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青岛、烟台、威海加工制造业基地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8&rec=179&run=13

《建立青、烟、威加工制造业基地》课题组
省政府调研室会同青岛、烟台、威海三市政府调研室就建立青、烟、威加工制造
业基地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当前应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突出加工制造业基地的高加工度特色
突出高加工度就是要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运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生
产方式,发展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率高、附加值高的制造业,以加快由以原材料工业
为重心的制造业结构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制造业结构转化,加快由以劳动密
集型工业为主向以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转变进程。高加工度是制造业的方向,
建立高加工度的制造业基地,对于促进和带动一个地区的科技进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
升级至关重要。青、烟、威具有较好的区域及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基础,因此建立制造
业基地,必须突出高加工度这一特色,防止一般加工业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延伸,这不
仅是三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省结构调整的需要。为此建议:
(一)按照全省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规划和青、烟、威制造业要突出高加工度的要
求,抓紧制定有关的政策,提出鼓励引进发展和限制引进发展产业产品指导性目录,
促进青、烟、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植壮大高加工度
强势产业和优势产业,促进原材料加工业和粗加工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三市要根
据建立高加工度制造业基地的要求,有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承接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价值、高档次的产业,承接与三市现有制造业对接较好的国际产业转移,以提
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聚集,拉长产业链,增强产业竞争力。
(二)按照发展高加工度制造业的要求,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
设施。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内外高加工度制造业基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新建园区一开
始就要打好基础,起点要高,在完善功能上下功夫。已经建起的园区,要按照发展和
规划的要求,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以适应突出高加工度特色、吸引外商投
资的需要。同时,要研究和解决制约发展高加工度制造业的港口、交通通讯、水电、
物流等问题。
(三)建设和发展专业化的高加工度特色园区。除了大的开发区外,一般园区都
应力求突出主导产业,发展自己的特色,走专、精、高的路子,以发挥专业的优势,
提高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要切实防止不切实际的“大而全”“小而全”和不管
什么产业,有什么进什么,搞“一揽子工程”,这样的园区既无特色,也无水平,很
难适应高加工度制造业的需要。对现有园区,应认真研究排队,按照发展规划,对产
业布局定位进行调整,逐步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四)切实加强科技研发工作,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高加工度制造业的发
展,为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动力,加强科技研发
工作十分必要,这方面必须早考虑、早打算、早行动,以争取主动。一是支持和鼓励
企业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二是建议省有关部
门在三市建立高层次的高加工度制造业基地研发中心,掌握世界制造业领先技术,促
进高加工度制造业与国际接轨,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三是完
善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通过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
新材料博士园、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
术的科技带头人、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人才和一流素质的企业家。大力推进技术教育
及继续教育等实用性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级技工及经营管理人员。
二、加强对日韩资金、产业转移和承接问题的研究
近几年来,日本、韩国加快对我国产业转移步伐的特征十分明显。许多企业或关
闭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工厂,向中国转移生产线;或压缩在其他国家的生产,向中国
转移订单;或将相关的零配件厂向中国转移,开展配套生产。据有关方面介绍,日本
有一半左右的大企业计划在今后3年内将生产线移向海外,其中70%以上的企业把转
移地点选在中国。韩国30多万家中小制造企业已有6000多家转移到中国,预计3年内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将向国外转移。索尼、三星、LG等日韩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大多获得
丰厚的回报,刺激着他们进一步加大向中国的投入。但是,我们对日、韩有些情况还
不十分了解,公开的、表面的东西知道得多,内部的、深层次的东西则知之甚少,对
日韩产业、资金转移的趋势已经看到,但具体转移什么,为什么转移,哪些我们可以
承接,哪些不宜承接,哪些会给我们造成什么影响等等,都要具体研究,了解清楚,
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承接其转移的资金和产业,防止盲目引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确保三市制造业基地的高加工度特色和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为此建议:
