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省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的调研报告(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8&rec=180&run=13

中共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科教处
一、现状和问题
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生态
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控制,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主要问题是:
(一)局部生态环境破坏继续加剧。全省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面积以每年30平方公
里的速度增加。超采地下水形成的漏斗区面积2万平方公里,海水入侵面积1120平方
公里。化肥、农药使用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倍。
(二)生态建设进展缓慢。林木覆盖率18.8%,列全国第22位。每年流失土壤
1.53亿吨。全省自然保护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
(三)水资源严重短缺。预计到2005年、2010年、2020年将分别缺水60亿、100
亿、140亿立方米。
(四)工业结构性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居全国前3位。电力、造纸、
水泥三大行业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全省工
业排放总量的57.9%、57%和81%。
(五)城乡环境质量较差。我省城市化水平为40.3%,比原来差于我们的江苏低
4.4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缓慢。
二、总体构想与任务目标
加强我省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的总体构想是,以中共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
的总目标,抓住生态优化、城市建设、循环经济三大重点和水资源配置、植树造林、
污染防治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经营管理市场化、城乡环境生态
化,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在全省形成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
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全面增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能力,逐步把山东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生态省。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是:
(一)全面加强生态建设,构筑良性循环的大生态系统。实行林地、草地、湿地、
水面统筹,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结合,植物生态与动物生态兼顾,形成有机循环的生
态系统。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进一步整
合城市生态资源,建设一批园林和生态城市。把解决水资源“瓶颈”制约问题摆到突
出的战略位置,构筑起“8”字型调水框架,形成水系联网、库湖串联、城乡一体、
配套完善的现代化水网体系,全面解决我省水资源短缺问题。
(二)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经济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加快构建“三
圈一群”的城市发展格局。规划建设以济南为中心,以淄博、泰安、莱芜、聊城、德
州、滨州为骨干的济南城市圈;以青岛为中心,以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日照为
骨干的青岛城市圈;以济宁、兖州、邹城、曲阜为主体的鲁南城市圈。形成济南、青
岛、济宁三足鼎立、辐射全省的现代化城市体系。同时,以青岛、烟台为两极,加速
培育胶东半岛城市群,把半岛地区建成全国区域经济中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继
续加强带状经济区域的培植。对东营至日照3000多公里海岸的20个大中小城市、25个
港口统筹规划,形成以沿海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相连结的现代化组团式城市带,逐
步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带、对外开放带、旅游观光带。对淄博、济南、泰安、曲阜的传
统文化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建成齐鲁文化城市带。
(三)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构筑“资源
———产品———再生资源”良性闭合的循环经济系统,建设循环型企业、园区、城
市和社会,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五”后3年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1)大搞植树造林,实现
绿化山东的新突破。(2)坚持开源、节流、治污三管齐下,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
新突破。(3)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新突破。
(4)坚持山、水、林、田、路统筹规划,实现小流域治理的新突破。(5)从源头抓
起,实现重点污染源治理的新突破。(6)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实现城市
功能优化配置的新突破。
报告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措施。
责任编校:杜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