洽谈,对接落实了56个以产业转移为主的合作项目。
3、“兰洽会”。以黄河经济区为主发起的联合各省市区举办的全国性投资合作
洽谈活动。山东省突出了资源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共达成合作
项目48个,其中煤炭综合开发、电力开发等大项目5项,农业产业化以及优质农产品
基地的合作建设比较成功。
4、军转民项目合作。采取得力措施争取与国防科工委军转民项目对接合作,建
立了国内招商项目库,大力实施国内招商情况季报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山东省与兄弟
省区和国家部委的联系。根据山东省对科技项目的需求情况,与科工委初选了703个
项目,并争取科工委为山东项目专门制作了网页,并在济南举行了项目现场对接会,
国防科工委组织60多家科研院所的近200多个项目与200多家企业和项目单位开展了有
针对性的一对一的项目对接,共成功对接192个项目,扩大了山东省的对外影响。
三、省内经济协作。东西结合促进菏泽发展。一是推动菏泽市各级整合园区资源、
配套设施,向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特色聚集发展,推动园区做大做强。曹县(青岛)
工业园由原来2.2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园区内三横六条道路已完工,路灯、
高压线、供排水管线、绿化均已完善配套。定陶县确定在鲁花工业园基础上扩大面积、
增加项目,为定陶(烟台)工业园奠定了基础。依托原有工业集团建设的东西结合园
区如郓城、巨野等,前期工作明显加快。东明县与齐鲁石化公司决定建设面积20平方
公里的工业园区,起步区2平方公里的东明(齐鲁)工业园已动工建设。鄄城县和济
南市、单县和胜利油田,结合双方也都有了比较明确的建设计划。二是积极引导东部
优势企业,推动和带动了菏泽优势产业的发展。2003年以来共启动东西结合项目7个,
总投资5.51亿元,完成投资2.6亿元。总投资1.2亿元的15万吨青啤(菏泽)公司啤酒
扩建一期工程已顺利投产。鲁花花生油加工项目投资1.05亿元已建成投产。烟台蓬建
集团投资1500万元的钢结构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青岛正和集团投资3600万元的普通
车生产项目,已完成投资800万元。曲阜金塔王集团在郓城投资3000万元水泥生产项
目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自东西结合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建东西结合项目163个,
项目总投资26.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5.7亿元。
四、切实抓好对口支援工作。扎扎实实做好三峡移民安置和稳定工作。精心编制
了移民安置方案,对844户3483名三峡移民进行了安置对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
和妥善处理移民群体性事件的措施。目前,迁入的移民思想稳定,安心生产生活,逐
步融入当地社会。援藏工作进展顺利,按期完成年初确定的建设任务,工程建设质量
优良。动员全省力量,支援新疆和三峡库区的经济建设以及救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倪书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