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3&rec=354&run=13

李成森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发展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
经营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
展实现更大飞跃的一项根本性战略任务。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必须进一步解放
思想,端正认识。首先,要充分认识家庭承包经营的活力和潜力。农户家庭承包经营
,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经营主体。稳定、强化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应作为我们当前
和今后农村基本政策制订和导向的出发点。二是要切实认清“家庭承包经营是集体经
济组织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决不能
同家庭承包经营割离开来,对立起来,决不是农村改革前那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复
归。
(二)当前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重点和难点是集体经济薄弱村如何发展壮大集
体经济,强化统一服务功能。山东全省目前约有54%的村集体无工副业项目,统一服
务功能薄弱,实际上是农户单层经营。这类村主要分布在西部菏泽、聊城、德州、东
营等市地和沂蒙山区。由于受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条件制约,这类村发展集体
经济,走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上工业项目的路子,成功率很低。往往是费尽气力上
一个村办企业,运转不多久,就在市场竞争中垮掉,最后背上一个大债务包袱。从面
上看,比较成功的路子是:
1.从服务入手,依托家庭经营活力,培植集体经济新的生长点,实现集体经济与
家庭经营相互促进,联动发展。一般是种养业起步,引导农户突破传统种植业单一经
营模式,发展林果、蔬菜、畜牧、养殖等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多种经营。在此基础上
,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开展统一的有偿服务,促进农户家庭经营向专业化、区域化
迈进,统一服务不断扩展、延伸,村集体经济也随之滚动发展起来。
2.从服务入手,依托个体私营经济活力,把集体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嫁接融合在
一起,实现集体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的一体发展。乡镇政府以服务为纽带,活化集体
资产,通过商标、中介服务等无形参与和土地、厂房、水电折价投入等有形参与,把
集体资产与个体私营企业嫁接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的混合经济和经营运行机制
。这种新机制,决策权、分配权、用人权仍属个体私营者,保持了企业经营的活力,
又由于集体资产的参与和政府服务行为的保障,增强了经营者的稳定感、安全感,提
高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具有很高的效率,企业发展很快。
(三)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双层经营体制较完善的村,应注意改革、完善集体经济
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我省村级有较强经济实力,能够为家庭经营提供比较系统服务
的大约占村总数的1/3。主要分布在我省东部威海、烟台、青岛、潍坊、淄博5市。这
类村集体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效益,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经营运作方式,已不能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近年来不少村对统一经营层次进行三改(改革、改组、改造)一加
强(强化完善管理),主要是引进家庭承包经营机制,实行股份合作制,健全财务管理
制度,完善积累分配机制,大大增强了企业活力和发展后劲。一些村创造了适应市场
经济要求,富有活力的新机制。龙口市南山集团最具代表性。这个集团所在地龙口市
东江镇前宋村,原来只是一个有1600亩土地,不足1000人的村庄。他们借改革开放东
风,大办乡镇企业,到1994年已拥有企业14处,职工1.2万名,固定资产6.3亿元,实
现利税6380万元。1992年以村办企业联合为基础,组建了南山集团公司,创建了一套
富有特色的决策、管理、积累、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核心是具有强大凝聚力、能
够极大调动村民积极性的“加乘手册”利益分配办法。即按照“1+1+1×10”的比例
公式进行利益分配。第一个1是现金工资,每月直接发给本人;第二个1是与现金工资
等额的记账酬金,不直接发给本人,而记入每个人的手册,按银行利率生息,若本人
需用也可凭手册支取;1×10则是以现金工资10倍的金额作为本人的集体资产股金记
入每个人的手册,属于个人的财产,子女有继承权,由集体统一入账管理,随着集体
总资产的发展,有息滚动。“加乘手册”的利益分配办法,使各级村民与集体经济联
利联心,真正感受到有厂才有家,产生了“集体发展我发展,我与集体共命运”的信
念,形成了“齐心合力奔富路,争为集体做贡献”的局面。
(四)近年来出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运作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应大力促其发展完善。山东省自1993年初提
出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来,农业产业化发展很快。目前已有龙头企业1374个,年产
值1000亿元,创利税78亿元,带动基地5500万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54.58%,连
接农户700多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35.54%。
我省农业产业化基本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是龙头+农户,主要有:公司+农户型。
即以公司或企业为主导,联系生产基地和农户,通过建立比较稳定的合同关系,形成
产、加、销不同程度的一体化经济实体。这种类型以诸城市外贸公司为代表。专业市
场+农户型。即以农产品市场,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和产、加
、销一体化经营。这种类型以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为代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专业协
会+农户型。即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跨不同区域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或专业协会,以产前、产中、产后多种服务为纽带,把农户联结起来,形成以一种产
