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7&rec=13&run=13

【统战工作】一、学习“5·31”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省部中心组带头学习
,并多次召开机关处以上党员干部会议进行专题讨论,分期分批地举办学习班,73名
党员干部参加了学习。各市和县(市、区)统战部全年举办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班220多
期。同时积极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开展深入的学习活动,使广
大统战干部和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真正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上
来,保证了统一战线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作。上半年,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省市两级组织共99个
委员会相继召开代表大会,委员(执委)、常委和领导班子人选全部高票当选,圆满完
成了换届工作任务。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领导班子结构明显改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
高,为巩固和发展全省新世纪多党合作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省委领导对这次换届多
次给予表扬和肯定,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对山东的换届工作给
予了高度评价。换届后,积极帮助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举办了各民主
党派、工商联负责人暑期研讨班,围绕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继承优良传统、搞好政治
交接,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认真落实多党合作各项制度,各民
主党派、工商联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全年以省委名义召开各种通报会、协商会和
个别征求意见13次,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参与省内外事活动的问题得到落实,为各民主
党派、工商联争取专项调研经费100万元。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省委会名义提交提
案27件,7件被评为优秀提案;市级组织和成员全年提交提案、议案5600多件,其中
2989件得到落实,151件进入党委、政府决策。积极协助各民主党派加强组织建设,
健康平稳地发展成员。截至年底,全省7个民主党派共有地方组织96个,其中省委会
7个,市委会77个,县级委员会12个;基层组织1265个,其中基层委员会39个,总支
委员会62个,支部1063个,小组101个;共有民主党派成员20565人。
三、为经济建设服务工作。在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广泛开展了“争当社会主
义事业合格建设者”活动,受到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的表扬。促成国内著名民营
企业家在聊城投资两个特大项目,计划总投资46亿元,一期工程共投资22亿元,均已
竣工投产;捐资340万元在省内贫困地区兴建15所光彩学校。截至年底,全省光彩事
业已累计实施项目307个,投资65.3亿元,安排就业再就业28万人,培训8.22万人,
帮助脱贫人口69.6万人。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各级统战部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海联
会、台联等组织,年内新引进项目324个,其中台港澳和外资、合资项目61个,实际
到位资金合2.28亿美元;国内项目263个,实际到位资金46.7亿元。为党外专家学者
申请“中华英才基金”8万元。各民主党派开展的“爱心助学”、科技咨询、义诊等
活动和引资引智、就业再就业等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民族、宗教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对全省宗教情况及
宗教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协助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宗教工作会议,制定了贯彻
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宗教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加强了对宗教界人士的教育培训,
与省宗教局一起举办了全省伊斯兰教工作研讨班和第七期天主教界人士培训班。各市
共举办宗教界人士培训班19期,培训830人次。积极协助各爱国宗教团体做好换届工
作,对推荐的人选进行了充分协商和认真的考察,物色选拔了一大批爱国爱教的中青
年骨干作为宗教团体领导班子人选。召开了第二次沿海城市抵御境外宗教渗透联席会
议,加大了抵御渗透工作的力度。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与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制定
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意见,在全省广泛开展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
模范村(居)活动和第二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召开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
(居)表彰会,对29个模范村(居)进行了表彰。中央统战部对山东省加强民族、宗教事
务管理和抵御宗教渗透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3次派人来山东总结经验。在全国15省
区市经验交流会上,山东省作了重点发言。
五、党外人士安排工作。认真做好党外人士政治安排工作。与有关部门一起完成
了省政协届中增选工作;全力做好各级人大、政协换届人事安排的有关工作,协助省
委召开了全省市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完成了全国人大
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人选和九届省政协港澳委员人选的准备工作;协助省台联、省黄
埔同学会召开了换届代表大会。巩固了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工作的成果。省、市、县三
级政府党外领导干部安排数量继续保持100%,年底共有党外副省长1名,副市长17名
,副县(市、区)长139名;省直党外正副厅局长11名,省高级法院副院长1名。
六、统一战线两支队伍培训工作。与省委组织部、省台办、省委党校联合举办了
全省统战理论、对台工作培训班,培训市、县(市、区)领导干部184人。省、市两级
统战部全年共举办培训班、研讨班92期,培训各级统战干部、党外干部和各界人士5
350人次。省社会主义学院顺利完成了部分处室和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正规化
办学迈出新的步伐。
七、统战理论调研和宣传、信息工作。在全省组织实施了第五届统战理论调研宣
