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4&rec=97&run=13

[综述] 1999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0.1亿元,比上年增长8.6%,剔
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8%。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0.1亿元,农
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0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8.6%和8.5%。全省各类商品
交易市场成交额3064.9亿元, 比上年增长14.3%。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
2.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7%。全省流通经济继续保持了好的发展态
势。
一、启动消费,开拓市场取得新的成效。各级流通部门和企业积极落实国家扩大
内需、启动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流通职能,大力开拓城乡市场。一是开拓
农村市场有了实质性进展。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先后组织了两次省外市
场考察、三次全省农村市场调查,基本摸清了商品在省外销售情况和农村市场需求现
状及农村市场网络建设情况,适时提出了工作意见和建议,并积极组织落实。1999年
山东省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比全国农村市场平均增幅高1.9个百
分点。同时,工商联手积极开拓省内外城市市场,先后组织了“天交会”“郑交会”
和全国五金商品交易会等,总成交额达20亿元。二是消费信贷工作实现突破。在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会同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信用消费的
通知》,各市地也相应制定了开展消费信贷的政策和办法,有力地推动了消费信贷工
作的开展。截至年底,全省消费信贷规模达40亿元。三是现代化流通业态发展迅速。
各级流通部门把发展新型流通业态作为开拓市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建立新型工
商关系的重要措施来抓, 成效明显。截至年底,全省已发展各类连锁公司136家,门
店1498处,年实现销售额60亿元;代理制企业393家,配送制企业227家,二级代理配
送网点1036处,年实现营业额97.8亿元;拍卖企业53家,年成交额16亿元;租赁企业
1000多家,租赁品种1万多个,年实现租赁额10亿元;各类旧货市场90处,年成交额7
亿元;旧机动车交易中心18处,年交易额8.2亿元。
二、企业改革步伐加快,质量提高。全省流通企业改制面已达88.7%,比上年度
扩大了5.3个百分点, 其中市地属企业改制面为82.7%, 县及县以下企业改制面为
89.6%。在改制中,各地从实际出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因地因企制宜,采取
了多种改制形式,全省共组建股份制企业1467个,股份合作制企业1269个,公有民营
企业2685个,委托经营企业181个,一企两制263个,其它改制形式的企业2145个。企
业改制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改制企业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出资人制度、投资主
体多元化以及内部约束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经验,增强了经营活
力。
三、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流通经济趋于优化。针对流通行业经济布局分散、规模
小,不适应组织社会化大市场、大流通的问题,通过大力发展培植流通企业集团,提
高了企业组织化程度,规模优势日渐显现出来。截至年底,全省流通行业已组建各类
企业集团259个, 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10个,其中销售额5亿元以上的10个,
10亿元以上的1个, 有些企业成为辐射周边乃至全省的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国家有关
政策,实施兼并、联合、拍卖、破产等,共盘活资产33亿元。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
整经营结构,改变综合性经营,实行专业化、系列化营销;改变封闭式经营,实行开
架式销售,方便消费者购买;改变传统经营形态,发展新的营销形式,在满足生产和
生活需要及多层次消费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支持集体、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参与商品流通,与国合流
通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使其成为流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4年来首次实现盈亏平衡。面对市场增长乏力,物
价持续走低,多种经济成分竞争加剧的情况,各级流通部门认真落实扭亏增盈目标责
任制,加强分类指导,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对内强化管理,对外开拓经营,
向管理和市场要效益。经过上下共同努力,扭转了销售额连续下降,亏损大幅度增加
的局面。截至年底,全省商业、物资、供销、石油4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014.6亿元,
比上年增长4.9%。 4行业统算,近4年来首次实现盈亏平衡,比上年减亏6.65亿元,
企业亏损面降至28.4%, 比上年降低3.7个百分点;库存商品比年初下降11.8%,应
收帐款比年初下降5.8%。4行业中商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减少32%,物资企业减亏
48.2%,供销企业减亏87.8%,石油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近4倍。
