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6&rec=3&run=13

【综述】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是中国主要沿海省市之一。地理坐标为北
纬34°25′~38°23′和东经114°36′~122°43′之间,即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
南北最长约420公里, 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总面积15.78万平方公里。境域东临海
洋,西接大陆。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
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庙岛群岛(又称长山列岛)屹立在渤海海峡,
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西部内陆
部分自北而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山东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和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
南北,穿越境域西部,沟通了本省与沿海和内陆诸省的联系;胶济铁路横贯东西,兰
烟铁路穿行于半岛中部,加之遍布全省的公路网络,构成了境内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
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
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山
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平原
占55%,其他占7.8%。
山东的河流分属黄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独流入海。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
里/平方公里,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其中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1000多
条,较重要的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潍
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河、万福河、朱赵新河等。
山东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平原的接触带上,总面积1496.6平方
公里,蓄水量23.53亿立方米。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由南而北依次为微山湖、昭阳湖、
独山湖、南阳湖)和东平湖。
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 大陆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6,仅次于广东省
居全国第二位。 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有近陆岛屿296个,其中庙岛群岛由18
个岛屿组成,面积52.5平方公里,为山东沿海最大的岛屿群;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
方公里, 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万余平方公里。这些优越的地理条件,在海
上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上,都将大有作为。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
年平均气温11~14℃, 全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
950毫米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全省光照资源充足,平均光照时数为2300~28 90
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由于降水量60%以上集中于夏季,故
易形成涝灾,冬春又常发生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鲁鉴)

