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5&rec=64&run=13

[综述]截至2000年底,全省纺织工业共有工业企业1458个,职工年均人数为84
万人。2000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不
变价) 75 8.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8%;实现工业增加值241.06亿元,比上年
增长22.33%。 出口创汇47.02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34.34%。 完成销售收入
868.34亿元, 比上年增长25.22%;实现利税73.14亿元,比上年增长53.30%;
实现利润39.59亿元, 比上年增长82.44%。 完成技术改造69项,投入技改资金
13.56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1.29%和12.44%。截至年底,全系统固定资产净
值为407.77亿元。2000年新增固定资产14.2亿元,比上年增长3.61%。

[结构调整]2000年全省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品升档效益明显,有力
地拉动了经济效益的增长。 盈利的9个行业中,除化纤、棉纺外,印染、复制、
针织、服装等深加工行业均呈现较大盈利。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技术交流、现代
化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及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提高了山东纺织产品品牌知名度。
截至2000年,全省纺织行业有67个品牌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其中青岛即发
集团的“即发”牌纯棉针织内衣和位桥集团的“位桥”牌棉纱、棉布被省经贸委
推荐为“山东省培植国际知名品牌”产品;青岛金士达股份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
的12类产品被推荐为“争创全国名牌产品”。24个纺织产品商标获“山东省著名
商标”,兰雁集团的“兰雁”牌牛仔布、牛仔服装和耶莉娅集团的“耶莉娅”牌
服装由国家工商局确认为“中国驰名商标”,占全省获该项荣誉品牌总数(19个)
的10.53%。

[国企改革]2000年全省纺织行业国有重点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扭亏工作成效
明显, 三年两个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列入省111户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13户纺
织企业,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已全部按照《公司法》规定建立起了比较规
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目前正进一步向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纵深方向发展。深化
改革,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运行质量的提高。列入省经贸委扭亏的30户纺织国有大
中型亏损企业,到年底已有23户扭亏为盈。全省重点调度的16户大中型纺织企业,
户数占预算内企业总数的5.65%,其实现利润5.67亿元,占预算内企业利润总额
的43.28%。目前行业内已组建集团66家,组合企业302户,聚集资产300多亿元。
企业经营机制有较大转变,市场化进程加快。

[产业政策]2000年,全省纺织行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一是压缩、淘
汰了两个毛纺企业1.11万枚落后毛纺锭, 落实了财政补贴780.1万元。二是严格
制止擅自增加棉纺能力, 完成棉纺压改结合6万锭。三是推荐上报兼并破产企业
15户,总资产达10.42亿元,拟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15.18亿元。报批债转股企
业6户,金额51.8 7亿元,已签协议4户(如意、樱花、青纺联、齐鲁化纤)。四是
进行了新型劳动组织制度改革、下岗职工安置和职工技能鉴定工作,特别是通过
对传统操作法和劳动组织的改革探索, 棉纺企业万锭用工已降到139人,业内反
响较好,并引起了国内同行的普遍关注。

[技术改造]2000年狠抓了技改项目的实施进度,列入国家国债技改项目共13个
(含青岛2个),列入国家“双高一优”技改项目7个,列入省经贸委导向性技改计
划项目39个,合计59个,总投资50.59亿元,其中专项贷款20.47亿元,一般贷款
20.26亿元。

[科技开发]2000年有80项科研项目被列入省级以上科技创新计划,科技投入达
3亿多元,争取国家、省各种拨款1124.5万元。全省完成科技开发计划项目36项,
其中有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0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东营天信纺织有限公司
承担的国家级技术创新项目“涤粘中长高档仿毛面料工艺技术开发”通过专家鉴
定,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获得用户好评,已实现产值2520万元,利税800万元。
如意毛纺集团承担的国家级项目“高档服装面料特种整理技术的应用与开发”通
过专家鉴定,已生产1 00万米,销售收入9000万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开发的
双组份精纺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22亿元,利税2550万元。德棉集团开发的
精梳棉弹力布, 已实现产值459 5万元,利税2250万元。2000年纺织行业获省科
技进步奖14项, 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获省经贸委优秀新产品奖29个,
其中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7个。

[机构改革]2000年的机构改革,不再保留省纺织工业厅,在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内设立省纺织工业办公室,人员编制35人。

(刘海美)