传“精品工程”,圆满完成了中央统战部下达的重点课题调研任务,获全国统战理论
调研优秀组织奖及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加强了社区统战工作试点和
调研,召开了全省社区统战工作试点单位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了各地的成功做法和
经验。按照中央统战部的要求,两次对中介组织中的党外知识分子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对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中代表人物的培养、选拔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进一步加强了
统战宣传工作。全年在新闻媒体刊登和播出的宣传稿件,省部500余篇次,17个市33
00余篇次,进一步扩大了统一战线的影响。统战信息工作取得历年来最好成绩。全年
共报送省委和中央统战部统战信息1300多条,采用684条,其中中央统战部主要领导
批示5条,专报中央办公厅10条。获全国统战信息工作一等奖,网站信息二等奖。
八、统战部门自身建设。始终把干部的思想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狠抓了政治业务
学习;继续深入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受到了省直机关作风建设监督员小组的
表扬;狠抓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得到省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对省部领
导班子的充分肯定。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积极为统一战线成员办实事。解决了全
省原工商业者生活困难问题,增加了部分党外人士的生活费。认真做好统战信访工作
,许多历史遗留的重要案件得到妥善处理。中央统战部专程来山东省总结信访工作的
经验并推广。

(李法信)

【政研工作】2002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省委政策研究室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突出为省
委中心工作服务的主题,坚持实事求是,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调研,扎实工作,取
得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较好地完成了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任务。
一、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共完成各类调研课题40余个,
撰写调研报告60余篇,领导批示56件次。一是着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
入调研。继续围绕实施“四大战略”和“三个坚持”“三个关键”“三个亮点”“六
个变化”的工作思路,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就业增加三个突出问题,开展调查
研究。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对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
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找准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措施。这次调研
在全省引起了很大反响,吴官正、张高丽、韩寓群等领导先后作了8次重要批示,在
此基础上形成了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速
”的意见》,对相关的实际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优化经济结构,是关系全省经济全
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会同省计委、省经贸委等有关部门进行
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加快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为下一步省委、
省政府就此问题作出决策作了准备。针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就省内主要产业如何应对入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先后形成了《入世后
我省主要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进一步深化我省重点产业应对入世措施的调
查与建议》《加快我省行业协会培育发展的政策建议》等调研报告,省委、省政府领
导分别作了批示。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先后形成
了《关于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的报告和几个分报告。
张高丽等领导分别作了重要批示,有关对策建议被提交省长办公会研究。另外,关于
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研究、各地贯彻全省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会议情况、城阳区经济发
展的调查、建设文化大省对策研究、高中阶段教育问题的调查等,都受到了领导的重
视。二是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税费改革等农村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就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如何巩固税费改革成
果进行了调查,总结了一批农村税费改革后推进配套改革的典型经验,吴官正、张高
丽等领导作了批示,为省委的有关决策提供了依据。完成了广东、浙江两省促进农民
增收的经验做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山东城乡平衡发展研究、提高全省农业和农村经
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研究等调研课题。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问题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开展了调查研究,总结了一批典型经验。三是针对思想政治领域和
党的建设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按照省委的部署,就城市社会稳定工作
进行了调查,摸清了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城市社会稳定存在的7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提
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吴官正、张高丽等领导分别作了批示,省长办公会就调研报告
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专题研究。针对农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对及时解决换届选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这项