五、依法行政意识增强,流通秩序进一步好转。各级流通部门逐步由过去靠行政
命令管理流通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依法行政,用法律手段规范经营行为上来,重视和加
强了流通领域法制建设。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了《山东省酒
类销售管理条例》和《黄海化学危险物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并被省人大、省政
府法制局列入行政立法调研计划。根据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省政府《生猪屠宰管理办法》
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会同省法制局编写了《生猪屠宰管理办法释义》,提高了文
件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开展了全省生猪屠宰情况大检查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定
点屠宰工作的健康发展,到年底全省17个市地全面开展了生猪定点屠宰工作。会同有
关部门抓了煤炭、民爆器材、旧机动车等重要商品和特种行业的清理整顿工作。截至
年底,共有906家企业获得煤炭批发经营资格,审批设立18家旧机动车交易中心、1处
旧机电设备调剂中心、 1处旧农机交易市场,53户拍卖企业获得经营资格,已争取列
为国家级试点的租赁企业8户、配送重点企业11户、旧机动车交易中心2户,获得国家
级报废汽车拆解回收资格的企业22户,获得国家级商品流通一级代理商资格的企业24
户,为化学危险物品经营企业新办或换证1488套,市场流通秩序进一步好转。
六、 行业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果,服务质量提高到新水平。年内,全省有5家企业
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 , 2家企业被评为“全国文明企业” ,60家企业被评为
“省级消费者满意单位”,3家企业、5名个人被评为省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和标兵,29
个单位、 100名个人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和“青年文明工作者”,4个岗位和1
名个人被授予“巾帼文明示范岗”和岗位明星;34人获得美发美容专业省级评委资格,
47人和9人分别获得省级和国家级餐饮业评委资格; 在全国第二届发型化妆大赛和全
国烹饪技术比赛中,山东省选手分别获得总成绩第一名和全国历届比赛最好成绩。

(罗万里)

[供销合作商业] 1999年,全省供销合作社完成销售收入472.63亿元,比上年增加7
4527万元, 增长1.6%;盈亏相抵亏损4718万元,比上年减亏33819万元,减幅87.76
%,其中盈利企业盈利40303万元,比上年增加7592万元,增幅达23.21%,亏损企业
亏损45021万元,比上年减亏26227万元,减幅达36.81%;上缴国家税费总额59580万
元,比上年增加5581万元,增长10.34%;实现社会贡献总额29.61亿元,比上年增加
3143万元, 增长1.07%; 年末亏损企业1098个, 比上年减少120个,企业亏损面达
28.35%,比上年降低3.03个百分点。年内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扭亏增盈。一是省供销社制定印发了扭亏增盈工作意见。二是改革改制,
搞活机制。“三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
力,促进了整体经济效益的好转。三是调整重组,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闲置资
产得到进一步活化。四是加强管理,增收节支。1999年,全省供销合作社费用开支总
额36.9亿元, 比上年减少6.4亿元, 下降14.8%,费用水平为7.8%,比上年下降了
1.5个百分点。
二、进一步强化防范化解股金风险工作。一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对清
理整顿社员股金工作的领导。二是清退老股金。三是整顿违规操作,未经当地政府批
准,不准吸收新股金。四是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五是大力筹措资金,做好兑付准备,
有效地化解了股金挤兑风险,平息了股金挤兑风波。
三、大力开拓城乡市场。一是加强网点网络建设,扩大市场覆盖面。二是突出重
点,强化农资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全年销售化肥1159万吨,满足了农业生产需要。三
是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方式,搞活和扩大工业品经营。四是大力开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五是大力强化服务,搞好市场营销。
四、积极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一是抓了龙头企业建设。1999年,全省供销合
作社共有工业企业1345个,其中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4个。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
1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实现利税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实现利润总
额2亿元, 比上年增加2.3亿元。二是抓了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8月,省政府办公厅
转发了《省供销社关于依托供销合作社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的报告》,
明确了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组建方式、服务内容和管理办法,
促进了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的蓬勃发展。至年底,全省供销合作社已组建村级综合服
务站18983个,占全省百户以上行政村的39.9%,从业人员36709人,销售额14.3亿元,
占基层社销售额的37%, 实现利润8951.77万元。三是抓了专业合作社建设。全省供