【2001年自然灾害情况】全省普遍遭受持续严重干旱,局部遭受低温冷冻、洪涝、台
风、风雹、病虫害、风暴潮等多种自然灾害,给全省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
成较大损失。尤其是春季和秋季的严重干旱、8号台风“桃芝”以及局部的洪涝灾害,
对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给灾区群众生活造成极大困难。
一、春季的低温冷冻灾害范围广,损失大,对全省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3月24~25日,受暖湿气流影响,全省气温上升迅速,最高达24℃。3月27~29日,
由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大部地区出现雨雪天气,气温随之急剧下降,最低气温达
-6.4℃, 形成多年来少见的“倒春寒”灾害天气,致使全省内陆大部地区遭受严重
的低温冷冻灾害。 灾害涉及滨州、菏泽、泰安、济宁、德州、枣庄、聊城、日照等8
个市的35个县(市、区) 。农作物受灾面积78.6万公顷,成灾面积39.13万公顷;绝收
面积10.98万公顷, 12万公顷果园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逾35亿元。此次低温冷冻
灾害对冬小麦生长和经济林木造成难以估计的潜在危害,其发生时间之晚,灾害强度
之大,造成损失之重,是数十年来所未曾有过的。
二、春、秋两季全省大部地区仍然持续严重干旱
在连续数年大旱的情况下,全省自入春以来仍然持续干旱,并迅速蔓延形成全省
性特大干旱。从3月1日始,大部分市、县久无降雨,全省平均降水量仅有25毫米,比
历年同期偏少70%,比上年同期偏少66%。黄河来水日趋减少,基本已无水可引。全
省地表水严重不足,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多数小型工程蓄水已近枯竭。部分大中型
水库蓄水在兴利库容以下,且为保城市供水,灌区无水可供。相当一部分灾区因小麦
枯死,已经提前一个节气完成夏收。春播花生、玉米、棉花等大面积枯萎,夏收后的
土地因干旱无法播种。据统计,干旱高峰时全省受灾人口3758万人,成灾人口1846万
人; 农作物受旱面积达306.7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88%;其中成灾面积145.83万公
顷,绝收面积18.33万公顷。干旱造成3470多个村庄、480.75万人以及45.16万头大牲
畜出现饮水困难;烟台、威海等地数十个城市供水紧张。全省因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损
失在60亿元以上,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亿元。
8月下旬始, 部分地区久无降雨,形成严重秋旱,造成农业生产丰歉悬殊。全省
因旱1071.58万人受灾, 成灾人口668.11万人,50.2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
109.3万公顷,成灾面积65.89万公顷,绝收面积6.27万公顷,因灾减产粮食107.19万
吨。直接经济损失27.98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25.72亿元。
三、汛期洪涝和台风灾害频繁发生,局部出现较为严重的洪涝,造成大量人员伤
亡,群众住房受损严重
入汛以来,全省降雨频繁,先后经历7次大的降雨过程,累计平均降雨量411毫米,
比历年同期偏多26%。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量猛增1.24亿立方米,48座大中型水库达
到超限水位, 23座库溢洪,一些河道出现洪峰。较为严重的灾害过程有3次:7月2 0
~24日,6个市13个县(市、区) 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其中菏泽市的东明县灾情最重。
直接经济损失近9亿元。8月1日,8号台风“桃芝”影响鲁东南和半岛地区,形成强降
雨过程,青岛、烟台、日照等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25.5亿元。8月4
日起,鲁中山区一带连降大到暴雨,受高强度降雨影响,沂河、沭河、大汶河、大沽
河、大沽夹河等部分河道先后出现洪水,泰安、淄博、莱芜等市的部分县区遭受严重
洪涝灾害。 大汶河流域自7月份以来持续降雨,8月4日全流域一次降雨量87毫米,最
大点雨量271毫米,大汶河连续出现三次洪峰,洪峰最大流量3000立方米/秒。东平湖
自8月1日起超过警戒水位, 最高水位44.38米,超过警戒水位1.88米,金山坝出现严
重险情并持续达半个月之久,直接威胁周围29个村庄的5万多群众。沂源县红旗水库、
青州市黑虎山水库、新泰市田村水库、莱芜市沟里水库也相继出险。
据核实统计,汛期台风和洪涝灾害造成全省659.97万人受灾,成灾人口425.57万
人,死亡28人,伤4394人;8.51万人一度被水围困,6.31万人被紧急转移安置;倒塌
房屋42977间,损坏房屋73632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3.04万公顷,成灾面积33.62万公
顷,绝产面积8.8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6.96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26.7亿元。
四、局部地区风雹灾害发生频繁,灾害强度大,损失重
自4月下旬至8月末,全省风雹灾害频繁发生,且局部地区发生强度大,损失极为
惨重。全省先后有90多个县(市)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624万人,成灾人口333万
人; 因灾死亡人口21人,伤30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2.85万公顷,成灾面积26.18万
公顷, 绝收面积10.58万公顷;倒塌房屋4572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8.7亿元,其中
农业经济损失34.85亿元。几次主要的降雹过程如下:6月14~15日,济南、德州、聊
城等6市的16个县(市、区)遭受强风雹袭击,造成5人死亡,26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22.7亿元。其中高唐、夏津等县灾害损失最重。6月18~21日,27个县 (市、区)
先后遭受风雹袭击,1.1万公顷农作物绝收,直接经济损失6.9亿元。7月2~3日,7市
27个县(市、区)相继遭受大风、暴雨和冰雹灾害。16人因灾死亡,78人受伤,倒塌房
屋2618间,损坏房屋23837间,直接经济损失5.85亿元。
年终统计, 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573.2万公顷,成灾面积357.91万公顷,绝产面
积62.46万公顷; 因灾减产粮食728.13万吨,损失粮食66489吨;因灾死亡52人,伤5
524人;8.13万人一度被水围困,转移安置人口58764人;513.95万人饮水困难;倒塌
房屋119184间,其中民房78032间,损坏房屋332128间;死亡大牲畜19644头;因灾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1941177万元, 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543607万元。全省受灾人口6
0401569人,成灾人口39149141人。因灾缺粮人口6845734人,缺少口粮429046吨,其
中4350382人需要救济。

(王秀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