工作顺利进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外,还就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村“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群众工作方式、企业民主
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调查,为省委领导了解情况、指导工作提供了参考。
二、积极发挥在重大问题调查研究中的组织协调作用。这是2002年调研工作中的
一个突出特点。一是在第四季度开始的省若干重大问题调研中作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
,成为这次大范围、高层次调研活动的协调、联络、综合中心。二是在改善经济发展
环境、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设文化大省等涉及多个部门的全省性调查研究中,政策
研究室都起到了牵头和协调的作用。三是承担了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
作,在落实省委关于农村工作的重大部署中,发挥了组织协调作用。四是在省“调查
研究年、转变作风年”活动中做了大量督促协调工作。全年共编发《转变作风年调查
研究年活动简报》80期,向省委领导呈报各级领导干部的调研报告60篇,推动了这一
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较好地完成省委重要文稿的起草任务和上级交办的其它事项。省委政策研究
室主要负责人带领几名干部,会同其他部门一起承担了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及大会其
它文稿的起草工作,圆满完成了任务。一年来,省委政策研究室还先后起草和参与起
草了省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决定》《2003年工作要点》、省政府《关
于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机关作风实现政府工作全面“提速”的意见》、省委省政府《
关于正确处理当前农村税费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
经营的决定》《关于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进一步做好全省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的通知》等文件39件。起草和参与起草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
书会、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会议、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全省
农村税费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驻济高校形势报告会、省委党校秋季开学典礼、全省调
研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的讲话稿45件。筹备和参与筹备全省调研工作会议、全省农
村工作会议、全省培育发展行业性社团工作座谈会等会议8次。进行了重大理论与实
际问题的研究,组织有关部门撰写出版了《关于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江泽民思想理论体系研究》两本理论研究著作。2002年,全室在省以上报刊发表理
论文章38篇。
四、党刊编辑、信息资料等工作有新的改进。《山东通讯》把学习、宣传和贯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作为重中之
重,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加大分量,营造氛围,突出宣传了全省各级各部门学习贯
彻十六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好经验、好做法。围绕“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
”活动,集中刊发了省、市、县领导的调研报告。围绕实施“四大战略”“三个坚持
”“三个关键”“三个亮点”“六个变化”的工作思路,围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
党的建设,组织编发了一大批典型经验、系列调查等文稿,全面反映了全省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调查与研究》坚持精编精选,共编辑12期,约30万
字。编辑《网上信息参阅》154期,约32万字,及时为领导提供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
信息。

(戴思厚)

【对台工作】一、深入开展反“台独”斗争。针对陈水扁继续推行“渐进式台独”的
严峻形势,坚持把反对“台独”作为对台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通过接待、交流、经
济、宣传等各种工作渠道,主动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做好在鲁台商及来鲁考察、
交流、旅游的台湾各界人士的工作。8月份,陈水扁抛出“一边一国论”后,迅速采
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反对“台独”分裂图谋的斗争,并及时收集台湾各界人士的反
映,相机做好引导工作。同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海外华侨华人反“独”促统工
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突出抓好对台招商引资工作。围绕全省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台办自身优势,
主动配合经济部门,积极为对台招商引资牵线搭桥。省台办作为五个工作组之一,参
加了省政府在香港举办的港澳台经贸洽谈会。还分别与济南、青岛、潍坊、济宁市政
府举办了“鲁台信息技术产业合作恳谈会”“鲁台农业交流合作恳谈会”“鲁台经贸
洽谈会”“鲁台经贸合作恳谈会”等对台经贸活动。各地也普遍加大进岛招商力度,
共组织114个经贸团组759人赴台考察招商。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对台招商引资工作
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002年,全省新批台资项目398个,合同台资额12亿美元,实际
利用台资6.6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对台进出口贸易额7.9亿美元,其中对台出口2
.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截止到2002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070个,合同
利用台资60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3亿美元,投产开业2982家。鲁台经贸合作的主要
特点,一是利用台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明显提高。2002年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
的台资项目47个,比上年增长52%。台资单项目平均规模由1999年前不足100万美元提
高到300万美元。一批电子、机械、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项目落户山东,一些台湾
