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4&rec=149&run=13

市委书记 时立军 市长 于希信

年内大事 一、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三项发展指标均超过全年计划的5
%以上,税收增长40%以上。
二、市政府确定的30项重点工程年内基本完成。
三、博莱高速公路等4条公路竣工通车。
四、山东莱城电厂一期工程#2机组(30万千瓦)投产。
五、全国少年女子柔道锦标赛8月1~3日在莱芜市举行。
六、莱芜市运动员孟丽丽在世界女子自由式摔跤锦标赛上取得亚军。
沿革 汉代置莱芜县。公元前567年齐灭莱子国,莱民流落淄川西南,因此地荒芜,
故名。1983年8月设省辖县级莱芜市,1992年11月升为地级市。
自然条件 全市总面积2246.21平方公里。1999年辖2区、30个乡镇(办事处)、107
0个行政村。 耕地6.03万公顷。矿藏资源20余种,以铁矿石、煤为主,石灰岩储量丰
富。河流以汶河与淄河水系为主,牟汶河最长,境内长近77公里,流域面积约1600平
方公里。旅游景点:齐长城、雪野湖、房干九龙大峡谷、华山省级森林公园、棋山、
莱芜战役纪念馆。
人口 1999年底全市总人口122.5136万人。36.9631万户。男女性别比104.5∶100。
人口出生率12.22‰, 死亡率6.13‰。人口自然增长率6.0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545.42人。少数民族13个,共4500人。
经济概况 国内生产总值1949年0.27亿元; 1978年3.63亿元;1999年99.1亿元。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9.35亿元。财政收入1978年3688.5万元;1999年3.73亿元(地
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各项贷款余额67.2亿元。
农业 总产值21.52亿元。粮食总产41万吨。农作物总面积10万公顷。粮食作物面
积6.79万公顷。平均亩产403公斤。经济作物面积3.01万公顷。蔬菜总产101.78万吨,
比上年增长7.84%。 果品总产7.8万吨,比上年增加40吨。畜牧业:牛1.74万头,猪
32.95万头,羊35.38万只。肉类总产量3.7万吨,蛋类产量2.8万吨,奶产量441.5吨。
水产业: 共有捕捞船吨位242吨,185千瓦;各种网具8千米;从事渔业生产人员5686
人。池塘养殖面积253公顷,年产1292吨。
工业 总产值13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限额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
2.39亿元,比上年增长7.15%,利税7.7亿元,实现利润2.83亿元。共有职工15.83万
人, 在岗职工14.36万人。 骨干企业: 山东华冠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年创利润
4274.8万元;山东广寒宫集团有限公司,年创利润647.9万元;山东泰山钢铁总公司,
年创利润608.9万元。
建设环保 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重点建设项目有:
文化南路改造、环城路建设、污水处理厂、南秀游园、孝义河治理。建筑业完成总产
值13.5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建筑面积132.1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2.8%、
2.4%、 16%。全年环境保护总投资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6%,占同期国内生产总
值的1.62%。 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均达到100%,城市烟尘控制区
覆盖率达94.5%,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交通邮电 通车里程93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5公里,一级路50.8公里,二级
路174.6公里, 三级路347.5公里,四级路257.5公里,等外路40.8公里,实现了镇镇
通柏油路。 年货运量740.7万吨,公路客运量841.3万人次,客运线路198条。全年邮
政、 电信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279亿元,增长19.02%。市话交换机4.7488万门,
农话交换机7.5576万门,年末电话用户达到8.3646万户。
商业旅游 消费品零售额41.8亿元, 比上年增长5.4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
降3.7%。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2.6%。全市完成销售收入25.32亿元。旅游业年
内接待国际客人240人,外汇收入10万美元;国内客人103.5万人次,收入1.5亿元。
外经外贸 外贸出口创汇1.0112亿美元, 合同利用外资额1728万美元,实际利用
外资额1058万美元,同比增长32.3%。年内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家,累计107家。
科技教育全市共有科技人员0.6万人。 年内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4项,获各级科技
进步奖51项,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86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级24项。普通高
中10处,职业学校2处,中等专业学校2处,高标准特殊教育学校1处,技工学校2处,
初中56处, 小学440处,幼儿园654处。在校生共计18.24万人。专业教师1.17万人。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体卫生 艺术馆、 文物馆、图书馆、莱芜梆子剧团、书画院、影剧院、电影院
各1处。老干部活动中心(室) 68处。文化事业成绩突出,大型莱芜梆子现代戏《好儿
好女》获省“精品工程”奖,市中心广场获省“十佳文化广场”称号。体育事业取得
优异成绩。成功举办了全国少年女子柔道锦标赛,莱芜市有两名选手分别获得第二、
第三名。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民健身宣传周先进单位”奖。有医院20处,床
位2582张,卫生技术人员5825人,其中医生2425人。
社会生活 年底下岗职工就业率55%。 全年支出救济金396万元。 实现保费收入
1.1945亿元,赔款支出280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0元,人均住房面积11.
96平方米。 农民人均收入3071元, 同比增长8%, 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793元,增长
1.36%。百户拥有电视机120台。

