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7&rec=192&run=13

--2003年3月27日在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山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倪永康

一、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552亿元,增长11.6%,一二三产
业分别增长2.5%、14.8%和10.6%。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3.2
∶50.3∶36.5。粮食生产受严重干旱和调减种植面积影响,总产3292.7万吨,减产1
1.5%;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稳步发展,农业标准化建设和产业化经营
顺利推进,农产品出口52.3亿美元,增长16.2%。工业快速增长,效益逐步改善。规
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502.4亿元,增长17.3%;销售收入11037.3亿元,增长21%
;实现利税和利润1163.6亿元和625.3亿元,分别增长12.1%和12.9%。旅游、房地
产和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省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10.2
亿元,同比增长25.3%。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各类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
余额10658亿元,贷款余额893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779.3亿元和1556.3亿元。
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12亿元,增长25.1%,
是1993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加强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发电装机容量
499万千瓦、高速公路334公里、电话636万门。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技改项
目和装备制造业的投入,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大多数国债项目建成发挥效益
。济南重汽重组、烟台轿车购并、南水北调工程、济南和青岛机场改造等一批大项目
合作顺利或开工建设,青岛炼油、黄河三角洲林纸一体化等一些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
新进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1.9亿元,增长12.2%,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
年。汽车、住房、通信和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培植“三个亮点”见到积极成效。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339.4亿美元,增长17.2
%,其中出口211.2亿美元,增长16.5%;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全省合同利用外资11
8.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2亿美元,分别增长64.2%和47.8%。对外承包和劳务
合作取得新进展,全省直接签订对外承包合同金额13.4亿美元,实现营业额8.3亿美
元,分别增长28.2%和48.7%;外派各类劳务人员2.2万人次,增长5%。规模以上高
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1.6%,产值所占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增长45.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5%;私营企业增加
值增长35.3%,出口增长2.5倍。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在全省普遍推开,新的农村税费制度初步建立
,农民负担得到规范和减轻。国有企业改革迈出新步伐,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
保障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政
策落实较好。通过推进政府工作“提速”,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整
顿市场经济秩序,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全省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018项,全省普通高校招生2
1.9万人,增长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5‰。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人
均纯收入2954元,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14.5元,增长14.5%。环
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024个,新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4座,新增
日污水处理能力65万吨。城建投资完成155亿元,增长32.5%;城市政府土地收益12
8亿元。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防灾减灾、社会治安等都取得新
进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002年,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我
省遇到了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在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的情况下,我省经济总量上了
一个新的台阶,为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从
根本上说,是全省人民在中共山东省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各级人大、政协充分发挥监
督和支持作用的结果。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
盾和问题,一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全省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各类水利工程蓄水比历
年少一半以上,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可引用的黄河水也非常少。水的问题已成为影响
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主要瓶颈。二是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仍相当突出。国有企业投
资主体多元化进展不快,经营机制不活;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工
业竞争力不强,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经济整体素质不够高;部分西部欠发达地区困
难较大。三是产品供大于求,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7%,工
业产品出厂价、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分别下降1.2%和1.3%,加大了扩大投资、启动
消费、开拓市场、提高效益的难度。四是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影响财政增收的因素比
较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仍不高,国家下调一些行业的税率,调整所得税分成比例
,一些临时性增收因素减弱或消失。支出中保工资、保改革、保稳定的任务较重,财
政收支矛盾加大。五是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目前城镇失业人员40万人,新成长劳动力
的就业将进入高峰期,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总量超过120万人。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
较困难。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3年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2003年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一年。根据省委确定的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全省上下要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宏伟目标,继续大力实施科
教兴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三个坚持、三个关键、三个
亮点、六个变化”的工作方针,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突出经
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线,努力扩大投资、扩大消费、扩大出口,着力解决好农民
增收、财政增长和就业增加等重点,力争新型工业化迈出新步伐,城市现代化取得新
进展,经济市场化实现新突破,经济国际化开创新局面,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
发展,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
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
2003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一二三产业分
别增长3%、11%、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3
%、其中出口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
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新增就业岗位80万个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三、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
结构调整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一)着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努力建设制造业强省
(二)全面发展服务业
(三)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四)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五、积极扩大投资和消费,增强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一)集中力量抓好重大项目
(二)拓宽融资渠道,努力促进企业和民间投资
(三)积极培植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六、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扩大对外
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
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地引进外资
加快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

七、采取综合措施,努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八、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九、加快实施科教兴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