业为主导,集种养加、产供销于一体的新的生产格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型,
以莱阳市农村近年来兴办的各类专业生产合作社为代表。专业协会+农户型,以诸城
市绿宝蔬菜协会为代表。
(五)在较长的时期内,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将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社区性的双层
经营机制与专业性的产业化经营机制交叉发展,长期并存,职能互补。
1.社区性的双层经营体制在现有基础上将进一步发展完善。基础不同的村进程和
形态会有较大差别。现在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双层经营体制比较完善的村,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双层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将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形成比较完
善的经营管理机制、积累投入机制、利益分配机制。
现在集体经济薄弱,基本是家庭单一经营的村,部分村会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
把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多数村在市场机制的作用支配下,则可能循着另一条路子前进
,即不一定拘泥于村级范围内发展集体经济,依托村集体经济强化统一服务功能,完
善双层经营,而是跳出村的圈子,依托更有优势条件的乡镇涉农部门发展完善为农户
家庭的统一服务,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具有全新意义的双层经营体制。
2.专业性的产业化经营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将充满生机活力地
蓬勃发展,在今后10~15年内出现多种所有制、多种组织形式并举,群“龙”竞飞的
局面。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将涵盖全省农户,与社区性双层经营体制结合运作,职能
互补。
(六)从最终发展趋向看,社区性的双层经营体制与专业性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将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逐渐磨合渗透,优化调整,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业
相关产业群高度发达,一体化经营运作的新机制。从长远发展看,在以村为基本单元
的双层经营体制下,统一经营层次的集体经济特别是集体企业的发展,如果不突破村
的界限,横向拓展,向生产的专业化迈进,那就不会有生机活力,就会徘徊萎缩,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社区性双层经营体制的职能最终将发
生分离:一方面村级基层组织将专门承担社区性的行政管理、社会政治职能;另一方
面统一经营层次集体经济的经营运行机制将逐渐转轨,越来越同专业性的产业化经营
运行机制融合在一起。
专业性的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的全面、充分发展,将是为农业服务的相关产业群
的形成与发达,即为农业服务的有关行业的高度产业化,包括为农业提供产前服务、
产中服务、产后服务的农机、种子、饲料、化肥、农药、农业科技、植保、防疫、种
苗繁育、收购、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行业的高度产业化;农业相关产业群的形
成与发展,将使农业成为农工商各行业,供、产、销各环节相互渗透、联结而成的一
体化大农业。农业生产就会克服其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爆发“效率革命”,传统的弱
质的农业就可以过渡到现代化大农业。展望未来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
最终宏观格局将是: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全程产业化服务。
(七)发展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必须明确和把握好几个有关的基本
问题。
1.坚持生产力标准。只有坚持生产力标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找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正确途径。
2.农业规模经营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子。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我国农业劳动力基数大,城市化水平低,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具有就地性
、兼业性的特点。这种国情决定了我国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
程。西方国家那种靠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保证农民收入,发展
农业的路子,在我国是决然行不通的。
3.农村合作制发展重在操作。建国以来,我们农村工作发生的挫折和失误不外乎
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政策有偏差,不符合实际;一种情况是政策对头,但急于求成
,操作失当。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合作制,一定要吸取50年代农业合作化的经验教训,
避免重犯不顾群众意愿,操之过急的错误。一定要从农民的需要出发,坚持民办、自
愿、民主管理原则,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绝不能搞包办代替,一刀切。
4.要着力搞好农村领导班子建设。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和途径,选拔政治素质
高,有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人担任乡村领导班子一把手。农村领导班子建设的难点
是那些党员数量少、素质差、缺乏领导人才的后进村。我省近几年采取“选、返、派
”的办法,解决这类村的班子建设问题,收到明显效果。我省中、东部一些领导班子
强、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富村,对领导班子弱、经济发展滞后的贫困村实行自愿兼并
的办法,也收到很好的效果,解决了贫困村长期以来领导班子软弱无力的问题,使富
村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同贫困村资源、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生产要素新的优
化组合。富村加快了发展,贫困村迅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