大企业还开始在省内建立研发基地。台资项目由过去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开始向资金
、技术密集型转移。二是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已成为吸引台商投资的重要载体。全省
已规划设立台湾工业园20多个,引进台资项目400多个,合同利用台资9亿美元。三是
山东名牌产品成功打入台湾市场,鲁台大企业间的合作日趋活跃。海尔、青啤、海信
、浪潮、万杰等大企业分别与台湾声宝、三洋维士比、东元、富骅、台塑等大企业达
成合作协议,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逐步形成了鲁台大企业合作的新形式,有力地
推动了山东产品和资金入岛。青岛啤酒短短7个月的时间在台销售就达3万吨,销售额
近1900万美元,并与三洋维士比集团在台湾合作设厂。
三、大力推动鲁台双向交流。充分利用整体优势,发挥社会合力,科学规划,精
心实施,积极推动鲁台人员往来和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台交流蓬勃发展,鲁台
人员往来更加密切。一是人员往来再创新高,交流活动频繁活跃。2002年,来鲁台胞
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次,达11万多人次,有影响、有实力的知名人士明显增多,如台
湾原“行政院长”李焕、郝柏村、国民党副主席蒋仲苓、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等。
来鲁交流团组和人数大幅增加,达717批7452人。学生交流、学术会议成为台胞来鲁
交流的主要内容。“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关系研讨会”“海峡两岸孟子思想学术研讨会
”“海峡两岸四地21世纪交通与物流学术论坛”“第三届海峡两岸师生孔孟故里寻根
夏令营”“2002鲁台青年创业交流周”“台湾高雄里长山东半岛行”等交流活动均取
得了丰硕成果,有些已形成品牌效应。二是应邀赴台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开辟
新的途径,不断拓宽交流渠道,主动开展赴台交流,在项目和人数上有较大突破。全
省共组织358批2040人赴台交流,分别比上年增长18%、126%,是全省应邀赴台项目和
人数最多的一年。三是交流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成果进一步扩大。在经济、文化、教
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旅游、宗教、法学、环保、工
会、青年、妇女等领域的交流活动也开始活跃,达成了一大批合作意向、协议,促进
了山东省与台湾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四是管理更加规范。省台办与省直有关部门
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对台交流管理协调机制,加强了对各部门、高校的指导、协调和服
务,分层次扎实做好行前教育,妥善处理涉台突发事件,保证了鲁台交往交流健康发
展。
四、广泛开展对台宣传和涉台教育。努力拓宽渠道,开辟入岛宣传新途径,初步
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的入岛宣传格局。全省各地共邀请、接待22家台湾媒体59名记
者来山东省采访报道,进一步提高了山东在台湾的知名度。组织14批94人赴台进行新
闻交流,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省级媒体相继组团赴台,与台湾媒体达成了一些合
作意向,扩大了鲁台新闻交流与合作。省台办在“华夏经纬网”开通了“山东与台湾
”网页,制作了《妈祖在山东》《希望的田野》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对台宣传品,通过
各种形式输送到岛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以各级党校、高等院校、中小学校
和窗口行业为重点,广泛开展对干部群众的涉台教育,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为祖国统
一做贡献的自觉性,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对台工作的良好氛围。成立了省委对
台宣传指导协调小组,建立健全了对台宣传工作机制。
五、努力做好台属工作。以发展台属经济为切入点,努力推动全省台属工作的深
入发展。省台办首次表彰了“山东省十大台属企业”,在全省引起积极反响。截止到
2002年底,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台属企业已达1500多家,资产总额约13亿元,年产值
19亿元,年利税2.2亿元,年创汇2300万美元,台属经济已成为全省民营企业中一支
异军突起的力量。
六、切实加强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开展
了“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活动,评选了全省台办系统先进单位和个人。6
月份,在省委党校举办了全省领导干部对台工作专题培训班,各市、县(市、区)分管
对台工作的副书记和各市台办主任等共190多人参加了培训,政治理论素质和处理涉
台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王清玉)

【党校工作】2002年,全省党校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和省委的《实
施意见》,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
了显著成绩。
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省党校充分发
挥理论阵地的重要作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十
六大召开之前突出抓了对江泽民“七一”讲话、“5·31”讲话的学习、研究和宣传
,举办了理论骨干培训班,并把讲话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为教学科研的重
点,加大了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的力度,为迎接十六大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十六大
召开后,全省党校系统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热潮。一是部署早。年初工作要点就将学
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提了出来。二是要求细。各级党校按照
收听收看好、学习好、宣传好、研究好、贯彻好的“五好”要求,作出了“三多”“
三进”“三个下功夫”的具体安排。即多办班、多宣讲、多写文章;进课堂、进教材
、进头脑;在充分认识十六大的伟大意义上下功夫,在全面准确地把握“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下功夫。三是
行动快。各校在普遍收听收看情况下,迅速组成宣讲团;省委党校及时召开了全省党
校校长会,专门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举办全省理论骨干辅导班,并具
体承办了由省委举办的两期、近300人参加的全省领导干部学习十六大精神研讨班。
各市、县党校也举办了若干期十六大精神研讨班。四是领导带头。各党校中心组都多
次学习,交流体会,统一思想认识;校领导直接参加宣讲、撰写理论文章、接受媒体
采访,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和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五是效果好。据不完全统计,省委党