销合作社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1352个,涉及到种植、养殖、加工、“四荒”开发、消
费等多个领域,入社农户50.48万户,向社员二次返利329万元,供销社增利3704.4万
元。四是抓了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全省供销合作社建立的农资、蔬菜、果品、土产等
专业批发市场已发展到117个, 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组织农民进入大市场、大流
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国强)

[石油燃料商业]1999年,山东省石油集团系统广大职工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克服
各种困难,使企业走出低谷,圆满完成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全
年购进成品油388万吨,比上年增长11.5%;销售392.5万吨,比上年增长34%;实现
销售收入118.15亿元,比上年增长43.2%;实现利税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倍;
实现利润1.79亿元, 比上年增长4.29倍;吨油费用189元,比上年减少54元。各项经
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灵活措施,经营工作跃上新台阶。1999年,成品油
市场起浮变化较大,上半年,市场需求不旺,价格低迷,经营困难。自下半年开始,
随着国家停止进口、打击走私、限产推价等调控措施的实施,市场资源趋紧、销售转
旺、价格逐步回升到规定价位。在经营工作中,各企业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
营销策略,努力把握经营工作主动权。一是强化措施,扩大销售,确保市场供应。各
企业层层分解落实销售任务,加大营销力度,抓重点,抓大户,抓零售,促进了销量
的稳步提高。 7月份以后,各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变化,把经营工作以销售为主转向销
售与采购并重。狠抓配置资源落实,加大自采力度,及时充实库存,力保市场供应。
全年配置资源落实率达到111%,自采成品油105万吨。二是开发农村市场,拓展经营
领域。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建立农村经销点、送油下乡、设立代销点配送油品
等经营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市场占有率。全系统新增农村销售网点2336个,共向
农村市场销售油品70.8万吨,部分县公司通过开拓农村市场逐步扭转了困难局面。三
是加大集团内部调控力度,实行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调运、统一价格、统一结算“四
统一”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增强整体优势。四是参与清理整顿,优化经营环境,积
极配合省经贸委开展成品油流通企业和流通秩序的清理整顿工作,对全省社会成品油
经营单位及地方小炼油厂进行了调查摸底和清理整顿。与17家符合基本条件的社会经
营单位进行重组联合,变竞争对手为经营伙伴,使全省经营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石
油系统主渠道作用和对全省成品油市场的调控力日益增强。
二、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加强管理,降低费用,确保安全,企业管理达到新水平。
各企业抓住企业财务、经营、安全、劳动用工等关键环节和关键问题,强化措施,加
大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在财务管理上,一是疏通融资渠道,积极筹措资金,解决了部分企业经营资金不
足问题。 置换高息贷款6亿多元,降低了财务费用。同时,加大进货资金监管力度,
使货款承兑率大大提高,商品资金周转速度明显加快。二是加强费用管理,采取年内
分期控制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总额控制与分项控制相结合,计划管理与定额管理相结
合的措施,模拟成本核算。各企业普遍建立了费用包干责任制,把费用指标层层分解
落实到部门及个人,增强了企业职工压费增效、过紧日子的思想观念。在销售量比上
年增长34%的情况下, 商品流通费仅增长1.1%。三是狠抓清欠、盘活资金。各企业
普遍采取责任人离岗清欠、停职清欠和非责任人专职清欠等办法,制订清欠计划,按
期检查落实, 收到了明显成效。 年末与年初相比,企业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减少
1.6亿元, 下降14%。四是加强审计监督。进一步拓宽审计领域,改进审计方法。突
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使审计工作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中,起到了有力的监督作用。
在安全管理上,以落实责任制、整改隐患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了安全管理力度。
制定并完善了《安全生产经营责任制》《安全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和《事故管理办
法》等安全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
针,扩大安全管理范围,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网络,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进一步加
大安全投入,狠抓隐患整改,强化安全检查,促进了企业整体工作正常运行,为企业
效益大幅增长奠定了基础。
在劳动用工管理上,以减员增效及下岗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结合重组改制,确定
了全省系统减员增效目标和方案,并坚持“放开出口,管住进口”,严格控制职工人
数。 各企业积极开展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截至年底,全系统下岗121