(毕思国)

莱城区

区委书记 李禄生 区长 董瑞吉
年内大事 一、全区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其中66%来自工业。
二、全区“三辣”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荣获全国特产之乡开发建设先进单位称
号,其中,鹏泉牌生姜、大蒜被评为“A级绿色食品”。
三、莱城区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区称号。
沿革 1992年11月莱芜市升格,原区划中的25个乡镇(办事处)组成莱城区。
自然条件 全区总面积1920平方公里。 辖13镇11乡1个城市街道办事处906个行政
村。耕地5.25万公顷,林业用地5.98万公顷。矿藏30余种,铁矿石储量为华东之首。
境内有汶河、汇河、淄河等。旅游景点:雪野湖、房干、云台山等。
人口 1999年底全区总人口99.37万人, 29.5万户。人口出生率12.12‰,死亡率
6.5‰。人口自然增长率5.6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18人。少数民族13个,共3600
人。
经济概况 国内生产总值1999年8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亿元。1999年,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总额3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各项贷款余额21.05亿元,比上年增
长16.6%。
农业 总产值32.6亿元,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97万公顷,总产44.9万吨。经济作
物面积3.1万公顷。 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61万公顷,总产值107.4万吨。果品总产9.4
万吨, 产值2.3亿元。肉蛋奶总产16.4万吨,收入16.5亿元。水产品总产7461吨。规
模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0家;订单销售、网上销售先进营销方式发挥了重
要作用,全年实现网上交易3636万元。
工业 总产值6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完成工业增加值16.19亿元,增长1
4.8%。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83亿元,销售收入22.42亿元,利税2.02亿元,分
别增长16.3%、 14.5%和13.9%。骨干企业:山东省泰山造纸厂,年产机制纸4.9万
吨, 年创利税2753万元;莱芜市橡胶集团公司,年销售收入2.6亿元,年创利税1834
万元; 莱芜市纺织厂,年销售收入2.48亿元,实现利税2200万元,年出口创汇达到1
200万美元。
建设环保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1亿元,其中村镇建设累计投资3.97亿元,
铺开建设项目580项,完成建筑面积42.6万平方米;建筑业完成总产值8.9亿元,实现
利税1.2亿元,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5%、15%和14.3%。全年环
境保护总投资1亿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25%。
交通公路 建设总投资9000多万元, 新建、改建地方道路140条、520公里。公路
通车里程808.3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42公里,其中国道38公里,省道244.7公里,
区乡公路46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乡乡通柏油路。
商业贸易 消费品零售总额32.08亿元,比上年增长9%。拥有各类市场131处,占
地221.8万平方米,日上市摊位3.6万个,年成交额14亿元,从业人员19万人。商品零
售价格指数下降3.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2.6%。全区完成自营进出口贸易额4
500万美元,增长32.4%。其中出口完成2758万美元,增长34.5%。出口创汇300万美
元以上的企业达4家。
科技教育 科技人员2.2万人。全区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57项,其中国家级星火
计划3项,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22项,开发区级以上新产品64项,有4项填补国内空白,
20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达到53%。普通高中3处,
职业中学6处, 初中47处,小学375处。在校生共计14.16万人。教职工9809名。适龄
儿童入学率100%。高中入学率16%。
文体卫生 各乡镇(办事处) 建起了文化站和文化中心。有电影院12个,村级文化
大院406个, 有业余文艺演出队62个,庄户剧团47个,业余创作人员50人。有卫生机
构29个,床位756张,卫生技术人员1654人。
社会生活 年底下岗职工就业率91%, 全区支出救济金139.5万元, 比上年增长
84.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67元。