校外出宣讲200多场次,市、县党校宣讲1500余场次,省委党校撰写学习宣传文章42
篇,市级党校200余篇;省、市党校还多次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二、扩大规模,圆满完成全年主体班次的培训轮训任务。各级党校在贯彻中央《
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过程中,充分发挥现有条件,开齐办全主体班次。全省党
校积极会同组织、人事部门,把本地区应到党校培训轮训的人员摸清了底子,狠抓了
调训率,全年共培训轮训各类干部共211311人次。特别把培训轮训中青年干部作为主
体班次的重中之重,按照“加强领导、强化培训、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方针,配
强教学力量、加大管理力度、抓好党性锻炼,共培训轮训中青年干部7487人,为各级
党委政府换届、储备干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完成既定的主体班次培训轮训任务的
基础上,许多党校还举办了诸如组织、统战、青年、妇女、工会等部门班次,许多县
级党校对乡镇七站八所的干部也进行轮训,为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了很好的
作用。
三、强化中心,教学质量有了新提高。深入贯彻实施了党校教学新布局,进一步
完善了以“三基本”“五当代”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设置,巩固和改进了“四单元式教
学体制”,突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与中的地位和份量,深化了坚定性、类
别性、层次性、基础性、科学性、贯通性的要求,创教了“精、深、实、新”的教学
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开门办学、开拓创新,推广了案例式、模拟式、
研讨式、答疑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在课堂教学与省情、市情、县情的结合上下功夫,
提高了教学质量。郯城县委党校把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群众路线、
政策法制”等四项教育作为贯彻新布局的工作重点,其经验被中央党校《党校工作通
讯》转发,江西、湖北等省还全文印发给其县级党校,在全国引起较好的反响。济南
市委党校在实施教学新布局中,开展“研究式的教和研究式的学”活动,更新教学内
容,改进管理方法,注重党性锻炼效果。油田党校组织其二级党校的27名教师参加“
教学观摩竞赛”,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学科建设上,巩固了以“三基本”为主要内容
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发展了以“五当代”为主要内容的新兴学科。教材建设
也取得很大成绩,全省党校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新的教材体系中,全年编
写教材83部。
四、抓牢基础,科研工作上新水平。全省党校着重围绕理论创新,搞好调查研究
,在“三个服务”上狠下功夫。按照省委关于“调查研究年”活动的要求,落实了调
研工作制度,对事关发展全局的问题,对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
行研究,形成了一批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其中进入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有364篇。
各级党校继续把课题申报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省委党校2002年立国家课题3项,近
3年累计立国家课题15项,列全国省级党校第一位。青岛市委党校立国家课题5项,创
历史新高,列全国地方党校第一位。烟台市委党校立国家、省软科学课题各1项。潍
坊市委党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全市党校系统设立25项重点支助课题,并完善
有关制度,规范课题设置和立项程序,提高了科研水平。各级党校还积极实施“精品
工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成果。2002年全省党校在省以上刊物共发表论文2453篇,
出版著作72部;有68项成果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345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全省党
校的信息化建设加大了力度,召开了全省党校信息化工作会议在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国
党校的前列。
五、严格把关,函授业余教育稳定发展。根据中央《决定》关于“严格把握招生
、教学、考试等环节,进一步搞好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全省党
校业余函授教育严把招生关、教学关、考勤关、作业关、教材关、考试关、论文关、
毕业关,把从严治校的方针贯穿在函授教育的各个环节。尤其对招生工作加强了领导
和监督,成立了招生考试工作委员会,分组赴各地考场巡视;邀请纪委、组织、人事
、教育等部门参与入学监考。各市委党校都签订了《考务工作责任书》,广泛深入地
宣传党校考风考纪,加大了对违纪考生的一次性处罚力度,使党校函授教育水平不断
提高,增强了在全社会的信誉。
六、建设队伍,全员素质得到加强。全省各级党校从提高党校教育水平的需要出
发,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工特别是教师的素质。继续实施了“
岗位自学”“培训提高”“人才引进”三大工程,鼓励教研人员攻读高层次学历学位
,选送年轻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
、知识结构。淄博、枣庄等党校都通过公开考选引进一批优秀青年教师。青岛一年引
进了6名硕士生。济南选派10名教师到奥地利进行短期培训。枣庄组织18名教师分赴
东南亚、韩国和欧洲考察。各地还普遍实行了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开制度、干部岗位
责任制和竞争上岗制度。济南、滨州、枣庄等党校还与组织部对挂职和双向交流联合
下文,制定了具体计划。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党校领导干部和教师的综合素质。据
统计,2002年全省党校教师有博士生9人,比上年增加6人;硕士生144人,比上年增
加36人。2002年全省党校评定高级职称245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47人,高讲16
8人,一批新的专业骨干成长起来。
七、转变作风,各项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全省各级党校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
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和廉政建设的有关要求,努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思想作风建
设。制定并实施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规章制度。以“端正党风、转变作风
、整顿学风、改革教风、改进文风”为重点,努力实践以“忠诚、求是、创新、守纪
”为主要内容的新校风。各级党校领导还注重调查研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注重
