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6&rec=86&run=13

【综述】全省限额以上纺织企业1558个,职工80多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90不变价)
814.94亿元,比上年增长8.6%;工业增加值26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销售
收入937.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1%;实现利税76.31亿元,比上年增长8.85%;利
润40.35亿元,比上年增长5.36%;出口创汇5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4%。

【企业管理】一是认真执行新颁布的《产品质量法》和《标准化法》;开展了全省棉
纺织粗纱、细纱、喷气织机操作技术大赛,184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取得了非常好的
效果;组织实施了产品质量奖评审工作,“纽士达”牌氨纶丝、“德棉”牌纯棉特宽
防羽布、“洁玉”牌巾被等获得了省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产品质量奖,德棉集团还荣获
省政府质量管理奖。二是组织、指导企业参加了中国名牌产品的申报认定,并协助省
工商局完成了2001年山东省著名商标的认定工作。目前,全行业共有64户企业的67个
品牌获山东名牌称号,有24个纺织产品商标被省工商局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三是
以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实现成本控制目标、降本增效为主题,进一步加强了各项基础
管理,大力推行现代物流管理。成立了省纺机总公司与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合资的“山
东省纺织机械器材配件配送中心”。四是高度重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通过专题会议、
文件部署、图片展览、现场检查、制度落实、表彰先进等多种方式,普及安全生产知
识,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增强了业内的责任感和防范意识,安全生产形势好于
往年。五是注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纺织行业思想政研会
的作用,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各个
环节,努力开创新形势下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企业改革】全行业进一步加大了改革改制力度,不少企业改革改制效果明显。如即
发集团以法人参股的方式组建新股份制企业,已做好上市的前期工作。金号、洁玉、
淄博二棉、冠县棉纺厂、华龙集团、裕华集团、招远针织厂等企业在资产评估、产权
界定后将全部资产由经营者和部分职工共同出资买断,组成了股份合作制公司。魏桥
集团坚持以发展为中心,加大技改力度,强化内部机制、管理创新,多年来保持了快
速、健康、全方位发展的局面。不少企业也加快了重组、破产、兼并、股份制改造等
改革步伐。

【科技进步】进一步强化了科技创新工作,申报省技术创新项目47项,经省科技进步
奖评审委员会审定,纺织行业共获省科技进步奖1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三等奖9项。在2001年公布的22家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基地名单中,山东省的德棉
集团、如意集团、枣庄海扬纺织有限公司分别被列为全国棉纺织产品、毛纺织产品和
牛仔布开发基地。通过科技攻关,企业开发出一批新产品,如竹节弹力牛仔布及服装、
灯芯绒牛仔布及服装、闪光彩色牛仔布及服装、天丝毛巾、彩棉毛巾、蛋白毛巾织物、
罗布麻保健巾被、抗静电抗菌细旦丙纶纤维、甲壳质、大豆蛋白织物等,有的产品填
补了国内空白,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基本建设】烟台氨纶六期工程7月试产,生产能力已达6500吨,七期工程已列入国
家第六期国债项目,现已开工建设,2002年下半年即可投产,届时,氨纶总生产能力
可达1万吨。芳纶工程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并列入省计委2002年基建开工计划,争
取两年建成投产。齐鲁化纤日产400吨聚脂工程预计2002年10月份投料试车。高密化
纤厂2万吨浆粕已顺利投产并达产达标。潍坊巨龙2万吨粘胶短纤维项目于2001年底试
车投产。莒县涤纶厂2000吨涤纶复合纤维项目将于2002年上半年投入试生产。这些项
目的建成投产,对全省纺织工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毛纺压绽和棉纺压改工作】2001年,全行业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实施
毛纺压锭和棉纺压改结合。认真做好旧毛纺细纱机监销报废工作,协调财政等部门落
实毛纺压锭企业财政补贴资金585万元。协助省经贸委审查申报了淄博兰雁集团、临
清华润纺织公司、泰安岱银纺织公司三家企业引进气流纺及鲁泰股份有限公司2万棉
纺锭更新改造项目,并获国家经贸委核准同意。

