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3&rec=324&run=13

[概况]199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5亿元,同比增长20.5%;财政总收入1.0
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地方财政收入0.6762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全年
完成农业增加值5.5217亿元,比上年增长9.1%,工业增加值3.81亿元,比上年增长
32.2%,实现利税1.5537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完成投入1.4亿元;全县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外贸出口交货值3.8亿元,比上年
增长25%;城镇居民储蓄余额12.75亿元,比上年增加1.56亿元,人均增加432元。
县委、县政府坚持“解放思想,放开搞活,加快发展”的工作主题,紧紧抓住德
州市委、市政府把武城县列为“放开搞活试点县”的机遇,组织各方面人员到南方和
周边县市参观学习、挂职锻炼,提出了“远学温州,近学清河”的口号,坚定了大力
发展经济、实现“人口小县、经济大县”目标的信心和决心。机关改革在德州市率先
推行了干部轮岗制度,全县1520名机关干部参加了首批轮岗。轮岗人员创办项目和实
体总投入4319万元,纳税280多万元,出现了十名“二次创业”标兵。
强化基础,调整结构,农业生产有了新进展。以“一牧一菜”“一甜(西瓜)一辣
(辣椒)”为特色的农业结构正在逐步形成。瓜菜种植面积达6220公顷。老城镇、李家
户乡的大棚西瓜生产,蔡村乡、郝王庄乡的大棚蔬菜生产,武城镇的辣椒生产都呈现
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大力改善生产条件,全年共蓄黄河水、运河水近亿立方米,
发展节水灌溉4000亩。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作物机播率达到70%,小麦机收率达
95%以上。实施了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建设。农村经济管理实行
了“双代管”“两分开”,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进入德州市先进行列。农业生产在战胜
特大干旱的情况下,粮食总产达5.97亿斤,比上年增长33.9%,棉花总产22万担,比
上年增长5.2%。
改制增强了企业活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大了县属工业和商贸流通企业
的改制力度,采取“破、送、卖、租、联”等形式,因企制宜抓改制,重点在“破”
和“卖”上搞突破。塑料厂、印刷厂、机械厂和拖修厂等县属工业的破产和拍卖,为
企业改制积累了经验。古贝春集团、金光集团、神龙地毯集团、水兴橡塑集团、电力
集团、粮油集团、北方玻璃钢厂、棉纺厂、棉麻公司、化工厂等成为全县十强企业。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1998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放开
搞活加快发展的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定实施“三品兴县”发展规划,设立了
鲁权屯、滕庄、杨庄和县工业园4个“保税免费”区。通过“治乱减负”,实行“一
卡一簿”收费制度,优化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外边的引进来,内部
的活起来,走了的迁回来”的良好局面。县工业园建设起点高、进度快,实现了当年
规划、当年施工、部分入园企业当年开工投产,被列为德州市三强区之一。1998年,
全县个体私营经济销售收入达19.06亿元,比上年增长58.8%,上交税金3303万元,
比上年增长30.7%。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县城建设,修订并实施了新一轮总体规划。加强规划
管理,查处违法建筑,加快了城区改貌和综合开发步伐,完成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改造了青龙桥、顺河街,进一步完善了供水、排水、通讯等市政配套设施。对县城各
里巷、街道,实行分区编码,命名挂牌。加大了环卫投入,城区硬化、绿化、亮化、
美化建设有了新进展,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观,荣获德州市政府“城市管理奖”。公
路建设,完成了鲁权屯至故城、甲马营至县城部分路段的拓宽改造和建设任务,改造
了老城镇文化街、滕庄镇巨龙街;邮政局华讯大厦峻工投入使用;环境保护工作有了
新的提高,进入了省级先进行列。

(马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