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全省党校电教学、科研、管理、业务指导等方面的经验被《学
习时报》《党校工作通讯》等予以报道的有32项。省委党校在2002年确定办理的10件
实事大多数已经完成。各市委党校也为广大教职工办了很多实事好事。认真落实基层
党校教师待遇,为全省县级党校42名教师办理了30年教龄(女25年)荣誉证书。省委党
校领导深入40多处市县党校,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各市委党校也落实了领导调
研制度、业务指导制度等。作风更加深入,工作更加扎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葛泉滋 刘振强)

【保密工作】2002年,在国家保密局和省委保密委的领导下,全省各级保密工作部门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保委会议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努力为中心工作、为大局服
务。2002年3月6~7日召开了全省保密工作会议,传达了中保委五次会议和全国保密
局长会议精神,对2002年全省保密工作进行了部署,并以省委办公厅和省人事厅的名
义对全省保密系统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省委副书记、保密委主任王修智,
省委常委、秘书长、保密委副主任杨传升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国家保密局《关
于2002年泄密事件的情况通报》下发后,省委常委、秘书长、保密委副主任杨传升等
领导作了重要批示,省保密局及时转发了《通报》及省委领导的批示精神,并就严防
发生失泄密事件对全省各级组织提出了要求。《关于加强手机使用保密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保密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下发后,全省各级保密部门根据
省保密局提出的贯彻意见,狠抓了各项规定的落实。制定了《关于参与重大活动、重
大项目保密管理的意见》,省八次党代会和省人大、政协会议期间,省保密局制订了
详细的安全保密工作方案,对会议住地、会场及其它活动场所进行了保密检查,使用
了移动通信干扰器对会场的通讯信号进行了保护。
二、积极抓载体、抓阵地,全方位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工作。成功举办了全省保密
知识电视大赛。各地各部门先后组织问卷考试120多场,举办预赛102场,选拔30支代
表队参加了全省统一组织的复赛,胜出的8支代表队在山东电视台演播大厅进行了决
赛。省委副书记、保密委主任王修智,省政府秘书长、保密委副主任孙守璞等领导现
场观看比赛并给获奖单位颁奖。这次大赛参赛范围广、受教育面大、反响强烈,得到
了国家保密局的充分肯定和表扬。组织力量编写了《领导干部保密知识简明读本》,
为各级保密部门和党校、干校开展保密教育提供了教材。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保密培
训,全年省、市共举办培训班76期,培训涉密人员9550人,其中省保密局先后在兖矿
、枣庄、淄博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580多人。积极做好宣传通讯工作
,充分运用《山东保密》《委员参阅》和省委办公厅《厅刊》等载体,加强了保密法
律、法规和保密新知识、新技术的宣传。积极做好国家局《保密工作》的通联发行工
作,发行量和用稿量都比上年有新的提高。
三、切实加强保密管理,认真做好督查工作。制定了《山东省省级党政机关保密
要害部门、部位确定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认真抓了军
工企业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成立了省军工企业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委员
会和办公室。加强了对国家秘密载体定点复制单位的管理,对全省100多个定点复制
单位进行了年审,并将年审结果在《大众日报》上予以公告。积极参与了全省司法考
试中的保密管理工作。制定出台了《山东省保密系统考核标准》,明确并量化了各项
保密工作的落实和考核指标。组织开展了对各市、各单位贯彻中保委《泄密案件情况
通报》、党校开展保密教育等工作的专项督促检查;对山东省驻港中资企业、驻外办
事机构的保密管理情况进行了抽查;联合有关部门对济南市区部分图书市场、废旧物
品收购站进行了保密执法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
四、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保密技术及检查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涉密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批工作,制定下发了《山东省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审
批实施细则》,对部分省直单位涉密网络进行了检查、检测。对省信息中心《党政机
关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证,对省电信总公司网络改造方
案进行了评估。积极做好涉密系统集成资质认定工作,全省已有8个单位获得了国家
保密局颁发的《涉密系统集成资质证书》。积极开展保密技术产品的研制和推广工作
,与辽宁省保密局联合研制开发了《山东省保密工作管理系统》软件;与山东中孚信
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电子政务内网通用安全保密中间件》。
五、积极开展理论研讨,加强保密法规制度建设。完成了国家保密局交办的《保
密法》修改课题;完成了省人大常委会2002年度关于山东省商业秘密保护立法调研课
题,起草了《山东省商业秘密保护管理规定》(草案);承担的《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
》课题已列省社科基金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调研论证。积极开展理论研讨活动,组织
撰写的《关于入世后加强涉密人员管理的几点思考》的论文,在国家保密局组织的“
入世与保密工作”理论研讨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论文,一批理论文章先后在国家级刊物
上刊登。

(王春才)

【老干部工作】截至2002年底,全省离休干部总人数为144548人(2002年离休干部去
世6681人)。其中,由山东省地方管理的128886人(省直16217人,市地112669人),中
央驻鲁单位15662人。详细分布情况见下表:

┌──┬────────┬───────────────┐
│项目│全省离休干部总数│其中 │
│ │(及占总数比) ├───┬──────┬────┤
│ │ │省直 │市、县(市区)│部属单位│
├──┼────────┼───┼──────┼────┤
│合计│144548 │16217 │112669 │15662 │
├──┼────────┼───┼──────┼────┤
│机关│41637(28.80%) │2886 │36750 │2001 │
└──┴────────┴───┴──────┴────┘

续表
┌──┬────────┬──────────────┐
│项目│全省离休干部总数│其中 │
│ │(及占总数比) ├──┬──────┬────┤
│ │ │省直│市、县(市区)│部属单位│
├──┼────────┼──┼──────┼────┤
│事业│40828(28.25%) │4666│34513 │1649 │
├──┼────────┼──┼──────┼────┤