【技术改造】全年共协调纺织列入省技术改造导向计划项目72项(含丝绸2项),总投
资41.2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4.94亿元。国家计委重点项目资金1700万元及省级
配套资金400万元已经到位。列入国家前六批21项(不含青岛)国债重点技改项目,已
完成或基本完成的有8项,正在实施的有2项,另11项正在积极做前期准备。列入前二
批“双高一优”专项的12个项目中,已基本完成两项,正在实施的两项,另外8项正
做前期准备。

【市场开拓】一是开展“走出去”活动。面对入世,组织重点企业赴德、法、意及台
湾等国家和地区考察纺织品市场,开展技术贸易交流合作,招商引资。及时调整产品
结构,用足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努力拓展非洲、独联体、中东等市场。二是加大了对
广东、福建、上海、四川、东北等省外市场的开拓力度,提高了占有率。三是着力做
好山东纺织服装产品的宣传推介工作。成功组织了在北京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服
装服饰博览会”参展活动及山东展团新闻发布会;组织参加了成都“山东轻纺家电名
优产品展销会”,提高了山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了辐射力,为促进建设纺织强省起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行业指导】一是强化对行业经济运行的监控、调度、分析、指导和服务。实现了对
全行业1558户企业生产、财务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二是密切关注棉花市场
动态。及时沟通情况,研究对策,积极反映企业呼声,协调落实国家调控棉花市场的
政策措施。全年共争取进口棉指标7500吨(全国5万吨,广东2.3万吨,山东省居第二),
新疆棉出口转内销2.45万吨(全国15万吨,山东省占16.3%)。

【山东纺织职业学院成立】8月8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同意建立山东纺织职业学院的
批复》(鲁政字[2001]240号),同意将山东省纺织工业学校改建为山东纺织职业学
院,同时撤销山东省纺织工业学校的建制。学院为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实行省教育厅与省经贸委双重领导,以省经贸委为主的管理体制;学院为副厅级事业
单位,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实施专科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全日制专科在校生规模
暂定为4000人。学院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费原渠道不变。

(刘海美)

