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6&rec=166&run=13

【城镇居民生活】一、居民收入呈现较高增长,但增幅有所回落。2001年全省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01.08元,比上年增长9.42%,增速较快,但受多种因素影响,
增幅比上年缩小了2.3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减收面达33.8%,比上年扩大10.4个百分
点。
二、消费结构蓄势升级,局部消费热点形成。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小幅增长,人均
消费支出5252.42元,同比增长4.6%。吃、穿、用消费支出稳中有降,住、行、文化
教育消费支出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不乏消费热点,消费结构逐步优化。由于受市场
物价低迷、居民储蓄增加以及加入WTO等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增长速度趋缓。
(一)局部消费热点已经形成,成为消费低幅增长的主动力。2001年居民对某些商
品和服务消费需求比较集中,其消费支出快速增长,这些居民消费比较集中的商品和
服务形成了居民消费的局部热点,同时,这些消费热点,成为拉动居民消费增长的主
动力。
热点之一:家庭电话、移动电话普及速度迅猛,形成电讯消费高潮。电话短短几
年内已成为居民家庭普通的通讯工具,特别是移动电话拥有量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
至年底,全省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庭电话84.8部,移动电话31.7部,同比分别
增长7.3%和62.3%。 由于电话普及程度的迅速提高及电讯价格的下降,使居民对电
讯消费的需求猛增。全年居民人均电讯消费支出181.98元,同比增长25.4%,仅电讯
费用支出一项对整个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16.0%。
热点之二:家庭电脑消费热度不减。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们对信
息渴求及掌握高科技知识欲望的高涨,使居民对家庭电脑的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至年底,百户城镇居民家庭电脑拥有量已达13.4台,在上年同比增长95.3%的基础上
增长了40.7%, 人均消费支出72.54元,同比增长15.9%。家庭电脑的消费已进入快
速增长期。
热点之三:教育消费居高不下,成人教育成为消费亮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及
教育产业化的初步形成,居民教育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方面。城镇居民人均教
育消费支出为466.14元, 同比增长14.9%。教育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达8.9%。
在教育消费中学杂费仍然是支出大项,占整个教育消费的78.9%,对教育消费增长的
贡献率达95.3%。分类看,增幅最大的是成人教育支出,同比增长33.6%,说明随着
中国加入WTO, 成人学习知识、继续“充电”的增多;其次是学杂费和教材及参考书
支出,增幅分别达到18.6%和17.4%。
热点之四:旅游消费方兴未艾。居民人均旅游支出(不含旅游中的购物支出)77.2
元, 同比增长7.6%,在旅游消费支出中,火车交通费支出增长16.5%,增幅最大,
说明外出旅游的逐渐增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旅游消
费仍有较大潜力。
热点之五:家庭汽车消费启动,消费潜力巨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
的交通工具在发生深刻变化,自行车一统天下的情形已不复存在,摩托车已大量涌入
居民家庭,更高档次的交通工具家庭汽车已开始进入居民家庭。至年底,全省城镇居
民家庭千户汽车拥有量为3.4辆,同比增长74%,人均支出金额11.4元,同比增长1.4
倍。 虽然居民家庭目前汽车拥有量比较少,消费水平比较低,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关
税的逐步降低以及国内家庭汽车产业发展,必定会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使消费需求
迅速扩大。
(二) 消费支出七升一降, 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5252.42元,同比增长4.6%。从分类上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交通通讯、居住消费
支出同比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增幅分别为9.2%、16.3%和11.7%,食品、衣着消
费支出小幅增长,增幅分别为3.3%和5.2%,医疗保健、杂项商品与服务消费支出平
稳,出现微幅增长,增幅分别为1.5%和1.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下降明
显, 同比下降6.9%。从对整个消费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增长
贡献最大, 贡献率为28.4%, 其次是交通通讯、食品和居住,贡献率分别为25%、
24.8%和20.1%。从结构上看,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仍然占据第一的位置,占34.3%,
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支出已连续二年位居第二,占14.8
%, 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衣着消费支出已退居第三,占13.3%,与上年基本持
平; 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占9.9%, 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居住消费支出占
8.4%,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交通与通讯消费支出占7.8%,比上年上升0.8个百
分点;医疗保健和杂项商品消费支出分别占6.5%和5.1%,和上年基本持平。
消费结构呈现出基本生活需求(食品、衣着、设备用品及服务)比重下降,发展、
享受需求(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交通通讯、居住)比重上升的优化趋势。特别是国际上
通用的反映贫富程度的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连续十几年下降,随着
居民居住、汽车、旅游、教育、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的大幅增加,消费比重的逐步上
升,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步升级。
三、影响当前居民消费的几个因素。2001年全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上年同期相
