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8&rec=132&run=13

【综述】 2003年,全省卫生部门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3107个,在职职工
310456人、离退休人员70080人;资产总值达447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固
定资产323亿元,比上年增长50.2%;财政投入卫生事业费达28.2亿元,比上年增长
40.5%,其中防治防疫事业费同比增长56.2%;医疗机构门急诊9781万人次,出院病人
437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2%、5%;床位使用率为61.74%,提高了1.53个百分点;
医疗机构总收入229亿元、增长25.5%,总支出224.1亿元、增长26%。
“非典”防治工作。2003年2月中旬广东出现“非典”疫情初期,各级卫生行政
部门就主动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汇报疫情,提出对策。4月中旬,全省卫生工作
重点及时转向“非典”防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健全了组织指挥系统,制定了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防治“非典”预案等大量规章性、政策性和技术性文件。
建立疫情监测网络和专业流调队伍,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妥善处置应急事件。统筹
卫生资源,储备防护物品,加强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对医务人员和防疫
流调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模拟演练,创造性地提出了对发热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的要
求,并在全国率先将首诊负责制规范化。积极开展“非典”防治科技攻关,省疾控中
心p3实验室首批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积极研发中西医预防“非典”药物,做好医护人
员防护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堵住源头不输入,一旦输入不扩散,医护人员不感染,及时救治不死亡”的奋斗目
标。在做好本省防治工作的同时,无私支援兄弟省市“非典”防治工作,千方百计为
北京提供血液(浆),选派防治专家赴河北、北京进行技术指导,得到中央领导的表
扬和兄弟省市的感谢。全省卫生系统有94个单位、749名个人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
彰,2个集体、13名个人受到卫生部等国家三部(局)的表彰,中央组织部和山东省
委分别授予省胸科医院全国和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授予因公殉职的枣庄市山亭
区卫生局副局长张普善全国和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初步建立了公共卫生综合监测和信息报告网络。根据人口分布,规范建设公共卫
生综合监测点7822个,县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网络直报测试通过率分别达到96%、
82%。省及各市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预警制度。两个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全省疾病预防
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的意见》,制订了全省疾控机构、传染病医院(病区)和
紧急救援中心建设方案。投资总额10亿多元。
农村卫生工作。7个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市、区)试点工作进展
顺利,240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各级政府补助和农民个人筹集到位资金5700
万元,为24万农民报销医药费964万元。截至年底,全省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总
数已达830万人。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建设,省政府拨付1500万元专款支持经济欠发达
县的30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12个市启动了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级管理工作,其中,
威海市、烟台市已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级管理。2003年,全省共组派支农医疗
队318支、医疗专家1740人,对口支援基层卫生机构740个,培训基层医务人员8.8万
人次,为农民诊治疾病53万人次。
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省城乡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6077个,开展了创建示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调整4类3966种医疗收费项目,479个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参
加集中招标采购,招标药品品种10763个,采购额10.31亿元,向患者让利1.75亿元。
全省有127个医疗机构实行了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人均门诊、住院费用和单病种费
用有所降低。全省临床用血基本来自自愿无偿献血,成分输血比例达87%。
预防保健工作。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加大预测预报和督查力度,传染病总发病率
保持相对稳定,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霍乱无病例报告,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同
比下降36.2%,艾滋病维持低流行状态,结核病人的发现和治愈水平进一步提高。儿
童计划免疫建卡建证率及“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分别达到99.97%、98.31%和97.72
%。消灭脊灰成果得以巩固,麻疹发病率下降至0.43/10万人的历史最低水平。丝虫病
达到国家消灭标准,地方病及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和妇
幼保健工作,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继续有所下降。创城工作