1人,分流3752人,安排再就业695人,均超额完成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达的任务,提
高了劳动生产率。
三、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油站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各企业集中财力物力,狠
抓网点建设,在建设数量、质量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全年系统建设加
油站268座,其中改造108座,收购95座,新建65座,超额完成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
达的网点建设任务。并按要求完成了加油站统一形象标识工作,使企业形象焕然一新。
到年底,全系统加油站达到1115座,其中全资885座,租赁153座,参股、联营77座。
经营网点数量的增加,进一步优化了网点布局,完善了销售网络,增强了企业对零售
市场的调控能力, 提高了市场占有份额。全年零售总量115.6万吨,比上年增长31.3
%,零售市场占有率达到45.2%,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
四、积极探索,深化改革,重组改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整体重组改制工作中,通过大量调查分析,制定了全省整体重组的初步实施方案。按
照石化集团公司的部署和要求,按时完成了资产分割、人员分流、指标测算、财务审
计、资产评估等大量具体工作,为进一步做好企业重组改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改革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方面,为调整系统经营布局,改革按行政区划设
置经营单位的旧管理体制,省公司决定关停了35座不符合成品油合理流向的亏损油库,
筹组建立了适应市场经营规律要求和成品油合理流向的经营管理体制。各市地公司结
合当地实际,采取不同模式,积极进行改革试点,在资产重组、统一经营管理、整体
托管等方面大胆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和经验。

(孙国强)

[粮油购销]1999年,全省粮食部门按照年初确定的“推进改革,建好粮库,管住收
储,放活附营,发展事业,提高效益”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开拓进取,迎难而上,
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1999年以来,各级粮食部门狠抓各项粮改
政策的落实,效果比较明显。一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1999年全省粮食总产与大丰收的1998年基本持平,农民手中余粮较多。为了满足农民
出售余粮的要求,各级粮食部门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敞开收购农民余粮。1999年粮
食年度4~12月份, 全省收购粮食172.9亿斤,占全国收购总量的9.3%;同比多购65
亿斤,占全国收购增加量的18.4%。其中定购粮入库49.1亿斤,占全年计划的98.3%,
比上年同期多购1亿斤;按保护价收购粮食123.8亿斤,同比多购64亿斤。二是粮食顺
价销售取得可喜成绩。1999年,实行了粮食风险基金包干,为扩大粮食销售创造了有
利条件。各级粮食部门把促销压库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普遍实行了销售目标责
任制和激励机制, 使粮食销售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回升。4~12月份,全省销售粮食
131.7亿斤, 占全国销售总量的9.1%; 同比增加62.7亿斤, 占全国销售增加量的1
1.5%。 按照省局下达的年度粮食销售建议计划110亿斤考核,完成计划的119.7%,
高出平均销售进度44.7个百分点。三是粮食收购资金实现了封闭运行。各级粮食部门
严格执行“库贷挂钩”“钱随粮走”的资金封闭运行政策,进一步加强收购资金管理,
粮食收购新增贷款与库存同步增长,粮食销售货款归行率和贷款回收率达到了100%,
没有发生挤占挪用的现象。四是粮食企业改革有了新的进展。各地继续抓了粮食购销
企业的主附营业务分离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工作,到年底全省主附营业务分离基本
完成, 全省原来从事收储业务的2347个企业中,整体划为收储企业的有592个,主、
附营业务分离的有1632个,整体划为附营业务的有70个。购销企业分流人员4.9万人,
占职工总数的47%。同时,粮办工业企业和其他附营企业的改组改制步伐进一步加快,
全省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已达410家, 租赁、 兼并、出售企业233家,共盘活资产
5.5亿元。
二、粮食系统扭亏增盈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粮食部门把扭亏增盈作为事关粮食流
通体制改革成败的大事来抓,层层实行扭亏增盈责任制和考核奖罚办法,建立了定期
通报和联系点制度, 加大了扭亏增盈力度。从8月份开始,全省粮食系统扭转了连续
两年多来的亏损局面, 盈利逐月上升。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247.61亿元,同比增加4
7.61亿元,增长23.8%,盈亏相抵亏损0.69亿元,同比减亏21.1亿元,在产粮大省中
是亏损最少的, 亏损额仅占全国亏损总额的0.4%。全省有15个市地完成了省局下达
的“购销企业不亏损,经营性企业完成核定目标”的扭亏增盈任务。
三、 中央粮食储备库建设顺利完成。中央分三批安排山东省22个库点、22.16亿
斤仓容的建设任务,有关市地县粮食部门把建好粮库作为全年粮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
务,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建库任务。全省新建粮库到
年底前已全部进行了初步验收, 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74%,建库速度位于全国
前列。各库储运、工艺设备绝大部分已进场到位。粮情测验系统、熏蒸系统已基本安
装调试完毕。除个别开工较晚的项目外,有19个新建成的粮库已装进新粮,这对缓解
