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6&rec=85&run=13

【综述】截至2001年底,全省轻工业共有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
生产企业4342家,职工年均人数为150.95万人。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31.07亿元,比
上年增长14.89%;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2307.09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销
售收入256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5.38%,位于广东之后列全国第二位,在全省各工
业部门中居第一位。出口交货值53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4%;实现利税228.82
亿元,利润11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98%和16.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亿
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45亿元,占总投资的85%,实际完成技术
改造项目120项。截至2001年底,全系统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206.66亿元,净值为
785.52亿元。

【结构调整】全省轻工行业充分利用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省政府制
定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实施省经贸委提出的“四个一批”(改造一批、发展一批、培
植一批、淘汰一批)的调整方案,狠抓结构调整,加大了技术改造的力度。尤其是造
纸行业,通过重点扶持六大企业集团,同时实施对41条2万吨以下小草浆生产线的关
停,推动了原料和产品的结构调整,提高了生产集中度,平均单厂生产规模已由199
8年的1.32万吨,提高到现在的2.45万吨,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倍多。按照林纸一体
化的发展思路,加快了造纸原料林基地的建设,在高唐、兖州、东营、淄博等地正在
建立原料林基地。技术改造工作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轻工业的
方针,注重项目水平档次和科技含量的提高。晨鸣集团15.3万吨铜版纸项目、晨鸣齐
河板纸公司10万吨箱板纸项目、华泰集团16万吨新闻纸项目、太阳纸业集团30万吨高
档系列包装纸板一期工程和10万吨高档涂布牛皮卡纸项目、青岛海王纸业集团10万吨
高档箱纸板项目、泉林纸业集团的高档复合软包装等项目的竣工,提升了全省造纸行
业整体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食品行业是2001年省政府确定重点建
设的“四个产业链”之一,全省轻工行业围绕《食品工业三年结构调整意见》的实施
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技术进步】全年全省轻工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高新技术增加值比重持续攀升,全
行业高新技术增加值达97.5亿元。截至年底,全行业有技术开发中心37个,其中国家
级技术中心10个。已经批准建立4个博士后工作站。全省轻工行业全年共完成科研和
新产品开发项目110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有16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有55项。注重
提高研发水平和加强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海尔集团在国内外设立了15个设计中心(其
中海外8个),2001年开发新产品340项,申报专利622项,其中发明专利62项,获得国
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第一名。太阳纸业集团投资1000万元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
心,聘请法国知名化学专家为负责人,通过采用先进的过氧化氢漂白技术来改造传统
的制浆工艺及黑液处理,不仅提高了纸浆的白度和强度,且吨浆耗水大幅度降低,在
造纸工艺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名牌战略】全省轻工行业市场观念不断增强,内抓管理,外抓市场,争创名牌已成
为企业的共识。骨干企业基本完成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
全行业的认证面接近40%。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涌现了一批省级、国家级名牌及质量
管理奖企业。2001年国家共评出全国质量管理奖企业9家,山东省有3家企业获奖,其
中轻工企业海尔集团榜上有名。2001年在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认定活动中,全国共有
45家企业的52种产品被确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其中山东省的海尔、小鸭、菱花、海信
集团等4家企业的10种轻工产品获此殊荣,占总数的20%。全省共有115个企业的1 58
种产品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占全省名牌总数的38%,其中海尔、青啤、轻骑等品牌
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培植成国际知名的品牌;澳柯玛、张裕、华光陶瓷、北极星、三
环锁具、菱花味精、得利斯、金锣肉制品、龙大食品、鲁花、云龙绣品等27家企业的
45种产品被确定为争创全国名牌的品牌。2001年,银风牌日用陶瓷、万华牌MDI-1 00、
烟台牌啤酒、银麦牌啤酒、三孔牌啤酒5种产品获山东省产品质量奖。目前获山东省
产品质量奖称号的轻工产品已达17种,占全省获奖总数的35%。名牌产品的国内外市
场份额不断扩大,海尔家电产品生产总规模和市场份额等综合实力排名世界第六位,
家用电冰箱世界排名第二位,洗衣机、冷柜世界排名第三位,空调器也进入了世界前
六强。山东云龙绣品集团生产的“云龙牌”系列绣品是全国抽纱行业惟一的出口名牌,
先后在美、英、法、德、意等11个国家进行商标注册。各企业普遍加大了维护品牌形
象的力度,烟台三环锁业集团与执法监督部门配合查处并销毁假冒的“三环牌”锁
6.66万打,打击了假冒伪劣产品,维护了自己品牌的形象。

