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3&rec=231&run=13

[概况]抓重点,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按照发展高产、高效、高税、优质农业
的思路, 重点培植了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四大主导产业。全年共完成农业投资1
800万元, 完成各项工程1100处。蔬菜生产围绕区域化、基地化、规模化、高效化的
要求已发展到15万亩;15平方公里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规划进展顺利;融科技、
示范、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开始付诸实施;利用国外贷款建设蔬菜服
务中心项目进入评估阶段;与荷兰、日本联合兴建的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第一期工程全
面完成;林业生产总面积已发展到13万亩,石榴种植园和盆景花卉园已在国家立项并
进入实施阶段;畜牧养殖专业村已发展到120个,规模养殖户达1.7万家;鱼鳖混养新
技术得到全面推广,矿区塌陷地综合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有了新的提高。
抓龙头,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区区、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78亿元,比
上年增长10.7%。其中,区直工业完成1.69亿元,乡镇工业完成5.09亿元。面对严峻
的经济形势,抓大放小,集中资金于一批新上技改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共完成工业
投资3568万元,重点项目建设到位资金2970万元。投资1.2亿元的北徐楼煤矿投入试
生产;投资280万元的赵坡煤矿脏杂煤处理系统开始使用;投资160万元的东美织造公
司建成了年产100万条高档巾被生产线;投资600万元的区水泥厂技改项目竣工,并已
形成年产150万吨的生产规模。乡镇工业11个重点项目开工8个,累计完成投资1100万
元。
抓改制,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
政策,基本完成了土地延包和宜林荒地拍卖承包工作。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粮食
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启动,公费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推进,邮政、电信顺利分
营,人民银行职能上划。企业改制取得较大突破,全区共完成企业改制233家,占企
业总数的81%,其中拍卖39家,破产54家,租赁68家,兼并13家,股份制改造16家,
嫁接改造32家,其它形式的改制11家。共重组资产1.71亿元,为企业减轻负担2.65亿
元,分流安置下岗职工2462人。110家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了正常生产。
抓战略,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及时调整工作思
路,在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合理调整产品结构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
在稳定对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份额、巩固老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欧美
和独联体市场。1998年,全区70%以上的出口产品销往亚洲以外的国际市场,共完成
进出口总额4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1%,占全区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突破27%。
实际利用外资372万美元,全年出口总额达到3500万美元,连续五年居枣庄市前列。
抓城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1998年,全区城建总投资1200万元。一是新
开发了6万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建设和完成了7公里煤气管道的铺设;二是加快了城市道
路的标准化建设;三是开工建设了榴园110千伏输变工程;四是大力推进万年闸港口
和古邵十里港城建设;五是狠抓了城区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城市建设档次和管理水
平有了新的提高。
私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
原则,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区
驻地重点抓了“一街一场一区”建设,即在抓好北关商业街、鲁南蔬菜批发市场的基
础上,狠抓了桃花个体、私营经济园区建设。1998年,全区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1
1万户,从业人员达3.05万余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0.8%、67.4%。私营企业发展到
103家,从业人员达4120人。个体、私营经济上交税收占财政收入的13.9%,比上年
提高了8个百分点,成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

(孙百儒)