(刘绍波)

钢城区

区委书记 张柏成 区长 张作平
年内大事 一、 10月1日,205国道钢城段拓宽改造工程竣工。该工程按一级公路
标准设计,境内长度15.17公里。
二、11月10日,棋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省级验收。该工程为黄河水利委员
会立项的水保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平方公里。
三、 12月19日水雾化钢铁粉末开发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该项目于1998年1月
被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一期工程年生产能力1500吨。
沿革 1990年8月20日,设立钢城办事处(副县级),为莱芜市政府派出机构。1992
年11月22日,莱芜市升格,该办事处改为钢城区。钢城区因境内驻有省大型钢铁联合
企业莱钢而得以命名。
自然条件 全区总面积339平方公里。1999年辖3镇1乡1个街道办事处,150个行政
村14个居民委员会。 耕地0.78万公顷。矿产资源20余种。主要河流1条,即大汶河支
流牟汶河,境内长度36.5公里。旅游景点:棋山柯烂、汶水西流。
人口 1999年底全区总人口23.15万人。共7.49万户。男女性别比:110.4∶100。
人口出生率12.5‰, 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7.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83
人。少数民族1个(回族),共9人。
经济概况 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30.9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亿元。地
方财政预算内收入355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3.46亿元。
农业 总产值2.62亿元, 与上年持平。粮食总产4.61万吨。农作物总面积1.04万
公顷。 粮食作物面积0.81万公顷,平均亩产378公斤。经济作物面积1044公顷。蔬菜
瓜类总产8.71万吨。果园面积1390公顷,果品总产2.25万吨。畜牧业:牛存栏616头,
出栏212头;猪存栏2.96万头,出栏3.34万头;羊存栏8.33万只,出栏4.8万只。肉类
总产量4041吨,蛋类产量3319吨,奶产量49吨,毛产量91吨。水产业:从事渔业生产
人员376人。内陆养殖面积348.1公顷,年产量为260吨。
工业 总产值39.83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区属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27亿
元, 比上年增长14.6%。区属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57亿元,利税4
674万元,其中利润2126万元。
建设环保 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重点建设项目有:
205国道钢城段拓宽改造工程, 新兴路接韩莱线、钢都大街接韩莱支线改造工程,颜
庄镇小城镇建设,泉山小区、力源小区房地产开发。建筑业完成总产值7.94亿元;五
级以上企业完成建筑面积35.15万平方米, 产值2.18亿元,实现利税2524万元。全年
环境保护总投资1508万元,比上年增长14%,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1%。
交通邮电 邮政: 年邮政业务总量358.51万元,业务总收入620.34万元。电信:
程控交换机装机2.2万门,移动通讯载频容量0.3万门。无线寻呼站台3个。陆路交通:
通车里程165公里, 平均每百平方公里48.67公里,其中干线公路90公里,县乡公路7
5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年货运量550万吨,客运量23.5万人次,客运车辆16辆,
客运线路7条。
商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市场面积42万平方米。限
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完成销售额7.54亿元。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3.7%。居民消
费价格总水平下降2.6%。
外经外贸 外贸出口创汇54.64万美元, 合同利用外资额1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
资额55万美元。
科技教育 科技人员2600人。 年内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4项。普通高中2处,职业
中等专业学校1处, 初中8处,小学64处,幼儿园90处。在校生共计2.4万人,其中义
务教育学段在校学生2.13万人。 教职工1628名。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入学率
74.3%。
文体卫生 区级农村文化大院13处。卫生院5处,卫生技术人员293人。
社会生活 年底下岗职工就业率为64%。全年支出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金12.6万元。
实现保费收入4092万元,赔款支出1573.6万元。职工平均工资6089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3092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1.6平方米。农村居民百户拥有电视机110台。

(唐广源 陈建新 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