比增长4.6%,比上年11.2%的增幅回落6.6个百分点,是近三年来增幅最低的,表明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01.8元,比
上年增长9.4%,增加额为611.11元,消费支出增幅比收入增幅低4.8个百分点,消费
支出增加额230.42元,比可支配收入增加额低62.3%,消费倾向降低,消费处于明显
的低迷形态。居民消费不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储蓄存款大幅增加, 居民消费支出减少。 2001年居民人均存入储蓄款
1658.27元, 同比增长21.7%,人均提取储蓄存款1232.89元,同比增长1.4%,人均
净存入款425.38元, 比上年增长1.9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只增加230.42
元。居民储蓄倾向的上升,意味着消费倾向的下降。
(二)市场物价的低迷,加重了消费的低迷。近期市场物价尚未完全走出低迷的状
态,虽然2001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微升了1.1%,但从下半年的走势来看,9
~12月份已连续4个月出现下降,9~12月份的同比物价指数分别是99.7%、99.8%、
98.9%和98.8%。目前市场小到禽蛋、蔬菜,大到家电、汽车降价声一片,这种情况
会使消费者在“明天价格会更低”的预期下推迟自己的消费行为,“买涨不买落”已
被中国消费市场所证实。
(三)能够带动整个消费大幅增长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城镇居民消费高速增长是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是以彩电、冰箱为龙头的家电消费带动整个消费的高速
增长,而现在家电消费已成为昨日黄花;由于居民教育、通讯、旅游、医疗保健等消
费热点已经持续了几年,其增幅已经回落,对消费增长的拉动力已明显减弱,2001年
几项支出的增幅分别比2000年回落3.6、 21.8、58.7和45.3个百分点;住房改革已基
本完成,购房高潮已过,2001年居民购房贷款下降了66.6%,由于住房二级市场的运
行机制尚未健全,高档住宅价格难以被中等以下收入水平居民所接受,住房消费再掀
高潮的时机还不成熟;家庭汽车消费虽然前景广阔,但目前消费总量太小,只占居民
消费的2‰, 由于受消费信贷和税费等政策的影响,家庭汽车大量进入居民家庭尚需
时日。
(四)居民消费预期不乐观。消费者信心不足是消费需求不旺的关键问题。由于教
育、医疗、住房等支出费用越来越大,加之中国加入“世贸”后企业竞争将日趋激烈,
通货紧缩使企业效益下降,居民收入预期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而就医、教育、住房等
问题使居民消费预期有所上升,这些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抑制了居民消费。
(五)居民对持久收入的预期不稳定,影响消费需求的实现。持久收入是消费者总
收入中可以预料的较稳定的、具有持续性的收入,“持久收入假定”更加强调了消费
者未来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其预算约束是跨时的,也就是说,居民对持久收入的
预期乐观,将会扩大即期消费。由于目前全省经济发展仍存在结构性矛盾,部分企业
经济效益欠佳,就业问题尚未得到大的改善,在结构、体制进一步调整、改革的时期,
部分在职职工对就业与未来的持久收入把握不定,影响消费的实现。资料显示,目前
全省居民78%的收入靠工资,但从职工增资来源看,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同
比扩大,相当部分企业的职工工资得不到提高,在被调查的居民中,因下岗、拖欠工
资、奖金下降而减收的达到18.7%,居民收入增幅较快的重要因素来自于机关事业单
位职工增加工资。因此在企业改组、改制,机关机构改革全面推开的时期,势必影响
部分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特别是部分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居民预期更差。

【农村居民生活】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促进了农民
收入稳定增长。200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804.51元,比上年增加145.31元,
增长5.5%,高于上年1.2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受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经济
国际化及农副产品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显著增加,全省农民人均工资
性收入965.67元,比上年增加115.11元,增长13.5%,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
79.2%。 其中:在非企业组织中得到的收入241.13元,比上年增加5.71元,增长2.4
3%; 在本地企业中得到的收入328.76元,比上年增加48元,增长17.1%;常住人口
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237.29元, 比上年增加19.13元,增长8.77%,农民在乡内提供
其他劳务得到的工资性收入158.5元,增加42.29元,增长36.4%。
(二)农业为农民纯收入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及时到位和
粮食等农副产品价格回升等因素的影响,弥补了因粮食减产对农业收入减少的影响,
农业收入有所增加,全省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为1306.36元,比上年增加39.13元,对
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7%,其中种植业人均增收48.5元,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
率为33.4%; 林业减收7.69元;牧业增收19.75元;渔业增收4.79元。第二产业人均
纯收入为113.9元, 比上年增加2.19元,增长1.96%。来自第三产业的纯收入人均28
5.01元,比上年减少12.94元,下降4.34%。
(三)财产性收入减少,转移性收入增加。全省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33.3元,比上
年减少24.5元, 降低42.39%,其中利息和股息分别减少15.2元和2.41元,减少额占
财产性收入减少额的71.88%;转移性收入人均186.58元,比上年增加23.35元,增长
14.3%,其中: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的收入人均为27.63元,比上年增长10.87%。
(四)农民现金纯收入增长快于纯收入的增长,可支配能力增强。全省农民现金纯
收入为2227.64元, 比上年增加141.84元,增长6.8%,快于纯收入增长速度1.3个百
分点, 现金纯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达到了7.9%。表明农民生产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
高,可支配能力增强。
二、农民生活有较大改善。农民收入的增长为生活改善提供了物质基础。全省农
