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8&rec=136&run=13

【就业再就业】 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优惠政策为主线,加大资金投
入,建立政府责任体系、政策法规和管理服务体系,组织实施“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
计划”“再就业伙伴计划”和“西输东接”工程,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省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10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困难群体再就
业7.5万人,分别完成年初计划的126%、180%和150%。城镇登记失业率3.7%,低于4%
的计划控制目标。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就业80万人,完成年初计划的160%。全省首次
实现了就业增长大于失业增长。
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加快。通过大力培育以公益性为主,公办、民办、中外合资、
中外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全省职业介绍机构发展到1616家,
其中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1023家。通过劳动力市场登记求职的
达228万人次,介绍成功132万人次。
【社会保险】 企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实现突破。全省企业养老
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10.9万人,比2002年净增69.1万人。在净增参保人数中,个体工
商户和自由职业者约占30%。征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175.4亿元,比上年增收24.6亿
元。其中征缴当期164.5亿元,征缴率为98%;清理企业欠费8.6亿元,清欠率为50.1%。
企业离退休人员达到172.6万人,发放养老保险金146.9亿元,全部做到了按时足额和
社会化发放。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全省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的人数为143.6万人,社会化管理率为88%。济南、青岛两个全国重点联系城市分别达
到96.1%和96.3%,威海、潍坊两个省级重点联系城市分别达到96%和95.1%。
机关事业、农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稳步发展,参保人数205.7万
人,征缴养老保险费66.8亿元,为46.7万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66.8亿元。农村养老
保险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参保农民955.8万人,基金累计结余45.15亿元。2003年当年
有97.97万农民投保,收缴保费7.98亿元,增长365%。全省有38.1万农民领取养老金,
累计发放6359万元。并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办法。
下岗和失业并轨。2003年全省共有3万名下岗职工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享受基
本生活保障待遇。按照“三三制”筹集资金1.3亿元,发放基本生活费0.84亿元,代
缴社会保险费0.46亿元,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签协议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切实
保障。在此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下岗职工由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至
2003年底,全省进“中心”的115万名下岗职工已全部出“中心”,基本实现了下岗
和失业并轨。随着并轨的推进,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达到47.6万人,比上年增
加2.7万人,增长11.2%。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到719.1万人,比上年增加18.9万人。
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6.4亿元,增长18.8%;支出15.2亿元,其中发放失业保险金9.7亿
元,用于失业人员职业介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3860万元。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省17个市、139个县(市、区)全部启动了城镇职工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到691.1万人。对省直管单位离休干部医疗费实行单
独拨款,费用单独核算的管理办法,切实保障了他们的医疗待遇。全省已基本形成了
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大额医疗补助、公务员医疗补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为辅的多
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企业工资收入分配】 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发布了企业工
资指导线,以2002年全省全部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608元为基数,2003年企业工
资指导线的基准线(货币工资增长)为10%,上线为16%,下线为4%。劳动力市场价格
机制初步形成,全省17个市全部发布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有7个市建立了人
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工资的企业范围进一步扩大,有258家企业
实行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指导企业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取得阶段性成果。实行了企业欠薪报告制度,加强了对重点企
业、重点行业的前置控制。建立了企业拖欠工资统计季报制度。全省共补发企业拖欠
职工工资11.5亿元,涉及企业4173户,职工48.6万人。企业拖欠工资总额下降到13.2
亿元,比2002年下降了56%以上。
【职业技能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大力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
技能培训,初步形成了技工学校教育、在职职工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
劳动力转移培训协调发展的格局。全省技工学校249所,在校生21.3万人。其中高级
技校30所,比上年增加8所。2003年技工学校招生突破10万人,比上年增长27.3%;毕
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93.94%。全省技工学校组织短训23.4万人,企业组织职工培训95
万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组织培训35万人,比上年增长70%。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组织再就业培训22.6万人次,培训合格率达93%,培训后就业率达76%;创业培训9980
人次,创业成功率达51%。职业技能鉴定范围不断扩大,全省有40万人参加技能鉴定
考核,其中30万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
制订了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与大中专毕业生享受相等待遇的政策,技能人才成长的社
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劳动保障法制建设】 劳动保障立法。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了
《山东省社会保险稽查办法》《山东省失业保险规定》的起草工作,以省人民政府令
公开发布。代省政府起草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有关就业再就业、职业培训、劳动
工资、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服务、失地农民保障等社会和
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作出具体部署。狠抓了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监督行
为,提高了全系统的依法行政行为。
劳动保障监督检查。在全省开展了维护女职工、未成年工合法权益和禁止使用童
工检查,强化了对社会保险金的行政监督。全省共检查用人单位11.5万户,涉及职工
923.8万人。查处各类劳动违法案件27968件,责令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72万份,处
罚违法克扣和拖欠劳动者工资2.46亿元,帮助23万名农民工追回工资及赔偿金2.97亿
元。
劳动争议处理、信访。认真落实“三方”办案制度,开展疑难案件会审,依法及
时、妥善处理了大批劳动争议案件。全省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8846件,比上年同期
增长26%,涉及劳动者65129人,按期结案率达95%以上。受理信访案件58376起,其中
集体访413起,及时进行了处理,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
【金保工程和基层劳动保障平台】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数据中心已与17市劳动保障部门实现联网,并与劳动保障部
联通。青岛、淄博等市还与各县、市、区实现了联网。淄博、青岛、烟台、威海、潍
坊5市已全面完成企业养老保险数据库建设。部分市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险中心城市
处理模式,并逐步向“五保合一”的管理系统过渡。建立了综合统计数据远程直报系
统,在全省开展了城镇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抽样调查。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
全面建立。全省共建立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597个,其中设区的市建立258
个,县级市建立81个,乡镇建立258个。
(李广林 陈明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