【市场营销】2001年,全省轻工业产品年产销率达97.48%,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各
种营销活动、专业性展销活动已成为轻工开拓市场的有效形式。有200多家企业参加
了9月份在四川成都举办的山东省轻纺家电博览会,成交额达4.5亿元。12月份在上海
举办的农副产品和食品展销会反响强烈,轻工产品倍受上海市民青睐。出口力度不断
加大,2001年全行业出口创汇预计可达66亿美元,列全省工业部门第一。海尔集团通
过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已搭建起国际化企业发展的框架,在海外建有家电生产企
业12家,全球贸易中心56个,逐步实现了产地销。澳柯玛集团重点开拓了美国、日本、
越南、土耳其等国家市场,预计全年可完成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山
东龙大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速冻蔬菜、调料食品、粉丝和面酱生产出口基地,在稳固日
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传统市场的同时,2001年重点开拓了北美、欧
洲和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初步形成了一个立足东南亚、横跨欧美市场的出口网络,在
美国和俄罗斯建立起了龙大销售分公司,为食品加工链的延伸走出了路子。山东玻璃
集团抓住国内外市场优质玻璃生产旺销的有利时机,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玻
璃深加工产品生产比例,产销率达到109.16%,出口交货值达到2600万元,同比增长
927%。全省轻工行业现已建有外商投资企业934家。

【企业改革】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推进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主的股份制改造,
以及实施主辅分离、减员减债、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企业
资产的重组步伐明显加快,一批企业集团的实力显著增强。青啤集团低成本扩张,高
起点发展,先后收购了山东、北京、上海、西安、珠海、徐州等地40多家啤酒生产企
业,推行了青啤管理模式,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晨鸣集团继成功运作湖北汉阳等厂
后又投资4163万元,与吉林亚松实业公司组建了吉林晨鸣亚松浆纸有限责任公司,控
股51%,可年提供优质木浆原料10万吨。烟台九发集团投资5000万元购并改造了定陶
肉联厂,盘活了企业的闲置资产。小鸭集团购并广东中山市汇丰空调器厂,预计全年
可销售空调器18万台。华泰集团与山东大众报业集团联合组建了山东大众华泰印务有
限公司,实现了纸业与报业的联姻,达到了互惠互利的目的。烟台张裕集团与法国卡
斯特公司以参股、控股的方式,投资800万美元合资成立了廊坊卡斯特--张裕酒业有
限公司和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有限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盘活了大量闲置资产,骨
干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品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民营企业】全行业有民营企业914家,占全省轻工企业总数的20.22%;实现工业增
加值48.44亿元,占全行业的6.98%;利税13亿元,利润7.31亿元,分别占全行业的
6.16%和6.73%。涌现出金锣集团、力诺集团、皇明集团等一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山东力诺集团仅在商河的投资就已经超过4亿元,已发展成为拥有亚洲最大曲颈易折
安瓿生产车间的大型玻璃制品加工企业,2001年实现年产值2.88亿元,利税3186万元。
从目前情况看,山东轻工民营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存在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

(韩靖文)

