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粮食问题的情况调研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8&rec=175&run=13

山东省人民政府调查研究室

一、世界粮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但目前粮食形势仍然严峻
二、全国目前总体上粮食仍是供大于求,库存充裕,市场稳定,但是随着人增地
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未来保持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三、我省粮食生产近些年保持了较高水平,供求基本平衡,但是作为9000万人口
大省和农业大省,粮食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多年来,我省各级在稳定强化农业基础,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方面做了大量
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粮食生产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彻底改变了粮食供求紧张的局面,
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过剩。据统计,“九五”期间全省平均粮食播种面积11974.6
万亩,年均总产411亿公斤,最高年份1996年总产达到433.5亿公斤。“十五”以来,
虽然面积有所减少,但年均粮食总产仍保持了较高水平(见表)。

粮食生产情况
单位∶万亩、亿公斤
┌──────┬────┬───┬────────┐
│年份 │面积 │产量 │比上年产量增减% │
├──────┼────┼───┼────────┤
│2000 │11658.0 │383.8 │-10.1 │
├──────┼────┼───┼────────┤
│2001 │10730.0 │372 │-2.9 │
├──────┼────┼───┼────────┤
│2002 │10369.0 │329 │-11.6 │
├──────┼────┼───┼────────┤
│2003(预计)│9941.0 │345 │+4.9 │
└──────┴────┴───┴────────┘

