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3&rec=297&run=13

[概况]1998年,全市人民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带领下,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保
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工业生产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农民收入有新的
提高,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财政、金融运行平稳,交通、通讯
、电力、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长足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11亿元,是1979年国内生产总
值的26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总产达到52万吨,单产增加2公斤。以“三辣”
和大棚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17万公顷,蔬菜、水果、肉蛋类和水产品总
量大幅度增加。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实现新突破,
开发治理面积达到0.37万公顷。工业生产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全市年销售收
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7%;实现利税增长
14.8%,利润比上年增长21.71%。第三产业建市兴市进展顺利,个体、私营经济发
展实现新突破。三产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个体和私营业户、从业人员、注册资金
分别增长21.4%、21.5%、35.3%。地方自营出口完成31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
8%。全市新成立外资企业8家,实际利用外资800万美元。财税、金融运行平稳。各
项存款余额达到64.9亿元,较年初增加9.6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6.4亿元,较年初增
加11.43亿元。物价水平持续走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3.3%,居民消费价
格指数比上年下降0.3%。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270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加656元。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继续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积极实施土地延长
承包期政策,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企
业改革,按照抓大、放活、改强的总体思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
度改革为核心,着力把小的改大,死的改活,弱的改强,大的改好。对12户骨干企业
(集团),加大改制和重组力度,使其尽快膨胀;全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因企制宜,
一厂一策,多种形式改制。全市企业改制面达到90%以上。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
署,财税、金融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有序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启动,住房
制度货币化开始起步。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83.4%。
公路建设取得新成就,国道205线莱博段高速公路已实现土路基贯通;明莱路莱城至
南岭子路段改造已竣工通车。截至199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42.4公里,比
建地级市之初净增224.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37.6公里,比建
市之初增加11.1公里。通信条件显著改善,电话交换机扩容2.5万门,总容量达到10
.9万门,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电力建设步伐加快,莱芜电力调度中心已竣工启用
;莱城电厂建设进展顺利,前两台机组正按计划紧张施工。城市道路建设有了新的进
展,新修改造了长勺北路、嬴牟大街等8条城市道路,硬化面积36万平方米。城市日
供水能力达到9.3万吨。城市居民用气普及率达到89.7%,集中供热率达到35.2%。
住宅建设步伐加快,施工面积达到87万平方米,先后有7个小区55万平方米的建设任
务列入国家下达的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城市建设有了新变化,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
善。1998年,莱芜市被命名为“齐鲁杯”优秀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在全国城市卫生
检查评比中获得好成绩。
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1998年,全市取得重大科技成果40项,获
省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8项,有3个项目分别被列入
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首批启动项目和国家“863” 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
事业初步形成了规模与效益并重、普教、职教、成教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莱城中小学
学生上学难问题得到缓解。 全市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2917人,其中本科767人。文
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取得可喜成绩。环境治理工作力度加大,土地管理
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7‰
以内。统计、档案、史志、人防、地震、气象、老龄、侨务、旅游、新闻出版、农业
区划、民族宗教、对台事务、机关事务管理、残疾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1998年莱芜市基本情况统计表

┌────────────┬───┬───┬───┐
│项目市、县(区) │莱芜市│莱城区│钢城区│
├────────────┼───┼───┼───┤
│所辖县、市(个) │2 │ │ │
├────────────┼───┼───┼───┤
│所辖乡、镇、办事处(个) │30 │25 │5 │
├────────────┼───┼───┼───┤
│所辖行政村(个) │1070 │906 │164 │
├────────────┼───┼───┼───┤
│总面积(平方公里) │2246 │1907 │339 │
├────────────┼───┼───┼───┤
│耕地面积(公顷) │60718 │53011 │7077 │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06.32│71.5 │33.9 │
├─┬──────────┼───┼───┼───┤
│ │比上年增长(%) │14.66 │11.75 │13.9 │
├─┴──────────┼───┼───┼───┤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18.22 │15.9 │23.7 │
├─┬──────────┼───┼───┼───┤
│ │比上年增长(%) │6.1 │6 │7.73 │
├─┴──────────┼───┼───┼───┤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52.6 │28.2 │24.08 │
├─┬──────────┼───┼───┼───┤
│ │比上年增长(%) │15.6 │12.8 │13.26 │
├─┴──────────┼───┼───┼───┤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35.5 │27.4 │7.45 │
├─┬──────────┼───┼───┼───┤
│ │比上年增长(%) │17.62 │14.2 │18.25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9.6 │23 │8.5 │
├─┬──────────┼───┼───┼───┤
│ │比上年增长(%) │14.26 │9.5 │16.92 │
├─┴──────────┼───┼───┼───┤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3.27 │0.89 │0.31 │
├─┬──────────┼───┼───┼───┤
│ │比上年增长(%) │16.55 │15.67 │16.47 │
├─┴──────────┼───┼───┼───┤
│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亿元)│5.04 │1.61 │0.52 │
├─┬──────────┼───┼───┼───┤
│ │比上年增长(%) │12.5 │16.18 │10.56 │
├─┴──────────┼───┼───┼───┤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49.38 │37.6 │11.78 │
├─┬──────────┼───┼───┼───┤
│ │比上年增长(%) │16.5 │12.74 │30.37 │
├─┴──────────┼───┼───┼───┤
│职工平均工资(元) │7114 │5085 │5500 │
├─┬──────────┼───┼───┼───┤
│ │比上年增加(元) │655 │101 │566 │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930 │2926 │2950 │
├─┬──────────┼───┼───┼───┤
│ │比上年增加(元) │276 │268 │331 │
├─┴──────────┼───┼───┼───┤
│总人口(万人) │121.88│98.92 │22.96 │
├────────────┼───┼───┼───┤
│农业人口(万人) │83.6 │70.66 │12.94 │
├────────────┼───┼───┼───┤
│非农业人口(万人) │38.28 │28.26 │10.02 │
├────────────┼───┼───┼───┤
│人口出生率(‰) │15.57 │15.87 │14.3 │
├────────────┼───┼───┼───┤
│人口自然增长率(‰) │9.57 │9.58 │9.4 │
└────────────┴───┴───┴───┘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开始走
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强化法制建设,司法、公证、审计、商检、工商、
技术监督、国资管理、矿产管理、无线电管理等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各级各部门运
用法律手段处理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不断深
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联防联治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了
严打整冶斗争和扫黄打非专项斗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全市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
良好局面。

(毕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