│企业│62083(42.95%) │8665│41406 │12012 │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1人(赵林);红军时期参加革命工
作的163人, 占离休干部总数的0.12%;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3.55万人,占
总数的24.57%;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10.88万人,占总数的75.31%。
全省离休干部中,正省级待遇4人;正省级医疗待遇10人(2002年由中组部批准增
加);副省级待遇20人;副省级单项及两项待遇33人;厅局级待遇5037人,占离休干
部总数的3.48%;县处级待遇5.08万人,占总数的35.18%;科级以下待遇8.86万人
,占总数的61.28%。
全省离休干部中中共党员10.86万人,占离休干部总数的75.18%;民主党派619
人,非党3.52万人,占离休干部总数的24.44%。全省单建离退休干部党总支(党委)
469个;单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9954个;单建离退休干部党小组2.3万个。
全省离休干部平均年龄为75.6岁。80岁以上的离休干部有2.33万人,占总数的1
6.09%;70至79岁的有11.12万人,占总数的76.98%;69岁以下的1万人,占总数的
6.92%。
老干部工作队伍和设施建设情况。全省省、市、县共有155个老干部局,老干部
工作专职人员有10931人;全省现有老干部活动中心(室)8922处,总建筑面积达120.
56万平方米,总投资13.1亿元;全省县以上老年大学132所,乡镇老年学校1061所,
单位建老年大学45所,参加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的(在校人数)12万人次;全省建干休
所127个,现有住房4407套,已安置离休干部3291户,其中有离休干部遗属1028户。
老干部工作情况。2002年,各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开拓创新,狠抓落实,老干部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组织老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各级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老干部深入学习“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十六大闭幕后,省委及时召开省直离退休干
部大会,省委副书记姜大明传达了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一中全会精神,省直老干部工
作联络员、省直离退休干部代表1500余人参加了会议。各级老干部部门迅速在全省老
干部系统掀起了学习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各级老干部部门尽心尽责地履行保持老干部
稳定的政治责任,把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老干部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保
持了老干部队伍的稳定,为十六大的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各级老干部部门广泛组
织老干部开展喜迎欢庆十六大活动。年初,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对此做出了专
门安排。全省老干部系统积极行动,认真组织广大离退休干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
活动,陶冶了老干部的情操,展示了老干部的风采,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群
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二、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有了新的加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对老
干部工作的认识,自觉把老干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老干部工作的
领导。省委、省政府两次向老干部通报工作。省委书记张高丽上任第二天就到省委老
干部局看望了机关的干部职工。省委副书记姜大明,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伟多次对
老干部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多次参加有关老干部工作的会议并作重要指示。根据工作
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省委调整了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和县(市、区)也都
及时调整补充了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全省上下形成了党委重视,分管书记、组
织部长亲自抓,负总责;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老干部部门主动协调,各有关部门积极
配合的老干部工作格局。
三、营造尊老敬老风尚、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年是《中共
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颁布20周年,各级按照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
老干部局的要求,普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宣传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老
干部工作二十年来取得的成绩。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继续得到加强,老干部的政治待遇
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老年教育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召开了第5次全省老干部活动中心
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老干部之家》办
刊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
四、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有了新的进展。各级认真抓了建立离休干部“三个机制
”和老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实。集中精力抓了省厅字[2001]30号文件的落实和省直特
困企业离休干部“两费”的清欠。省直成立了落实省属单位离休干部“两费”工作领
导小组,解决了1~7月份拖欠的离休干部“两费”694万元。省直恢复了离休干部健
康查体制度,增加了离休干部医疗服务项目;增加了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和生活补贴
,规范了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统筹项目,增发了住房补贴。目前,全省17个市、106
个县(市、区)建立了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省委老干部
局分5路对易地安置到全国11个省区市的41名厅局级(含享受待遇)老干部进行了走访