初步实现了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东营市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
城市,济南、日照、聊城、即墨、蓬莱、寿光、胶南7市通过除四害评估验收。全省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3%,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菏泽、济宁在灾区救灾防病
中,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中医事业。认真办理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33号议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
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制订了加快中药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全省医疗机
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购销、院内制剂品种及销售、金银花等18个山东道地中药材品
种购销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信息依据。开展农村中医药人才
培养和适宜技术推广,选送190名县级学科骨干和200名乡镇专病技术骨干到省、市中
医院进修,举办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学习班,培训乡村医生3万名。曲阜市、牟平
区、淄川区、泰山区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区)。初步形成了
“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发展格局。47名中青年中医药技术骨干被确定
为28名指导老师的学术继承人,20名中青年技术骨干被确定为全国200名优秀临床人
才培养项目培养对象。18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等奖,
举办了中药新药成果推广、转让座谈会,进行了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的有益尝试。
卫生法制和执法监督工作。完成了《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的立法
调研、起草并由省政府颁布实施。《山东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条例(草案)》经省政
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已报送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全省检查食品
生产经营单位87126户次,查处违法行为638起,销毁假冒伪劣食品47846公斤,罚款
486.25万元,食品抽检平均合格率达90%以上。依法监管医疗机构,取缔非法行医
2331起,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54个,医疗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卫生人才培养、医学科技教育工作。起草了《关于实施“泰山医学英才”建设工
程的意见》,启动了卫生系统“科技人才1020工程”。1500名住院医师获得培训合格
证,400名培训合格者申请攻读学位。培训卫生人员10万余名,培训省、市、县(市、
区)卫生行政和事业管理人员650名。确定第二批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9个、第三批重
点学科16个、第二批特色专科17个。有3个项目被列为第二批省十大科技示范工程并
相继启动。40项课题列入省科技发展计划,18个课题列为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
励基金项目。启动了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推广“五年百项”计划。对外交流日趋活跃,
援外医疗工作受到卫生部、商务部、外交部表彰。
卫生行业作风建设。123家医疗机构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医院,泰安市中心医院
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烟台市、潍坊市行风建设收到明显成效,泰安市卫生行
业连续7年被评为市级十大文明行业。全省有45个医疗卫生单位(机关)被省文明委
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机关)。全省卫生行风进一步好转,据测评,病人综合满意度达
95%以上。
【支援北京、河北、内蒙等地抗击“非典”】 山东在做好本省防治工作的同时,
大力支援北京、河北、内蒙等地抗击“非典”斗争,先后为北京提供血液(浆)7960
人份,总计159.2万毫升,占各地援京用血的49%;选派7名专家赴河北、11名专家到
北京,支援抗击“非典”斗争。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扬鼓励。
【“非典”防治工作数字摘录】 全省组织统筹了210名医护人员、90名防疫人员、
36辆救护车、30台呼吸机、30台监护仪,组建了9支医疗救治和流调预备队伍,储备
了相应的防护物品,以备应急调用。
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共设监测点18万个,对返乡民
工和来鲁人员普遍开展了体温检测和医学观察,累计监测14.9亿人次。建立专业流调
队177支、协助流调小组10439个,对10万余名密切接触者、可疑接触者和来自流行地
区的发热病人进行了流调。
全省共抽调5478名医疗卫生工作者与公安干警、交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检查队伍,
在机场、车站、港口和公路路口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勤检查,对入境飞机、火车、轮
船和车辆严格消毒,对所有旅客进行体温测试登记,先后妥善处置了48起应急事件。
全省确定了179所定点医院,设置床位4017张,配备工作人员7831人;建立2972
个发热门诊,配备观察床位6739张。对全省18万医务人员和10余万防疫流调人员进行
了集中培训和模拟演练。
省疾控中心p3实验室通过了国家考核验收,成为全国省级疾控机构第一家、也是
全省惟一一家通过国家考核验收、能够开展非典病毒研究的高水平实验室。
各级爱卫会组织600万人参加卫生清洁日活动,出动车辆2.7万辆,清运积存垃圾
60万吨。各级卫生部门公布热线电话768部(其中英语电话13部),仅省级公布的7部
电话解答咨询就达2万余人次;印发各种防治“非典”宣传资料2087.32万份,开展宣
传活动952次,城乡居民“非典”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0%。
全省仅有的一例从山西输入的临床诊断病例和从内蒙输入的一例疑似病例均如期
治愈出院,实现了“堵住源头不输入,一旦输入不扩散,医护人员不感染,及时救治
不死亡”的奋斗目标。
(马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