【烟草业】2001年,全省烟草系统共有17家烟草商业公司和2家工业企业集团公司,2
家工业企业集团下辖10家卷烟厂(含1家中外合资卷烟厂)。全系统职工年平均人数约3
万人。全省累计实现账面工商利税50.86亿元,同比增长12.44%。工业企业实现利税
38.08亿元,同比下降2.44%;完成总产值(现行价)54.81亿元,同比增长6.1%;实
现增加值30.31亿元;完成销售收入88.03亿元。烤烟出口创汇974万美元,同比增长
83.08%。
生产卷烟233.17万箱,完成年计划(不含调剂出去的8万箱)的99.9%。销售卷烟
246.18万箱。
种植烤烟59.1万亩,完成国家种植计划的89.6%。收购烟叶86万担,完成年计划
的47.8%。其中,上等烟占21.86%,中等烟占71.55%。
为不断提高两烟生产经营水平,全省烟草系统坚持扶优扶强原则,调整产品结构,
压缩牌号,品牌规格由2000年160多个压缩到80个左右;加强质量管理,国家局抽检
合格率达到100%,将军品牌(4个规格)被评为全国名优卷烟;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焦
油含量,全年全省卷烟平均焦油含量为16.13mg/支,比2000年降低1mg/支。实施一价
制、访送分离和转换经营机制,形成以省公司为中枢、市公司为主干、县级公司及网
点为支干、零售户为末梢的立体化卷烟营销体系,提升了网络功能。以名优特烟叶开
发为龙头,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烟叶质量,改善等级结构,在经受特大自然灾害的情
况下,上中等烟叶比例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进步,制定《
“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工作的决定》,全面推进卷烟提
质降耗等十大工程;省局(公司)在每年的投资收益中安排10%作为科技进步专项扶持
资金,每年拿出30万元设立科技项目专项奖励资金;完成济南、青岛卷烟厂“十五”
技改投资规划。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华英公司和将军集团在哈萨克斯坦的合资企
业开始盈利,出口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较好成绩。
进一步规范内部经济秩序。省局(公司)和各级各单位成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
序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规范两烟流通和物资采购,通过推行物资公开招标和比价采
购,全年降低采购成本近8000万元。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开展《会计法》执法
检查,在全省商业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基本实现全年无重大
火灾、工伤、交通、设备和被盗等责任事故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稳步推进结构调整,加强管理。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将
军集团沂水、临清、德州卷烟厂关闭制丝线,并着手开展由工厂建制改为车间建制的
并账工作。对临沂烟叶复烤厂、潍坊廿里堡烟叶复烤厂成功实行股份制改造,初步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加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力度,
推行岗位优化组合和双向选择,全年共有1579人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走上各级领
导或管理岗位。扩大分配制度改革内容,对鲁产高档烟销售实行奖优罚劣,对鲁产卷
烟经营根据实现利润进行专项考核奖励。加强财务管理,全省财务状况明显改善,企
业财务费用减少,资产负债率降低,计算机资金管理系统被省科技厅和教育厅鉴定为
国内领先水平。
全面加强专卖管理工作。大力清理整顿卷烟社会市场,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不法经
销户的打击力度。加大打假力度,有效遏制制售假冒卷烟活动。全省打假共出动50.9
万人次;查办制贩假烟案件近3.7万起,查扣假冒卷烟近7.4万件;捣毁制假窝点89个,
查获各类制假烟机设备约300台(套)。认真开展专卖管理队伍“素质年”活动,狠抓
专卖管理队伍建设。

(曹红祥)