山东省储粮难的矛盾,促进粮食系统扭亏增盈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各项粮食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全省粮食部门顺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展
市场经济的形势,继续坚持“本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积极调整经营战略,从
当地实际出发,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不断探索粮食事业发展的新路子。特
别是通过开展争创“农村粮食经营企业经济效益排头兵”“粮办工业三十佳企业”和
“城市明星粮店”等活动,调动了全省广大粮食干部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有力地
促进了各项粮食事业的发展。农村粮食经营企业围绕“农”字作文章,走壮大经营中
心,下伸服务网点,网络连动服务,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在农村粮食市场较好地发
挥了主导作用。全省农村服务社和购销网点已发展到1.45万个,比上年末增加3700个,
“两代一换”总量达到51亿斤,同比增长2%。全省有123个企业符合“排头兵”的评
选条件。粮办工业走优化结构,强化营销,龙头带动,规模经营,规范管理,优质高
效的发展路子,实现了产值、产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全省共实现产值73.8亿元,同
比增长14.2%; 面粉、植物油、饲料、粮油食品等主要产品产量394万吨,同比增加
31万吨。全省有55个企业达到了“三十佳企业”评选标准。城市粮油供应企业积极调
整粮店布局,优化经营结构,改进经营方式,大力实施居民厨房工程,搞好粮油食品
转化。 在经营环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 有相当部分粮店坚守住了阵地并有所发展。
1999年, 全省投入2500万元,改造城市经营网点180处,增强了服务功能。全省有57
个粮店符合“明星粮店”评选条件。
五、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集中“三讲”教育结束之后,注意运用
“三讲”教育的成果和经验,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
力,主动解决本单位、本系统出现的问题,促进了各项工作,使“三讲”教育常讲常
新。结合行风建设,继续开展了社会承诺服务、“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等活动,
激发了广大粮食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热情。为全面提高粮食干部职工队伍
的素质,各级粮食部门还分层次对基层粮食职工进行了培训,仅培训收储企业负责人
及财会人员就达9726人。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了粮食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和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在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广大粮食干部职工保持了良
好的精神风貌,齐心协力,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粮食购销、安全储粮、军粮供应、
仓库建设、生产经营、扭亏增盈等各项粮食工作任务。

(省粮食局)

[集市贸易]1999年,全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规范交易行为
的同时,积极搞好服务,改善交易环境,全省城乡集贸市场继续保持了购销两旺、繁
荣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是市场继续发展。 截至年底,全省城乡集贸市场达9520处,比上年同期增加2
53处。 其中:城市1817处,比上年同期增加55处;农村7703处,比上年同期增加198
处。消费品市场8938处;生产资料市场582处,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25处和28处。市
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档次继续提高,功能日益完善。全省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达3
75处,其中超10亿元的35处;成交额居全省首位的临沂批发城已达212.6亿元。
二是市场交易活跃。 全省城乡集贸市场年成交额306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
4.4%。 其中: 城市2019.6亿元; 农村1045.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7%和
13.6%。 消费品市场成交额2321亿元;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743.8亿元,分别比上年
同期增长13.2%和17.7%。消费品批发市场成交额105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
%。城乡集贸市场尤其是消费品市场供源充足,价格继续低价位运行,总体上比较稳
定。
三是市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加强了对市场的日常监
管。通过市场登记、年检等工作,积极参与对市场建设培育的宏观调控;继续推行市
场巡查制和市场执法不作为追究制;全省通过抓典型、树样板,提高了市场规范化管
理的整体水平。按照文明规范化市场验收标准,对年内验收合格的169处市场和210名
优秀市场管理员进行了表彰,对检查出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意见。要求每个县
市首先抓好一个城区市场、一个乡镇首集、一个夜市的规范化管理,然后以此为样板,
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逐步完善市场巡查制和执法不作为追究制。组织开展了全省市
场集中整治,净化了市场环境,使全省市场规范化管理工作有了明显改观。严厉打击
各类市场违法违章行为, 全省在城乡集贸市场上查处违法违章案件7.9万件;罚没款
839万元,较好地维护了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