慰问。各市也都派出人员对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进行了走访。
五、老干部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各级老干部部门注意经常组织一些老领导
、老科技工作者,参与经济建设的项目考察和方案论证,发挥老干部的参谋咨询作用
;组织企业离退休干部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他们的技术专长和经
验智慧;组织回农村安置的老干部参与富民工程建设,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
,帮助和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各地各部门积极组织老干部参与“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宣传教育、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为全省的经济发展和社
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牛宝文)

【信访工作】2002年,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
执政为民,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以维护社会稳
定为重点,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大量群众关注的热点难
点问题得到解决。在1999年以来全省信访总量、来省信访总量、来省集体上访数量连
续三年下降的情况下,又取得了显著成绩,来省上访和集体上访持续下降,群众来省
上访2816批,比上年下降15.5%;来省集体上访503批,下降8%,信访工作为促进改
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省委书记吴官正、
张高丽和代省长韩寓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亲自阅批和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
。2002年12月6日,省委书记张高丽专门到省信访局进行调查研究,对做好新形势下
的信访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对信访工作也抓得很紧,亲自过
问处理重大信访案件,并多次召集会议,听取信访工作情况汇报,分析形势,研究对
策。2002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3次高规格的全省信访工作会议,指导和推动
了信访工作的开展。各级各部门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信访工作的领导,普遍健全了党政
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制
。全省市县党政一把手共处理信访案件3651件,党政领导阅批群众来信31376件,接
待群众来访22570批。全省信访工作继续保持了领导重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
好局面。
二、大量信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在不稳定因素多、处理难度大的情况下,各级
各部门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全省县以上党委、政
府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06144件起;其中省委、省政府受理45569件起,95%以上都
得到妥善解决。各级各部门普遍建立健全了预警、排查机制,加大了对重点问题督查
督办的力度,认真落实信访调研排查、信访督查、信访户回访制度,强化包案措施,
市县两级共排查重要信访隐患13000多件,撰写调研报告2090篇,督查案件73156起,
回访案件55271起,切实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省信访局也按照重心下移
、责任下移的要求,加大了通报和重点案件的督办力度,并对上访较多的市县进行重
点帮促,使大量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依法信访取得新进展。全省广泛开展了信访法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省委宣
传部、省信访局、省法制办公室、省普法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实施意见,各级各部门认
真贯彻落实,狠抓了宣传、教育、培训三个环节。普遍利用4月份,大张旗鼓地开展
了信访法规集中宣传月活动,全省市县两级共设置宣传看板5万多块,印制张贴宣传
布告200多万份,印制散发“明白纸”7000多万份,出动宣传车6000多台次,举办文
艺汇演480多场次,参加活动的领导接近5000人,接受群众咨询的人数达到110万人。
全省共举办培训班400多期,参训人员近2万人,利用党校、干校等场所培训村书记、
村委主任10万多人。通过开展信访法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受理机关的责任感明显增
强,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好的维护,信访秩序有了明显好转,依法信访的氛围
逐渐形成,全省信访工作法制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信访工作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省里建立和完善了《信
访工作通报制度》《省委、省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包案处理重大信访问题制度》《省
直部门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对办信、接访、督查等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
各级各部门也结合实际,建章立制,用制度来科学管理和规范信访工作。信访办公自
动化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各级各部门普遍添置了现代化的办公设施,使用统一的信访
办公软件,大力开展了接待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办公条件和群众上访接待条件明显改
善;省信访局也在实现局域联网的基础上,分别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讯专
网进行了联网,并积极推广无纸化办公,提高了信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职能部门信访工作不断加强。省里多次召开省直部门信访工作会议、小组例
会和联席会议,通报信访情况,交流经验,协调处理重要疑难信访案件。各级职能部
门自觉地把信访工作纳入到部门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的中心工作中,摆在突出位置,
结合业务工作一道去做。不少部门根据形势和工作的需要,配齐配强了专兼职信访干
部。信访工作任务较重的省直部门强调各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是本处室信访工作责任
人,实行一岗双责制,在部门内部形成了职权明确、一级对一级负责的信访工作格局
。各部门普遍加强了对本系统信访工作的业务指导,认真处理职责范围内的问题。据
不完全统计,2002年,依靠省直部门分流处理的信访问题就达20余万件批,有力地推
动了全省信访工作的开展。

(刘兴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