【盐业】截至2001年底,全省盐业系统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25.3亿元,工业增加
值7.5亿元;系统内县营以上生产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45亿元,盐业批发企业实
现商品销售收入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出口交货值3048万元;实现利税4.7
5亿元,其中利润7000万元;系统内固定资产净值13.93亿元。企业总数272个,其中
盐业生产企业139个,盐业批发企业133个,年末职工4.68万人。
全年共生产原盐885万吨,同比减少179万吨;销售924万吨,同比增长8.71%;
年末库存426万吨。生产盐化工产品20万吨,同比增长10.5%,其中溴素5.81万吨,
比上年增长24.2%,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且产销两旺。食盐销量省内外合计7
4.8万吨,比上年增加13万吨。其中省内57.8万吨,同比增长22.4%;销往省外16.9
5万吨,增长20%,出口4000吨。全省17个市和131个批发企业,分别有16个市和115
个批发企业完成了年度食盐计划。全省食盐计划完成率、碘盐普及率、合格碘盐食用
率全部达标。
盐业体制理顺工作基本完成。到年底,全省17个市全部理顺了市级盐业体制,1
19个县(市、区),除14个县和5个“同城一地”的市辖区正在办理外,其余也全部完
成了交接,有5个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整体上划为省盐业总公司的直属企业,一个体系
垂直、分级管理、上下贯通、调控有力的新的盐业体制已经确立。在市、县两级机构
改革全面展开的情况下,盐业体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滨州、烟台、威海、东营、
泰安等市和一些县(市、区)解决了盐政执法经费问题,为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维护
市场秩序提供了财力保障。
食盐专营工作向纵深发展。严格计划管理与考核,省盐务局在计划下达、分解落
实、盐源安排、盐种搭配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组织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与有关
市局衔接,签订合同。同时,继续逐月对各市地的计划执行、精细化程度等情况进行
排名,并单列出排名后20位的县(市、区),向有关市、县(市、区)政府通报,有效地
促进了计划落实。狠抓食盐专营网络建设,积极推行碘盐送销制。在巩固城区食盐市
场的基础上,全省各地都把工作重点向广大农村转移。省盐务局统一制作、发放了1
4.4万套《食盐零售许可证》,进一步规范了零售环节的经营行为。一些市县大力加
强乡级营销网络建设,既占领了农村市场,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收入,又分流安
置了人员,初步形成了乡乡有批发,村村有零售,社区有服务,碘盐有保障的市场供
应格局,“一个电话,送货上门”的碘盐送销服务机制,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
迎。加强对两碱工业盐的监督管理和其他工业盐的集中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
食盐市场的冲击。两碱工业盐合同的签订、备案及通行证的核发、回收管理更加严细,
跨地区调运的其他工业盐“四统一”管理办法更加完善,为食盐专营创造了良好的外
部环境。全力推广复合膜小包装食盐,2月份从烟台开始,5月份在其他市全面铺开。
多数市、县公司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抓,成立机构,制订措施,专人落实。全年共
销售复合膜小包装食盐10万吨,实现了年初预定的目标。
进一步加强盐政管理。省盐务局与省人大法制工作室、省政府法制办共同编写了
《山东省盐业管理条例释义》,在指导执法人员的工作实践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潍
坊市政府颁布了《潍坊市实施〈山东省盐业管理条例〉办法》,威海、泰安两市人大
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列为视察项目。“河北黄骅事件”和“甘肃宁县事件”曝光
后,全省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打击非法加工经营食盐专项行动和整顿食盐产销企业经营
秩序专项行动。对几个规模较大的私盐集散地重点打击,济南市和泰安市分别对长期
以来私盐交易猖獗的段店批发市场和大汶口镇进行重点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大汶
口镇碘盐销量同比增长了6倍,几个毗邻乡镇也增长了3倍。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作配
合。8月20日,全省盐政执法部门统一加入110社会联动体系,充分利用110社会联动
服务的优越性,有效提高盐政执法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到年底,专用车
辆、盐政110指挥中心(值班室)及各项配套制度已基本到位。省盐务局还对盐政执法
机构的名称进行了规范,省、市、县三级分别设立盐政稽查总队、支队和大队,以适
应加入110联动体系后的工作需要。严查大案要案和法人走私。全省共查处大要案20
余起,其中济南、菏泽、莱芜、新泰、费县、荣成、乳山、博兴、郯城等9起案件涉
及的11名盐贩子被依法判刑2~13年不等。全年共查处盐业违法案件2.47万起,查获
私盐1.55万吨,取缔私盐窝点268处,捣毁加工设备189台(套),查获假防伪标志8万
余枚,假包装袋19万个,刑拘各类涉盐违法犯罪分子45人,逮捕15人,劳教1人,判
刑11人,是专营以来盐政执法力度最大的一年。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区市、县和企业坚持原盐稳产提质、盐化工重点发展的方
针,全年新增塑苫结晶面积5万多公亩,溴素生产能力近1万吨。海产养殖开始步入新
一轮发展期,立体高效养殖取代了过去的大面积单一品种粗放养殖,面积减少了,但
效益却大幅度提高。各级盐业公司积极发展非盐产业,大搞多种经营,一业为主、多
种经营、齐头并进的多元化经济格局正在形成。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工作已经开始,潍
坊市政府针对该市盐业企业“小而散、多而乱”的实际,加大调整力度,规划将原有
的625家调整为48家。调整后每个企业都达到生产能力5万吨以上,销售收入500万元
以上的规模。

(于本杰 钱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