(一)建立和利用专门机构,对日韩产业结构调整转移问题,进行专门的系统的
研究,对此,建议尽快制定计划,作为一个特殊的课题,抓紧组织研究,力争年内提
出对建立青、烟、威高加工度制造业基地有决策和指导意义的研究报告。
(二)组织政府、部门、企业和有关人员对日、韩进行考察和研究,要带着问题,
有目的地进行考察,多了解一些真实有用的情况,做到知彼知己,稳步扎实地搞好建
设和发展。
(三)依托开发区和加工贸易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明显的日韩工业及商贸物流
园区,重点承接日韩高加工度制造业的转移和发展对日韩加工贸易。这种园区由于特
色明显,面对日韩,有利于吸引外商特别是日韩的投资,有利于吸引日韩企业建立研
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有利于加快三市高加工度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同时,
也有利于对日韩经济的研究和了解。
三、建立青、烟、威经济协作区
建立青、烟、威经济协作区对加快胶东半岛高加工度制造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一是建立紧密合作的区域经济协作区,经济实力更强,区域经济地位更加突出,
可能发展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第三大区域经济增长极,大大提高三市乃至全
省对外影响力和经济竞争力,形成一致对外的强大合力。二是建立经济协作区,可以
有力地消除行政区划对发展区域性经济的制约和影响,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统一规划,
整体布局,使三市的资源得到更充分、更合理的利用,推动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从而发挥好整体区域优势,克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延伸的问题,这不仅是建设高加工
度制造业基地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三是协作区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统一
对外,避免招商引资中内部互相残杀的恶性竞争,保护协作区内三市的整体利益。四
是建立三市协作区,通过试点可以提供发展区域性经济的经验和模式,一旦时机成熟,
经济协作区可以进一步西扩,逐步扩大形成更大区域范围内分工与协作,促进全省区
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建议:
(一)抓紧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进行论证和研究,制订青、烟、威经济协作区
实施方案,力争年内启动实施。
(二)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负责青、烟、威高加工度制造业基地及三
市经济协作区的组织推动和协调工作。借鉴长三角“两省一市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
提供的经验做法,建议省政府成立三市经济协作区协调领导小组,由一名副省长任组
长,三市主要领导同志和省直有关部门参加,定期召开会议进行高层次协调决策,对
三市之间的工作协作、政策配合、招商引资、措施落实等重大问题进行指导和协调,
及时掌握整体进展情况,解决基地和协作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其发展速度。
(三)三市经济协作区,是一个新事物,建区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需要解
放思想,树立新的发展意识和观念,省委、省政府各个部门应给予密切配合,大力支
持。
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一)真正而彻底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可把三市协作区作为山东的经济特
区,采取或试用特殊的政策。在协作区内,凡是有利于发展的事情,只要不违背党和
国家的大政方针,原有的审批事项和程序能取消的一律取消,个别国家确有硬性规定
需要审批的事项,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明确办事时限,增加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提
高办事效率。审批权限能下放的尽量下放,不能下放的尽量改为备案制。各项收费要
彻底整顿,过时的、影响发展的和单纯养人、养单位的收费项目坚决取消,必须保留
的要规范。对滥用职权、以权谋私,阻碍和影响发展的,要严肃处理;对墨守成规、
不思进取或阳奉阴违、消极对待发展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撤换。建议制定一个取消
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收费项目的区域性文件,在协作区内试行,为全省的审批制度
和收费改革进行试验和探索。各有关部门应以改革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给予支持。
(二)各级政府要彻底转变职能,真正实现对经济组织和单位由管理型向服务型
的转变。要从有利于青、烟、威高加工度制造业基地和三市经济发展出发,正确处理
政府行政管理与协作区发展的关系,冲破行政区划的束缚,支持协作区的建立和发展。
同时,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扎扎实实地做好服务工作。
当前要认真解决好三市电价过高、水资源短缺等制约三市高加工度制造业发展的突出
问题。
(三)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争取金融对协作区的支持。高加工度制造业是资金
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雄厚的资金作支持。建议学习上海浦东支持加工制造
业发展的做法,创新融资方式和渠道,积极组织国内“银团”联手为高加工度制造业
融资,扩大制造业授信范围,加快涉外银行引进步伐,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积极培
育上市后备企业,争取青、烟、威三市25家进入辅导期的企业及早上市。鼓励有实力
的企业到海外融资,利用可转换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新型金融工具,进一步拓宽融资
渠道。这些事情,在协作区内都应高节奏、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四)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对青、烟、威高加工度制造业基地和三市经济协
作区给予特殊政策和环境,促进向国际化的区域经济迈进。建议省有关部门牵头,积
极争取国家支持,整合三市的港口资源,实现港区管理,功能对接,联动发展,逐步
建立辐射三市及半岛腹地的自由港区,在全国率先建成与日韩对接的自由贸易区,促
进东亚自由贸易进程。只要国家没有禁止的规定,允许协作区试行,探索经验,稳步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