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与现代制造业强省相匹配的现代物流业强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8&rec=178&run=13

———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现代物流业的调查
山东省人民政府调查研究室
一、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经贸、交通、铁路、民航、邮政、通信等部门和行业按照“政府推
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逐步推进”的方针,积极推进现代物流管理,大力培育发
展物流产业,取得初步成效,物流产业正在成为我省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突出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物流管理逐步深化。到2002年底,全省136户重点企业集团大部分都
实施了物流管理,年流动资产平均周转4次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1倍。海尔集团
物流中心以“一流三网”(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
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同步流动)这一富有特色的管理模式,成为我国第一个
物流示范基地。更多的企业在从试点到具体实践中,认识到了现代物流的应用价值。
(二)商贸物流配送发展较快。我省流通系统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发展新型流通
业态,在连锁经营的基础上,加快了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完善了商品配送网络。2002
年底,全省已有各类连锁企业135家,连锁门店2260个,商贸物流配送中心329个,实
现配送额229.2亿元,形成了威海糖酒、潍坊百货、青岛利群等较大物流配送中心。
(三)第三方物流开始起步。省内的大型商贸集团,如三联集团、潍坊百货等,
通过资产重组与流程再造,逐步向现代物流业态过渡。一些大型的运输集团依托遍布
全国的运输网,向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济南市盖家沟国际物流基地以现代化的物流
概念,通过高标准规划建设,将建成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的集公路、铁路、航空等多
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商业批发、产品配送中心。邮政部门发挥品牌与网络优势,积极
拓展物流服务市场,2002年全省邮政物流业务收入完成30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50%。
(四)物流业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马士基物流、伊藤忠国际物流、韩国韩进海
运、胜狮国际货柜、以色列以星航运等世界500强和国内外著名大公司已入驻青岛前
湾国际物流园区、远洋大亚物流园等一批专业物流园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正逐渐
成为我国北方物流中心。物流领域逐步成为外资最感兴趣的领域之一。
(五)物流信息化取得新进展。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广泛采用信息技
术改造传统业务是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内容。海尔、青啤、东大、三角等企业投入大
量资金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积极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管理软件,提高了生产
和销售供应链中各环节间的传递速度,物流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开发和
应用在企业界日益受到重视。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管理观念落后与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互为影响。不少企业“大
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意识依然存在,将现代物流系统等同于“物流+运输+仓储+
信息网络”,认为只要具备相关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存在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客观
物流活动与需求,就可以经营运作物流。因此,从对物流方式的选择上,更多的生产
企业仍然热衷于选择自营物流方式,主观上排斥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式;同时,由于社
会化物流服务体系的不发达,大多数企业也不得不选择自营物流方式。据有关方面调
查,在工业企业中,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商承担的分别占36%和46%,由第三
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占18%;产成品物流中,由企业自理或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
同完成的比例分别是24.1%和59.8%,完全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占16.1%;在商
业企业中,物流由企业自理的比例高达76.5%,供货方承担的占17.6%。这种落后的管
理观念和自我服务为主、自成体系的物流模式,影响企业与物流业实现双赢,是制约
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二)现有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制约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到
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与运输标准等各个方面,各职
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一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障
碍之一。物流管理与设施属不同部门所有,信息不对称,负载不均衡,不适应现代物
流跨地域、跨行业、网络化的要求,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多数企业对物流中许多重要问题的决策,如配送
中心的选址、物流信息加工、货物组配方案等,还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适应具体
操作的物流信息系统跟不上。整体物流技术如运输技术、储存技术、流通加工技术,
以及与各个环节密切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等,也都比较落后,致使物流成本偏高。
(四)诚信的物流市场体系不健全。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不仅在基础设施和技
术方面,更在现代物流意识、诚信观念、行业立法等软环境的建设上。目前规范物流
业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诚信的物流市场体系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
(五)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据报道,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
一,我国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到2010年需求为30万人左右。除储存、运输、配送等领
域的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
周转、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的国际性物流人才更为紧俏。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短
缺,也是我省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促进我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建设与现代制造业强省相匹配的现代物
流业强省。实践证明,只有物流畅通,才能为现代制造业、商贸业等依赖大量物质运
输的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个地区如果不能成为物流中心,则很难成为加工制造
业中心和商贸中心。目前,物流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美国2000年物流业
创造的产值为9500亿美元,占GDP的10%;日本物流产业总规模为3500亿美元,占GDP
的11.4%。在国内,已有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深圳等30多个省、市出台了物流
发展规划,将物流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省要建设现代
制造业强省,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业,而且,我省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
比较完善,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条件。所以,应当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与建
设现代制造业强省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打造经济强省。
(二)加速政府管理职能整合,统筹协调物流发展规划。要对全省的物流产业进
行规划与协调,推进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尽
快打破物流管理上的行业分割、地区分割,防止一哄而上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
争。建议省经贸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清除地区和行
业壁垒,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借鉴香港特区政府成立“香港物流发展
局”统一指导区内物流产业发展的做法,成立专门机构,对全省物流发展作宏观调控
和指导,及时给物流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放手让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去运作现代物流。
同时,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协会的作用。
(三)加快培育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在全社会的“大物流”系统中,第
三方物流担负着主要的物流配送作用,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在西方发达国家,
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大物流”系统十分发达,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利用率超过了75
%(我国不足30%)。要积极支持传统的运输与仓储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扩大客户群,
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加快物流需求市场的培育,推动、引导企
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调整经营组织结构,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服务社会化。要按照外经贸
部《关于开展试点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研究制定扶
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吸引外资投资现代物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现代物流
业的投入,重点扶持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项目建设和现代
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城市物流中心建设。鼓励企业以资产、资本为纽带进行联
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
(四)推广物流标准化,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
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建议省技术监督部门根据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尽快在物流设施、设备等方面提出推行标准化的工作计划,加快推广物流标准化工作。
按照建设生态省的目标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趋势,解决好与物流相关的能源、
环境、交通安全等问题,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物流体
系。
(五)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借鉴国外经验,委托行业社团组织开展
物流专业执业资格培训和短期教育,逐步推行执业资格制度。鼓励大专院校按照市场
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建设合理的物流教育培训体系,为现代物流培养各个
层次的专业人才。在规范培训市场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
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物流高级人
才的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