二是虽然由于结构调整和持续严重干旱,造成粮田面积和总产减少幅度较大,但
粮食仍能做到供求基本平衡,没有出现大的波动。2000、2001、2002三年全省粮食播
种面积分别为11658万亩、10730万亩、10369万亩,与1999年相比共减少了1779万亩,
减幅为14.6%。3年总产共减少59.8亿公斤,减幅为24.2%。预计2003年全省粮食播种
面积9941万亩,比上年减少428万亩;2003年入春以来,我省降雨较多,旱情基本解
除,预计总产345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5.2亿公斤。现在市场供应充裕,价格没有出
现大的波动。从粮食的消耗看,我省目前年消耗粮食350亿公斤,其中口粮130亿公斤
(按全省人均每天0.4公斤口粮计算),饲料及加工转化200亿公斤,种子用粮及其他
约20亿公斤,以目前的生产能力看,全省粮食供求丰年基本平衡。
三是随着粮食内部品种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优质专用粮食(主要是小麦和玉
米)面积不断扩大。2002年优质专用粮种植面积占粮田面积近30%。2003年优质小麦
面积达到2500万亩,首次超过总面积的一半,占全国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
(按国家规定,优质小麦收购价要高于普通小麦价格的10%)。约占城乡居民口粮90%
的小麦,每年基本可以自给,玉米籽粒年消费总量300多亿斤,虽略有缺口,基本产
需平衡。
四是从人均占有粮食看,基本可以满足省内市场需求。一般认为,人均占有350
~400公斤粮食(包括动物产品的转化用粮),基本可以满足省内市场需求。1995~
1999年,全省每人年均占有粮食量为477公斤(其中小麦239公斤,占50%),2000~
2002年降至399.5公斤(其中小麦186公斤,占46.6%),预计2003年人均为350公斤(小
麦162公斤,占46%),基本符合这一标准。
五是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作为一个9000多万人口的大省,我省各级党委、政府
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并始终把粮食安全问题作为关系全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
题来抓。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体制架构正在生
成。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粮食储备体系,粮食库存保持了适度规模,粮食价格
基本保持稳定,为全省粮食安全打下了良好基础。特别是我省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把
握住了两个关键点。一是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相对稳定。即坚定不移地抓好8000万
亩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并不断加强地力建设,使其始终处于较高生产力水平。二
是确保有足够的储备。近几年,我省的粮食库存一直在120亿公斤以上。最多时一度
曾达到140亿公斤,2002年仍为128.5亿公斤。民间存粮虽由2000年的145亿公斤减少
到2002年的90.5亿公斤,但基本上也够一年的口粮。
与此同时,粮食产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粮食产需缺口逐步
加大。按国家粮食局测算的国内粮食年消费总量4900亿公斤计算,全国粮食已连续3
年产需出现缺口。同全国一样,由于生产下降,消费刚性增长,省内粮食产需缺口也
逐年加大,2000~2002年3年间共出现缺口105亿公斤左右,都是通过挖用老库存和外
采来弥补。2003年,虽然我省夏粮、秋粮实现“双增”,夏粮生产比2002年增加了
1.8亿公斤,秋粮预计比2002年增加13.4亿公斤,但增幅较小,产需缺口仍然较大。
二是粮食面积继续下滑的势头不减。据省统计局资料显示,全省人均耕地1.18亩,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0.34亩。随着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等因素影响,2000~2002年3年累
计减少粮食播种面积1779万亩,平均每年减少约590万亩。预计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
将减到9500万亩左右,使我省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粮食生产规模仍将逐年缩减,
粮食总量缺口仍将加大,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三是我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不
是很高,粮食产量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粮食科技水平还不高,在质量和成本方面
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入世以来对我国、我省的粮食生产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
粮食安全体系也不够健全。
四、措施和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精神,把粮食生产作为关系国计民
生、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要把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
的基本战略目标,纳入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布局。要正确处理增加粮食生产与农业结
构调整、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
形势下,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级需要加强对粮食安全问题
的调查研究和科学指导,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采取更直接、
更明确、更有力的综合性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二)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和不断提高粮食综合
生产能力,最重要的是保护耕地。而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这要作
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把我省划定的8000万亩基本农田,一个村一个村地抓
好落实,一块地一块地地抓好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好了,就等于保护了粮食的基本生
产能力,把握了工作主动权。要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管理,采取坚决措施,遏制乱
征滥用耕地的现象。
(三)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保护和调动粮食主产区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在当前形势下,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
调整,另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和调动粮食主产区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是
借鉴安徽等省市的经验,尽快制定出“直补”的具体办法。把国家以保护价形式通过
国有粮食企业补贴农民的方式,转变为将补贴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二是加快建设国
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着力建设优质小麦基地、专用粮基地。帮助农民解决好生产
资料、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等问题,持续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大投入力
度,加强农业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省里应加大对中西部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扶持。特
别是增加对产粮区农田基本建设投资,增加产粮区粮食风险基金配套比例、减少或免
征粮农的农业税等。
(四)积极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尽早全面放开粮食市场。从我省粮食综合生产
能力、市场供给及价格、库存保障等方面看,放开粮食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应抓住
机会,本着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过渡。在去年放开青岛、
烟台、威海3市粮食购销市场的基础上,建议省政府今年放开济南等6市,适当时机全
部放开。同时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建立起粮食市场信息体系和粮食安全预
警预报体系,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切实搞好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推进粮食流通
体制改革。
(五)实施粮食产业化战略,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提高粮食产业化水平是实
现粮食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通过提高价格和实现规模经营这两条途径来提高粮
食效益有很多困难,而发达国家和国内、省内许多发达地区都选择了产业化经营的路
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要把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粮食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优化粮食
品种和区域结构,提高粮食的质量和效益,发展粮食转化和深度加工,让广大农民从
发展粮食产业中增加收入。要着力扶持发展一批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粮食加工和贸
易的龙头企业,推进粮食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延伸粮食的产业链,把粮食产
业做大做强。切实抓好“订单粮食”,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和收购。
(六)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我省现有的粮食
批发市场,普遍存在着市场交易不规范、市场主体发育不良、服务功能不完善、基础
设施不配套等问题,与山东作为粮食大省的定位极不相称。今后一个时期内,培育粮
食市场体系的重点应放在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的建设上。建议省政府借鉴周边省市的
经验,搞好规划和布局,实施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上下联动、多方兴办
战略,扶持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大、辐射能力强的大中型粮食批发市场,逐步形成以省
级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批发市场为骨干、初级批发市场为基础的省、市、县
三级粮食批发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