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1904.95元, 比上年增加134.2元,增长7.6%,是近年来
消费增长较快的年份, 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达42.13%,比上年下降了2.03个百
分点。
(一)食品、衣着支出略有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
出802.61元,比上年增加20.73元,增长2.7%,扭转了近两年食品消费支出下降的局
面。食品消费中各种副食消费支出增加,其中豆制品类、肉禽制品类、奶品类、水产
品类等消费支出都高于上年,分别比上年增长44.31%、7.52%、63.32%、26.47%。
膳食营养来源好转,结构趋于合理。全省农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21.85元,比上年增
加4.34元,增长3.69%。棉布购买量下降,穿衣仍以化纤布为主,毛料服装、皮衣服
装也已兴起,着装更进一步趋于成衣化、城市化。
(二)居住消费成亮点。随着农民收入继续提高,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的启动和小城
镇建设进程加快,全省农民居住消费增加,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农民人均居住
消费支出361.36元,比上年增加61.6元,增长21%,增幅居各类生活消费的第一位,
其中住房装饰消费13.74元,增加9.87元,增长2.6倍。
新建房屋注重质量,楼房备受青睐。全省农民人均新建房屋的价值量为407.14元,
比上年增长39.42%, 新建楼房的面积比上年增长60%,楼房面积占新建房屋面积的
比重达到了18.90%,较上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
从年末居住情况看,人均住房面积进一步扩大,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全省农民人
均住房面积为24.60平方米, 较上年增长4.19%,其中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面积占
90.65%。年末人均住房价值4777.81元,较上年增长0.34%。农民在提高住房面积的
同时,居住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全省农户中,使用安全卫生水的农户占81.6%,有
0.2%的农户用上了空调,10.9%的农户用上了暖气,5%的农户用上了液化气。
(三)交通、通讯消费成为农村消费的另一个热点。全年全省农民人均交通通讯消
费支出为133.12元,比上年增加31.48元,增长30.97%,增幅居各类生活消费的第二
位,这主要得益于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从农村居民购买交通通讯商品看,全省每百
户拥有摩托车43辆, 比上年增长15.32%;每百户固定电话拥有量达到58部,比上年
增长45.32%,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9部,比上年增长97%。通讯工具的拥有量的快速
增加也带动了农村居民邮电费用的快速上升,全省农村居民邮政、电信费支出人均达
45.39元,增长59.38%。此外,农村居民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增多,促使交通费支出显
著增加,人均支出17.2元,增长3.86%。
(四) 耐用消费品增加显著。2001年,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91.42元,比上
年降低20%,虽然消费金额减少,但由于家电产品价格下跌,其实际购买数量却比上
年有所增长。年末,全省农民每百户拥有电风扇、电冰箱、彩色电视机依次为156台、
18台、 56台,分别比上年增长7.19%、12.60%、8.99%,影碟机每百户拥有16台,
同比增长39%;摄像机、照相机、空调器也在农村悄然兴起。
(五) 医疗保健支出下降。 全省农村医疗保健支出人均114.94元,比上年下降了
3.16%,结束了医疗支出一直上升的趋势。原因是:一是国家调低药品价格初见成效。
二是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生活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农村生活环境得到较大
改善,农民身体健康状况亦随之提高。
(六)生活方式逐步改善,享受型消费需求扩张较快。一是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
出消费增长较快。全年人均文教娱乐支出224.07元,比上年增长7.79%。二是随着生
活方式的进步,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增长。农村居民用于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人均
为55.58元, 比上年的28.45元增加27.13元,增长95.36%。其中购买化妆品支出2.4
4元,增长19.61%;住宿等服务支出43.4元,增长86.03%。
三、农民生活存在的问题。(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200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804.51元,比1978年增长23
倍,但与城市居民年收入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近几年收入差距的速度进一步
加快。 1983年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为1.49∶1,1988年
扩大为1.99∶1, 1998年扩大为2.19∶1,近几年其差距扩大的速度进一步加快,199
9年为2.28∶1,2000年为2.44∶1,2001年达到了2.53∶1,如果再考虑到城市居民的
住房、医疗等隐性收入的因素,实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更大。
(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显著。虽然全省农民收入一直持续增加,但农村居民之间
的收入差距依然呈扩大趋势。 2001年全省最低收入20%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为1129.49
元, 比上年增加24.5元,增长2.22%;生活消费支出为1235.26元,比上年减少23.9
2元, 下降了1.9%。 最高收入20%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为5784.36元, 比上年增加
417.29元, 增长7.78%, 增幅比低收入农户高5.56个百分点; 生活消费支出为
3155.01元,比上年增加282.78元,增长9.85%,增幅比低收入农户高11.75个百分点。
从高、 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之比看,2000年这两者之比为4.85∶1,2001年则升为
5.12∶1。 各级政府在关心城市居民弱势群体生活保障的同时,也要制定措施,努力
增加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达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

(省统计局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