【丝绸工业】截至2001年底,全省丝绸系统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28个、职工
2.49万人。完成工业产值10.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4亿元,比上年增长9.58%;
完成销售收入9.4亿元,比上年下降11.45%;出口创汇1.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5
%;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2%;完成技术改造项目9项,投入技改资
金5678万元;系统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7亿元,净值6.8亿元。
蚕茧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全年全省出库蚕种132.66万张,同比增长28%;收购蚕
茧3.54万吨,完成年计划105%,同比增长35.8%,是历史上增幅最大的年份。泰安
市丝绸公司收购蚕茧7685吨,完成年计划129.2%,同比增长53.1%,居全省各市第
一位。泰安岱岳区收购蚕茧3854吨,完成年计划的140.2%,同比增长59.8%,收购
量跃居全省县市之首。泰安岱岳区、莒南、莒县、惠民、日照东港区、五莲等县区公
司获“丰收杯”前六名。2001年,全省桑园面积已达到6万公顷,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高产新品种园和桑桑间作面积分别达到2.2万公顷和4200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
8666.7公顷和1533.3公顷。建成养蚕大棚7.1万个,比上年新增1.1万个,大棚用园占
桑园总面积的27.8%。全省蚕茧生产规模发展优势进一步体现。蚕茧基地县、重点县
已发展到11个,同比增加4个,其收购量占全省蚕茧总量的67%。泰安岱岳区、莒南
县年收购量超过3500吨,日照东港区、五莲县、宁阳县、肥城市收购量超过1500吨。
泰安岱岳区夏张蚕茧站收购量达到767吨,跃居全省茧站之首。2001年蚕茧生产紧紧
围绕巩固提高这一主题,突出了三个方面的工作,确保了蚕茧生产在大灾之年增产增
收。一是立足主动,积极落实调价政策。省总公司在综合分析市场走势,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为省政府定价当好参谋,全年4次调整蚕茧价格,做到了基本贴近市场,
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二是加强合同管理和收购资格认证,严格执法程序,规范市场
管理行为。全省共签订合同32.1万份,同比增加9.1万份。三是立足抓源头,改革蚕
种生产流通管理办法,实行了蚕种生产、检验、销售“三统一”管理,加大对蚕种场
和冷库的监管力度,严格省内蚕种发放手续,外销继续实行合同审查和监运制度,总
量控制和流通管理取得了成效。2001年,莒南、泰安市岱岳区等5家县公司被评为全
国蚕茧收烘工作先进单位,李如尧等10人被评为全国蚕茧收烘工作先进个人,泰安祝
阳茧站被推举为全国惟一的收烘管理标兵站。
丝绸工业产品内在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丝绸工业在市场形势异常
严峻的不利情况下,紧紧围绕目标任务,把提高产品内在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
工作的突破口,通过制定实施“山东省生丝质量内控检验标准”“学赶巴西”“校企
联合”等活动,狠抓生丝实物质量,逐步解决了生丝偏差、总差、切断、抱合、强伸
等质量问题,使山东丝的质量声誉明显提高,成为仅次于浙江的制丝强省。2001年与
苏州大学实施的“煮茧工艺网络专家系统”的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使骨干制丝企业
在工艺设计、设备管理、操作管理上有了长足进步。全年生丝平均等级3A83,同比提
高10个级分,正品率达到99.94%;重点出口专厂生丝平均等级达到4A级以上,0次切
断比例达到92%,洁净达到92.62分。织染企业在原料价格频繁波动,绸缎价格倒挂
等不利情况下,坚持以销定产,努力开发适销产品,主要企业生产经营保持稳定。山
东天力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列入省136户重点企业,全年完成印染丝织品产量2239.3万
米,同比增长3.7%,产销率达到102%以上。2001年技改项目实施10项,完成投资2
138万元。其中安排自动缫改造项目8项,至此全省丝绸系统19个制丝企业中,有18个
企业已全部改为自动缫,使全省自动缫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98%以上。
企业改革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2001年,省丝绸总公司加快
了企业改革调整步伐,及时制定了《山东省国有丝绸企业改革调整指导意见》和《关
于改制企业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农业企业改革在明晰产权基础上,东营市丝
绸公司和泰安岱岳区、莒县、莒南县等13个县(市、区)丝绸公司成为首批农业企业中
改制为省总公司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工业企业中又有莱阳绢纺厂、海阳制丝厂、临
朐制丝厂等5家企业完成改制,临朐蚕药厂等6家企业实行了国有股退出民营。同时按
照《公司法》和《基本规范》要求,重点解决了改制工业企业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
兼、管理层职数问题,确定由省市公司和改制企业共同组成董事会、监事会;调整了
经营者及管理层股份比重;对农业企业实行改制与理顺法人治理结构一步到位。为适
应企业改制管理工作需要,省丝绸总公司还相应制定了国有产权代表委派、资产处置
审批、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工作制度等管理办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对干茧、
厂丝、绢丝及绢纺原料的购销及结算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实行蚕茧分段计价,资源
分配与信用评级挂钩,加大监控力度,实施导向性目标责任制考核,一体化运行机制
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经省政府同意国有丝绸企业的划拨土地按作价出资方式处置,
为加快企业改制、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商贸经营规模保持较大增长。全年出口创汇在连续两年大幅增长基础上,比上年
增长18.5%,增幅列省属外贸公司第一位,达到1.56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
化,茧丝初级产品出口比例降至35%,出口量跃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绸缎占15.7%;
深加工商品比例上升至49.3%,同比增长56.7%。对香港地区出口同比增长64.6%,
对日本、韩国和印度市场出口保持了14.7%、17.4%、20.2%的增幅,在努力稳定欧
美市场的同时,埃及、意大利、土耳其等国新市场也打开了局面,多元化市场格局初
步形成。

(张荣华 赵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