[丝绸工业]截至2000年底,全省丝绸系统共有工业企业45个,职工年均人数为
2.8 9万人。2000年全系统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
业总产值16.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6%;实现工业增加值3.97亿元,比上年增
长19.41%; 完成销售收入12.91亿元,比上年增长34.82%;出口创汇1.32亿美
元, 比上年增长4 8.16%;实现利税8900万元,利润400万元;完成技术改造14
项,投入技改资金3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6.4%。截至2000年底,全
系统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1.55亿元,净值为8.46亿元。
2000年,全省蚕茧生产本着“发展抓基地,基地抓规模”的方针,使新建桑
园中桑桑间作和“3+1”(3亩桑园加1个大棚) 等先进种植模式迅速推广,全省桑
园面积达到80万亩,新桑园占60%,其中七成集中于基地县、重点县。全省新品
种桑园和桑桑间作面积分别达到20万亩和4万亩。全省丝绸系统内出库蚕种103.6
万张,收购蚕茧2.61万吨。全省有14个县(市、区)蚕茧收购量超过50万公斤。莒
南、岱岳、惠民、莒县、肥城、东港、沂水等县(市、区)公司获“丰收杯”前六
名。 泰安市桑园面积发展到10万亩,收购蚕茧502万公斤;莒南县桑园面积发展
到4.6万亩,收购蚕茧302万公斤,增幅分别列市、县公司之首。蚕茧生产规模发
展优势进一步发挥, 全省养蚕大户比例明显上升,已建成养蚕大棚6万个,大棚
面积占桑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宁阳、东港等县(市、区)大棚用园面积达到桑园
面积50%以上。基地县、重点县蚕茧收购量占蚕茧收购总量的67%。
2000年,蚕茧收购市场形势空前严峻,主要表现在收购差价大,最高达每斤
鲜茧4元以上; 持续时间长,蚕茧四季收购均处于市场矛盾的高压下;波及范围
广,几乎所有县(市、区)均受到抢购冲击。为缓解市场压力,全省分别在春季、
中秋、晚秋三次调整蚕茧收购价格。省丝绸总公司协调市场敏感地区管理工作,
对乡镇丝厂实行了遵守行规行纪与资源分配挂钩的政策,对蚕站实行了收购资格
认证,使全省17个县(市、区)收购率达到了80%以上。在春季普遍干旱,晚秋低
温多雨,遭受两次较强沙尘暴袭击等多种自然灾害情况下,全省蚕茧主要茧质指
标稳步提高。蚕茧净度攻关取得新进展,净度达到92.19分,比上年提高0.18分。
2000年全省丝绸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2万元,完成目标利润的167.7%,
比上年增加效益1868万元。国有企业亏损面为18.5%,基本实现了国企扭亏攻坚
的“三年目标”。在市场厂丝价格持续上扬的情况下,省丝绸总公司抢抓市场机
遇,采取灵活产销策略,适时调整厂丝销售指导价,督促企业加快产销进度,厂
丝销售全年保持了较高的卖价水平,取得了较好效益。同时,与苏州大学开展联
合攻关,使厂丝实物质量稳步提高,白厂丝平均等级达到3A82,比上年提高21个
级分; 偏差0.89旦尼尔,比上年降低0.05旦尼尔;洁净平均达到92.26分,比上
年提高0.24分。出口丝控制偏差达95%以上,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0次切断比
例达到75%,比上年提高20.7个百分点。山东三维丝绸有限公司和山东锦冠丝绸
有限公司生产的白厂丝、莱阳绢纺厂生产的桑绢丝被授予“山东名牌产品”称号。
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4项, 投入技改资金3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
%和6.4%。 其中完成9个自动缫改造项目,共淘汰缫丝机629台、陈旧D101自动
缫360台,新上自动缫680台。企业改革调整有序推进,体制改革基础性工作已基
本完成, 截至年底,工业改制企业达14家,另有8家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为维
护职工队伍和大局的稳定,确保生产经营平稳运行,省丝绸总公司认真做好下岗
职工安置分流,全系统近5000名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在“双文明”建
设活动中,王建华、左世明、张光辉、孙安芬、刘樵、许淑萍、孙宝荣被评为全
国纺织工业系统劳动模范,蔡淑红、姚启红、许淑萍被评为全国纺织“巾帼建功”
标兵,山东华冠丝绸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系统先进集体。
2000年全省丝绸出口创汇在1999年增长53%的基础上又增长48.2%,增幅连
续8个月列省属外贸公司第一位,创汇额达到1.32亿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31%。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茧丝、绸缎、成品服装类三大商品系列出口增幅分别
达到28.4%、45%和82.4%;茧丝初级产品出口比例降至43%,深加工商品比例
上升至37%,比上年增长17个百分点。对日、韩市场出口分别保持了34%和44%
的增幅,对欧洲出口比上年增长124%,对美国出口比上年增长158%。进口贸易
保持100%以上增长势头,进口总量已进入省级外贸公司前列。
2000年8月, 省政府批复山东省丝绸总公司整体改制为“山东省丝绸集团有
限公司”,为核心企业(母公司),所属国有及控股企业的国有资产全部划转给集
团公司,作为母公司的子公司,组建“山东丝绸集团”,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母
子公司管理体制。集团公司经省政府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对权属企业行使国
有资本出资者职能,依法享有对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统
一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根据组建集团公司、理顺产权关系的需要,省丝
绸总公司已基本完成了系统内企业国有资产产权重新登记和划转工作。

(张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