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主席韩喜凯在省政协八届三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3&rec=367&run=13

增进改革共识维护改革大局
(1998年10月30日)

一、改革是决定社会主义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决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是强国
之道、富民之策,是党心民心所向,是振兴中华的唯一出路,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从20年的巨大变化中,至少可以得出四条结论:
首先,改革“实”了社会主义。20年改革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使社会主义从理想
的王国回到现实的土地上,由过去虚无抽象的甚至僵化教条的社会主义,转变为立足
现实、脚踏实地,看得见摸得着、充满旺盛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改革使我们真正从实
践中,而不仅仅是从书本上、概念上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使我们能够突破传统观
念的束缚,为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巨大发展开辟广阔空间。尤其是来自实践、指导
实践,并在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
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的重大发展。改革使社会主义真正成为国家兴旺、人民拥护的社会制度,而不再仅
仅是一个动听的名词。改革使我们认识和把握了社会主义的真谛,从而极大地丰富和
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实践。
其次,改革“活”了社会主义。改革突破了旧体制的束缚,使社会主义重新焕发
出青春和活力。在经济上,实现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由单一公有制向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转变,形成了经济运行机制灵活、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局面。在政治上,一扫过去那种怕打棍子、怕扣帽子、怕抓辫子的沉闷
空气,民主气氛日益浓厚,人们意气风发、心情舒畅,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的权利,得到更加切实有力的尊重和保障。在思想上,突破从本本
和概念出发,动辄问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僵化状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
个有利于”标准深入人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观念、新思想得以确立,
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解放思
想、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为广大干部群众所崇尚。总之,改革使我们的
社会日新月异,使我们的国家充满活力,使我们的民族更有朝气、更有希望。
第三,改革“富”了社会主义。改革带来的最显著变化,就是人民和国家比过去
富了。2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成倍增长,消费品市场日益充裕,
国内市场繁荣活跃,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商品短缺问题。以我省为例,1997年
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650亿元,比1978年增长7.4倍,年均递增11.9%。于1993年
提前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1994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过去吃饭
靠供应、购物凭票证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前,我省市场上供大于求或基本平
衡的商品达90%,买方市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20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4元,提高
到1997年的2292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61元提高到5217元。居民生活
也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由单纯追求物质消费,逐步向物质与精神文化消费并重
的模式转变。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衣食住行中切身感受到改革给自己的物质文化生
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四,改革“强”了社会主义。199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万亿元,比
1978年增长了近20倍,经济总量居世界第7位。20年来,我们经受住来自国内和国外
、政治和经济等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国家的“分化
”“西化”,我们顶住压力,保持了社会稳定。面对亚洲金融危机,我们不仅实现国
内经济快速增长,而且为稳定世界经济做出贡献。今年,我们又战胜长江、松花江、
嫩江流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取得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在今天的国际政治经济舞
台上,已经没有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势力能够无视中国的存在,或者无视中国的声音。
我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世界经济
、促进世界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一切都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站立起来
的中国人民,以及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不可战胜的。是改革使中华民族获得自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更加强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实力。
2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前途命运之所系,是社会主义事业永
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人民得
到实惠最多,综合国力提高最大,国际地位最高,竞争实力最强的20年。辉煌缘于改
革。今后要取得更大成绩,还是要依靠改革。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改革是决定中国
命运的一招,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如果说农村改革是“饿”出来的,企业改革是“
亏”出来的,那么,社会主义改革就是“逼”出来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进一
步增强深化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历史责任感。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全面推向21世纪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改革继续
推向前进。这是我们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历史中应该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以邓小平改革思想为指导
一是把握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根本动力的观点。社会主义社会
所以能够发展,根本动力是改革;社会主义事业要发展得更快、更好,根本途径同样
是改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
基本矛盾。在这里,生产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生
产关系、上层建筑发生相应变化,即要求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加以调整和完善,以
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主义社
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表现形式和根本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离开了改革,
社会主义就不能继续前进,其生机和活力也就停止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是始终存在的,改革也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并贯穿于社会主义的全过程
。只要社会主义进程没有完结,改革就不会停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在当前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不少环节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
、打好改革的总体战,显得更为迫切。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不断改革的
指导思想,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从初级阶段的
实际出发,努力探索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具体形式,按照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
律要求,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
二是把握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观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人
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社会主义更应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成一
切工作的中心。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充分调
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抽象谈
论改革得失没有意义。衡量一个地方改革是否成功,归根到底要看是否促进了生产力
发展。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重要谈活中明确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
放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
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和概括,澄清了多年来认识上的迷
雾,使我们明确了改革的根本目的、核心内容和社会主义的真正本质。我们要坚持改
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改革的根本目的,作为
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来把握,一切改革都要紧紧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进行。这
样,改革才不会偏离正确轨道,国民经济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把握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观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不是细枝末节的
修修补补,而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一切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包
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等等。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
人们观念的变化是非常深刻而广泛的,其意义不亚于一次新的深刻的革命。所以,邓
小平同志把它与夺取全国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列,称为中国
的第二次革命。既然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然要涉及到多方面利益调整,必然要触动
一部分人的利益,遇到习惯势力的抵制和阻挠,同时也难免出现失误和纰漏,遇到这
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困难和风险而停止改革。如果不改革
,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越积越多,风险和困难会更大,最终将危及我们的政权和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我们一定要有战胜困难、克服阻力的信心和勇气,敢于正视困
难,勇于战胜困难。当前,各项改革事业已经全面展开,各种困难和问题日益显露出
来。只要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改革决策,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安排、稳步
实施,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也没有完不成的改革任务。我们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
的思想,自觉服从、服务于改革大局,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妥善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各
种矛盾,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克服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分散主义,不
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的改革决策。这是顺利实现各项改革任务的重要保证。
四是把握好改革过程中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观点。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
更新是永无止境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发展。如果
思想认识停留在一定水平上,拘泥于既定的思维方式,把已有的做法、经验固定化、
模式化,就会出现新的思想僵化。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尝试,勇于
实践,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坚持不断改革,使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和发展
。当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是盲目的,不能胡思乱想,要将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
“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改革成败、判断工作是非的根本标准。只要符合“三个有
利于”的标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当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最重要的是把
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将人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和干劲引导到十五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五是把握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观点。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我们的改
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创新
,在实践上探索。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有胆有识,有勇于开拓创新的态度和精神,
敢为天下先,尤其是不能遇到困难和问题就缩手缩脚,畏难发愁。当前我们虽然遇到
了不少困难和问题,但也有着良好的机遇。从国际上讲,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和平
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东南亚金融危机在对我国经济带来冲击和压力的同时,也提
供了难得的经验教训。新科技革命浪潮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为我们赶上发达国家提供
了契机。从国内来看,社会稳定,群众对改革的承受力明显增强。因此,我们务必要
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地将改革推向深入。同时,我们还要把改革热情与求实精神结合
起来,既要大胆又要稳妥。正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所
谓胆子要大,就是坚定不移地搞下去;步子要稳,就是出现问题赶快改。”没有改革
的热情和胆量,缺乏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精神,所谓进一步深化改革就无从谈起;
仅有改革热情和胆量,不顾条件,脱离实际,违背规律,急于求成,一哄而上,盲目
蛮干也是不行的。改革要敢冒风险,但不能置风险于不顾。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由点到面。每项改革举措的出台、实施,都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力以及可能引发
的社会震荡,精心部署,周密安排,选择好时机,并做好防范各种问题的准备,力求
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切
实做到决策正确,方法得当,步子稳妥。

三、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推进改革中的作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